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3页
    还剩6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66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A)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2.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
    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就可以避免误差
    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5.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 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6.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
    A.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 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C.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8.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9.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
    B.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
    C.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
    D.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
    10.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7 分)
    1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1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表示。
    13.完成下列单位转换:
    (1)50m=__________km ;(2)36km/h=_________ m/s;(3)0.6min=_______h。
    14.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m。
    D1
    D2
    D3
    D4
    1.73cm
    1.81cm
    1.89cm
    1.81cm
    15.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右图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在毫米刻度尺的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则球的直径应取______cm。

    16.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
    1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
    18.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19.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km/h。
    三、实验题(第20小题 6分,第21小题 6 分,第22小题 8 分,第23小题9 分,共29 分)
    20.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速度计读数为 ; 停表示数为 。





    2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
    (1) ;
    (2) ;
    (3) 。


    22.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2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cm ;tBC= s; vAB=_ m/s; vBC=____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是在做 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四、计算题(第24小题 8 分,第25小题10分,共 18 分)
    24.小明同学从桂城乘车去南国桃园游玩,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以速度计上的平均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25.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 800 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 600 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 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 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 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五、综合能力题( 6 分)
    26. 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图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在的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 km。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B)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更精确的测量要选用___________等其他工具。
    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
    ________和____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可____________,但是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6、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正确使用刻度尺:零刻度线要_________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_________,不能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刻度线,与尺面__________。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估读到___________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写上________。
    8、一张纸的厚度约70μm = _____________ mm = _____________ m
    学生常用直尺长为20 cm =_____________ m = _____________nm
    一节课45 min = _____________ h = _____________ s
    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__________,一位初二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__________。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55= _____________。
    二、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9.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



    10、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 、2.58 cm、2.58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
    A、2.58cm B、2.57cm C、2.576cm D、2.577crn
    11.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   )
    A、60s      B、50s       C、40s      D、20s
    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10:3 B、3:10 C、8:15 D、15:8
    三.实验题(每空2分,18分)
    1、如图3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
    2、如图4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分________秒。




    (图3 ) (图4)
    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    和     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4) 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
    4、每空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cm, tBC= s,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
    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
    (填“大、小”)

    四、简答与计算(22题4分,23、24各5分,共14分)
    1、右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需要多少分钟?





    2、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3、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A)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         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
    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5.要改变音叉的音调,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
    A.把敲击音叉的橡皮锤改为小铁锤
    B.改变敲击音叉的力度
    C.用橡皮锤敲击固有频率不同的音叉
    D.捏住音叉的下面部分后再敲击
    6.下列哪项措施不是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影响              ( )
    A.汽车挡风玻璃上装有一层膜    B.小汽车要求其密封性很好
    C.汽车的排气管上要求装上消声器   D.工厂的工人在车间带上耳罩
    7.弦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请调音师进行调音,调音师通过调节弦的长度将琴音调准,在此过程中调音师改变了琴弦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8.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      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       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
    9.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               ( )
    A.音调变低             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            D.响度变大
    10.下列关于振动和声波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有声波时就一定有振动      B.有振动时就一定有声波
    C.有声波时就没有振动       D.有振动时就没有声波
    11.在雷雨天,发生雷电时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绵绵不绝,对此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由于人耳有双耳效应
    B.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C.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
    D.雷声的声波经地面、云层多次反射
    12.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
    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
    13.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  ( )
    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
    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
    二、填空题(21×1分)
    14.我国的北方由于气温太低,居民楼的窗户玻璃全部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做除了可以使房间温度不致于太低外还可以 ,使居民能在房内安静地休息。
    15.一切    、    、     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只能在   中传播,    不能传播声音。
    16.请你根据下表给出的一些声音的频率完成以下填空:
    声音
    频率/Hz
    声音
    频率/Hz
    人能听到的声音
    20~20000
    海豚能听到的声音
    150~150000
    狗能听到的声音
    15~50000
    人能发出的声音
    64~1300
    人敏感的声音
    1000~3000
    钢琴上的最高音
    4096
    人最敏感的频率
    2000
    长笛或哨子
    5000~8000
    钢琴上的最低音
    27.5
    狗的叫声
    450~1080
    鼓或大提琴
    100~200
    钢琴的中央C
    261.6
    能够听到次声的动物:     。
    能够听到超声的动物:     ,    。
    表中所有乐器发出的声音都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它们中发出声音最低的是  。
    17.将录音机的喇叭卸下来(它与录音机之间的连线没有损坏)后,在喇叭上撒一些很小的泡沫粒,放响录音机后可以看到泡沫塑料会   ;若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关开大,这时还会看到              ,这说明发声体的     越大,响度越大。
    18.防止噪声的思路与防控传染病是相似的,都是从产生、传播、接收着手,那么控制噪声应从    、     、      三个方面考虑,其中最重要的是       。
    19.太阳和地球都在不断地扩展和收缩,这时会产生“呼吸”的声音,若用仪器在地球上进行探测,则仪器   “听到”地球的声音,      “听到”太阳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20.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     ,若声音被多次反射,则在原声消失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    ,教室内的回声比空旷的原野要   (填“大”或“小”),歌剧院的设计   考虑混响问题(填“需要”或“不要”)。
    三、简答题(2×5分)
    21.当声源朝着我们运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当声源远离我们运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会变低。那么你能根据火车的汽笛声来判断火车是进站还是出站吗?




    22.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却写出了《命运交响曲》,谱写了音乐界的神话,他在演奏时用牙咬住一根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的共鸣箱上,以此来鉴别琴声,你能分析其中的道理吗?




    四、探究创新题(4×4分)
    23.当你叩击自己的上下牙齿,或者咀嚼一只胡萝卜时,你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牙齿的扣击声或咀嚼声.若你用手把耳朵塞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这是为什么呢?




    24.如图,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5.在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的实验中,小强选择了以下两组物体进行探究:
    ①粗细不同的两根橡皮筋;②一把钢尺。
    则橡皮筋粗的一根的音调比细的那根要 ;钢尺短时比长时的音调要 ;若用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的 不同。这里要拨动同一根橡皮筋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26.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利用同学们的汽水瓶设计出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
    (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到哪些器材?


    (2)他的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五、计算题(2×7分)
    27.科研人员为测出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14.26秒后收到返回的声信号,请你计算出此处海沟的深度(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






    28.科研人员为测出海水中的声速,在海面上向另外一艘船发出超声波,另一艘船在4s后收到声音信号,两船相距6120m,请你计算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B)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 )
    A.秒       B.赫兹     
    C.米        D.次
    2.15℃时,声音在下列哪种介质中传播得最快       ( )
    A.空气      B.海水 
    C.钢       D.软木
    3.在一篇古文中的这样一句话:“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声音的喜爱之情,这是由于                   ( )
    A.屋梁的振动  B.声音的混响   C.声音的共鸣   D.回声
    4.小敏同学在看到闪电后1.5s听到雷声,则雷电发生地距小敏的距离为      ( )
    A.150m B.510m C.255m D.340m
    5.小明在教室里上课,但从校外的建筑工地上却传来施工的噪声,为了减弱噪声,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
    A.用棉团塞住耳朵
    B.将教室的门窗打开
    C.将教室的门窗关闭
    D.请老师讲课时声音更大一些
    6.玻璃鱼缸内养有金鱼,若轻轻地敲击鱼缸边缘,则会看到鱼被吓走,此时鱼接收到声信号的主要途径是              (  )
    A.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空气—鱼缸—水—鱼
    B
    A
    吹奏孔

