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说课ppt课件
展开一、喀斯特地貌1.物质组成:_____性岩石。2.成因: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水带走或者重新_____。3.在我国的分布:广西、贵州、_____。4.类型:(1)地上喀斯特地貌。
(2)地下喀斯特地貌。
三、风沙地貌1.风沙地貌:在_____地区,以_____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2.我国主要分布地区:_____地区;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_____湖岸和海岸。3.风沙地貌的主要类型:
四、海岸地貌1.海岸地貌:海岸在_____等的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2.主要类型:
(1)海蚀地貌:甲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丁_________,戊_______。(2)海岸堆积地貌:己_____(砾滩、沙滩、泥滩)、沙坝等。
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而成的。( )(2)所有河流都有三角洲。( )(3)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 )(4)在地势陡峭的地区经常会看到河曲和牛轭湖。( )二、思考石钟乳和石笋有何区别?
提示:石钟乳是自上而下生长,石笋是自下而上生长,石钟乳生长在洞顶,而石笋生长在洞底。
1.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遇到溶有二氧化碳呈弱酸性的水,在“溶解→沉淀”过程中形成的。“溶解”即溶蚀,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与溶解了二氧化碳的水(相当于碳酸)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并随水流被搬运,原地形成的地貌叫溶蚀地貌。如溶沟、溶洞、峰林等。沉积过程与溶解过程相反,溶解了碳酸氢钙的水,在合适的条件下,碳酸钙重新沉淀,形成的各种地貌,属于沉积地貌,如石钟乳、石笋。
2.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例1 双河洞位于我国贵州省北部,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白云岩是一种浅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白云岩溶蚀和堆积的双向转化过程对洞穴水的酸碱度(pH 值)变化反应灵敏。某科研队多次进入双河洞内取样,收集洞穴水并检测酸碱度。下图示意两个取样点收集到的洞穴水酸碱度变化图。下列关于双河洞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环节的推断,顺序正确的是( )A. 地壳下沉—海洋侵蚀—地壳抬升—流水沉积B. 地壳下沉—海洋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C. 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地壳下沉—海洋沉积D. 地壳抬升—海洋沉积—地壳下沉—流水侵蚀
解析:根据材料,白云岩是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是可溶性岩石,洞中水呈弱酸性,判断该洞为溶蚀洞穴。其过程是:地壳下沉,接受海洋沉积,形成白云岩,然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弱酸性河水溶蚀,形成溶洞。答案:B
1.图示景观是( )A. 九寨沟风光 B. 桂林山水 C.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2.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 冰蚀作用 B. 流水溶蚀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海浪侵蚀作用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地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准噶尔盆地4.在甲地建设铁路面临的主要困难最可能是 ( )A. 冻土和冰川 B. 地质基础不稳固C. 沼泽、软土 D. 流沙和水土流失
读我国某地河流发育示意图,回答5—6题。
5.该类河流地貌主要分布于( )A. 东北地区 B. 青藏地区C. 云贵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6.该地貌分布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地表缺水 B. 土地次生盐碱化C. 咸潮危害 D. 洪涝灾害
二、河流地貌1.河谷的发育过程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2.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及特点比较
3.河曲的形成过程河曲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如下图:
(1)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在惯性和离心力作用下,水流对凹岸(图中B 岸和a 岸)冲蚀严重,凸岸(图中A 岸和b 岸)流速变缓,以沉积为主。(2)上述过程持续不断进行,B 岸与a 岸越来越近,河道弯曲更加严重。(3)当B 岸和a 岸完全贯通,河流就完成了截弯取直,弯曲部分河道废弃,成为牛轭湖。平原地区的河流河曲太多,影响河流排洪,增加洪灾危险,对河道进行人工截弯取直,是提高排洪效率,减轻洪水压力的重要方法。
例2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右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③可能发育在河流出山口 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量稳定 B. 河道较浅 C. 河流不易改道 D. 河水主要来自地下
解析:(1)依据概念可知,①说法不准确,故选D。(2)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主要是由河流多次改道形成的。答案:(1)D (2)B
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 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回答1—2题。
1.与河流位置a、b、c 处对应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侵蚀、搬运、堆积 B.侵蚀、堆积、搬运C. 堆积、搬运、侵蚀 D.搬运、堆积、侵蚀2.下列关于图中河流位置与剖面的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a,② — b,③ —c B.①—b,② — a,③ — cC. ①—c,② — b,③ —a D.①—c,② — a,③ — b
