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乘法课时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乘法课时教案0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乘法课时教案02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乘法课时教案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乘法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乘法课时教案,共37页。

      
    第三单元 乘  法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大数的估计,认识及运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乘法算式,解决与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运算的最后一个内容。学生已经有了表内乘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笔算的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用乘法的策略估计大数、探索有趣的乘法算式的规律、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在观察、分析和比较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后续学习小数乘法和多位数乘法奠定了基础。

    1.在具体情境活动中,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
    如“卫星运行时间”的活动,在出示情景图后,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卫星运行的情况,列出算式,接着让学生估一估大约的时间。教材中安排的两种估计方法仅是一种参考,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可能还有更多的方法,只要他们说得有道理都应肯定。随后,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第一学段的基础,一般说来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做,然后再进行讨论,从而掌握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在交流活动中,归纳估计的方法。
    估计数据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关键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方法。本单元的主要估计策略是把整体分成均匀的几部分,再由部分估计整体,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估计”教学难有“确定”的答案和“唯一”的方法,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留一点思维空间。


    第1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1)

    教学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0页及第31~32页练一练部分题目。
    内容简析
    问题串1: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
    问题串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道理。
    问题串3:掌握乘法竖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正确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用竖式正确计算。
    2.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采取自主探索、观察的教法来进行,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转化、迁移等数学思想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探索、讨论、分享,进而对算理进行理解。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动画导入法:
    师:先看一段录像,边看边听,注意收集信息。(播放视频动画)
    学生可能提出:
    ①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②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师:其实,关于卫星的信息还有许多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收集。这节课我们只研究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师:同学们能根据这个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测学生可能提出:
    ①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时间?
    (直接解决,引导学生再次体会乘法意义,并口算结果)
    ②一天绕多少圈?
    师:老师也来提一个问题,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怎么解决?
    学生列式,板书:114×21。
    师:这是几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下面我们就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两、三位数的乘法)
    【品析:播放录像,旨在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通过类比推理,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口算,进行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三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的复习。】
    课件导入法:
    (课件出示)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关于这颗卫星你知道什么相关的知识?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173千克,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是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师:结合这段内容,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品析: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口算进行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三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的复习。在解决问题中,通过类比推理,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师:请你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生1: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比2200多);
    生2: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000(比2000多);
    生3: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120×21=24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400(比2400少)。
    ……
    1.(1)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列出算式并计算:114×21=2394(分)
    【品析: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结合情境进行合理猜测,既能估计出实际结果的范围,又可以在计算后对照作出判断。并且合理的估算策略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
    ◎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
    师:绕地球21圈究竟需要多长时间?也就是114×21的结果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吧。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2.小组交流算法。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计算,掌握学生的不同算法,为后面的共享做好准备。
    3.全班交流、共享算法。
    可能出现:
    (1)口算:把21分成20和1 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2)口算:114×21=114×7×3=798×3=2394
    (3)用表格计算:表格第一行把114分成100、10和4,第一列把21分成20和1,如下表所示。



    (4)用竖式计算。

    对于口算,请学生说,师板书;对于表格算法,展示学生自己的本子;对于竖式,请学生自己板演。
    引导学生介绍算法,组织学生倾听,互评。然后和学生一起观察比较,找到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明晰算理。
    ◎优化算法。
    师: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能说说理由吗?
    学生可能喜欢竖式更多些。如果学生认为口算不用写过程,简便,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题目要算好几步,计算过程中记不住前几步的结果怎么办?学生会想到记下来,这时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竖式的优势所在。
    小结:刚才我们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一起口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还找到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真不错!
    【品析: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至少一种计算方法。接着进行先期的同桌交流,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修正算法。然后,全班共享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通过交流、比较、反思,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明晰算理,学会用竖式计算。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问题串1,2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叙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十位上的2去乘114所得的积应该怎样对齐?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十位上的2去乘114得到228个十,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由于本单元是刚刚涉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对于学生而言,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转化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是数学思维的迁移转化,所以真正的明白算理,应该是本环节质疑答疑之后,真正实现了学有所得。】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题。
    第1、2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读懂题意,再列式解决,可以先估一估,再准确计算,进一步巩固估算的方法和熟悉竖式计算的过程,同时感受三位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3题主要是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认为自己在哪方面掌握的比较好?哪里还需要加强?
    我们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用今天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吧。
    【品析:在学生进一步熟悉笔算过程的基础上,回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课,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及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降低了难度。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仍然有部分同学在用十位上的数相乘时,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造成计算错误,对个别同学课堂上还要多关注。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1)