    7.如图所示为一笛子的模型图,用双手按住左边的六个孔后开始吹奏,则只松开A孔和只松开B的声音不同在于 ( )
    A.松开A孔的音调比松开B孔的音调要高
    B.松开A孔的音调比松开B孔的音调要低
    C.松开A孔的响度比松开B孔的响度要大
    D.松开A孔的响度比松开B孔的响度要小
    8.下列实际应用中,没有利用声音携带的信息的是             ( )
    A.有经验的人选瓷器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B.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的暴风雨
    C.我们在深夜看电视时应把音量关小
    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固定钢轨的螺丝是否松动
    9.闻其声即可辨其人,这是因为                 ( )
    A.不同的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
    C.不同的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同
    10.现在很多牙医都在使用一种安全、卫生的洁齿技术“超声洁牙”,超声波之所以能够清洁牙齿,其主要原因是                    ( )
    A.超声波中含有洗洁净       B.超声波能够传递去污的指令
    C.超声波能使液体振动,使污垢落下  D.超声波能发生反射
    11.有经验的铁路维修工人只需要用一个铁锤敲打铁轨就可以判断铁轨是否有故障,这是因为工人听到的声音的哪个要素不同             (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三个要素都有
    12.医生在给病人检查内脏时,常常会用到听诊器,听诊器的作用是 ( )
    A.改变声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缩短听者距内脏的距离,使响度更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使响度更大    
    D.使内脏振动时的振幅增大,从而增大响度
    13.电信局安置的公用电话亭大多采用了一个玻璃罩,隔音效果很好,这主要是利用了玻璃的                             ( )
    A.不能传播声音           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C.能较好地传播声音         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二、填空题(22×1分)
    14.从环保的角度看,一切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   ,要减弱这种影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
    15.一个炸雷震得人们心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二胡、一声刺耳的尖叫使喧闹的人们立刻安静下来。这三种现象中强调的声音的特征分别是    、    、      。
    16.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     ,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就形成了        ,若声源停止振动后由于声音的反射使得声音依然在传播,使我们还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听到声音,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      。
    17.当两个标称频率均为440Hz的音叉靠近时,使其中一个音叉发声后另一个音叉也会发出声音,这种现象叫做       。
    18.物体虽振动,但在以下情况中我们可能听不到声音,在声源和人耳之间  (填“有”或“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声源振动的频率高于   Hz或低于   Hz;传入人耳的声音太小,其声强级小于  dB。
    19.一名男低音歌唱家正在为大家演唱,这时有一位女高音歌迷为他轻声地伴唱,则歌唱家的响度较   ,歌迷的音调较    。他们的音色   (填“相同”或“不同”)。
    20.请填出下列描述中所指的声音的特征:
     震耳欲聋:     ;低声细语:     ;
     超声波:      ;闻声辨人:     。
    三、作图题(2×5分)



    21.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两个波形图,指出图中哪一个音调较高,哪一个响度较大,并简要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22.请你谈谈你的关于如何利用噪声的看法。







    四、探究创新题(4×4分)
    23.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 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24.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问他带来的狗:“2+2等于几”,狗立即叫四声,观众马上会为这条聪明的狗所倾倒.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提示:后台助手有一个高频口哨)





    25.现在不少同学都有“单放机”和立体声的耳机,在课余时间听一听音乐,大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能说一说立体声是怎么回事吗?






    2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进行论证:
    ⑴长号演奏时,号管的长度不同,吹出的声音就不同;
    ⑵让正在发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溅起水花;
    ⑶放在钟罩内的正在发声的闹钟,若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则几乎听不到声音;
    ⑷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小铅笔,把钟敲响后取一张白纸在笔尖上拖动,会看到白纸上会出现一条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你能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吗?





    五、计算题(6+7分)
    27.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汽车的前方有一座峭壁,司机鸣笛后8s听到由峭壁反射回来的回声,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峭壁之间的距离。(设当时气温为15℃)






    28.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聪成为了一名一百米终点计时员,但由于他是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小明同学的成绩为11.46s,请你通过计算求出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设当时气温为15℃)。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A)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初春的冰雪消融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
    A.液化 B.凝固     C.熔化 D.升华
    2.在秋天的清晨,我们有时可以看到在草地上会有露珠,而空中可能会出现雾,使空气的能见度降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露珠是液化现象,雾是汽化现象  
    B.露珠是汽化现象,雾是液化现象
    C.露珠和雾都是汽化现象    
    D.露珠和雾都是液化现象
    3.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
    A.白炽灯的灯丝用久后变细了    B.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后变干了 
    C.将糖块放入水中后水变甜了   D.吃冰棍儿后人觉得凉快了
    4.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的是 ( )
    A.冰块变成水   B.大雾
    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汽   D.草地上的露珠
    5.夏天我们在吃冰棍儿时,会发现从冰棍儿上冒出“白汽”,而在冬天我们哈气时,一样也可以看到这种白汽,关于这两种白汽的形成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都是液化现象
    B.都是汽化现象
    C.夏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
    D.夏天的“白汽”是汽化现象,冬天的“白汽”是液化现象
    6.若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为78.5℃,则将白酒(为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用容器盛好后放入到始终是100℃的水浴中,则          ( )
    A.酒精不会沸腾,水会沸腾   B.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C.酒精和水都会沸腾    D.酒精和水都不会沸腾
    7.下列物品中属于晶体的是                  ( )
    A.松香    B.玻璃 C.水晶  D.蜡烛
    8.黄金的熔点是1064℃,则刚好是1064℃时        ( )
    A.黄金一定处于固态 B.黄金一定处于液态
    C.黄金一定处于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8℃
    温度/℃
    时间/min
    D
    C
    B
    A
    9.如图所示,给一定量的水加热时,获得了
    它的温度-时间曲线为实线A,若其它所有条件都
    不变,仅仅将水的质量减小,则减小质量后将水冷
    却并重新加热,则获得的水的温度-时间曲线应为
    图中的 (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10.关于水蒸气的温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一定高于100℃   B.一定高于0℃
    C.一定介于0℃和100℃之间    D.可能低于0℃
    11.夏天的自来水管外常常会“出汗”,这种现象说明 ( )
    A.自来水管漏水了  B.地下的水冒出来了
    C.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了 D.自来水管本身太热了
    12.通过查阅教材上的熔点表和沸点表,对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的使用范围做出正确的判断               ( )
    A.酒精温度计可以测量我国漠河的气温,水银温度计可测量水的沸点
    B.酒精温度计可以测量水的沸点,水银温度计可测量我国漠河的气温
    C.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测量水的沸点
    D.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可测量我国漠河的气温
    13.小敏同学为了测定风向,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整个手都用水浸湿,然后将手举在空中,则手感到凉爽的一侧应是 ( )
    A.背风的那一侧   B.迎风的那一侧
    C.侧风的那一侧     D.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20×1分)
    14.晶体在熔化时会有一个特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 ,有些液体在凝固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个特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 ;同种物质的熔化时的温度与凝固时的温度 。
    15.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 ,需要不断从外界 ;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 ,需要不断从外界 。
    16.小明家装了空调,夏天小明有时发现窗户玻璃上有雾珠,这些雾珠应该出现在窗户的 (填“内侧”或“外侧”)。冬天小明发现窗户玻璃上也有雾珠,这些雾珠应该出现在窗户的 (填“内侧”或“外侧”)。这些雾珠的形成都是由于水蒸气 的结果。
    17.在发高烧的人的手心、脚心、额头上涂抹酒精可以起到致冷作用,有效地控制病情,这种方法称为物理降温,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在 的过程中可以 热。
    18.在沙漠中,人们常携带一种用兽皮做的水袋,这种水袋中的水不管外面的温度多高,袋子中的水总是凉凉的,这是因为袋子中的水通过兽皮的毛细孔 ,从剩余的水中 ,使水的温度降低。
    19.家用的瓶装液化气在用完时往往还会在瓶内剩下一些残留液体,请你根据下表给出的几种物质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得出残留液中可能含有 和 。
    物质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丙烯
    丁烯
    戊烯
    沸点/℃
    -161.7
    -88.6
    -42.2
    -0.5
    36.1
    -102.4
    -47.7
    -6.5
    30.1
    20.冬天,某些身体好的人用冷水洗澡,冷水浇在身上后,他会发现从自己身上冒出一缕缕的“白汽”,这是因为冷水在人身上先 然后又 的结果。
    21、某工厂拟生产三种温度计,厂内可以利用的液体有:比较贵的水银,很便宜的甲苯和酒精。为了达到降低成本又切实可行的目的,每种温度计应选用的液体是:
    (1)能测铅、锡熔点的温度计选 。(2)能测开水温度的温度计选 。(3)家用寒暑表选 。
    三、简答题(3×5分)
    22.在北方的冬天,菜农往往会在菜窖中放几桶水,这样可以起到保护蔬菜的作用。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3.把纸放在火焰上,纸会很快燃烧起来,可将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装水后再放在火焰上,即使水被烧开了,纸锅也不会被烧坏,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24.取一个蒸发皿内装少量水,再取一个烧杯,内装一定量的水,放在蒸发皿上,向烧杯中洒入一些氯化铵的晶体后,却发现烧杯和蒸发皿“粘”在一起了,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吗(提示:氯化铵溶于水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温度/℃
    时间/min
    D
    C
    B
    A
    O

