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获奖教学课件ppt
展开3.2《熔化和凝固》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在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中放一杯温水,如图所示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出这杯水经过较长时间后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图像是( )
A. B.
C. D.
【解析】将一杯常温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水达到凝固温度0℃并逐渐凝固;当水全部凝固后,冰的温度再次降低。由于C和D中图像温度升高,所以CD都不正确;由于A图中的凝固点不是0℃,所以B正确,。
故选:B。
2.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8℃时的海波是液态
B.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用时6min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需要加热
【解析】
AB、由图像可知,从第6分钟到第12分钟海波的温度保持48℃不变,这是海波的熔化过程,所以海波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用的时间为12min﹣6min=6min;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48℃,48℃时的海波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B正确;
B、在CD段海波已经全部熔化,此时海波是液态,故C错误;
D、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是小明用水浴法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明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热水中(如图甲)。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下列关于图象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海波是一种晶体物质,熔点是48℃
B.海波的升温特点:前5min先快后慢,5~10min温度不变
C.海波的熔化时间是10min
D.第10min时海波与烧杯中水的温度达到相同
【解析】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由图象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海波前5min升温先快后慢,5~10min温度不变,故B正确;
C、海波的熔化时间是10min﹣5min=5min,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第10min时,海波与水的温度相同,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所以它的熔化将停止,故D正确。
故选:C。
4.把﹣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温度为0℃),过了一段时间( )
A.水的质量增加 B.冰的质量增加
C.冰和水的质量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当把﹣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是0℃),冰会吸收热量,0℃的水放出热量会凝固成冰,则冰的质量增多,水的质量会减少;﹣10℃的冰吸热,其温度升高,其温度可能升高到0℃,但不会继续吸热,所以冰块不会熔化,故B正确。
故选:B。
5.2020年11月19日,长春市遭遇极寒冻雨天气,致使室外的建筑物,车辆和树木上覆盖一层薄冰,形成薄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升华
【解析】
长春市遭遇雨雪降温极端天气,气温低于水的凝固点,水从高处落下,溅起水珠,水珠四处飘落,当水沾到建筑物和植被上时直接凝固成冰。
故选:B。
6.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20min
【解析】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1.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1.8℃,故A错误;
BD、从图象可以看出,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结束,第15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20min﹣10min=10min,故BD 错误;
C、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该物质,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故C正确。
故选:C。
7.小虎利用吸管、玻璃瓶和豆油在如图甲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自制简易温度计。他将刚做好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选项中能反映自制温度计内液体的相关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解析】(1)由图知,温度计的示数是15℃,说明环境温度是1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水混合物放在这一环境中会吸收热量,其中的冰会熔化,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
所以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开始时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温度计中液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体积收缩,温度计示数变小,直到与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二者温度相同后,温度计中液体的体积保持不变;
当冰全部熔化成水,温度升高,温度计中液体的温度也随着升高,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
所以,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先减小,接着保持不变,随后体积膨胀,最终保持不变,故A正确;
由前面解答可知,温度计内液体的温度先下降,然后保持不变,再上升,最后与环境温度相同,故D错误。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液体的质量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C错误;
(3)温度计内液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先减小,接着保持不变,然后增大,由ρ=可知,液体的密度是先变大、再不变、然后变小,直至不变,故B错误;
故选:A。
8.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铅的熔点为328℃,那么温度为328℃的铅所处的状态是(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解析】
铅的熔点为328℃,所以328℃的铅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因此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故选:D。
9.“糖塑”是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麦芽糖放在容器中加热由硬变软,然后取出,在常温下不停的吹气塑型。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麦芽糖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华 C.汽化和液化 D.液化和凝固
【解析】“糖塑”是将麦芽糖放在容器中加热由硬变软,即由固态变为液态,该过程称为熔化;变软后取出,在常温下不停的吹气塑型,即变成了固态,故是由液态变为固态,该过程是凝固。
故选:A。
10.为改善光学性能,可以给太阳眼镜、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了解到金属一般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变成液态,甚至直接变为气态,根据题中所给信息,你觉得在玻璃上镀膜的最佳方法是( )
A.金属压成薄片直接粘到玻璃表面
B.金属先汽化后液化到玻璃表面
C.金属先熔化后凝固到玻璃表面
D.金属先升华后凝华到玻璃表面
【解析】A、金属压成薄片直接粘到玻璃表面,会使玻璃变成不透明状态,故A错误;
B、镀膜是固态形式,不会是液化到玻璃表面,故B错误;
C、金属先熔化后凝固到玻璃表面,也会使玻璃变成不透明状态,故C错误;
D、将金属或金属加热,固态的金属会直接升华为金属蒸汽;蒸气喷到玻璃上,受冷凝华为固态的金属膜,形成镀膜。所以这先升华后凝华室温方法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此可知它的熔点_____℃,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分钟,在0﹣4分钟时间内物质处于_____状态,4﹣8分钟时间内是_____状态。
【答案】0 4 固体 固液共存
【解析】[1]由图象可知,BC段呈水平,说明该物质是晶体,BC段是该物体的熔化过程,对应的温度是0℃,也就是该物体的熔点。
[2]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到第8分钟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4分钟。