    第2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2)

    教学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1页试一试及第31~32页练一练部分题目。
    内容简析
    问题串1:三位数中有0的时候,竖式计算需要注意什么。
    问题串2:三位数的每个数位上数字都比较小或末尾是0的时候,怎么计算更简捷合理。
    教学目标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探究三位数中有0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中有0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法与学法
    1.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2.在学法指导上,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利用旧知迁移到新知。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复习导入法:
    1.课件出示:
    (1)口算:800×60 40×600
    (2)计算:305×7 123×41
    2.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
    师:这些方法对我们有帮助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品析:通过回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以及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进一步学习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做铺垫。】
    游戏导入法:
    小明和小亮今天一起比赛做数学题,可是算完后,他们的计算结果没有一个是相同的,也不知道谁对谁错,你能帮帮他们吗?
    笔算: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方法是什么,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品析:动画情境导入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以旧引新,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尝试计算408×23。
    1.估算积的范围。组织学生估算这个算式的结果。
    生1:把408看作400,400×23=9200,所以408×23大约等于9200。
    生2:把408看作410,把23看作20,410×20=8200,所以408×23大约等于8200。
    生3:把408看作400,把23看作25,400×25=10000,所以408×23大约等于10000。
    【品析:估算既能估计出实际结果的范围,又可以在计算后对照做出判断。并且合理的估算策略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
    2.直接出示问题,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408×23,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
    3.四人小组讨论:怎样用竖式计算才正确,如何注意列竖式计算的关键点。
    4.全班汇报解决疑难问题。
    生1:    生2:
    5.问题出在哪里?你能发现吗?同桌讨论,该注意什么?
    ◎深入探究,发现规律。
    1.独立解决54×312。
    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4×312,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
    2.全班汇报解决疑难问题。

    3.小组讨论,这两种竖式计算怎么列比较方便,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四人小组讨论。
    4.全班讨论:两种都是正确的,你喜欢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5.小结:书写竖式时,将位数多的放在上面比较简便。
    ◎独立解决210×47。
    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210×47,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
    1.全班汇报解决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这两种竖式计算怎么列比较方便,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讨论:两种都是正确的,你喜欢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4.算法优化。组织学生讨论各种算法的优缺点,选出自己喜欢的算法,并说出理由。
    5.总结:
    (1)两位数乘三位数时,可以将两个乘数调换位置(即两位数放在下面),使计算简便。
    (2)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品析:让学生独立思考,经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呈现多样化的算法,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找到简便算法,从中体会归纳和优化的数学思想。】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得出:
    1.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用两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也乘,与0相乘后,若前面有进位,再加上进位的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没有进位时也要写0占位。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写竖式时,将乘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对齐),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总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写几个0。
    【品析:“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况,利用本环节,抓住学生常见的易错点,巩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2页“练一练”中的4、5、6、7、8题。
    第4,5题主要是通过判断与改错、计算与交流的活动,针对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计算。
    第6题主要是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次感受三位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7题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第8题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境中,通过理解题意,运用口算、竖式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师生共同说说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写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提示:笔算时,我们都必须做到相同数位对齐,单在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中,为了计算简便,不必相同数位对齐,只需把两个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
    【品析:让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了解竖式计算的重要性。让学生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教师始终把如何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如何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探索的空间,注重对学生间相互交流、启发、共同提高的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教师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答问题。适时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2)



