    四、实验探究题(27题8分、29题3分,其余每空1分。)
    25.如图所示为某液体的 曲线,从曲线上可
    以看出:物质在AB段处于 态;在CD段处
    于 态;在BC段要不断 且温度 。
    26.实验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5
    98
    98
    98
    ……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分钟时的错误。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_______℃。
    (3)在水沸腾过程中水___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 。
    27.汝城八中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一定量的水探究水的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获得了如图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以下的问题:
    ①图中AB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 ;
    图中BC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 ;
    ②由以上分析可知,水在4℃时 ;
    ③寒冬,湖面结冰后湖底的鱼一样能够游动,请你判断湖底的温度为 。
    •A
    •B
    •C
    O
    1 2 3 4 5 6 7 8 9
    500
    499
    498
    496
    495
    494
    493
    492
    温度/℃
    体积/ml









    28.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它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_______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时间
    t/分
    0
    10
    20
    30
    40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T1/℃
    80
    64
    55
    50
    41

    21
    20
    棉絮组水温
    T2/℃
    80
    56
    43
    32
    28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经过40分钟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3)除了采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29.如图是水循环的示意图,你从该图中能得到哪些物态变化的信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B)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如图所示,在大烧杯中盛有水,小试管中装水后放入大烧杯中,在对大烧杯加热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         ( )
    A.不能达到沸点   
    B.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能够沸腾 
    D.能否沸腾取决于当时的气压
    2.将100℃的水蒸气通入到21℃的冷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的现象是 ( )
    A.水的温度升高,水的质量一定不变         
    B.水的温度升高,水的质量一定增加 
    C.水的温度升高,水的质量一定减小           
    D.水的温度可能到达100℃,并有可能沸腾
    3.当登山队员到达珠穆朗玛峰峰顶时,他们用普通锅烧开了一壶水,则此时水的温度应该                   ( )
    A.等于100℃   B.大于100℃
    C.小于100℃    D.无法判断
    4.水从海洋到陆地的大循环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
    A.液化             B.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5.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冰一定比水凉  
    B.雪地上的铁块一定比木块冷
    C.人感觉冷时,气温一定很低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
    6.工人师傅在熔化铝锭时常常采用铜锅,但在熔化铜锭时却不采用铝锅,其中的原因是 ( )
    A.铜的传热能力比铝强   B.铜的硬度比铝大
    C.铜的熔点比铝高    D.铜的颜色比铝深
    7.在除去蔗糖中的水份时,常常采用使蔗糖中的水份沸腾的方法,但蔗糖在100℃的温度下其营养成份会被破坏,则以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 )
    A.用文火慢慢加热        B.缩短使水沸腾的时间 
    C.增大锅内的气压        D.减小锅内的气压                 
    8.火箭将卫星送入轨道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卫星因摩擦生热而烧毁,工作人员会在卫星上涂上一层特殊材料,这层材料的作用是 ( )
    A.这层材料能隔热   
    B.这层材料能迅速将热传走
    C.这层材料非常光滑,不会与空气摩擦生热 
    D.这层材料在遇热熔化和汽化的过程中会吸收因摩擦而产生的热
    9.我们在冬天睡觉时会盖上被子,但夏天卖冰棍的人也会用被子把冰棍盖上,这其中的主要理由是 ( )
    A.防止冰棍被破坏  B.防止冰棍因吸热而熔化
    C.防止冰棍的冷气跑掉而熔化 D.防止外界的温度传给冰棍
    10.有一间完全隔热的房间,房间的温度维持在0℃,若在室外将一块冰放在盆中,当冰熔化一部分后,将整个盆子端到此房间,则将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
    A.冰会继续熔化  
    B.水会开始凝固
    C.冰不再熔化,水也不会凝固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这取决于进入房间时水的多少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0℃的冰比0℃的水的温度更低一些 
    B.水的沸点一定是100℃
    C.水有可能在20℃沸腾  
    D.水在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12.在唐朝的皇宫,宫女会在夏天推动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沿房顶的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了增加一道风景  B.为了新奇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降温
    13.将鸡蛋放在火里烧,有时外面已经烧糊了但里面可能还没有熟,但将鸡蛋放在水中煮,整个鸡蛋熟了后,鸡蛋的外面也不会糊,这是因为      ( )
    A.隔了水后,鸡蛋热得较慢  
    B.水容易吸热
    C.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维持在100℃   
    D.水的传热能力不强
    二、填空题(18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
    14.冬天晾在室外的结了冰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 现象;初春冰雪消融,这是 现象;晚秋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霜,这是 现象。
    15.对固体加热,它可能会变成 体;若继续加热,它最终会变成 体。
    B
    温度/℃
    O
    时间/min
    A
    16.用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来冷藏食物, 的效果会更好。
    17.如图所示,为小聪同学描绘的两种晶体熔化时的 熔化曲线,则
    由曲线可看出: 的熔点较高; 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较长。
    18.请填出下列描述中的物态变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阳春三月,江河解冻: ;
    衣橱中的樟脑丸不翼而飞: 。
    19.饺子在水中煮,怎么都不会变黄;可将饺子放在油中炸,没过多长时间,饺子就会变黄、变焦,这说明 的沸点比 的沸点高。
    20.某地区今年暑假出现了严重的旱情,政府部门采取了人工降雨的应急手段: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以炮弹的形式送入云层,它很快会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云层中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变大后会落向地面,下落的过程中会 成为雨降落到地面。(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1.软物质包括: 、 、 。(写出三种即可)
    三、简答题(3×5分)
    22.假如我们的世界没有物质状态的变化,将会变成什么样
    子,请你设计出三个合理的场景。