读地貌模式图,回答3—4题。
3.由图可知 ( )A. 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B.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 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4.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 )A. 河流入海口 B. 山间河谷出口C. 大江大河中下游 D.盆地中心
三、风沙地貌1.干旱地区风沙地貌发育的原因(1)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沙源足。(2)植被稀少,利于风沙活动。(3)多大风天气。2.风沙侵蚀地貌
3.风沙堆积地貌(1)常见的风沙堆积地貌除了沙丘外,我国的黄土高原也属于风沙堆积地貌,据考证,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是偏北风从北部高原上吹过来的。(2)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沙丘迎风坡平缓,背风坡较陡。沙丘坡面形态与风向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3)沙丘链与盛行风向的关系。沙丘链是沿着沙丘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相互连接的若干沙丘,其方向与盛行风向(也就是沙丘移动方向)垂直。
例3 某地质科考队前往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巴丹湖考察,考察发现巴丹湖被沙山分为东湖和西湖(图1),地质历史时期,该湖所在地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并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图2)。根据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推断,图2 中阶段Ⅰ、Ⅱ、Ⅲ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
A. 西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B.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C. 东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D.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解析:根据新月形沙丘缓坡为迎风坡的规律,新月外缘方向为风的来向,因此图2 中阶段Ⅰ、Ⅱ、Ⅲ的盛行风向分别是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答案:D
撒哈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蘑菇沙漠”主要是由 ( )A. 风力侵蚀而成 B. 河流堆积形成 C. 岩层挤压而成 D. 火山喷发形成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 湿润区 B. 半湿润区 C. 半干旱区 D. 干旱区
抛物线形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形。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回答3—5题。
3.抛物线形沙丘与新月形沙丘 ( )A. 两翼均有植被 B. 分布区的风向固定C. 迎风坡都较陡 D. 不会存在于同一地区
4.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 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5.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 )A. 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1.海岸侵蚀地貌海浪对岩石海岸长时间侵蚀,岩石坚硬的部分保留下来,形成不同形状的海岸地貌。常见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和海蚀拱桥等。随着海浪侵蚀作用的继续,海蚀地貌会不断演化,现在的海蚀崖将来有可能变成海蚀平台、海蚀穴或海蚀拱桥等。
2.海岸堆积地貌侵蚀下来的碎屑,在海浪顶托作用下,堆积在海岸,形成海岸堆积地貌。如下表所示:
例4 滩脊是海滩沙砾在激浪作用下于激浪带顶部堆积形成的堤状地形。滩脊形成后,在向岸风的作用下,海滩沙向滩脊迁移,滩脊附近的下垫面条件易使风沙搬运能力减弱,风沙堆积加强,主要堆积在滩脊顶部及其向陆一侧面上,伴随风沙堆积过程,加积型滩脊逐步形成并不断扩大规模,最终形成海岸沙丘。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岸地带形成的加积型滩脊。据此完成(1)~(2)题。
(1)有利于加积型滩脊形成的条件是 ( )A. 基岩海岸 B.离岸风 C. 向岸风 D. 气候干旱(2)海岸沙丘地貌发育过程是 ( )A. 海退→滩脊→加积型滩脊→海岸沙丘 B. 海侵→滩脊→加积型滩脊→海岸沙丘C. 海退→海岸沙丘→滩脊→加积型滩脊 D. 海侵→海岸沙丘→滩脊→加积型滩脊
解析:(1)读图可知,加积型滩脊由风积沙层和海积沙层构成,所以海岸为砂质海岸, A项错误;位于后滨的沙滩沙砾,在向岸风的作用下,被搬运至滩脊处,形成加积型滩脊,B 项错误,C 项正确;该海岸位于我国,气候相对湿润,D 项错误。(2)海退过程是海岸风沙地貌发育的环境背景,海退条件下,海岸沙丘地貌发育模式为:滩脊→加积型滩脊→海岸沙丘。故选A。答案:(1)C (2)A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海水侵蚀 B. 风化和风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2.图中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 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3.该景观图为 ( )A. 海蚀崖 B. 海蚀柱 C. 峡谷 D. 风蚀城堡4.该景点的成因是 ( )A. 流水堆积 B. 风力侵蚀 C. 海浪侵蚀 D. 冰川侵蚀
读右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1— 2 题。 1 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 ) A. 三角洲 B. 沙丘C. 冲积扇 D. 沙滩2 图乙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堆积C. 风力侵蚀 D. 流水堆积
1 C 2 B 解析:1. 图甲中地貌位于山口处,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下来,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故选C。2.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乙所示地貌是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故选B。