    第3课时 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3~34页。
    内容简析
    问题串1:用什么策略估计体育场观众人数(较大的数量)。
    问题串2:如何估计一个看台观众的人数。
    问题串3:如何估算得到体育场可容纳的观众人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估计大数的策略与方法,能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发展数感。
    2.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与具体方法,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合理地对大数进行估计。
    2.理解由部分估计整体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1.在教学中通过观察、猜一猜、交流等活动,体会到以小估大的乘法策略,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得到大数的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激趣导入法:
    师:估计杯子中的豆子数量。
    初估:教师第一次拿出一杯豆子(满杯),让学生估计有多少粒?
    (生估计出一杯豆子可能有200粒、500粒……)
    再估:教师第二次拿出半杯豆子,并在杯子上注明400粒豆子,引导学生观察后,再次估计第一次拿出的一杯豆子有多少粒。(学生估计出一杯豆子约有800粒)
    讨论:这一次你们为什么一下就估计出来了?(学生交流想法)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
    【品析: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的数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
    设疑导入法:
    师: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人吗?(学生独立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大多数学生都会得出需要知道平均每个班有多少人和全校有多少个班这两个信息,然后利用乘法来解决问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估算。之前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估算方法,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有关乘法估算的问题。
    【品析:通过估计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的数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进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快速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反思估算过程,启迪思路。
    师:刚才的活动提到了估算,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呢?
    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进行汇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明确:都是把一个大的整体分成几部分,先估算出一部分的数量是多少,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品析:通过估计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的数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归纳以小估大的乘法策略。】
    ◎迁移方法,估算体育场的人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情境图)师:这是一个体育场,大家有什么感觉?估计一下,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可能有的同学会随意估出一个数值,有的同学摇头表示无法估计。
    师:大家能不能从前面估计全校学生人数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想办法让我们估计的数值更合理些呢?(学生思考后汇报)
    生1:整个看台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如果知道每个方位的人数,用加法就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生2:整个体育场被分成多个看台,如果知道一个看台的人数和看台数,用乘法也能估算出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2.给出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估算一个看台的人数。(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中间的插图)师:这是体育场其中的一个看台,这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
    (2)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议一议:怎样估算一个看台大约有多少名观众?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汇报。
    生1:将看台座位分成大致相等的3份,其中1份大约有60名观众,所以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180名观众。
    生2:看台每一排大约有20名观众,共有8排,所以估计这个看台大约有160名观众。
    (3)估算体育场能容纳的观众人数。
    师: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学生独立列式)师:你能估算出这个乘法算式的结果吗?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汇报。
    (4)小结。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估算时,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成与之相近的整十、整百的数,这样方便计算。
    3.通过1个看台,估计28个看台。
    学生通过上面估算一个看台的结果160、180,列出乘法算式160×28,180×28。
    预设1:学生可能会有160×30
    预设2:学生可能会有180×30或200×28……
    【品析: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到数一数的办法慢,用乘法的方法比较方便。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形成基本方法。】
    ◎课堂活动,解决问题。
    你能估计出这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是多少吗?
    (出示报纸)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估算方法,然后进行交流,集体订正。
    方法一:可以将报纸折一折,分成字数大致相等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字数,再用乘法算出整个版面的字数。
    方法二:也可以先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再与总行数相乘得到整个版面的字数。
    【品析: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探索不同的策略与方法,提升实践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学生在算28个看台时有不同的方法,哪种方法合理,简便?
    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时,如果这个数的数量较大,可以把它平均分成若干部分,先估计出其中一部分的数量,再乘份数。
    【品析:通过质疑让学生明白估算也是有要求的,不是漫无目的。】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中的1、2、3、4、5题。
    第1~3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以小估大”的策略,鼓励学生先将图形分成大小相等的几块,然后用每份数乘份数得出答案。还可以有其他方法,丰富估算的方法,培养数感。
    第4题是鼓励学生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5题综合运用乘法估算和求近似数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回顾:这节课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数量进行估计,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下节课我们将利用计算器计算大数。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是对较大数量进行估计,该节课被安排在乘法这一单元,正是为了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的较大数量进行估计,体现出乘法的实际应用,并发展学生的数感。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学生慢慢感受到估算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大致相等的若干份,用每份数乘份数就能估算出整体的数量,也就是“以小估大”。紧接着估计出一个看台的人数后,引导学生再估算出整个体育场的人数,并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学生各自表达出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出估算的多样化,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乘法的应用价值。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有多少名观众
    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时,如果这个数量比较大,可以把它分成大致相等的若干份,先估计出一份的数量,再乘份数估算出总数量。