    23.一颗鸡蛋在水中煮熟后将其捞出水面,马上拿在手中,此时手并不感到非常烫,但过一小段时间后,鸡蛋表面的水干了,鸡蛋会非常烫手,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24.小颖同学在家帮妈妈炒菜时,在锅内倒油后,油燃了起来,请你帮助小颖同学想出办法扑灭锅中的火,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温度/℃
    时间/min
    O
    60
    100
    80
    140
    120
    12
    9
    3
    6
    15
    四、实验探究题(26题4分27、29题各6分,其余每空1分。)
    25.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研究水的沸腾规律时获得
    的曲线。从曲线可知,加热时水的初温为 ,
    加热到第 分钟时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为 ,
    继续加热时水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
    或“不变”),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一标准大
    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6.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
    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
    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
    情况,图___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7.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水和酒精,小明同学依据
    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检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酒精/mL
    水/mL
    酒精/混合液
    观 察 现 象
    12.5
    12.5
    1/2
    -8℃未发现凝固
    12.5
    50
    1/5
    -8℃未发现凝固
    12.5
    75
    1/7
    -8℃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
    12.5
    370
    1/30
    -6℃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
    12.5
    750
    1/61
    -4℃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
    (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
    ① 请你仔细看一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小明同学是否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

    ②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

    ③ 这个结论在实际中有何应用?

    28.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
    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
    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从第 分钟开始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
    29.小强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其温度随加热 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60.7
    67.8
    73.6
    79.6
    80.4
    80.4
    80.5
    时间min
    7
    8
    9
    10
    11
    12

    温度℃
    80.5
    80.4
    80.5
    84.7
    88.4
    93.5






    ①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坐标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② 据上述数据,你可以归纳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哪些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A)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将                    ( )
    A.一定逐渐增大       B.一定逐渐减小
    C.一定不变        D.其变化取决于光的传播方向
    2.晴朗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小聪同学向一个清澈的池塘看去,却发现红色的鲤鱼在白云间穿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云是实像,鱼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虚像     D.云和鱼都是实像
    3.检查视力时,视力表上的“E”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应该是    ( )
    A.             B. 
    C.            D.
    4.关于光和声的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C.最快的声速可能与光速相等    D.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5.黑板并不是光源,但我们却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它,这是因为      ( )
    A.黑板发出了光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光发生了漫反射
    6.下列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只有发生镜面反射的物体我们才能看到它
    C.光照到衣服上时会发生漫反射    
    D.当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后,其反射光线将不再平行
    7.若一束光与平面镜成50º角射向平面镜,则反射角为      ( )
    A.30º           B.40º 
    C.50º             D.60º
    8.小盼同学面向平面镜行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她的像变大,像与镜面的距离变小 
    B.她的像大小不变,像与镜面的距离变小
    C.她的像变大,像与镜面的距离变大 
    D.她的像大小不变,像与镜面的距离变大
    9.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
    A.镜面的大小; B.观察者的位置;
    C.物体的大小; D.物体与镜面间的距离。
    10.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 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从侧面看去 (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A
    B
    11.如图A、B表示站住竖直镜子前面的两个人,第三个人应站住何处才能看 到这两个人的像重叠 ( )
    A.AB连线的中点
    B.在以AB连线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路径上
    C.AB连线B的外侧处
    D.上述三个地方都能看到两个人的像重叠
    12.2004年6月8日的白天,当金星从太阳和地球之间经过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小黑点慢慢移向太阳表面,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文现象—“金星凌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这是太阳上的黑子
    13.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后其传播速度将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取决于射入时光线的角度
    二、填空题(18×1分)
    14.在一间充满绿光的房间里,有一只小白兔,则小白兔的红色眼睛将会变成 色;毛的颜色将会变成 色。
    1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即 km/s,这个速度是宇宙速度的极限。
    16.我们要看到物体,必须有   射入人的眼睛,光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就会在物体的后面投下一段   色的阴影。
    17.光在同种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发生 和       。
    18.当光垂直入射到水面时,其入射角为 ,反射角为 ,折射角为 。
    19. 的物体叫光源,①太阳 ②电视机的画面 ③萤火虫 ④月亮 ⑤点燃的蜡烛 ⑥耀眼的金属面等物体中, 是光源(填序号)。
    20.斜插入水中的铅笔,从边上看似乎 偏折了,这是由于光从 进入 时,发生了 现象的缘故。
    三、作图题(3×4分)
    21.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AB的像.




    22.如左图所示,请你画出反射光线。
    23.如右图所示,从室内的一盏电灯通过墙壁的两个小孔射出来,请你根据这两条光线确定电灯的位置。






    四、探究创新题(20分)
    24.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幕墙”).这种外墙既能透射光线也能反射光线.
    ①如图所示三幅图中,哪幅图能真实反反映太阳光线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传播途径. 答:___________(填选项中的字母)






    ②小明同学路过某大厦楼前,从侧面往玻璃膜墙看去,发现该大厦前的旗杆在玻璃膜墙中的像有错位现象,如图所示. 他经过分析,认为产生这种错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下两块之间镀膜玻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所造成的. 请你利用简易器材,运用模拟的方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它,要求写出这个实验所需器材和简述实验过程.




    ③玻璃膜墙会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请举一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图中,MN为平面镜,S为发光点,A是人的眼睛所在的位置。
    M
    N
    S
    A
    ①遮住平面镜上的某一点Q,人的眼睛就看不到S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虚像了,试用作图法在图中确定Q点的位置。
    ②保持人的眼睛位置不变,使发光点S垂直靠近平面镜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Q点应向平面镜的 端移动。
    26.请举一些实例说明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现代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中的应用。



    27.请你论述将投影仪的银幕换成平面镜是否可行。




    28.下表为1621年荷兰科学家涅尔通过实验得出的一组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数据。
    入射角i
    反射角r
    折射角θ
    i/θ
    sini/sinθ
    10º
    10º
    6.7º
    1.50
    1.49
    30º
    30º
    19.6º
    1.53
    1.49
    50º
    50º
    30.7º
    1.63
    1.49
    60º
    60º
    35.1º
    1.71
    1.50
    70º
    70º
    38.6º
    1.81
    1.49
    80º
    80º
    40.6º
    1.97
    1.50
    根据涅尔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 入射角,且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逐渐 ;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比值 一个定值,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值 一个定值。(填“是”或“不是”)
    说明:sinθ为角的正弦,在直角三角形中等于对边比斜边。
    五、计算题(5+6分)
    29.光在1s内可绕地球赤道七圈半,请你根据这个数据计算出地球的半径。





