![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习题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623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习题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623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习题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623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习题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623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习题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623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习题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623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习题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623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习题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48623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课件PPT全套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习题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习题课件,共42页。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一、积累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疮疤(chuāng) 踌躇(chú) 晌午(xiǎng) 嫉妒(jí)B.憎恶(zēng) 诘问(jí) 滞笨(zhì) 尴尬(gān)C.门槛(kǎn) 震悚(sǒng) 骷髅(kū) 吊唁(yàn)D.惧惮(dàn) 哀悼(diào) 头颅(lú) 愧怍(zà)解析:A.晌(shǎng);B.诘(jié);D.悼(dào),怍(zuò)。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烦琐 肿胀 噩耗 长途跋涉B.取谛 疏懒 惊骇 穷愁潦倒C.霹雳 颠沛 渴慕 微不足到D.疮疤 赋闲 孤孀 大亭广众解析:B.谛(缔);C.到(道);D.亭(庭)。A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________起来。(2)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________在门框里。(3)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________来了,________免得托人捎了。A.震惊 站立 既然 就B.震悚 镶嵌 既然 就C.震悚 站立 因为 所以D.震惊 镶嵌 因为 所以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解析:A.两面对一面,可改为“关键是能否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C.搭配不当,可将“提升”改为“改观”;D.缺少主语,把“在”和“实现后”删掉。B5.下列各项中标语符合语境,使用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2分)A.某县政府门前标语:热烈祝贺我县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B.饭店门口标语:室内不准吸烟,严禁随地吐痰!C.八宝山烈士陵园门口标语:经济要发展,人口降下来!D.幼儿园门口标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D6.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关怀”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2分)什么是关怀?在我的字典里,关怀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它有耳朵听到叹息和悲伤它有眼睛看到失意和彷徨它有手拥抱凄冷与孤独它有嘴巴表达温暖和力量7.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3)汝亦知射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卖油翁》)(4)韩愈的《晚春》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林人不知凭君传语报平安吾射不亦精乎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4分)A昏香沉沉地睡了两昼夜,B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了下去……B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B:“车呢?”(1)文段中的A是指_______________,B是指____________。(2分)(2)是什么原因使A昏昏沉沉大病一场?A问起的那辆车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祥子虎妞祥子为了多赚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一场。那辆车因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而被卖了。9.综合性学习。(6分)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青少年近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它的寓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这幅漫画意在提醒人们电子产品是青少年的视力“杀手”,请正确对待和使用电子产品,保护青少年的视力。(2)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3分)中国青年报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全国约2亿儿童青少年延期开学,居家自主学习。