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课时训练
展开第五章 植被和土壤
第二节 土壤 同步练习
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据此完成下题。
1.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 )
A.有机质含量高 B.多为黑褐色
C.多呈碱性 D.土层厚度大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6.①处地表的土地景观特征最可能是( )
A.红土 B.沙土 C.黄土 D.黑土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左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右图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8.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
9.土壤在水力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印度东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半岛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下图为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甲、乙两地土壤侵蚀强度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自然原因。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和丙地土壤侵蚀的差异并阐述判断理由。
(3)分析印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土壤侵蚀。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巩固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概念,物质组成,野外观察内容,地貌,时间,人类活动,生物与土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容重越大,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