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备课ppt课件
展开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兼爱是墨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混乱最大的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革之中。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危。
考 点 链 接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韩非子将其与儒学并称为“显学”。B.墨子的“兼爱”思想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C.“圣人”有多种解释,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圣人”指的是孔子。D.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答案】:C项。此处“圣人”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
文题解读:《兼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人们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于是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译文: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译文: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实行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又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译文: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启发就在此。
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
【明确】: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
《兼爱》中,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
【明确】: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
【明确】: 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分析《墨子》在论述上的风格特点。
【明确】:《兼爱》先指出议论的重点一“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然后从多个方面分别论述乱“皆起不相爱”;再通过对比指出,如果“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论辩一气呵成,富于说服力与逻辑力量。
文章在论证方法上,善用类比手法,“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需要知道混乱产生的原因。
文章在句式运用上也进行了创新。《墨子》爱用四言对句,爱用短语又善于根据表达需要,灵活交替使用长短句。它又特别喜欢用设问句,而且用得很艺术。有时是先用问句引起议题,再用一连串排比句展开论述;有时是一个问句之后紧接一个答句,反复一问一答,把问题层层引向深入,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跟着它的思路走,从而赞同它得出的结论。
【明确】: “兼爱”思想创造地转化自爱自利为相爱相利。“兼爱”的互利性、互助性、对等性以及爱人若己的方式,使人与人和睦相处、共存共荣、良性互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与政治、文化的多元化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危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社会失序、人们的精神失守、道德失范、价值失衡,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我们学习墨子思想,借鉴其兼爱学说的精华,对于人类正确认识自身,认识外界,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社会,保护人类共有的地球家园,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下,墨家的“兼爱”思想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墨子·兼爱中》)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
【明确】:1.孔子和墨子都主张“爱人”。2.孔子的主张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而墨子的主张讲求互利的普遍之爱。
景仰墨子我不知道,在中国古代,有哪个思想家比墨子更为高大与完美。2 500年前,正当孔子热衷于复古、老子醉心于逃避的时候,墨子却脚踏现实的土壤勇敢地建设着理想的未来社会。他的旗帜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科学、和平、平等、博爱。要知道,直到今天,这几个大字仍然是我们全人类在努力靠近的目标啊!他不光思想,而且行动。他充满了智慧,又燃烧着血性。墨家集团一代又一代“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地实践着老师的理想。
墨子狂奔十个昼夜,至少跑过两千里路赶到楚都,劝说楚王不要攻宋。楚王自恃有鲁班发明的攻城器械,不肯听从。于是墨子与鲁班进行了攻防演习,结果九攻九守,鲁班都不能取胜。鲁班说:“我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不说出来。”墨子说:“我知道你那最后一着是什么,我也不说出来。”楚王不明其意,便问其详。墨子说:“他那一着就是杀了我,但是已经晚了。我的三百门徒已经进入宋国,登城协防,准备作战……”楚王只好罢兵。在诸子百家里,还有哪家哪派有墨子这样的大智大勇?
不趋利,不避害,言必信,行必果,克勤克俭,勇敢坚定,墨家是一群具有“我为人人”献身精神的完全值得信赖的集体。领袖孟胜受托为阳城郡守城,寡不敌众。弟子徐弱谏说:“死守无益,反倒会令墨家后继无人,不如放弃。”孟胜说:“对于阳城君,我不算老师也算朋友,不算朋友也算臣僚。如果不拼死守城,从此以后,寻求严师、贤友、良臣,谁会想到我们墨家呢?”徐弱信服,请求先死,为自家的弟兄们当开路先锋。当时,墨家派往宋国传达田襄子继任消息的两名弟子在完成任务之后,不听劝阻,毅然决然地返回围城,与墨家兄弟一同拼杀。最后,墨家186人全部战死殉城。
墨家对自身的要求之严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墨家人必须穿布衣、着麻鞋、吃糙食,苦行僧般地终日为“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而奔波劳碌。领袖腹(黄享)的独生子杀了人,秦惠王本来已经赦免了他的死罪,腹(黄享)却说:“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于是,他坚持把儿子判处死刑。如果历代执法者都能如此,这个社会不是早就变得清平公正了吗?
那些反对墨家学说的人也不无钦佩墨子的德行:孟子赞他“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庄子夸他累得骨瘦如柴也不舍弃理想。真是天下少有的壮士!尽管“墨翟之言盈天下”,与儒家对峙抗衡了几百年,终于像一盏明灯一样,隐没于历史无边的暗夜之中了。这一切,谁又能很好地作出诠释呢?
我猜一定是因为,权势者不光要“墨守”,更要攻伐;不喜欢“兼爱”别人,只愿意偏爱自己。20世纪初,只有梁启超挺身疾呼:“只可惜我们做子孙的没出息,把祖宗遗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窖里两千年……我们还有面目见祖宗吗?如何才能够一雪此耻,诸君努力啊!”还有胡适烛幽洞微,著《先秦名学史》,称《墨子》是当时“真正有价值的唯一著作”,墨子也许是中国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是伟大的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科学的方法的创始人”……然而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时至今日,著书也好,立论也好,闲聊也好,很少有人提起那位背时的先哲和英雄。实在是不亦悲乎!
赏析 这篇文章以翔实的材料向我们揭示了诸子百家之一的墨派及其代表人物墨子。墨家“不趋利,不避害,言必信,行必果,克勤克俭,勇敢坚定”,墨子“不光思想,而且行动”“他充满了智慧,又燃烧着血性”,这是一个令所有人佩服的流派。在这里,作者高度赞扬了墨子的崇高理想和伟大人格,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墨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一等奖课件ppt,文件包含第7课《兼爱》pptx、第7课《兼爱》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第7课《兼爱》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 兼爱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 兼爱课文配套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今人评墨子,天才匠人孤独侠客,基本信息,思想核心,走进墨子,墨子的思想主张,《墨子》其书,课堂任务之一,第一段,标题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7 兼爱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7 兼爱背景图ppt课件,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