    30.小强同学在夜晚发现有人在放礼花弹,他在看到第一次火光后2.5s听到了礼花弹爆炸的声音,请你帮他计算放礼花弹的地方距离小强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B)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
    A.太阳 B.月亮     C.织女星 D.烛火
    2.光在下列介质中将不沿直线传播            ( )
    A.水   B.玻璃 C.整个大气层   D.酒精
    3.小聪同学通过某种途径看到了小明同学的眼睛,则小明同学       ( )
    A.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C.可能看不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D.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全身
    4.如图7-2所示为一挂钟在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中 的像,则此时挂钟指示的实际时刻为 ( )
    A.3:30     B.3:00
    C.9:00 D.9:30
    5.有一个平静的湖面,其上空有一架直升飞机,若飞机以40m/s的速度平行于湖面飞行,则直升飞机的像相对于飞机的速度为             ( )
    A.0m/s             B.20m/s
    C.40m/s             D.80m/s
    6.在沙漠中有时也可看到海市蜃楼,以下关于此时海市蜃楼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 
    C.是由于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弯曲           
    D.是由于光的漫反射
    7.当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时                    ( )
    M
    N
    A
    A.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   D.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减小
    8.如图所示,容器的底部有一支红光笔发出一束光投
    射到到MN板上,在A点形成一个红色的光斑,在向容器
    中加水的过程中,红色光斑将会 ( )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
    A.晚上用手电筒照黑暗的天空的光芒
    B.太阳躲在云层后面后从云层缝隙洒出来的光束
    C.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它   
    D.多媒体教室中投影仪投射出来的光
    10.下列成语反映的是光的反射的是                   ( )
    A.镜花水月           B.立竿见影
    C.坐井观天           D.凿壁借光
    11.阳光下琉璃瓦会产生刺目的光,则 ( )
    A.琉璃瓦发生了漫反射,
    B.不管人在什么地方都会有刺目的感觉,
    C.琉璃瓦发生了镜面反射,
    D.是人眼发出的光被琉璃瓦镜面反射回来的缘故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站在池塘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 B.站在池塘边看到鸭子在水中游
    C.站在池塘边看到粼粼的波光 D.站住池塘边看到鱼在水中游
    13.对于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发生光的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减小
    B.如果入射角是45°,折射角是30°,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75°
    C.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减小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间夹角也减小
    D.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变小
    二、填空题(12×2分)
    14.在雨后的夜晚,小聪同学走在大街上,他发现在路灯的周围有一圈圈的彩色光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的      现象。
    15.成语“一手遮天”确有其道理:虽然手比天小,但用手遮住眼睛后,人便看不到天空了,这主要是因为光              。
    16.树在水中会有一个倒影(影的颜色将与物体的颜色相同),这个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树在阳光的照射下也会在地面上投下一段影子(影的颜色将只能是黑色),这个影子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7.在台灯上都装有一个灯罩,它能使灯泡射向上方的光线向下照射,以提高照明的效率,这利用了光的     ,被台灯照到的课桌后面会留下一段阴影,这是由于光的      。
    18.我们看到的星星,实际上并不是星星本身,而是它们的位置变 (填“高”或“低”)了的 (填“实”或“虚”)像。并且由于大气层高空气流的不稳定,使得看起来的星星“一闪一闪”。
    19.“池水映明月”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是 ;“潭清疑水浅”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是 。
    20.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现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______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_(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三、作图题(3×4分)




    21.光在传播的过程中总是走一段较短的路径,请你画出光从A点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B点的光路图。






     
    22.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画出能看到AB像的范围.
    23.如下图,PQ为一光屏,M、N是一个窗户的上下边沿,S是光源,试在PQ上确定光源S能照亮的范围。







    四、探究创新题(5×3分)
    24.下面是采自某报刊的一段文章,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墙
    张女士最近很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幢新大厦的玻璃墙。有时她站在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墙就像是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玻璃墙的反光也令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照得通亮,以至无法休息。尤其是那个凹形建筑物,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相当可观,能使局部温度升高,留下了火灾隐患……
    ①文中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知识错误,请在那一句话下面划上波浪线;
    ②请在文中找一个光学知识: ;
    ③如何才能防止“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25.人站住向阳的窗户边,手拿平面镜,要从镜中看清自己的面部情况,人应面朝窗户还是背对窗户?为什么?




    N
    M
    P
    C
    D
    26.如图CD是一块不透明的挡板,试确定人眼在CD右侧
    什么范围中能看到A的像。



    27.给你一根木制米尺,请你设计一个方案估测出你们学校教学楼的高度。






    θ

    28.如图所示,树的实际高度为8m,但人们感觉到的树高是         视角θ的大小,若人远离这棵树,则视角将如何变化?人感觉到的树的高度如何变化?





    五、计算题(2×5分)
    29.一个耀眼的闪电过后8.4s才传来雷声,雷声隆隆又持续6s之久才停止,求发生闪电的云层与观察者的距离。







    30.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他计的运动员成绩为13.4s,该运动员实际成绩是多少?(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A)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a
    b
    一、选择题(13×3分)
    1.如图所示,为两个透镜的示意图,则 ( )
    A.a为凸透镜,b为凹透镜
    B.a为凹透镜,b为凸透镜
    C.a、b均为凸透镜   
    D.a、b均为凹透镜
    2.修理精密仪器的工人往往会在眼睛上嵌一个带镜头的筒,以便于更仔细地观察零件,这里的镜应该是一个                   ( )
    A.凹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3.一根蜡烛从很远的地方逐渐移向凸透镜的焦点,关于其像的大小及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大
    B.像逐渐变大,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也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与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大
    半透明纸
    凸透镜
    A
    B
    4.如右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 )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光束;
    C.变为会聚光束; D.无法确定。
    5.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简易照相机,观察时应 (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应把B端向外拉
    6.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总是缩小的
    B.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总是倒立的
    C.虚像只能通过眼睛观察,实像通过光屏后也可看到
    D.光的反射成虚像,光的折射成实像
    7.在光屏上能成等大像的镜子是 ( )
    A.只能是平面镜 B.只能是凸透镜
    C.凸透镜平面镜都行 D.凸透镜平面镜都不行
    8.下列哪一个是凸透镜不能成的像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9.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一倍焦距后,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则蜡烛原来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放大、正立的 B.放大、倒立的;
    C.缩小、正立的 D.缩小、倒立的。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眼睛能看到成在光屏上的像
    B.有的虚像看的见,有的虚像看不见
    C.眼睛可以直接看到凸透镜所成的实像
    D.眼睛既能看到实像,也能看到虚像
    11.用焦距是50毫米的照相机拍摄书中画面时,镜头到书的距离应 ( )
    A.小于50毫米 B.等于50毫米
    C.等于100毫米 D.大于100毫米。
    12.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离凸透镜15cm处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应选凸透镜的焦距为 ( )
    A.5cm B.10cm C.20cm D.30cm。
    13.一束光在空气中经过凸透镜折射后 ( )
    A.一定是平行光 B.一定会聚到一点
    C.一定是发散光 D.一定比原光束会聚一些
    二、填空题(27×1分)
    14.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阳光经物镜折射后成一个    、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再次放大,使人看清楚细微的物体,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
    15.近视眼只能看清楚      的物体,看不清楚      的物体,这是因为近视眼的成像成在了                。应给他配 镜矫正视力。
    16.生活、生产中常用到光学知识:在开凿大山隧道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机掘进方向,如图所示,是利用了光沿______________;有时人们把电视机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墙壁发射,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_现象;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_现象;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______________像的性质制成的。
    17.取一盛有水的圆形玻璃杯,将手紧靠在杯的背面,透过水杯看到手 (“变大”、“变小”、“不变”)。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 镜,手紧靠水杯的背面时,物距 焦距(“大于”、“小于”),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可在同侧成 的虚像。
    18.将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通过投影仪上相当于 的镜头,在屏幕上成一个 的 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
    19.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 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像相对于景物来说是 、 的 像。
    20.显微镜载物台上被观察的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 、 实像,再经过目镜成为一个 (“放大”、“缩小”)像。
    三、作图题(2×3分)
    21.F
    F
    F
    F
    F
    F
    F
    F
    完成光路:
    22.判断下列方框内是什么透镜:




