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页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页
    还剩4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17课《短文两篇》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54页。
    短文两篇新课导入 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清风、明月。也可以是一所简陋的房屋,还可以是一株出自淤泥的莲花。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其各自的写作背景,以及“铭”“说”这两种文体。疏通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句。朗读并背诵这两篇短文。(重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的高洁志趣。(重点、难点)学习目标陋室铭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他的诗格调清新,韵律优美,他也因此被誉为“诗豪”。代表诗作有《竹枝词》《秋词》等。有《刘梦得文集》传世。作者简介出处本文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背景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朗州司马,此后又贬为连州、和州刺史。缘由和州知县见刘禹锡被贬而来,故意刁难,半年内逼刘禹锡搬了三次家,最后一次给的住房竟是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一间斗室。于是,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此文,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以示“纪念”。背景链接铭如商汤的《盘铭》、刘向的《杖铭》、苏轼的《端砚铭》等。文体知识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xīntáirútiáodú整体感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大意。出名,有名。神异。这。只。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博学的人。鸿,大。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泛指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指官府文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体,躯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西蜀,今四川。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古今异义形体,躯体形状一词多义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字词清单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文言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绘出陋室不陋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清幽宁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室内生活情趣高雅主人胸襟超尘脱俗不陋课文精讲赏析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入”二字对仗工整,化静为动,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 一“绿”一“青”,色彩清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幽雅,以景色之雅突出“陋室”不陋。文中有两处运用了类比手法,试简要分析。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旨在突出“惟吾德馨”。 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与他们一样的志趣和抱负。 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说理方法。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的关键在于“君子居之”。 【示例】“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美好的品行,应努力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试简要分析。 作者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志趣。他笔下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从淡雅之色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恬淡之心;是“草色入帘青”——从淡雅又生机盎然中,可以看出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而“素琴”“金经”则暗示其质朴高雅的情趣。自然环境、生活情境,构建出鲜明生动的“陋室”,从而使“德馨”的含义变得具体可感,表现出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深入探究 认同。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学问不断精进。 不认同。当今社会复杂多元,丰富多彩,时常需要跨学科跨门类跨行业通力合作,如果自命清高,自设藩篱,既屏蔽眼界视野,也影响事业发展。(毕节中考)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陋室铭引出陋室居住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儒雅生活情趣:高雅描绘陋室山、水喻室仙、龙比吾表明志向诸葛庐子云亭德馨不陋何陋之有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结构梳理 本文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主旨归纳爱莲说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他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创始人之一,对宋、明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北宋哲学家周敦颐人品高尚,胸怀洒落。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庐山市,“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背景链接说《爱莲说》《马说》《师说》《捕蛇者说》都属于这一文体。文体知识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fányúyūzhuóliánmànxiè整体感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yìyīxiǎn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大意。只。多。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洗。玷染(污秽)。水波。艳丽。名词作动词,生藤蔓。名词作动词,生枝茎。更加。耸立的样子。竖立。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语气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认为。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指品德高尚的人。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叹词,表示感慨。少。应当。古今异义竖立栽种一词多义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字词清单清形容词,清澈形容词,清芬益副词,更加动词,有益处(续表)《孙权劝学》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文言句式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即“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倒装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宾语前置,即“爱莲,同予者何人”)从淤泥中生长出来而不被淤泥沾染。比喻从恶劣、污浊的环境中出来而未沾染上坏习气。“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常见的考查形式: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答题技法: 1.明确“之”的意义和用法; 2.根据位置判断意义和用法。动词译作“到”“往”“去”“到……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代词常用来指人、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他(她、它)们”“这”等,一般用在动词后,作宾语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助词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孔子曰:何陋之有?(《陋室铭》)语气助词,凑足音节久之,目似瞑(《狼》)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代词,指陈元方。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文中三次运用了衬托手法,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 作者用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来衬托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爱莲的心意——在浊世要保持清白的情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用菊、牡丹象征不同人群,来衬托莲的“君子”形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 运用衬托的手法,旨在突出莲的品格,抒发感慨,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课文精讲 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以突出形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为了使所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就用另外的形象来映衬它,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指出莲的特点并分析其象征的君子品格。莲的特点君子的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不媚俗,坚守道德中通外直刚直,胸怀坦荡不蔓不枝独立,行为正直香远益清美德广布,有感召力亭亭净植洁净挺拔,卓尔不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独立高贵,令人景仰《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像世人那样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而是能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倚,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处于污浊的环境中,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保持自我。(安徽中考)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同时表明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深入探究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说说你的理解。 本文对莲的整体形象进行了细致描绘,并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歌颂莲坚贞高洁的品格,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的生活态度。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品质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陋室铭》借陋室抒发了作者注重道德修养的情操;《爱莲说》借赞美莲的可爱之处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 都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陋室铭》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爱莲说》则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角度赞美莲的品格。《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在写作特色和思想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在思想内容上,都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陋室铭》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爱莲说》表现了作者在污浊的世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爱莲说菊(衬托)——隐逸者:孤高避世——鲜有闻生长环境:洁身自好外形香气:正直高尚风度气质:清高庄重莲牡丹(衬托)——富贵者:追名逐利——宜乎众矣君子——同予者何人不慕名利洁身自爱结构梳理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主旨归纳本文考点精析或巩固训练见《状元大课堂》及《创优作业》本文考点回顾《论语》中有关“安贫乐道”的篇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 【译文】孔子想到九夷去居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居住?”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那儿,有什么简陋的呢?”拓展延伸各种花在古诗文中的文化象征意义花名特点及象征意义诗文名句兰花朵色淡香清,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谦谦君子的象征。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薛纲《题徐明德墨兰》)莲生于淤泥,却亭亭玉立,香气清芬,是高洁人格的象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菊清丽淡雅、傲霜斗寒,故常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郑思肖《题画菊》)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高洁傲岸、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篇200—300字的小短文,表达自己的志向。收集几篇托物言志的古诗文,积累古诗文中描写的事物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课后作业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