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11页。
第四单元能力测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8分)本学期,七年级(2)班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1~4题。(10分)小南同学在活动后写下一段感言:“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式开始的第二天,教室里就新增了图书角,这令全班同学喜出望外。图书角里有《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特区少年报》等名著,也有其他各类书籍报刊。同学们也因此喜欢上了阅读课,大家虽然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有疑惑时会刨根问底,直到读通读懂。图书角的建立与阅读课的开设,让每位同学都在阅读上获益多多!同学们,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疲juàn不堪时可以翻开书本,从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我在阅读中就备受启迪,不禁感慨:阅读让人成长,阅读中,浮躁被沉稳取代,狭隘被宽广取代,疯狂被理智取代,人们会更加纯cuì。最近还传来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我们班被评为“书香班集体”了!真令人自豪。1.每日坚持书法练习是好习惯,请将下列文字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少年正是读书时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感慨( ) 狭隘( )疲juàn不堪( ) 纯cuì( )3.小南还在斟酌一些词句,以下成语在文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喜出望外 B.参差不齐C.刨根问底 D.骇人听闻4.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在下面。(2分)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创始人。B.《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对济南山水的无比热爱。C.“翻开书本,可以感受文字的力量。”这句话中有四个名词。D.“浮躁—沉稳、狭隘—宽广、疯狂—理智”是三组反义词。6.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1)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2)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3)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5)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6)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故人重逢时对个人身世的感叹及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感慨。 7.这是周周同学制作的名著读书卡,请完善。(6分) 情节或篇目相关内容主要人物形象特征法性西来逢女国师徒取经到女儿国,女儿国国王对唐僧一见钟情,愿以一国之君的身份下嫁唐僧,唐僧却执意不肯。 唐僧(1)(2)在白虎岭,一妖怪先后变为村姑、妇人、老父。孙悟空将妖怪识破,并把村姑、妇人、老父的假身统统打死。孙悟空疾恶如仇《琐记》回忆儿时隔壁妇人表面对孩子好,却暗中使坏的一些事情,后来作者为追求新知识,冲破封建束缚,离家求学。(3)心术不正《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重点回忆了(4)________________一事,主要表达了(5)__________________之情。长妈妈(6)8.请仿照示例,任选一幅门额,试作解读。(3分)示例:门额题字:耕读传家 寓意:耕田可以养家糊口,安身立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表达了主人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我选________(填字母),此门额题字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探究(22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11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诫子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皆无识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静以修身A.非淡泊无以明志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C.可以为师矣 D.不敢以一得自足12.读了【甲】文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乙】文中,作为兄长的曾国藩对弟弟们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1分)我就是“托儿”张丽钧好大的风!楼房好像都被吹动了。拐过那道仿古青砖墙,猝不及防地,见背风处坐了一个白发老人,面前摆一条花花绿绿的“国民棉被”——不用说,那棉被苫①了东西。“买点这个吧……”老人有些不抱希望地对我说,边说边掀开被子一角,露出泡沫箱,再掀开泡沫箱,露出他的“这个”——樱桃萝卜。我俯身端详他的宝贝,可真漂亮!整整齐齐地打了捆儿,红的娇艳,绿的精神!让人不由得幸福地想象这若是整株洗净摆进青花瓷盘端上餐桌该多么讨得一家人欢心啊!“多少钱一捆?”我问。“5块钱。”老人来了精神,殷勤地答。嗯,不贵呢!我心里说。可是,我这是要去医院做理疗啊,我拎着一塑料袋樱桃萝卜闯进理疗室,也忒违和了吧?“这么冷的天,会冻的……”我打退堂鼓了。老人赶忙说:“我给你多包几层塑料袋,冻不了。”我左顾右盼,做出踅摸②他的二维码的样子:“我怎么给你钱啊?我只带了手机。”他说:“最好,最好给现金,实在不行,扫码也行。”说着,有几分不情愿地从怀里摸出一个塑封的二维码牌牌。我正要扫码,一个中年男子连蹦带跳跑了过来。“冻死我了!”他夸张地嚷着,“又花15块钱买了个袋子,装你这10块钱的小水萝卜!”边说边抖搂着一个米白色购物袋,“给!10块钱。这下钱可以归你了吧?哈哈哈……”老人不住声地说着“谢谢”。我注意到男子递钱的手上戴着个大金戒指,有普通顶针那么宽,有10个普通顶针那么厚。“真俗气!”我心里说。我举起手机欲要扫码。男子突然冲我叫起来:“别扫别扫!给他现金!”