如何在长时间、大规模的“宅家”行动中落实近视防控指导,保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科学推进“停课不停学”,成为一项艰巨挑战。近日,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简称“宣讲团”)充分发挥专业和平台优势,从多层面、多渠道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工作,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保障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目前,宣讲团专家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等平台,通过专题节目、专访、短视频等形式,宣传疫情期间眼健康防控,已直接影响2 000多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科学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二、阅读感悟(43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欧阳修《卖油翁》)【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选自苏轼《南方多没人》)【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2)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3)夫没者岂苟然哉 ____________(4)见舟而畏之 ____________怎么打发随便,随意畏惧,害怕1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A.以我酌油知之 B.康肃笑而遣之C.故北方之勇者 D.见舟而畏之解析:C.之:“的”。A、B、D三项为代词。C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1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或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或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生不识水(或不学而务求其道)14.【甲】【乙】两文共同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练习。【乙文参考译文】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天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蹚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就算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寻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原因,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着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二)现代文阅读(13分)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韩逸萌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着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罩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外面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⑤奶奶的手真是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中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光亮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A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⑪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B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选自《意林》,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对奶奶的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B.文中画横线的A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而产生的愧疚之情。C.文章第⑧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D.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C解析:C.第⑧段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一方面表现奶奶的手巧,另一方面表现“我”对奶奶深深的爱,使情感更全面,更深刻。16.品读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4分)(1)“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奶奶的苍老感到伤悲、痛苦,表现了“我”对奶奶的爱。假装发怒,是奶奶对孙女懂得关爱老人的欣慰和感受到幸福的高兴之情。17.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的B处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上:收束全文,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我”希望奶奶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18.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写了奶奶用手给“我”准备食物、给“我”缝制玩具、为“我”挠痒痒,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以小见大(或化大为小),使取材集中,立意更鲜明;表达了文章主旨,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三)现代文阅读(14分)锅碗瓢盆和谐曲安 琼老傅是明人的忘年交,他告诉了明人这样一个家庭故事。