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老鼠娶亲教学设计
展开《老鼠娶亲》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
一、教学理念:
打击乐是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的表演形式之一、中国的民族打击乐文化历史悠久,形成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选用传统民族打击乐作为音乐教学内容,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巧妙的结合音乐节奏进行了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通过对比、感受、体验、演奏、欣赏、表演等方式方法,运用音乐的特点与特色,引导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音乐、探索音乐、对比同类相似音乐之间的异同。同时教学中重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关注学生。教师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开放课堂,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欣赏和想象。
二、教学分析:
《老鼠娶亲》是一首流传甚广的绛州鼓乐。整首乐曲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给人以愉悦之感,是中国优秀的打击乐传统曲目,以老鼠迎娶新娘作为想象主题,把滑稽、机敏、胆小的老鼠与热闹娶亲主题相结合。
作为音乐作品,《老鼠娶亲》没有借用任何管弦乐器,乐器虽然简单,但凭着高超和灵活的演奏技巧,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
在民间,流传着“ 老鼠娶亲”的民俗故事。相传“老鼠娶亲”的那个晚上, 为了不打扰老鼠娶亲的好事,人们都会提早就寝,半夜似乎还能听到老鼠娶亲的声音。人们还会在家中的厨房或老鼠常出入的角落上,撒一些米盐、糕饼与老鼠共享新婚的欢乐和一年来的收成,希望与老鼠打好交道以求当年少一些鼠害。
民俗故事中彰显出善良美好的人性,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禳灾祈福的祥瑞追求。“老鼠娶亲”不仅在民俗故事中体现,在相关的曲艺、歌谣、绘画、手工艺中也较为普遍。
绛州鼓乐《老鼠娶亲》大致使用了大鼓、大锣、大镲、小钹、排鼓、云锣、碰钟、木鱼系列、梆子系列、长拍板等打击乐器。可根据前后情绪的变化及发展,将乐曲分为准备出洞、娶亲路上、拜堂成亲、抱头鼠窜四个部分。
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民族锣鼓打击乐,了解中华鼓乐文化,认识学习绛州鼓乐。
三、教学目标:
1、欣赏绛州鼓乐《老鼠娶亲》,体验中国传统民族打击乐的节奏和一些乐器的特殊演奏方法。
2、认识中国传统民族打击乐器,通过对比欣赏绛州鼓乐《老鼠娶亲》,同时与《鸭子拌嘴》《广东狮子锣鼓:醒狮》《醉龙》进行对比欣赏,了解不同鼓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四、教学重点:欣赏《老鼠娶亲》,了解音乐的结构及各种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五、教学难点:了解民族打击乐的特点及特殊的演奏方法,对比绛州鼓乐与其他鼓乐的异同。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民族打击乐器(大鼓、钹、碰钟、木鱼等打击乐器)、“轿子”等。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看三段视频,对比三段中国民族打击乐,用连线的方式给音乐视频对应连上曲目名称.(广东狮子锣鼓《醒狮》、西安鼓乐《鸭子拌嘴》、绛州鼓乐《滚核桃》)
(说明: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能通过欣赏鼓乐联想到音乐的主题)
(二)初次完整聆听音乐,为音乐起名(或选曲目名称)
1.今天我们欣赏一首跟老鼠有关的中华鼓乐。
2.结合“乐器介绍”,请同学们选出在音乐中出现的乐器。
欣赏音乐结束后小组讨论问题1、2,请小组派代表回答。请同学们为音乐起个名字。(结合学生的答案,根据学生课堂反映,也可选择性出示老师拟定的一些曲目名称,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个《猫和老鼠》《老鼠偷油》《老鼠娶亲》)
3.认识乐曲中演奏使用的民族打击乐器。
(说明:此环节,重视同学自己听到音乐后的想象和认知,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和思考。)
(三)分段赏析:全曲共分为4个部分
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欣赏《老鼠娶亲》第一部分,看看演奏家们用了哪些乐器表演?
2. 为本段音乐选个小标题(四选一):C《准备出洞》
3.重点介绍民族打击乐器特色演奏方法:木鱼、大鼓。
4.激趣学鼓:学习民族打击乐的传统打法。
(说明:通过思考,学生主动的听音乐,思考音乐的表现了什么内容?在想象中寻找答案。)
第二部分:
1.欣赏《老鼠娶亲》第二部分娶亲路上片段
2. 学习本段典型节奏打击乐演奏,全班学鼓玩鼓。
3.娶亲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轿子
4. 结合打击乐与抬轿结合表演《娶亲路上》。娶亲路上、坐轿出嫁。学生体会抬轿子音乐律动,体会音乐中的节奏特点。
(说明:此环节主要让学生体验第二部分的主要节奏特点,结合抬轿子,让学生现场体验老鼠娶亲路上一幕,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音乐.)