[3]在0﹣4分钟内物体处于固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但还没有开始熔化。
[4]第4﹣8分钟之间是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2.下表是某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温度/℃ | -4 | -3 | -2 | -1 | 0 | 0 | 0 | 0 | 0 | 1 | 2 | 3 | 4 |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加热第 9min 时,该物质处于_____态(选填“固”、“ 固液共存”或“液”);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
【答案】液 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8min熔化结束,故第9min时该物质为液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收,温度不变”。
13.根据如图所示的某物质凝固图像,可知该物质为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态;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晶体 固 变大
【解析】[1]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象;又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
[2]该物质从10min开始凝固,凝固点为-2℃,到20min结束,所以第2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该物质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冰的质量将变大。
14.一只试管内装有一些萘和海波混杂的晶体,为了将它们分离出来,则至少应把它们加热到 ___ ℃,然后收集 __ 态的 ____ 就可以了 (已知海波的熔点是48℃,萘的熔点是80℃)
【答案】48 液 海波
【解析】[1][2][3]可以利用萘和海波不同的熔点进行分离,对混杂的晶体加热,并使其温度保持略高于48℃,由于海波的熔点是48℃,所以海波不断变成液体,在此温度下,萘不熔化,然后收集液态的海波,就可使萘和海波分开。
15.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小明把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的温度可达﹣5℃)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从冷冻室取出混合液体时,却发现混合液没有凝固。就这个现象小明提出水中含有酒精后,混合液体的凝固点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了;在生活中,经常在下雪的路面上撒盐,使雪在寒冷的天气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成雪水,从而快速清除道路上的积雪,保障交通安全;根据酒精的凝固点我们可以判断,在我国北方地区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选用酒精温度计制成寒暑表。
【答案】降低 熔化 可以
【解析】(1)[1]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把混合液放入温度为-5℃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混合液没有凝固,说明加入酒精后,混合液体的凝固点降低。
(2)[2]往冰面上撒盐,使冰中加入杂质,可以降低冰的熔点,使冰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熔化。
(3)[3]北方的最低气温可达-50℃,而酒精的凝固点为-117℃,在测北方温度(-50℃)时,酒精不会凝固,所以,在我国北方地区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16.小明想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把酒精分离出来.他想,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于是他把混合液放入温度为﹣5℃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水并没有凝固,酒精没能分离出来.水为什么在0℃以下还没凝固呢?请你就此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入酒精后,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解析】把混合液放入温度为-5℃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水并没有凝固,酒精没能分离出来.猜想:水中含有酒精,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三、简答题
17.如图所示,向锥形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
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
(1)瓶口内出现了什么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
(2)蒸发皿的底部出现了什么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3)蒸发皿中的冰块发生了什么现象?
【答案】(1)瓶口内出现了朦胧的“白雾”;这是温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又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蒸发皿的底部出现了水珠;这也是温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3)冰块逐渐熔化。
【解析】根据液化和熔化的过程与特点解答。
(1)由于冰块的温度低,所以温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使瓶口内会出现朦胧的“白雾”;
(2)同样的道理,由于冰块的温度低,温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所以蒸发皿的底部出现了水珠;
(3)由液化放热,所以冰块能不断吸收热量而逐渐熔化。
四、实验题
18.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为了完成上述实验的测量,现有量程为“-2℃~102℃”和“-20℃~102℃”的两支温度计,小明认为应选择量程为______________的温度计,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设 ?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又由表中数据分析认为得到盐水的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判断准确吗?___________ (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探究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在此实验后,小明又认为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答案】先降低后升高 -20℃----102℃ 加盐后水的凝固点低于-2℃ 不准确 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 在浓度18﹪--21﹪的范围内可能还有低于-18℃的凝固点 在雪上撒盐后,雪的凝固点会降低,使雪能在低于0℃的温度下熔化
【解析】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
(2)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主要考虑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盐水浓度在21%到24%之间还有22%、22.5%、23%等还有其它一数据,根据趋势看,都有可能在以上盐水浓度时盐水的凝固点比零下18摄氏度还低,然后再升到浓度是24%的零下17摄氏度,所以他的判断不准确;
(3)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盐水冰块;
(4)由上知,盐水的凝固点低,即冰中加盐后的熔点低,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上盐后,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便于清扫
故答案为:(1). 先降低后升高 (2). -20℃----102℃ (3). 加盐后水的凝固点低于-2℃ (4). 不准确 (5). 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 (6). 在浓度18﹪--21﹪的范围内可能还有低于-18℃的凝固点 (7). 在雪上撒盐后,雪的凝固点会降低,使雪能在低于0℃的温度下熔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熔化和凝固概念,什么现象,实验所需器材,实验器材及药品,海波硫代硫酸钠,实验探究,试验设计及要求,使海波受热均匀,注意事项,晶体的凝固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人教版第2节 熔化和凝固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第2节 熔化和凝固图片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物质三态,固态冰,我来想一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精品课件---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