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36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精解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7 次下载
- 卷37 第七单元 课题2 燃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精解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7 次下载
- 卷38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精解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7 次下载
- 卷39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14 次下载
- 卷40 第五、六、七单元热门考点聚焦--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12 次下载
卷41 期末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展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综合检测
【限时: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烟花燃烧 B.冰雪融化 C.粮食酿酒 D.光合作用
2.下列措施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是 ( )
A.露天焚烧秸秆 B.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D.关停重污染企业
3.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5.钛酸亚铁( FeTiO3)中铁元素显+2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2 B.+3 C.+4 D.+5
6.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7.在下列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中,“●”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以下表示氧化物的是 ( )
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合理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9.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10.如图是氧元素、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B.Na+的结构示意图是⑥
C.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①②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Na2O的化合物
11.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1:2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减小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3:4
12.螃蟹作为美食已进入千家万户,蟹肉中的砷(As)元素以有机砷(C5H11AsO2)的形式少量存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C5H11AsO2由五种元素组成 B.C5H11AsO2中有一个氧分子
C.一个C5H11AsO2分子由19个原子构成 D.C5H11AsO22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11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
14.(4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碳酸氢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个银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3N2: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____________
15.(8分)水是生命之源,若水体被污染,必将影响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
(1)图1是用来净化天然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能杀菌消毒 B.能得到纯净水 C.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D.能使天然水变得无色澄清
(2)图2为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污水经物理、化学或生化方法分级处理后,可达到农田灌溉和排放标准或绿化和景观用水标准。污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净水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消毒处理属于________变化。
(3)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原生生物等微生物,组成了一个特有的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进行代谢和繁殖,降低了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使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二级处理”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________。
(4)消毒处理后的某无色透明水样中含有一些可溶性的矿物质,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此水样为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2分)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生息息相关。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
(2)如图二,Na、Mg、Al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三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三得到启示,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2分)下面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是黑色固体单质,F是氧化物I可用于补钙剂。
(1)写出A、F的化学式:A_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②能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18.(10分)以下两组实验可用于验证CO2的某些性质。
(1)I组实验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填序号);该实验说明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A.紫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紫色
(2)Ⅱ组实验中观察到②③不变红,④比①先变红,由此得到CO2的性质有________(填序号),从微观角度看,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O2不能供给呼吸 B.CO2不能与石蕊溶液反应 C.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CO2能与H2O反应
(3)Ⅱ装置简单改进后还可同时证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19.(10分)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题(①~⑦为装置序号,a~d为导管口编号)。
(1)装置①中甲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通常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
(3)在检验CO2气体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若用装置②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将上述②⑥⑦装置进行组装,则可以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那么该组合装置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b(填导管口编号)。
20.(11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
(1)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得出结论,其中红磷与________________形成对比。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兴趣小组同学另设计了图2、图3的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①由图2实验得出结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②图3所示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步骤1:在水槽中放入一定量60℃的热水,水面下a处放一小块白磷,此时观察到白磷不燃烧。
步骤2:在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将甲倒扣在乙上。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还有同学查阅资料后,设计了图4的装置,请你帮他们一起分析,实验中浸有烧碱溶液的棉花起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分)
21.(7分)牙膏中的摩擦剂可以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为了测定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通过实验测得如图数据: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 g;
(2)求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
♪♪♪♪♪♪♪♪♪♪♪♪♪♪♪♪♪♪♪♪♪♪♪♪♪♪♪♪♪♪♪♪♪♪♪♪♪♪♪♪♪♪♪♪♪♪♪♪♪♪♪♪♪♪♪♪♪♪♪♪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B 【解析】烟花燃烧、粮食酿酒及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A 解析: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造成空气污染,故露天焚烧秸秆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使用新能源汽车可减少空气污染,故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有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关停重污染企业,可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3.C 【解析】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助燃剂,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可做燃料;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
4.C 【解析】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给量筒中的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
5.C 【解析】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解得x=+4。
6.C 【解析】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
7.C 解析:A图表示的是氧气,属于单质;B图表示的是氮气,属于单质;C图表示的是一氧化氮,属于氧化物;图表示的是混合物。