    四、探究创新题(7×4分)
    23.做“研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首先要利用_______和_______测出一凸透镜的焦距.做这个实验时,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_______和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4.有两只干净的玻璃瓶,一只盛满不含气泡、污染物、颜料的纯净水,一只是空的,上面都盖了盖子,你怎样用眼睛判断哪只杯中有水?






    25.给你一个凸透镜,拿在手中伸直手臂,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透过凸透镜观看远处的物体,会发现成倒立的像,你如何判断此像和你是在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a
    b
    c
    d
    e
    F
    F
    2F
    26.如图在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果把烛焰先 后放在a、b、c、d和e点,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①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②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④如果把烛焰从a到移到d点,则像到透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
    27.某人想探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的实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他选择的器材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实验步骤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 上,且使蜡烛和光屏位于凸透镜的 ,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凸透镜的光心处于 。实验的现象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距(u)
    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像距(v)

    14cm
    放大像
    35cm

    20cm
    等大像
    20cm

    30cm
    缩小像
    15cm
    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8.雪后的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小明同学听妈妈说,蔬菜棚内的菜苗在无任何病症的情况下枯死了一小片,于是小明来到菜棚,站在枯死的菜苗前,他只是发现这里比其它地方要亮很多,却没有发现异常,就在他准备离去时,他感到脸上一阵灼热,他抬头望去,发现了蔬菜的塑料顶棚上有一大块雪水结成了冰,于是他恍然大悟。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并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吗?






    29.现有两副眼镜,如何判断它们哪一副是近视眼镜,哪一副是远视眼镜?说出你的全部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B)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有一个个凸透镜,其焦距为13cm,若一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1cm,则其成像特点应该是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戴上近视眼镜后,远处景物的像将成在他的       ( )
    A.视网膜的前面          B.视网膜的后面
    C.视网膜上    D.玻璃体上
    3.下列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
    B.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
    C.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   
    D.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
    4.中学生要注意仪容仪表,当你出门前整理衣着时,所选用的是 ( )
    N
    P
    M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
    5.如右图,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是 ( )
    A.一定是凹透镜 B.一定是凸透镜
    C.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6.山东电视台的记者在国内首次拍摄到“海市蜃楼”的实况,引起广大观众的极大的兴趣,其实“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人们观察到它的“景物是”是实际物体经过( )
    A.反射后形成正立的虚像 B.折射后形成正立的虚像
    C.反射后形成倒立的虚像 D.折射后形成倒立的虚像
    7.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
    A.凸透镜的大小 B.观察者的位置
    C.物体的大小 D.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
    8.关于实像和虚像。正确的判断是 ( )
    A.实像能用光屏得到,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
    B.虚像是人的错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却相反
    C.平面镜只能成虚像,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D.由光的反射成虚像,折射成实像
    9.如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 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对于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 )
    A.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平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10.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光屏上将 ( )
    A.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不能呈现像,但眼睛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D.没有像,但调节光屏的位置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11.要在屏上出现正的“F”字,则幻灯片的正确的放置方法是 ( )
    A. B. C. D.

    12.关于远视眼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来自近处的物体成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B.一般是由于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
    C.晶状休太厚,或是晶状体的前后径太长
    D.需要戴发散透镜进行矫正
    13.现在很多影片中都有“航拍”的镜头,有时航拍技术比在地面上拍摄的效果要好得多,若航拍人员使用的照相机镜头为45mm,则照相机底片与镜头的距离应该为( )
    A.等于45mm B.略大于45mm
    C.略小于45mm D.大于90mm
    二、填空题(28×1分)
    14.请将下列光学元件归为两类:
     照相机,潜望镜,投影仪,舞蹈练功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
     第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第二类包括:              ,其特征为:         。
    15.如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______,它
    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是_______________,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 上的一点,这点称为凸透镜的 ,该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 。
    17.眼睛和照相机不同的是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 ,从而使我们能看清不同位置的物体。当人眼所看物体较远时,睫状体 ,晶状体变 ;当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 ,晶状体变 ,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大”、“小”)。
    18.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放大”、“缩小”)的 (“实”、“虚”)像,而目镜的作用也是一个 镜,通过这种望远镜所看到的物体是 的(“倒立”、“正立”)。
    19.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制成的,有 透镜和 透镜两种,现有一个玻璃球分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属于前类的为 ,属于后类的为 。
    20.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靠近眼睛的叫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
    三、作图题(2×3分)
    F
    F
    21.请将图中的光路图补画完整。
    F
    F


    22.画出适当的镜子,使光线能够发生图示现象。







    四、探究创新题(23题3分,其余每题4分)
    2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光屏、凸透镜已经调整到同一直线上,且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确定后,无论怎样移动透镜,都不能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F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从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焦距的距离)50cm
    的地方移向物距为21cm的过程中,
    成像始终是 立、 的 像;物体从物距为19cm的地方移向物距为11cm的过程中,成像始终是 立、 的 像;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逐渐 ;物体从物距为9cm的地方移向物距为1cm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逐渐变 。

    25.请你设计出三种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器材自选)。

    26.小杰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侧,他应该怎样调节才能使细胞位于视野的中央?



    27.小敏同学是近视眼,她的奶奶是远视眼,现有两副眼镜a、b,a上标有+200º,b上标有-250º,则小敏和奶奶分别应佩戴哪副眼镜?这两副眼镜的焦距分别是多少?



    28.现有一个凸透镜L1一个凹透镜L2,L1的焦距为20cm,L2的虚焦点距凹透镜中心的距离是8cm,使它们的主轴在一条直线上。若一束平行光通过L1 L2后仍为平行光束,但比原来宽,那么这两透镜的中心相距 cm。请画出光路图。



    29.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B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及部分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完成下表并帮助他们分析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示例)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
    结论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 。

    凸透镜焦距
    (cm)
    物到凸透镜距离(cm)
    像到透镜距离(cm)
    像的情况
    正、倒
    大、小
    虚、实
    凸透镜A


    14
    20
    47


    倒立



    实像
    30
    26
    缩小
    40
    22
    缩小
    60
    18
    缩小
    凸透镜B


    16
    20
    80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34

    40
    27
    缩小
    60
    22
    缩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测试题(A)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 (2012年广东) 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质子 原子核 原子 B.原子 原子核 质子
    C.原子核 质子 原子 D.原子 质子 原子核
    2.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 从地球运到月球]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磨掉铁块一个角[来源
    3.(2011·山东泰安)下列对质量和长度的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0g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kg 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
    4.(2010宿迁)下列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5.(2012南宁)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  )
    A.将游码向左移动 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6. (2011•青岛)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  )