那天,老傅老两口儿踩着灯光回到家,老伴儿径直走进厨房,疑惑地说:“咦,刚才一水池的锅碗瓢盆哪里去了?”再扫视了一下厨房,见铁锅搁在熄了火的灶头上,洗得干干净净的。老伴儿心里便生出些许欣慰——儿媳终于动手洗碗了。儿子和儿媳不跟老两口儿住。他们只是隔三岔五地来探望他们,蹭上一顿午饭或晚饭。等吃完了,说声“拜拜”就告辞了,留下满桌的杯盘狼藉。老伴儿也不怪他们。他们能来,老两口儿就觉得高兴。可近年来,老伴儿干活时常累得腰酸背痛的,留学回来的孙子察觉到了,吃完饭后,他便主动去洗碗,让奶奶坐着休息。这让老伴儿乐得合不拢嘴。儿子目睹孙子这般懂事,就坐不住了。有几回,吃完饭后,儿子见孙子起来收拾碗筷,也连忙站起身动起手来,帮着甚至抢着把锅碗瓢盆洗刷了。这两天晚上,儿子和孙子都外出了,只有儿媳来吃饭。身为演员的儿媳,一双手白皙细嫩,早知道她不是干这粗活的料。可婆婆毕竟年老体弱了,她总不至于熟视无睹吧?这天晚饭后,老两口儿把锅碗瓢盆都搁置在水池里,也不急着洗刷。他们对儿媳说,想去楼下溜达一会儿,这便有意地留下了一段空余时间。“你觉得儿媳会洗碗吗?”在楼下溜达,老伴儿幽幽地问了一句。老傅很洒脱地说:“我看会,就是不洗,也可以理解。反正都是我们的孩子,别为此郁闷呀。”“那当然,都干了一辈子,我会有什么怨言。他们毕竟是孩子。”老伴儿也宽容地一笑。没想到,水池里空空如也。儿媳竟然真的把碗筷清洗了,老伴儿心里好不高兴。连着几天,老两口儿饭后散步回来,水池里的碗筷都不见了。儿媳真不赖呀!老伴儿心里感慨着。可渐渐地,老伴儿发觉了异样——怎么碗橱里的碗盘好像少了?老傅说:“你真是脑袋瓜子坏了,怎么这么喜欢猜测,碗盘怎么会少呢,吃饭也吃不下去呀?”他笑呵呵说的一番话,把老伴儿也逗笑了。后来的一天,老伴儿把碗盘点了点数。过几天,又暗暗点了点数,还真如老傅所言,一个都不差。她内心责备自己道:真是老糊涂了!这天,儿子来了,中间出去了一会儿,带回来一个沉甸甸的挎包。她不小心碰了一下,儿子竟大惊小怪地把挎包给挪开了。老伴儿怕儿子在外面惹事,拿了不该拿的,是她和老傅最忌讳的,也是曾反复提醒他的。她趁儿子上厕所,打开了挎包,里面竟是一叠崭新的碗盘,和自己家里常用的式样、花纹都一模一样。她没吱声,但到饭后散步回来,她发现那只挎包瘪了下去。她很纳闷,儿子的碗盘变戏法似的都去哪儿了?她心生疑惑,可是见儿子、儿媳正在忙着洗刷水池里的锅碗瓢盆,脸上的笑又水波一般荡漾开了。有一天,儿媳不好意思地说:“我错了,还希望妈妈不要生气。”老伴儿皱了皱眉——儿媳做错什么了,怎么突然向她道歉?这些天,锅碗瓢盆都是儿媳和儿子洗的,碗橱里碗盘也放置得整整齐齐的,不但没少,反而还被洗涤得洁净如新。老伴儿与老傅在卧室里咬耳朵,老傅才说出了真相:儿媳不会洗碗,曾经把没洗净的碗盘扔到户外。老傅在外面溜达时发现了被丢弃的碗盘。他没吱声,怕老伴儿生气伤身,便悄悄地买了碗盘补充进去。结果,儿子回来也发现了,责备了儿媳,还把爸爸买了碗盘补上的事也都说了。儿媳深感羞愧。后来,儿子也去买了一些碗盘。一切都风平浪静,谁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可饭后,抢洗碗筷的事,在三代人之间时有发生。老傅叙述着,明人耳畔仿佛响起了悦耳柔和的乐曲声。(选自2019年4月7日《新民晚报》)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主要记叙了老傅一家三代人抢着洗碗的家庭故事。20.文中写留学回来的孙子主动帮奶奶洗碗,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孙子已经长大,懂得孝顺老人。由孙子洗碗,引出了儿子洗碗,并引出了后来的一系列故事。21.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各有什么作用?(4分)(1)身为演员的儿媳,一双手白皙细嫩,早知道她不是干这粗活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她很纳闷,儿子的碗盘变戏法似的都去哪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暗示了儿媳不会做家务,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设置悬念。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了老伴儿的疑惑,进一步推动情节的发展。22.文章的标题“锅碗瓢盆和谐曲”有什么寓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锅碗瓢盆”表面上看是写家务劳动的事情,但“锅碗瓢盆”也会磕磕绊绊,暗示了家庭的矛盾;而“和谐曲”,则表现了一家人和睦、美满的幸福生活。三、作文(50分)23.题目:《最懂我的那个人》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一、积累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疮疤(chuāng) 踌躇(chú) 晌午(xiǎng) 嫉妒(jí)B.憎恶(zēng) 诘问(jí) 滞笨(zhì) 尴尬(gān)C.门槛(kǎn) 震悚(sǒng) 骷髅(kū) 吊唁(yàn)D.惧惮(dàn) 哀悼(diào) 头颅(lú) 愧怍(zà)解析:A.晌(shǎng);B.诘(jié);D.悼(dào),怍(zuò)。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烦琐 肿胀 噩耗 长途跋涉B.取谛 疏懒 惊骇 穷愁潦倒C.霹雳 颠沛 渴慕 微不足到D.疮疤 赋闲 孤孀 大亭广众解析:B.谛(缔);C.到(道);D.亭(庭)。A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________起来。(2)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________在门框里。(3)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________来了,________免得托人捎了。A.震惊 站立 既然 就B.震悚 镶嵌 既然 就C.震悚 站立 因为 所以D.震惊 镶嵌 因为 所以B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解析:A.两面对一面,可改为“关键是能否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C.搭配不当,可将“提升”改为“改观”;D.缺少主语,把“在”和“实现后”删掉。B5.下列各项中标语符合语境,使用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2分)A.某县政府门前标语:热烈祝贺我县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B.饭店门口标语:室内不准吸烟,严禁随地吐痰!C.八宝山烈士陵园门口标语:经济要发展,人口降下来!D.幼儿园门口标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D6.请参照画线部分,再补写两个句子。