我说:“我没带现金。”男子说:“嘿!跟我一样,出门就带个手机。你扫码,钱就到他儿媳妇手机上了,你给现金,他就得了!我教你哈,你也像我这样,去那边小超市花15块钱买个袋子,然后,让收银员扫你25块钱,找你10块钱现金,这不就都有了?现金归他,小水萝卜也冻不坏,袋子还可以重复使用!——哦,那是个私人开的小超市,这操作,没问题!”“你,不是‘托儿’吧?”我开玩笑地问。他听了哈哈大笑:“我是‘托儿’!我就是个‘托儿’!我心疼这个大爷,83岁了,比我爸还大两岁呢,天寒地冻地跑出来卖自己种的水萝卜。你只要一扫码,钱就让儿媳妇叼走了。虽说我今天刚认识这位大爷,可我真愿意当他的托儿,动员像你这样的好心人想办法给他现金,让他攥住几个小钱……你说,我这‘托儿’当得是正还是邪?”他边说边做着夸张的手势,顶针样的大金戒指晃来晃去。我竟觉得那戒指不那么俗气了。迎着风,我向超市走去……(有删改)【注释】①苫(shàn):用席、布等遮盖。②踅摸(xué mo):寻找。1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开头写刮大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寒风之烈,为卖萝卜的老人的出场营造了特定的环境,暗示了老人的生活窘迫。B.文章第四段描写了樱桃萝卜的“漂亮”,交代了“我”和中年男子坚持买老人萝卜的主要原因。C.文章画波浪线部分属于心理描写,写出了“我”既想买萝卜又觉得有点碍事的矛盾和犹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D.老人让顾客最好给现金是因为儿媳妇的不孝、刻薄,儿媳妇这一隐性人物在文中能起到反衬作用。14.请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15.作者两次描写中年男子手上的“大金戒指”的意图是什么?(3分) 16.请从表达方式和表达作用的角度赏析本文结尾。(4分) 三、作文(50分)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实施以后,有人说,作业少了,时间多了;补课少了,活动多了;指责少了,陪伴多了;负担少了,幸福多了……也有人说,要让“双减”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请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项,写一篇文章。(1)围绕“双减与我的课余生活”写一篇记叙文,向学校公众号“生活拾珠”栏目投稿。(2)就“双减”后父母或其他长辈对自己的某些要求与做法,写一封信与他们交流,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要求:①明确写作对象和目的,自拟题目。②根据要求,选择相应的问题。③思路清晰,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一、1. 略。2. kǎi ài 倦 粹3. D 点拨:A.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与原文语境“被评为‘书香班集体’了”不符,使用错误。4. 图书角里有《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名著。点拨:原句分类不当,《特区少年报》不属于名著,删去即可。 5. C 点拨:C选项中只有“书本”“文字”“力量”三个名词。6. (1)自古逢秋悲寂寥(2)尚思为国戍轮台(3)河流大野犹嫌束(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思君不见下渝州(6)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7. (1)一心向佛、意志坚定(2)三打白骨精(3)衍太太(4)阿长为“我”买《山海经》(5)对阿长的感激、思念(6)善良朴实、关爱孩子8. 示例一:A 道德高尚的人能多受福。表达了主人对高尚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祈愿示例二:B 竹子和松树长得茂盛,比喻家门兴盛。表达了主人希望家族人丁兴旺、长者长寿的美好愿望二、(一)9. (1)告诫、劝勉。(2)明确、坚定。(3)全,都。10. (1)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2)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三样缺一不可。11. B 点拨:B项与例句中的“以”都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A项中“以”的意思是“拿来”;C项、D项中的“以”都是介词,是“凭借”的意思。12. 示例:我认为【甲】文中的诸葛亮是一位品德高尚、才学渊博、对儿子寄予厚望的父亲。【乙】文中,曾国藩希望弟弟们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 (二)13. B14. 运用语言描写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中年男子被“我”误会为“托儿”时的无怨无悔,表现了他对自己同情老人而心甘情愿动员好心人买老人的萝卜并给现金的坚定态度。15. 通过对大金戒指这一细节的描写,写出了“我”从开始觉得“真俗气”到听了他解释后觉得“不那么俗气”的转变,增强了文章的曲折性,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表现了“我”内心的感动以及对中年男子善良品行的赞美之情。16. 表达方式:记叙。表达作用:含蓄地写出“我”受到了中年男子的感染,侧面(间接)表现了中年男子的善良品质和乐于助人精神的可贵,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三、17. 思路点拨:(1)本次习作要求以“双减与我的课余生活”为话题,以写成记叙文为宜,如“双减”后课余自由的时间多了,自己发展了某方面的兴趣爱好,有了怎样的收获和乐趣;或“双减”后托管时段所发生的某些有意义的事;或“双减”后家庭氛围、父母态度所发生的变化……选材可源于自我、学校、家庭乃至社会,但必须有“我”在场,应有具体可感的叙事描述,应有对事件或现象真切的感受、深入的思考。凡围绕“双减”话题,写成叙事感悟类的作文,都应该是比较切题的。若泛泛而谈,罗列现象,甚至无“我”在场,或空洞议论,为审题有偏差。 例文略。(2)就“双减”后与父母或长辈作书面交流,以写成家常书信为宜。应有明确的写作对象,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应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如倾诉感受、交流看法、促进沟通理解等。可以就所认可的做法表达感恩与谢意,如对你发展兴趣特长的理解尊重与陪伴引导;可以就某些不认可的做法谈自己的感受与诉求,表达期盼;可以就如何更好地成长表达观点,交流看法……应有事由的陈述,应有感受的描述,应有自己的看法、主张及理由的阐述。要注意话题集中,感情真挚,语言得体,符合双方身份。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