    第4课时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5~36页。
    内容简析
    问题串1:通过交流,增进对计算器使用方法的了解。
    问题串2:尝试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问题串3:感受使用计算器可以提高计算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发现有趣的数学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2.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计算器的功能键,并能正确地使用计算器。
    2.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法与学法
    1.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在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2.学生主要通过独立计算,小组讨论,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谜语导入法:
    师:请看大屏幕。(师点击课件并出示谜面,并要求学生一起朗读谜语)
    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方块块,
    用手一摁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师:谁想到谜底是什么了吗?
    生:计算器。
    师: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猜出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跟这个谜底有关的知识。
    【品析:通过猜谜语,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真正实现在快乐中学习,使学生爱学习,想学习。】
    课件导入法:
    课件播放“神舟”十号发射视频。
    师: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在激动、自豪之余,你想到科学家是怎么设计这样一条飞天之路的吗?画面定格在“神舟”十号指挥中心画面上,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科学家正在对“神舟”十号的飞行轨迹和飞行数据进行跟踪测定和实时监测,这些离不开什么?(计算机)我们把它称为现代社会“神奇的计算工具”。(板书:神奇的计算工具)
    今天我们就聊聊计算工具这个话题。从远古的神话到现代社会的神奇,仅一字之差,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字之差?让我们回到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答案吧!(课件展示“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品析: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思想,为后面开启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做了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认识计算器。
    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
    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
    (2)请一名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实物投影)
    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并用语言说明各键的功能。
    ①开关及清除键ON: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闭计算器。
    ②运算符号键:“+、-、×、÷或/”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字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2。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品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当老师,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如25×4,先输入25,然后输入×,接着输入4,再输入=,屏幕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
    你自己会操作吗?试一试!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1)小黑板出示。
    32010-8925=  4368÷78=  24×7.6=  6.28-0.95=
    (2)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出这四道题的。
    (3)谁来汇报计算结果?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跟大家说一说。
    【品析:1.巩固计算器的操作;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的优势,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3.让学生辨证地看待计算器。】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后,感觉计算器很快、很准确,所以提出不需要笔算了,学习笔算没必要。
    师:人机大比拼,接下来我们来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必须用计算器来报计算器显示器上的结果,一组用口算或笔算。看看谁快?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出示:
    a:198+2=    82-62=    1000×5=
    b:78659+34978=    835×21=    1305÷45=
    师:通过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小结:对于一些可以直接得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快而准!
    【品析: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学习笔算的必要性,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使用计算器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第1题侧重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快捷和准确。
    第2题培养估计意识,再用计算器帮助检验结果。
    第3题体会计算较大数时用计算器的好处。
    第4题鼓励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规律。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本节课如何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下节课我们将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算式中的规律。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策略。介绍计算工具发展时,由学生自己说说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小组交流计算器的组成部分,自主探索各键的功能,同桌间互相交流等形式,在学生互动中使已有的这方面知识得到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在学习使用计算器时,以学生自练为主,在自练中摸索按键的顺序。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组成: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第5课时 有趣的算式