第三部分:
一路上老鼠们既紧张又高兴的来到新郎家,老鼠要正式拜堂成亲了,请听音乐,猜猜老鼠的婚礼热闹吗?(播放音乐)
1.教师提问:第三部分开头部分以什么力度演奏为主?
2.本段音乐小标题:《拜堂成亲》
3.这一部分音乐使用了多种打击乐器,同时乐曲进入高潮段落,固定一种特别的节奏型连续重复,描绘出老鼠拜堂成亲的热闹场景。模仿了鞭炮、婚礼锣鼓队、热闹至极。
4.玩鼓:
节奏:鼓与木鱼的轮流演奏,形成了对答呼应的演奏形式。
体验一、二条节奏轮流演奏,更为热闹生动的效果。(其中木鱼部分加上形体律动动作。)
(说明:通过演奏体验热闹的拜堂成亲场面,用锣鼓模仿热闹的婚礼现场。)
第四部分:
1.此时大事不妙,猫来了,请听:(播放第四部分音乐),请为本段音乐选个小标题:《抱头鼠窜》
2.当乐曲到达高潮后,鼓乐声突然静止,云锣敲击出“猫”特点的节奏,预示着猫来了,老鼠们一看形势不妙,赶快抱头四处逃窜,跑回洞内,全曲结束。
(说明:此教学环节注意分辨角色和乐器声音特点.学会捕捉声音,对应找到演奏乐器,锻炼对乐器的敏锐听觉。)
(四)全曲欣赏:
《老鼠娶亲》,这是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山西新绛县的绛州鼓乐。整首乐曲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给人以愉悦之感。接下来观看天津民乐团的打击乐艺术家们演绎。(播放全曲视频,同学们可以边看边模仿打击乐的演奏。)
(说明:直观的欣赏现场艺术家的表演,一边看视频一边跟着演奏或关注演员的表情动作,出色的表演是如此形象,一定能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通过两段视频对比广东狮子锣鼓与绛州鼓乐的异同:
1.广东狮子锣鼓中比较简单的“三星锣鼓”,其特点是乐器简单(常常只用三件乐器:鼓、锣、钹)“广东狮子锣鼓音乐”是热闹的民族打击乐锣鼓和舞狮相结合的艺术表演。
2.绛州鼓乐:凭借锣钹鼓板等民族打击乐器,以鼓为核心,运用花敲干打,通过鼓棰同鼓接触面不同部位的角度、力度、速度多方位的变化,调动鼓和配套器材的各个部位不同声响,变化音色,丰富音韵,组成典型语汇,并用肢体语言相辅,营造氛围,构成情境,将表现的对象溶入音符,使有限的鼓乐语言在可感知的音符曲线行进中无限运作,以鼓说话,演绎故事,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与当地的民间艺术,一脉相承,是山西省新绛县地方文化原生态的时代体现和艺术再现。
(六)课堂小结
(七) 教学反思:
通过不同班级的教学效果来看,《老鼠娶亲》一课收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各种各样演奏方式的打击乐奇妙的表现了老鼠娶亲的故事,仿佛在讲故事。同学们反馈:这个音乐我能听懂,能想象老鼠的各种表情和动作。这种反馈,无疑坚定了一首好音乐从好的角度进行引导,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丰富的民族打击乐是极有魅力的。在课堂中,很多同学非常积极的参与打击乐的模仿和演奏,在打击乐的演奏中学习到很多音乐知识。值得进步改进的是,演奏教学环节中效率再高一些,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来实践,让学生在演奏上“过瘾”。
通过本课的备课,给我一个很大的鼓励和提醒:作为音乐教师,平时的素材积累非常重要,多积累一些书中没有的音频视频及文献素材,为教学多做收藏积累。
通过观看教学录音录像,我发现自己要在教学语言艺术方面进行积极的提高,不断学习语言艺术,积累更多的文学词汇用于教学,让课堂更“艺术”。
整个教学备课到教学实践过程,我深深体会到集体备课的作用非常大。不同的音乐老师有不同的特长和关注点,能给相同的课题内容提出很多宝贵而且丰富的意见,在教师群体中多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活动能为音乐教学带来更大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提醒自己关注学生,但是做得还是不够。教学内容过多、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参与活动时间不足、效率不够等容易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如何关注学生多一些?我觉得还应该从课堂引导及课堂设计上入手,高效率的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的参与、发言、回答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兴趣才能健康积极的发展。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雪域天音欣赏☆热巴舞曲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雪域天音欣赏☆热巴舞曲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乐曲《热巴舞曲》,作者介绍,拓展欣赏,课堂小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音乐第五单元 国乐飘香欣赏雨打芭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第五单元 国乐飘香欣赏雨打芭蕉教学设计,共3页。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雪绒花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雪绒花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课,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