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pptx
    •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0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02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0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04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05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06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07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08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0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02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课件pptx、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1 《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课文背诵

    2.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本文的大意,今天让我们继续探究这十二章内容中所蕴含的修身之法和治学之道。

    二、分章概括,整体感知

    师: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章论述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阐述自省以提高自我修养的观点。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的是当“富”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

    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对照别人的缺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讲的是要坚守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分类品析,探究哲理

    师:《〈论语〉十二章》章章精粹,有教我们修身的,有教我们治学的,我们把它理一理,请同学们在书上批注标示,将文中的哲理句子分类归纳到“治学”“修身”两类里。

    预设 

    课件出示:

    治学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

    修身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处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我修养)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个人修养)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道德修养)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修养)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道德修养)

    【设计意图】将零散的“语录”分类归纳,既整理了思维,启迪了思考,也为进一步体会文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做了准备。

    1.品读“治学篇”

    (生根据课件,一齐吟诵“治学篇”)

    1)思考: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预设  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温故”“知新”的人可以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知新”,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要“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样认为的?

    预设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比自己多、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比自己少、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

    3)结合自身谈一谈:你最欣赏的“学习之道”是哪一句?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预设  示例一:我最欣赏“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发现,这需要在温习的时候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独立思考,从旧知识里获得新的体会。

    示例二:我最欣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一味空想而不去踏实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深入理解,有所领悟。

    示例三:我最欣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提高学习兴趣,全神贯注投入学习。

    示例四:我最欣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理、思考、交流,逐步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阂,拉近典籍和现实的距离,带领学生深入领会“学习之道”,吸取其中的有益营养,古为今用。

    2.品读“修身篇”

    (生根据课件,一齐吟诵“修身篇”)

    师:在“修身篇”里,有孔子及其弟子自述的修身进德之法。我们来品析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课件出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的进德修业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曾子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是什么?子夏的求“仁”途径又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交流明确)

    预设  孔子的进德修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曾子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是加强自我反省。

    子夏求“仁”的途径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就是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提出疑惑,联系实际思考自我。

    2)从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生交流明确)

    预设  进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炼需要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能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当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

    3)“品德是最高的学位。”明白了这些道理,你准备怎样开启自己的修身之路呢?

    (生联系自身实际,各抒己见)

    预设  坚定志向,加强学习,加强自我反省,等等。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板块,精心整合了教学内容,细致地安排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吟诵、品议的方式逐步理解经典的思想核心,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其在活动中启迪思维,涵养心灵,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运用了板块式教学思路,第一节课分三步(“朗读—解读—吟诵”)落实第一个教学目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第二课时通过分类品读落实第二个教学目标“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资料链接】

    孔子的仁学观念

    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以“仁”学为其核心,以“仁”释“礼”,强调复礼归仁。

    那么,孔子仁学的要义何在呢?

    孔子仁学最重要的三个层面,即仁之内涵,为仁之方,仁与礼之关系。

    孔子之“仁”,即是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礼的规范,是以孝悌为根本而又超越血缘亲情、由近及远的“差等”之爱,是涵蕴、孕育各种美善德行的总德。一言以蔽之,在孔子看来,“仁”就是人的本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的美德的最高概括。

    孔子释“礼”归“仁”,将仁的基本性质确定为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其符合礼的规范,并宣扬为仁的自觉性,力图把“礼”这种外在的制约,通过“仁”的德行修养,化作主体内在的、自觉的道德规范。

    孔子所谓的“为仁之方”即为仁的工夫与方法,主要就是“忠恕”之道。“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乃至万物,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待人待物,从而成己又成物。这不就是“爱人”的具体体现吗?能如此,不就是一个“仁者”了吗?

    【疑难探究】

    《论语》里的“为学之道”有哪些?

    ①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的人。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的学习精神。

    ②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③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

    ④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做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更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还提出了“为己之学”的学习目的,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相关课件

    语文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页。

    语文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图文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而时习之,一瓢饮,五十而知天命,不义而富且贵,迷惑疑惑,竭尽自己的心力,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喜爱爱好,道德正当,生气恼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独立思考,有所发现,获取新的知识,将旧知识融会贯通,温习学过的知识,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