    教学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7~38页。
    内容简析
    问题串1:用计算器计算,然后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再根据规律继续写出这样的算式。
    问题串2:观察和发现算式蕴含的规律,再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问题串3:交流探索“有趣的算式”的体会与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器不仅是计算工具,而且也是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工具。
    2.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的比较,从中发现数学规律。
    2.通过对有趣的算式结果的探索,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1.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动问答等方式,比较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在体会探索方法的同时掌握用有规律的题组解决繁杂的计算的方法,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为今后探索更加富有挑战性的规律做好铺垫。
    2.通过观察交流,学生经历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表述规律的自主探索过程,获得探索乘法算式蕴含的数学规律的经验。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
    同学们,在数学王国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数学中有无穷的乐趣。这节课淘气和笑笑要一起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和他们一起闯关吗?你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出发!
    【品析: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是通过算式探索规律。】
    游戏导入法:
    老师通过算式(出生日期×10+10)÷10+10=(  )
    测算出学生的出生日期,互动引趣。
    师:其实老师不会算命。老师是利用了算式的规律,才算出大家的生日。生活中像这样神秘的算式还有很多,也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有趣的算式”。
    【品析: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算生日”活动,精神饱满地开始探求新知。】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奇妙的宝塔。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答案的规律,它们与算式的两个乘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教师总结规律:通过观察积与乘数中1的个数发现每一个乘数中数字1的个数有几个,积的排列次序就从1排到几,再倒回到1,所以每个积就像一座宝塔似的。
    2.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111×1111=?
    3.请学生继续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4.依据规律直接填得数。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品析:在这组算式中存在着许多规律,让学生围绕着这些规律提一个知道答案的和一个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是给学生表达与展示所理解的数学的平台,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给学生差异发展创造空间。】
    ◎奇怪的142857。
    1.引起学生的好奇心:142857奇怪在哪呢?先请同学们把142857分别乘1、2、3、4,仔细观察积的特点,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忙。
    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2=285714
    142857×3=428571
    142857×4=571428
    3.观察积与乘数的关系,及结果的特点。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规律:用142857的个位上的7乘第二个乘数,确定积的个位是几,然后在142857中找到这个数,把它及前面的数一起移到积的后面,剩余的一部分移到积的开头,如果剩余两部分,把后面的部分放前面。如142857×2,7×2=14,积的个位就是4,先从142857中找到4,把4及前面的1写在得数的后面,其余的2857就写在开头,所以142857×2=285714。
    4.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42857×5,142857×6的积吗?(714285,857142)
    5.学生独立计算后与组内同学交流,再全班交流验证结果。
    【品析:通过延伸“奇怪的142857”学习活动,渗透数学文化,最大限度地引发数学思考的魅力,使“有趣的算式”这一知识保持生命力。】
    教师加以鼓励: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有信心闯下一关吗?
    ◎神奇的9。
    1.提出疑问:999999×999999=?
    学生计算,用普通计算器无法直接得到准确结果,怎么办呢?
    2.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引导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先出示:99×99=
    999×999=
    9999×9999=
    借助手中的计算器,算一算。
    4.小组讨论,寻找规律,汇报总结。99×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5.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品析:不仅让学生懂得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还懂得在解决问题中应用化繁为简、以小推大的数学方法,经历观察、对比、发现、迁移等真正的自主探索过程。】
    ◎奇特的1。
    问题导入:观察下面的算式和得数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用计算器验证结果。(教材第37页例题)
    1×9+2=11     1234×9+5=    
    12×9+3=111 12345×9+ =    
    123×9+4=1111 123456× + =    
    过程讲演。
    1.观察算式,寻找规律。

    2.根据规律完成算式。
    1234×9+5=11111   12345×9+6=111111
    123456×9+7=1111111
    3.根据规律写算式。
    1234567×9+8=11111111
    12345678×9+9=111111111
    ……
    ◎寻找神秘的数。
    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出4个你喜欢的数字。
    2.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
    3.“卖关子”,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个数字中,推出来,你相信吗?
    4.计算规则。
    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四位数。
    如:1,2,5,0。
    最大四位数:5210   最小四位数:1025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得出的四位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四位数,再次相减……例如:

    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
    5.学生探索。
    (1)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2)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
    教师加以鼓励:说得太精彩了!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祝贺你们用自己的智慧连闯四关。看来,数学王国里的宝藏很快就会让你们挖到。
    【品析:让学生应用新学会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数学算式的有趣和其中的规律结合起来,延伸课的深度。】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质疑:我们在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发现数学规律时,如何又准又快地发现规律?
    学生经过讨论,教师引导总结: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利用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来发现规律。
    【品析:本质疑重点在让学生发现方法,学会方法,“授之以渔”。】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运用学习方法完成教材第38页“练一练”中的第1、2题。
    第1、2题都是配合问题串展开,鼓励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算式中蕴藏的规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能从简单的算式中寻找规律,然后解决更复杂的计算,我们的数学很有趣,真好玩,真神奇。
    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观察分析、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在每个环节里始终贯穿“观察——发现——讨论——再发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断的进行小组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有趣的算式
    以小推大、化繁为简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0~38页。
    知识梳理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首先将相同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估算。
    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时,如果这个数量比较大,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数量,再估计出它的总数。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按ON/C键打开计算器;
    2.输入要计算的算式,如果输入错了,按CE键清除后重新输入,继续计算;
    3.再输入=,屏幕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结果;
    4.再按一下ON/C键,进行另一道题的计算。
    有趣的算式。
    利用计算器发现算式的规律,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结构体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
    2.能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方法
    让学生自主回顾所学知识,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知识点,从总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优化知识的整体结构。注重基本练习,加强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各个击破。
    复习过程
    一、整理知识,构建体系
    1.同桌交流,补充整理知识。
    师:同学们已经对第三单元“乘法”进行了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把整理的结果与同桌交流一下,相互补充,比一比谁整理的全面,系统。(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师: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展示整理的结果。(学生交流时,采用边展示边补充的合作方式,台下学生可以随时向台上的学生提问、质疑。构建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认识。)
    师:同学们归纳整理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部分同学整理得都非常的全面,有条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展现,既突出了知识体系,又有自己的个性。
    二、通过练习,回顾知识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板书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生可能说:口算:
    生1:我会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能举例说说怎样口算吗?
    生举例说明。
    口算方法:把因数中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添几个零。
    师:看谁口算得又对又快。
    生做练习:800×40=   150×50=
    230×30=   200×50=
    生2:我会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能举例说说怎样估算吗?
    生举例说明。
    估算方法:1.可以把两个因数都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
    2.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看成整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
    学生交流估算过程。
    温馨提示:乘法估算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估大估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机械的采用“四舍五入”法。
    生3:我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能举例说说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吗?
    生举例说明。
    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生做笔算。
    208×15=    320×70=    248×17=
    生尝试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
    通过计算,你觉得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总结:
    一要注意每次相乘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
    二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
    三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生4:计算器的使用。
    我们要了解计算器常见功能键的作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①计算器的开机键是(  ),关机键是(  ),输入有误,要清除用(  )。
    A.OFF         B.CE        C.ON/C
    ②计算器上的四则运算键是(  )。
    A.+ - × ÷ B.+ - × C.+ - × =
    生5:有趣的算式。
    我们要发现乘法算式里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概括。
    1×9=(    )
    11×99=(    )
    111×999=(    )
    1111×9999=(    )
    11111×99999=(    )
    111111×999999=(    )
    通过刚才的复习,看来同学们对本单元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做一下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估一估,在得数小于8000的算式后面画“√”。
    328×18(  )    295×42(  )
    405×11(  ) 596×19(  )
    321×22(  ) 187×49(  )
    2.慧眼识真假。(不计算,直接判断对错)
    58×26=1504(  )
    187×25=4680(  )
    3.某景区的门票是每人198元,一共有43名游客,大约要准备多少钱买门票?
    4.家住北京的李阿姨和朋友坐火车去云南旅游,17:00出发,次日9:00到达,已知火车每时行212千米,北京到云南有多远?
    5.找规律,填一填。
    1×8+1=(   )
    12×8+2=(   )
    123×8+3=(   )
    1234×8+4=(   )
    12345×8+5=(   )
    6.括号里可以填几?





    【参考答案】
    1.328×18( √ )
    405×11( √ )
    321×22( √ )
    2.× ×
    3.198大约是200,43大约是45 45×200=9000(元)
    4.24时-17时+9时=16(时) 212×16=3392(千米)
    5.9 98 987 9876 98765
    6.42 190(答案不唯一)
    总结提升
    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