要求:能从不同角度揭示“关怀”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2分)什么是关怀?在我的字典里,关怀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它有耳朵听到叹息和悲伤它有眼睛看到失意和彷徨它有手拥抱凄冷与孤独它有嘴巴表达温暖和力量7.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3)汝亦知射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卖油翁》)(4)韩愈的《晚春》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林人不知凭君传语报平安吾射不亦精乎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4分)A昏香沉沉地睡了两昼夜,B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了下去……B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B:“车呢?”(1)文段中的A是指_______________,B是指____________。(2分)(2)是什么原因使A昏昏沉沉大病一场?A问起的那辆车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祥子虎妞祥子为了多赚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一场。那辆车因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而被卖了。9.综合性学习。(6分)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青少年近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它的寓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这幅漫画意在提醒人们电子产品是青少年的视力“杀手”,请正确对待和使用电子产品,保护青少年的视力。(2)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字)(3分)中国青年报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全国约2亿儿童青少年延期开学,居家自主学习。如何在长时间、大规模的“宅家”行动中落实近视防控指导,保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科学推进“停课不停学”,成为一项艰巨挑战。近日,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简称“宣讲团”)充分发挥专业和平台优势,从多层面、多渠道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工作,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保障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目前,宣讲团专家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等平台,通过专题节目、专访、短视频等形式,宣传疫情期间眼健康防控,已直接影响2 000多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科学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二、阅读感悟(43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选自欧阳修《卖油翁》)【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选自苏轼《南方多没人》)【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2)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3)夫没者岂苟然哉 ____________(4)见舟而畏之 ____________怎么打发随便,随意畏惧,害怕1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A.以我酌油知之 B.康肃笑而遣之C.故北方之勇者 D.见舟而畏之解析:C.之:“的”。A、B、D三项为代词。C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1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或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或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生不识水(或不学而务求其道)14.【甲】【乙】两文共同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练习。【乙文参考译文】 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天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蹚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就算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寻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原因,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着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二)现代文阅读(13分)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韩逸萌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着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罩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外面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⑤奶奶的手真是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中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光亮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A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⑪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B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选自《意林》,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对奶奶的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B.