    7.(2012•湖北宜昌)同学们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所得下列结果中最为合理的是(空气密度约为1.29kg•m-3)(  )
    A.2.5kg B.25kg C.250kg D.2500kg
    8.(2012•山东聊城)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9.(2011·山东泰安)一个瓶子能盛1kg水,可用该瓶子盛1kg的下列哪种液体?(已知ρ水银>ρ水>ρ植物油>ρ酒精>ρ汽油)( )
    A.酒精 B.汽油 C.植物油 D.水银
    10.(2012山东日照)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11.(2011•黄石)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12.(2011·山东东营)—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瓶子的容积是(ρ水=1.0g/cm3,ρ酒精=0.8g/cm3)( )
    A.400 cm3 B. 250 cm3 C. 350 cm3 D. 200 cm3
    13.(2011•衢州)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 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
    C.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 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4.(2012宜昌)1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将______,体积将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15.(2012•江苏泰州)在密度单位中,lg/cm3=_________kg/m3.测得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71g、体积为l80cm3,则苹果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16.(2011·山东枣庄)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有一种精品五粮液,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ρ酒=0.9×103kg/m3),则它装满酒的质量为________kg;如果用此瓶装满水,则总质量比装满酒时多_____g。
    17.(2012荆州))小桅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一金属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了一段时间,此时金属块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12天津)事实表明,0~4℃的水“热缩冷涨”,高于4℃的水“热涨冷缩”,由此可知4℃水的__________最大,所以封冻河面下较深河底的水温保持4℃.冰层下接触冰的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19.(2012安徽)某同学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指针和游码位置如图6-1-4所示。为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2烟台)如图所6-2-4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了,乌鸦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450mL,内有0.2kg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石块密 度为2.6×103kg/m3)








    20题 21题 19题
    21.(2012成都)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6-2-5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甲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
    三.实验题(22题9分,23题7分,共16分)
    22.(2012泉州)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如图甲所示







    (1)把天平放在_______,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由图乙可知老醋的体积为_______㎝3,老醋的密度是_______g/㎝3 =_______㎏/m3。
    23.(2012株洲)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一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的_____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g。
    (3)如图乙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







    四.计算题(24题6分,25题9分,共15分)
    24.(2012江西)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的酱油? (ρ矿泉水=1.0×103kg/m3 ,ρ酱油=1.1×103kg/m3)










    25.有一质量为5.4千克的铝球,体积是3000厘米3,试求这个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
    (铝=2.7×103千克/米3)