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一个喀斯特地貌“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主体工程于2016 年7 月3 日顺利完工。这只“观天巨眼”于同年9 月全部竣工,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结合下图,回答3— 4 题。3“大窝凼”特殊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C. 冰川侵蚀 D. 生物侵蚀4“大窝凼”适合大型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 ①喀斯特地貌地表不易积水 ②海拔很低 ③降水丰富 ④人烟稀少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 B 4 C 解析:3.“大窝凼”特殊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属于流水侵蚀,B 项正确。4.“大窝凼”适合大型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的有利条件是位于山区,喀斯特地貌地表不易积水,①正确。地势低、降水丰富是建设望远镜设施的不利条件, ②③错误。该地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④正确。
下图为天坑形成示意图,形成天坑群的地区分布着厚而广的石灰岩地层,地层底部和顶部具有隔水层,局部岩层裂隙、节理构造相对发育。据此回答5— 6 题。5 形成天坑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 风力侵蚀 B. 风力堆积C. 流水溶蚀 D. 流水堆积6 裂隙在天坑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 促进土壤发育 B.使洞顶坍塌C. 使地下溶洞扩大 D.使地下河道变宽
5 C 6 C 解析:5. 天坑属于喀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的影响而形成。故选C。6. 由图可知,岩层的空隙和裂隙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层裂隙越大,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使地下溶洞扩大。故选C。
[2019·广东清远高一检测]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 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 米,植被稀少。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奥代什岛)西北角, 但该景观已于2017 年3 月8 日坍塌。下面是马耳他地理位置简图及其原著名景点“蓝窗”,据此回答7— 8 题。 7“蓝窗”坍塌的原因是 ( ) A. 火山活动 B. 飓风吹袭C. 海浪冲击 D. 泥石流冲击8 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C. 秋季 D. 冬季
7 C 8 D 解析:7.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蓝窗”位于戈佐岛(奥代什岛)西北角,受海浪的冲击作用而坍塌。8.“蓝窗” 所在的戈佐岛(奥代什岛)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风浪大,海浪冲击作用强。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9 — 10 题。9 甲处地貌的形成发展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 中游落差小 B. 地转偏向力作用C. 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10 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 ) A. 地壳运动 B. 风化作用C. 侵蚀作用 D. 堆积作用
9 A 10 C 解析:9. 甲处地貌为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处因流水速度减缓沉积而形成的。入海口潮差小,河口三角洲容易向海洋推进。中游落差大小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无关。地转偏向力会影响河口三角洲向左岸发展还是向右岸发展。10. 瀑布最终消失的原因是受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
11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 所示的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 ,该地貌主要分布在图2 中地貌类型界线以 (填方位)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有 。(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 岩,并且气温 ,降水总量 ,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11(1)峰林 东 地下河(溶洞) (2)石灰 较高 大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解析:(1)图中喀斯特地貌地表起伏大,相对高度较大,可判断出该地貌类型为峰林。读图2 分析地貌类型界线东西两侧地形特点,西侧较为平缓,东侧多山峰,东侧符合峰林等高线的特点。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为地下河和溶洞。(2)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石灰岩,属于可溶性岩石,并且气温高,降水多,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3)从土壤、地形、耕地面积等方面,分析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
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教案配套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形成原理,形成过程,·分布最为广泛,地下喀斯特地貌,--《徐霞客游记》,·长江中上游,·山区,·“V”形河谷,·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课文课件ppt,共60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侵蚀作用,堆积作用,河流堆积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流水侵蚀下蚀,3峡谷,流水侵蚀侧蚀,风沙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