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4 期中综合检测--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802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卷24 期中综合检测--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802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卷24 期中综合检测--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802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卷22 期中复习热门考点聚焦(一)--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7 次下载
- 卷23 期中复习热门考点聚焦(二)--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7 次下载
- 卷25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精解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8 次下载
- 卷26 第五单元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精解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8 次下载
- 卷27 第五单元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精解版)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试卷 13 次下载
卷24 期中综合检测--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展开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中综合检测
(限时: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等8人共和国勋章。以下涉及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
A.于敏: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 B.孙家栋: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
C.袁隆平: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D.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
2.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文化和技术交流。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谷物酿酒 B.蚕丝织布 C.稻草造纸 D.瓷器烧制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氮气约占总质量的78%
B.臭氧也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C.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6.科学家用Xe(氙气)首次合成了 XePtF6,在 XePtF6中Xe、F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1,则 XePtF2中Pt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2 B.+4 C.+5 D.+7
7.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8.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清水池中的水仍含有杂质 B.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
C.消毒用的液氯是化合物 D.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
9.下列宏观现象和微观解释不一致的是 ( )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
B.6000L氧气通过加压能装入40L的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0.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铝的原子序数为13 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1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
A.两个氮原子:2N2 B.两个氢分子:2H C.氧化铝的化学式:A2O3 D.一个钙离子:Ca-2
12.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①一定是化合物 B.②可能是稀有气体 C.③一定是混合物 D.④包含两种不同的化合物
13.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 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
14.可口的饭菜离不开油脂,在各种食用油脂中含有一种名为亚油酸(C18H32O2)的脂肪酸,缺乏亚油酸会使人体发育不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亚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
B.亚油酸由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C.亚油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亚油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8:32:2
1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二氧化锰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水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44分)
16.(8分)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个甲烷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
17.(10分)将某紫黑色固体粉末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另一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回答:
(1)写出名称:A________ _;C________。
(2)写出化学符号:B________; F________
(3)写出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6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3)图2分别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_,其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对应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相同。
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不同。
19.(10分)2019年我国纪念“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1)下列与水相关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加以鉴别 B.利用活性炭净水可使硬水软化
C.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 D.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水体污染
(2)图1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b中收集到的气体为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丹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利用图2流程来净化水,最终制成蒸馏水。操作①需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________。小丹同学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填序号)。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E.吸附
三、实验探究题(19分)
20.(19分)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
(1)本实验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2)①写出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氧率远高于理论值,则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
(3)某同学进行该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未检查装置气密性即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
b.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4)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制氧气。某同学为研究二氧化锰粉末用量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采用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做催化剂,每次均用30mL10%的双氧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测定收集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分)
21.(7分)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锌是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3)这支口服液中含锌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
1.D
[解析]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新材料的研制、新能源的开发及物质的合成与利用等都属于化学的研究范畴.故选D
2.B
[解析]蚕丝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C
[解析]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体,不利于绿色发展;增加烟囱高度,并不能减少废气的排放量,不利于绿色发展;加快地铁建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利于绿色发展;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绿色发展。
4.C
[解析]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地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
5.C
[解析]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8%,故A错误;臭氧不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故B错误;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C正确;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D错误。
6.c
[解析]设该化合物中Pt元素的化合价是x,Xe、F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1)+x+(-1)×6=0,x=+5
7.D 解析: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均为二氧化硫。
8.A
[解析]清水池中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消毒用的液氯是单质;净化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9.A
[解析]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6000L氧气通过加压能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0.C
[解析]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似;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
11.C
[解析]两个氮原子应表示为2N;两个氢分子应表示为2H2;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一个钙离子表示为Ca2+。
12.B
[解析]①中含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故①定是化合物;稀有气体的分子都是由单原子构成的,②不可能是稀有气体;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③含有不同的分子,一定是混合物;④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含两种不同的化合物。
13.B
[解析]①②的核内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③⑤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③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②④的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离子。②、④分别是镁元素、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2
14.A
[解析]亚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1×32+16×2=280;亚油酸是由亚油酸分子构成的,每个亚油酸分子由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根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可知,亚油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亚油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8):(1×32):(16×2)=27:4:4。
15.C
[解析]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时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A图像正确;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水,所以开始一段时间水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水的质量不变,B图像正确;电解水的过程中,生成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C图像不正确;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不加催化剂时过氧化氢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长,但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D图像正确。
二、
16.(8分)
(1)2N (2)3Fe2+ (3)4CH4 (4)Cu(OH)2
[解析]
(1)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若表示多个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2+;
(3)表示多个分子,就在其分子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甲烷分子表示为4CH4;
(4)氢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u(OH) 2
17.(10分)
(1)高锰酸钾 二氧化锰 (2)O2 CO2 (3)C+O2CO2
[解析]根据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可知C为二氧化锰;黑色固体E在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故F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无色气体B,故B是氧气。因此A是高锰酸钾、B是氧气、C是二氧化锰、F是二氧化碳。黑色固体E(碳)在无色气体B(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8.(16分)
(1)原子 分子
(2)A
(3)①7 得到 Cl- ②最外层电子数 ③质子数
[解析]
(1)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氯化氢属于纯净物,不含氢气和氯气;一个氯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
(3)①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17=2+8+x,x=7;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其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对应的离子符号为Cl-.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19.(10分)
(1)AD
(2)氢气 水氢气+氧气
(3)漏斗 ABDE
[解析]
(1)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少或有大量浮渣,则是硬水,因此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加以鉴别;利用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是不能使硬水软化;无色透明的水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一定能够饮用;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
(2)图1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b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与氧气。
(3)操作①需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该同学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蒸馏和吸附。
三、
20.(19分)
(1)AE(3分)
(2)①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4分) ②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2分)
(3)bc(2分)
(4)①过氧化氢水+氧气(4分)
②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锰的质量,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4分)
[解析]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可选用E。
(2)①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②取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充分加热,发现实际产氧率远高于理论值,则可能的原因有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
(3)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为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要等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4)①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②通过题干和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锰的质量,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四、
21.(7分)
(1)4(2分) (2)455(2分) (3)6.5mg(3分)
[解析]
(1)由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可知,它由碳、氢、氧、锌4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65=455。
(3)这支口服液中含锌元素的质量为45.5mg××100%=6.5mg。
卷41 期末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这是一份卷41 期末综合检测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共10页。
卷23 期中复习热门考点聚焦(二)--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这是一份卷23 期中复习热门考点聚焦(二)--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四单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卷22 期中复习热门考点聚焦(一)--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 这是一份卷22 期中复习热门考点聚焦(一)--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优化分层测评(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单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