    八年级物理上册参考答案
    第一章(A)
    第一章《机械运动》章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A 6.C 7.A 8.C 9.B 10.D
    二、填空题
    11.米 m 12.秒 s 13. 0.05 10 0.01 14.1.75 15.1.81
    16.汽车 地面
    17. 2.5 2.5 18.甲、丙 乙 19.40
    三、实验题
    20.1.83~1.86 30km/h 1min5s
    21. (1) 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
    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
    (2) 刻度尺没有放正
    刻度尺没有放正
    (3) 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4) 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22.(1)A C 铜丝的直径是d= l2//n
    2)DEBF
    23.(l)v=s/t (2)小(3)40.0 1 0.2 0.5 (4)大 变速直线 (5)大
    四、计算题
    24.(1)从图可知 v车=60km/h
    (2)t=s/ v车=9km/60km/h=0.15h
    25.(1)v1=s1/t1=1800m/(5×60s)=6 m/s
    (2) v2=s2/t2=(1800m+3600m)/ [(5min+1min+12min)×60s]=5 m/s
    五、综合能力题
    26.(1)运动 (2)最大速度 (3)12
    第二章声现象(A)
    一、选择题
    1.C 2.C 3.D 4.C 5.C 6.A 7.A 8.C 9.B 10.A 11.D 12.B 13.A
    二、填空题
    14.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15.固体、液体、气体,介质,真空。
    16.狗,狗、海豚,钢琴。 17.振动;振动加剧,振幅。
    18.消声、隔声、吸声,消声。 19.能、不能
    20.回声,混响,大,需要。
    三、简答题
    21.若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高,则火车正在进站,若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低,则火车正在进出站。
    22.利用了固体传播声音。
    四、探究创新题
    2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气体中传播要快。
    24.水灌得越满,则上方空气柱的长度越短,故音调将会越高,据此可以判断瓶内水的多少。
    25.低;高;响度。控制变量法。
    26.略
    五、计算题
    27.10916.03m 28.1530m/s。
    第二章(B)
    一、选择题
    1.B 2.C 3.B 4.B 5.C 6.C 7.A 8.C 9.A 10.C 11.A 12.C13.D
    二、填空题
    14.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5.响度、音调、音色。 16.反射,回声,混响。
    17.声音的共鸣。 18.没有;20000,20;0。
    19.大,高。不同。 20.响度;响度;音调;音色。
    三、作图题
    21.甲图音调较高,响度较大。 22.略
    四、探究创新题
    23.站在对面的人说话也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听到;闪电后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听到雷声;测量海沟深度时,要等几十个小时。
    24.助手吹了四次口哨,但这种声音我们听不到,狗却听到了。
    25.左右两个声道同时发出声音,使人产生立体的感觉。
    26.2和4
    五、计算题
    27.1420m。 28.11.75s。
    第三章(A)
    一、选择题
    1.C 2.D 3.A 4.A 5.A 6.B 7.C 8.D 9.B 10.D 11.C 12.A 13.B
    二、填空题
    14.熔点,凝固点;相同。 15.不变,吸热;升高,吸热。
    16.外侧。内侧。液化。 17.蒸发,吸热。
    18.蒸发,吸热。 19.戊烷,戊烯。
    20.汽化,液化。 21、水银,甲苯,酒精。
    三、简答题
    22.水在凝固成冰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致使菜的温度不至于降得太低。
    23.水沸腾后,温度将不再升高,而此温度低于纸的燃点,故能用纸锅烧水。
    24.氯化氨晶体溶在水中时会吸热,使下面的水凝固成冰,故杯子和蒸发皿粘在一起了。
    四、实验探究题
    25.凝固,液;固;放热,不变。 26.12,98,吸,不变
    27.水在0℃~4℃时温度升高体积变小;水在温度高于4℃时温度升高体积变大。体积最大;4℃。
    28.时间.20,39,60,棉絮的隔热性能更好。降低相同温度比较它们的时间
    29.略
    第三章(B)
    一、选择题
    1.B 2.B 3.C 4.D 5.D 6.C 7.D 8.D 9.B 10.C 11.C 12.D 13.C
    二、填空题
    14.升华;熔化;凝华。 15.液,气。 16.冰。 17.A,B。 18.凝固;熔化;升华。
    19.油,水。 20.升华,凝华,熔化。 21.液晶、泡沫、胶体。
    三、简答题
    22.略 23.略 24.略
    四、实验探究题
    25.60℃,8,120℃,不变,大于。 26.b,a 27.略 28.量程,分度值,5,98。 29.略
    第四章(A)
    一、选择题
    1.A 2.C 3.B 4.B 5.D 6.C 7.B 8.B 9.C 10.B 11.B 12.A 13.B
    二、填空题
    14.黑、绿。 15.3×108, 3×105。
    16.光,黑。 17.均匀介质,反射,折射。
    18.0,0,0。 19.能够,① ② ③ ⑤
    20.向上,水,空气,折射。
    三、作图题
    21.略 22.略。 23.略
    四、探究创新题
    24.C,略 25.左
    26.门厅的自动门是用的红外线,医院给医疗器具消毒用的是紫外线。
    27.不行,换成平面镜后,光在镜面上发生镜面反射,两侧的观众将看不到画面,而中间的观众也因光过于刺眼,看不清画面。
    28.等于;小于,增大;不是,是。
    五、计算题(5+6分)
    29.6369.43km。 30.850m。
    第四章(B)
    一、选择题
    1.B 2.C 3.A 4.C 5.A 6.C 7.C 8.B 9.C 10.A 11.C 12.D 13.D
    二、填空题
    14.折射(色散)。 15.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6.反射,直线传播。 17.反射,直线传播。
    18.低,虚。 19.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0.反射,3;仍能。
    三、作图题
    21.略 22.略 23.略
    四、探究创新题
    24.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玻璃墙的反光也令她苦不堪言——光的反射,不使用玻璃幕墙、将玻璃幕墙反射光的方向调到无人的方向。
    25.人应面朝窗户。 26.略
    27.将米尺竖直地立在地面上,测出其影子的长度,再测出教学楼的影子的长度,利用楼高/尺长=楼影长/尺影长即可算出。
    28.视角变小,觉得树变矮。
    五、计算题(2×5分)
    29.1428m。30.13.69s。
    第五章(A)
    一、选择题
    1.C 2.D 3.A 4.B 5.C 6.C 7.B 8.D 9.A 10.B 11.D 12.A 13.D
    二、填空题
    14.凸透镜,倒立、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15.近处,远处,视网膜的前方。凹透。
    16.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实。 17.变大。凸透,小于,正立、放大。
    18.凸透,倒立、放大的实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9.晶状体,倒立、缩小、实。
    20.倒立、放大,放大。
    三、作图题
    21.略 22.略
    四、探究创新题
    23.平行光源、刻度尺.光屏、蜡烛,凸透镜.
    24.装满水的瓶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5.用不透明的纸板在同侧或异侧承接像
    26.d;a;e;变大,变大
    27.异侧,同一高度。
    28.水结冰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使菜的温度升高,导致菜枯死。
    29.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远视眼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近视眼镜。
    第五章(B)
    一、选择题
    1.A 2.B 3.B 4.A 5.A 6.B 7.D 8.A 9.A 10.A 11.A 12.B 13.B
    二、填空题
    1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为凸透镜,潜望镜,舞蹈练功镜,牙医内窥镜,主要部件为平面镜
    15.平面镜,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16.主光轴,焦点,焦距。
    17.焦距,松驰,薄;张紧,厚,大。 18.缩小,实,凸透镜,倒立。
    19.折射,凸,凹,A、C、D、E, B。 20.凸透镜,目镜,物镜。
    三、作图题
    21.略 22.略
    四、探究创新题
    23.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24.倒立、缩小、实;倒立、放大、实;变大;小。
    25.用平行光照射,光聚于一点,此点即为焦点,再测出焦距;观察物体时,不成像的那一点即为焦点,测出焦距即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若蜡烛与光屏交换位置后,光屏上依然能出现清晰的像,则蜡烛与光屏的距离除以4亦为焦距。
    26.向左移。
    27.奶奶戴a,小敏戴b,焦距分别为0.5m,0.4m
    28.12
    29.略
    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测试题(A)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D 3.B 4.A 5.D 6.B 7.C 8.B 9.D 10.A 11.B 12.B 13.D
    二.填空题
    14.不变 变小
    15. 103;0.95×103
    16 .0.45;50
    17.变小
    18. 密度 0
    19. 甲 1.5
    20. 250cm3 0.65kg
    21. (1)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
    三.实验题
    22. (1)水平桌面上;平衡螺母(2)BCA (3)40;1.125;1.125×103
    23.(1)平衡螺母 (2)62 (3)30 (4)2.07(或2 或2.1)
    四.计算题
    24. (1)V水= =550cm3=550mL,
    所以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为550ml
    (2)V酱油=V瓶=V水=550ml
    装满后至少能装酱油550ml
    25.(1)铝球中铝的体积为:
    V铝=m球/ρ铝=5400g
    2.7g/cm3=2000cm3<3000cm3,
    所以这个铝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铝=3000cm3-2000cm3=1000cm3,
    (3)空心部分灌满水后,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g/cm3×1000cm3=1000g,
    此时球的总质量:
    m总=m水+m铝=1000g+5400g=6400g.
    答:这个铝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1000cm3,空心部分灌满水时球的总质量是6400g.






    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
    1.B 2.A 3.B 4.A 5.A 6.D 7.C 8.D 9.B 10.C 11.B 12.D 13.B
    二、填空题
    14.原因,原因。 15.大于焦距,焦点。
    16.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17.大,低;小,高 18.振动;振动加剧,振幅。 19.2700,不能。
    20.真空,3×108。光速比声速要大得多。
    三、作图题
    21.略。 22.略。 23.略。
    四、实验探究题
    24.振动;小,消失,介质;频率。 25.空气,响度;音调,E、A。
    26.噪声,消声、隔声、吸声,消声。 27.略 28.提示:光的折射
    五、综合题
    29.提示:振动的频率是否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 30.900m。
    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
    1.A 2.B 3.C 4.C 5.D 6.C 7.A 8.D 9.A 10.D 11.B 12.B 13.C
    二、填空题
    14.熔化,甲、乙。 15.音调,响度。 16.负,失去 17.紫。
    18.并、并、串。 19.60º; 60º;120º。 20.没有;20000,20;0。
    三、作图题
    21.略。 22.略。 23.略。
    四、探究创新题
    24.略 25.99,不变。升高,高压。 26.略 27.略 28.略
    五、综合题
    29.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可能听到响声。30.0.5A,30C。
    第五章(A)
    一、选择题
    1.D 2.B 3.D 4.D 5.C 6.C 7.B 8.B 9.D 10.D 11.D 12.D 13.C
    二、填空题
    14正,同种。 15.串;并;短路。 16.压缩机和灯可以独立工作。 17.核,机械,电。
    18.创造,转移,正负。 19.通路、断路、短路。20.张开,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三、作图题
    21.略 22.略。 23.略.
    四、探究创新题
    24.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所选量程太大;所选 量程太小。 25.略 26.略
    27.0.4A,0.8C。 28.略
    第五章(B)
    一、选择题
    1.B 2.A 3.C 4.C 5.C 6.C 7.C 8.A 9.D 10.D 11.B 12.C 13.B
    二、填空题
    14.失去。验电器。 15.串、并、短路。 16.正、负.
    17.原子核、电子.正、负、电中. 18.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正极、负极.
    19.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 20.不会,偏暗。
    三、作图题
    21.略。 22.略。 23.略。
    四、探究创新题
    24.1.5,0.36。 25.略。 26. S1、S2,S3短路。 27.略 28.略






    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为大家助力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试卷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单元检测试题(人教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单元检测试题(人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各章节测试题(共20套):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各章节测试题(共20套),共10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前三单元)(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前三单元)(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