8.B 解析: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合理使用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故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9.C 解析: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会发生剧烈燃烧,在有限空间里时可能发生爆炸,A正确;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能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B正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湿布隔绝了氧气,C错误;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以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正确。
10.C 解析:由题图②可知,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故A正确;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Na+,故B正确;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故C错误;①和②分别是钠元素和氧元素,氧元素显-2价,钠元素显+1价,两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故D正确。
11.C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4+2N2H43N2+4H2O。甲为N2O4,N2O4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1:2;乙为N2H4,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4=32;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3:4。
12.C 【解析】有机砷C5H11AsO2由C、H、As、O四种元素组成;一个C5H11AsO2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不含有氧分子;一个C5H11AsO2分子由19个原子构成;C5H11AsO2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5:11,而非质量比。
13.D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x=40+40+1032-12-10=100,故a、d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反应前后c的质量不变,c可能为催化剂;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28g:32g=7:8
二、14.(4分)(1)HCO3.-(1分) (2)2Ag(1分) (3)三个氮分子(1分) (4)(1分)
15.(8分)(1)ABC(2分) (2)过滤(2分) 化学(1分) (3)有机物(1分) (4)取水样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吹风吹干,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白色固体出现,则证明此水样为混合物(2分)
【解析】(1)题图1中简易装置主要过滤天然水中的不溶性固体及色素,不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题图1中简易装置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题图1中简易装置不能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不能把硬水转化为软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主要用于吸附水中有异味的杂质和色素,过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使天然水变得无色澄清。
(2)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格栅”可除去水中的大块不溶物,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过滤;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3)活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原生生物等微生物,组成一个特有的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进行代谢和繁殖,降低了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使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故“二级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
(4)要证明某水样中含有一些可溶性的矿物质时,可取水样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吹风吹干,若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白色固体出现,则证明此水样为混合物。
16.(12分)(1)非金属(2分) 78.96.(2分) (2)三(2分) Na>Mg>Al (2分)
(3)CO2+4H2=2H2O+CH4(2分)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2分)
【解析】(1)根据元素名称可知,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由题图一可知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2)钠、镁、铝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为3,故都位于第三周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越难失去电子,所以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Na>Mg>Al。
(3)由题图三可判断反应物为CO2和H2,生成物为C2H4和H2O;从微观角度来说,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7.(12分)(1)CH4.(2分) CaO(2分) (2)C+O2CO2(3分)
(3)Ca(OH)2+CO2=CaCO3↓+H2O(3分) (4)化合反应(1分) (5)放出(1分)
【解析】(1)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是黑色固体单质碳,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此D是水,E是一氧化碳;F是氧化物,I可用于补钙剂,说明F中有钙元素,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F是氧化钙。
(2)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3)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H是二氧化碳;G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4)反应③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5)反应②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
18.(10分)(1)B(2分) H2CO3.(2分) (2)CD(2分) 分子在不断运动(2分) (3)在右侧支管处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木条熄灭(2分)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受热会发生分解,所以Ⅰ组实验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紫色→红色→紫色;该实验说明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碳酸。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显红色,所以Ⅱ组实验中观察到②③不变红,且实验中观察到④比①先变红,故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从微观角度看,可得到的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3)检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用燃着的木条在右侧支管处检验。
三、19.(10分)(1)酒精灯(1分) (2)②(1分) ④(1分) (3)CO2+Ca(OH)2=H2O+CaCO3↓(2分)
(4)2H2O22H2O+O2↑(3分) d(1分) c(1分)
【解析】(1)甲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溶于水,收集装置可选④。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4)实验室若用装置②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不需要加热,故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将②⑥⑦装置进行组装,则可以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该组合装置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d→c→b。
20.(11分)(1)铜片上的白磷(2分) 4P+5O22P2O5(2分)
(2)①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分) ②甲烧杯内液面下降,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分)
(3)与生成的P2O5反应(或除去生成的P2O5等)(2分)
(4)更环保(或污染更小等)(1分)
【解析】(1)题图1中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得出结论,其中红磷与铜片上的白磷形成对比;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2)①由题图2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②在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将甲倒扣在乙上,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有甲烧杯内液面下降,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题图4的实验中浸有烧碱溶液的棉花起的作用可能是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反应。
(4)题中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更环保、污染更小等。
四、21.(7分)(1)2.2.(2分)
(2)解:设10g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100 44
x 2.2g
=(1分) x=5g(1分)
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50%(1分)
答: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50%。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36.5g-44.3g=2.2g;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出摩擦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卷24 期中综合检测--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这是一份卷24 期中综合检测--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23 期中复习热门考点聚焦(二)--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这是一份卷23 期中复习热门考点聚焦(二)--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四单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22 期中复习热门考点聚焦(一)--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这是一份卷22 期中复习热门考点聚焦(一)--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单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