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备课ppt课件
展开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学习内容:政治生活国家: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时: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空:中国+西方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
重点: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
说出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个时期的哪一种政治制度?
舜 禹 启
禅让制 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①商王: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②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1.夏、商、西周: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形成与发展
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旧贵族
权利与义务结合;形成森严等级
“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 ——钱 穆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 ——顾炎武
材料一:分封制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这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使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 材料二:分布在西周王朝四周的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诸侯国,一方面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少数民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材料三: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的影响?
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权力、财产,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家国一体,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 班固《白虎通义》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吕氏春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对当时有哪些影响?
维护统治秩序;确立贵族特权;形成了家国一体、认祖归宗的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史料: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
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国家管理日益完善、有效
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材料体现了商周政体的哪些特点?
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迷信色彩浓厚。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2.春秋战国: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周天子“天下共主”分封制、宗法制制度牢固
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
各国政治上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官僚制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文书制度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名词解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集权到皇帝皇权VS相权
集权到中央中央VS地方
★材料反映出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秦始皇本纪》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分工、制约,有利于皇权独裁;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廷议某种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为何主张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前期稳定统治;后期地方割据
①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加强中央集权;②有利国家统一、稳定
A、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B、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C、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
★材料反映秦朝文书制度有哪些影响?
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律》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东汉王充在《论衡》
①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②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③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汉书·刘辅传》
任用身边亲信削弱相权。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后汉书》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还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等。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 “三司”担任。其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至此,唐代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君主独裁体制正式形成。
多设机构,分化事权,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思考宋代二府三司制有哪些特点?
★分析元朝实行一省制原因何在?有何弊端?
原因:疆域辽阔,需要提高效率稳固统治;弊端:宰相权力过大,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
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史·高鸣传》 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 ——《元史》
内阁不属于法定机构,受制于皇权,是加强皇权的产物;但内阁某种程度上又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明神宗实录》
★分析明朝内阁制有什么特点?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提高行政效率,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相权 不断 削弱直至废除皇权 不断 加强
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强化
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
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置内阁。
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汉唐以来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
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在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
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条主线发展演变。
(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集权的演变
西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国。
“推恩令”分十三州,设刺史
汉代十三州示意图
(1)地方机构:(2)变化:(3)问题:
州刺史权力增强,内轻外重,危及中央集权
州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
南北朝时期地方制度示意图
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危及中央集权
①设道为监察机构②道由监察机构成为地方行政实体③战略重地设节度使
①设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②派文臣出任地方长官③设诸路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④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强干弱枝”,削弱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
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各民族交融;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省制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①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行省权力),后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②清:巡抚为一省长官,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体制的演变
两汉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经历了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五级制的演变,其中三级制占主体地位,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最稳定的是县,它始终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在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变化最大,同时最为频繁。
随着州、道、路等监察区转化为一级行政单位,原有的郡、州、道、路等一级行政单位的级别不断下降,沦为二级或者三级行政单位。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变革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
王朝建立初期,一般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制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
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
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
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迁的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主变革为辅。
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纵观中国2000多年自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中书一省制,议政的空白地带,军机处,真题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案配套课件ppt,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辖国邑,管辖食邑,服务食禄,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中央政府,监察御史,皇帝皇权至上,中书省起草诏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脉络,早期国家,大一统国家,秦朝的政治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