文中画横线的A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而产生的愧疚之情。C.文章第⑧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D.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C解析:C.第⑧段与文章主题密切相关,一方面表现奶奶的手巧,另一方面表现“我”对奶奶深深的爱,使情感更全面,更深刻。16.品读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4分)(1)“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奶奶的苍老感到伤悲、痛苦,表现了“我”对奶奶的爱。假装发怒,是奶奶对孙女懂得关爱老人的欣慰和感受到幸福的高兴之情。17.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的B处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上:收束全文,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我”希望奶奶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18.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写了奶奶用手给“我”准备食物、给“我”缝制玩具、为“我”挠痒痒,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以小见大(或化大为小),使取材集中,立意更鲜明;表达了文章主旨,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三)现代文阅读(14分)锅碗瓢盆和谐曲安 琼老傅是明人的忘年交,他告诉了明人这样一个家庭故事。那天,老傅老两口儿踩着灯光回到家,老伴儿径直走进厨房,疑惑地说:“咦,刚才一水池的锅碗瓢盆哪里去了?”再扫视了一下厨房,见铁锅搁在熄了火的灶头上,洗得干干净净的。老伴儿心里便生出些许欣慰——儿媳终于动手洗碗了。儿子和儿媳不跟老两口儿住。他们只是隔三岔五地来探望他们,蹭上一顿午饭或晚饭。等吃完了,说声“拜拜”就告辞了,留下满桌的杯盘狼藉。老伴儿也不怪他们。他们能来,老两口儿就觉得高兴。可近年来,老伴儿干活时常累得腰酸背痛的,留学回来的孙子察觉到了,吃完饭后,他便主动去洗碗,让奶奶坐着休息。这让老伴儿乐得合不拢嘴。儿子目睹孙子这般懂事,就坐不住了。有几回,吃完饭后,儿子见孙子起来收拾碗筷,也连忙站起身动起手来,帮着甚至抢着把锅碗瓢盆洗刷了。这两天晚上,儿子和孙子都外出了,只有儿媳来吃饭。身为演员的儿媳,一双手白皙细嫩,早知道她不是干这粗活的料。可婆婆毕竟年老体弱了,她总不至于熟视无睹吧?这天晚饭后,老两口儿把锅碗瓢盆都搁置在水池里,也不急着洗刷。他们对儿媳说,想去楼下溜达一会儿,这便有意地留下了一段空余时间。“你觉得儿媳会洗碗吗?”在楼下溜达,老伴儿幽幽地问了一句。老傅很洒脱地说:“我看会,就是不洗,也可以理解。反正都是我们的孩子,别为此郁闷呀。”“那当然,都干了一辈子,我会有什么怨言。他们毕竟是孩子。”老伴儿也宽容地一笑。没想到,水池里空空如也。儿媳竟然真的把碗筷清洗了,老伴儿心里好不高兴。连着几天,老两口儿饭后散步回来,水池里的碗筷都不见了。儿媳真不赖呀!老伴儿心里感慨着。可渐渐地,老伴儿发觉了异样——怎么碗橱里的碗盘好像少了?老傅说:“你真是脑袋瓜子坏了,怎么这么喜欢猜测,碗盘怎么会少呢,吃饭也吃不下去呀?”他笑呵呵说的一番话,把老伴儿也逗笑了。后来的一天,老伴儿把碗盘点了点数。过几天,又暗暗点了点数,还真如老傅所言,一个都不差。她内心责备自己道:真是老糊涂了!这天,儿子来了,中间出去了一会儿,带回来一个沉甸甸的挎包。她不小心碰了一下,儿子竟大惊小怪地把挎包给挪开了。老伴儿怕儿子在外面惹事,拿了不该拿的,是她和老傅最忌讳的,也是曾反复提醒他的。她趁儿子上厕所,打开了挎包,里面竟是一叠崭新的碗盘,和自己家里常用的式样、花纹都一模一样。她没吱声,但到饭后散步回来,她发现那只挎包瘪了下去。她很纳闷,儿子的碗盘变戏法似的都去哪儿了?她心生疑惑,可是见儿子、儿媳正在忙着洗刷水池里的锅碗瓢盆,脸上的笑又水波一般荡漾开了。有一天,儿媳不好意思地说:“我错了,还希望妈妈不要生气。”老伴儿皱了皱眉——儿媳做错什么了,怎么突然向她道歉?这些天,锅碗瓢盆都是儿媳和儿子洗的,碗橱里碗盘也放置得整整齐齐的,不但没少,反而还被洗涤得洁净如新。老伴儿与老傅在卧室里咬耳朵,老傅才说出了真相:儿媳不会洗碗,曾经把没洗净的碗盘扔到户外。老傅在外面溜达时发现了被丢弃的碗盘。他没吱声,怕老伴儿生气伤身,便悄悄地买了碗盘补充进去。结果,儿子回来也发现了,责备了儿媳,还把爸爸买了碗盘补上的事也都说了。儿媳深感羞愧。后来,儿子也去买了一些碗盘。一切都风平浪静,谁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可饭后,抢洗碗筷的事,在三代人之间时有发生。老傅叙述着,明人耳畔仿佛响起了悦耳柔和的乐曲声。(选自2019年4月7日《新民晚报》)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主要记叙了老傅一家三代人抢着洗碗的家庭故事。20.文中写留学回来的孙子主动帮奶奶洗碗,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孙子已经长大,懂得孝顺老人。由孙子洗碗,引出了儿子洗碗,并引出了后来的一系列故事。21.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各有什么作用?(4分)(1)身为演员的儿媳,一双手白皙细嫩,早知道她不是干这粗活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她很纳闷,儿子的碗盘变戏法似的都去哪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暗示了儿媳不会做家务,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设置悬念。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了老伴儿的疑惑,进一步推动情节的发展。22.文章的标题“锅碗瓢盆和谐曲”有什么寓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锅碗瓢盆”表面上看是写家务劳动的事情,但“锅碗瓢盆”也会磕磕绊绊,暗示了家庭的矛盾;而“和谐曲”,则表现了一家人和睦、美满的幸福生活。三、作文(50分)23.题目:《最懂我的那个人》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