    整理与复习
    复习内容
    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以及乘法。(教材第42~46页)
    知识梳理
    认识更大的数
    1.计数单位: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大数的读法:读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者万级的数时要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然后在后面加个“亿”字或者“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大数的写法:写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如果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都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占位。
    4.大数的比较: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比较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数字大,数就大;最高位上数字相同时,依次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5.大数的改写: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时,把万位后面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时,把亿位后面的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6.求近似数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要保留的数位后面的数舍去,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小于5,则保留部分不变(即“四舍”);如果被舍去部分的首位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在被保留部分的末位上加1(即“五入”)。
    线与角:
    1.线的认识: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
    2.垂直与平行: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3.旋转与角: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作角。当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构成的角是平角。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与原来的射线重合时,所构成的角就是周角。
    4.角的度量:生活中测量角的工具是量角器。用量角器测量角时,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角的另一边所对的该零刻度线所在圈上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画角时,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在量角器对应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注意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首先将相同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乘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估算时,一般用“四舍五入”法把数估成整十、整百数,再进行口算。
    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利用计算器发现算式的规律,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以及乘法这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掌握这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复习重难点
    对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以及乘法这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复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复习过程
    一、梳理知识,形成系统
    1.让学生说说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小组之间交流,组员可以互相补充,教师巡视中可以参与讨论。
    2.全班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忆,把知识进行简单整理,引导学生一起完成知识结构图。











    3.想一想。
    提问: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尝试进行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可以进行全班交流。
    二、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第44~46页练习。
    1.第1题。
    这道题主要是有关数的改写的内容,通过数的改写,巩固改写的方法及比较大小的方法。练习时,
    教师可以通过先让学生说说改写方法,然后再填在课本上,最后说说感受。
    2.第2题。
    这道题主要是有关求近似数的内容,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先让学生说说求近似数的方法,然后再填在课本上。
    3.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有关读写数的内容,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先让学生说说读写数的注意事项,然后再在练习本上做一做,最后集体订正。
    4.第4题。
    这道题主要是包括角的度量和分类的知识,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复习角的度量的方法,再进行角的分类知识的复习。
    (1)说一说:度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用量角器度量课本上三个角的度数大小。
    (3)说一说:角按度数如何分类?练习中的角各是什么角?
    5.第5题。
    这道题主要是练习用量角器画角,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画的。
    6.第6、9、10题。
    这几道题主要是复习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知识,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两条直线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什么情况下互相垂直。在具体练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能简单凭直觉进行判断,要通过一定工具进行验证。做第9题时,使学生明白:直线外一点与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7.第7题。
    这道题主要是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的计算方法。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8.第8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要解决“学校准备了250000元,够不够?”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讲评。
    9.第11题。
    学生独立估算,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估算方法。
    10.第12题。
    本游戏目的是在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性。先师生来玩,再在学生之间玩。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八位是(  )位,第十位是(  )位。
    (2)最小的五位数是(  ),最大的五位数是(  ),最小的六位数是(  ),最大的六位数是(  )。
    (3)由5个十万,5个千,8个百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2.判断。
    (1)最大的五位数是90000,最小的五位数是11111。 (  )
    (2)位数就是数位。 (  )
    (3)把5095600元“四舍五入”到万位是509万元。 (  )
    3.选一选。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以得到(  )个直角。
    A.2     B.3     C.4
    (2)把圆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度的角。
    A.90 B.180 C.360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  )。
    A.无关 B.有关 C.无法判断
    (4)组成一个角的两条边是(  )。
    A.线段 B.直线 C.射线
    4.估算下面各题。
    39×121≈        358×22≈        282×32≈
    71×238≈        541×39≈        469×37≈
    5.已知∠1=35°,求∠2、∠3、∠4和∠5各是多少度。



    6.一个粮店3天售出大米的数量分别是430千克、380千克、407千克。估算一下,这个粮店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
      7.找规律,写得数。
    9×6=
    99×96=
    999×996=
    9999×9996=
    99999×99996=
    999999×999996=
    【参考答案】
    1.(1)五 千万 十亿 (2)10000 99999 100000 999999 (3)505806 506000
    2.(1)× (2)× (3)×
    3.(1)C (2)C (3)A (4)C
    4.4800 7200 8400 16800 21600 18800
    5.∠2=145°  ∠3=35°  ∠4=90°  ∠5=55°
    6.400×30=12000(千克)
    7.54 9504 995004 99950004 9999500004 999995000004
    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助?












    数学口算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乘法课时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