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38 次下载
- 1.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34 次下载
- 1.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37 次下载
- 1.3《鸿门宴》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32 次下载
- 1.4《窦娥冤》课件+教案+练习 课件 3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精品课件ppt
展开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课题 | 《庖丁解牛》 |
教学目标 |
(1)通过文本的研读,使学生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做到“踌躇满志”地为人处事。 (2)结合文本虚构出庖丁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发掘本文的内涵,结合现实生活领会文本的深刻的含义,从中领悟出为人处事的道理。同时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3.情感目标 探究庖丁的优秀之处和原因,感悟解牛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
教学重点 | 识记本课的重点实词及通假字,理解文段的基本含义。 |
教学难点 | 识记本课的重点实词及通假字,理解文段的基本含义。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记笔记 |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在先秦群星璀灿的夜空中,庄子是最耀眼的星座之一。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2、庄子介绍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古代考城县)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3、庄子思想 哲学思想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政治思想 庄子反对“人为”,理想的社会是所谓“至德之世”。《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是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寓言。 文学思想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4、解题 【庖】厨师 【丁】人名 【解】分解、分割
二、整体感知 1、归纳本文的段落及大意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2、庖丁(1)为文惠君(2)解牛(3),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4),砉然响然(5),奏刀騞然(6),莫不中音(7): 合于《桑林》(8)之舞,乃中《经首》(9)之会(10)。 文惠君曰: “譆(11),善哉! 技盖至此乎? ” (1)庖丁: 厨师。(2)文惠君: 魏国国君梁惠王。(3)解牛:宰牛。(4)踦(yi): 一只脚站立,用膝盖尽力地抵住牛的意思。(5)砉(hua)然响然: 皮肉相离发出响声。(6)騞(huo): 刀解物的声音,其声大于砉。(7)中(zhong)音:合乎音乐节奏。(8)《桑林》:商汤的乐名。(9)《经首》: 尧乐《咸池》中的一章。(10)会: 节奏。(11)譆: 嘻的异体字,犹“啊”。 3、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12)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13)止而神欲(14)行。依乎天理(15),批(16)大郤(17),导大窾(18),因其固然; 枝(19)经(20)肯(21)綮(22)之未尝,而况大軱(23)乎!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24)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5)。 (12)道: 从掌握技术进一步体会它的原理。(13)官知:指感觉器官。(14)神欲: 指精神活动。(15)天理: 指牛的天然结构。(16)批: 击,砍。(17)郤:通“隙” ,指筋骨连接处的空隙。(18)窾(kuan): 空穴,指骨节间的窍穴。(19)枝: 筋脉。(20)经:经络。(21)肯: 粘着骨头的肉。(22)綮(qing): 筋肉聚结处。(23)大軱(gu): 大腿骨。(24)族庖: 指技术一般的厨师。(25)硎(xing): 磨刀石。 4、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26)。其于游刃(27)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8),吾见其难为,怵然(29)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30)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31)而藏之。” (26)恢恢乎: 宽绰的样子。(27)游刃: 转动刀刃。(28)族: 这里指筋骨交错之处。(29)怵(chu)然: 警惕的样子。(30)謋(huo):骨肉相离的声音。(31)善刀:拭刀。(32)养生:指养生之道。 四、合作探究 1、第1自然段: 庖丁解牛的场面,作者作了诗意化处理。 视觉上: 解牛时的动作姿态——连用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是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听觉上:解牛时的响声-----砉、騞;莫不中音;——这一系列的舞蹈化、音乐化的动作描写,渲染了庖丁解牛技术的出神入化。 2、文章有哪些词对庖丁解牛技术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作者描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但是,作者是以动作描写为主,一连用了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接着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3、庖丁的对话可以分几个层次,说说它们是如何阐述庖丁的“经验之谈” 第一层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内容。 第二层是从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的。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这是至高境界。 第三层详细说明对这种境界的感受:“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能达到这种娴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构造。 第四层庖丁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19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娴熟。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第五层写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第六层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4、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⑶“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5、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6、一般来说,人一旦成名之后都喜欢出书,用他的亲身经历教给世人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如果庖丁要写一本——《庖丁论人生》,那从这本书中我们应该可以读到那些人生道理呢?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其自然,不强求 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不莽撞,谨慎行事 善刀而藏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7、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8、探究主题: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有何相通之处?怎样养生?除了养生外,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通意义的启示? 牛的筋骨交错聚结就好像纷繁芜杂的社会,庖丁面对交错聚结的牛的筋骨,能够游刃有余,主要是因为他解牛时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人要在纷繁芜杂的社会里做到“游刃有余”,做到养生,就必须像庖丁那样:做事顺乎其理,毋强行,小心翼翼,虽踌躇满志但不得意忘形,锋芒毕露。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9、写作特色: 善于通过场面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轚踦,砉然向 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庄子通过这个场面写活了庖丁解牛的境界。他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騞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他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一段连用了七个四字句,前四个句子写动作,后三个句子写音响,读起来也有音乐般的节奏感。之不竭,是造物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 如开头的解牛场面,使人可感,可见,可闻;庖丁论“道”,两次对比,解牛三个阶段,都是以生动具体的叙述吸引读者;良庖、族庖对比,也是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尤其讲到攻克难关时,写心理、目光、动作、成功后的喜悦,有声有色,显示巨大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10、“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12字有何妙处 顺应自然,物我合一,本是道家的追求,庖丁以此为解牛之方,才使他由“技”进于“道”,达到炉火纯青、技艺超群的地步。“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这十二字是对庖丁解牛效果的描绘,方法对头,不仅牛解得快,刀子也不受损害。十九年来,解牛数千头,竟未换过一把刀,刀刃还是锋利如初。这当然是每月换一把刀的低级厨工所不可思议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求于“技”,而庖丁志于“道”。 11、文惠君的养生之道与庖丁的解牛之道有怎样的关联? 答:庄子学派认为“技”与“道”通。“道”高于“技”,“技”从属于“道”;只有“技”合乎“道”,技艺才可以纯精。“道”的本质在于自然无为,“技”的至善亦在于自然无为。只有“以天合天”(《庄子达生》),以人的内在自然去合外在自然,才可达到“技”的最高境界。庖丁深味个中三昧,所以才能成为解牛中的佼佼者。反过来,“技”中又有“道”,从“技”中可以观“道”。“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庄子天地》)。文惠君正是通过庖丁之“技”,悟得养生之“道”。养生,其根本方法乃是顺应自然。显然,庖丁解牛,乃是庄子对养生之法的形象喻示。 12、读庄子的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启示?写100字左右的启示。 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硬碰硬撞,只会两败俱伤。 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做事要循序渐进。 做事,或者做人,抓关键。把要点的地方解开了,枝节的地方自然迎刃而解。 疱丁解牛,虽然“游刃有余”,但是每次解牛的时候,他总是小心谨慎。解完牛,虽然“踌躇满志”,但不露锋芒,随即把刀揩干净收藏起来。这心里上的警觉和行为上的收敛便是自处之道。 五、巩固提升 课文节选自《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如果解牛之刀看作人的生命,那么牛身体相当于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牛身上的骨骼筋骆缠结之处比喻世事的纷繁复杂,解牛的方法便是养生之道。人生于世,必然要面对、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所以讲究“解牛之法”,即“养生之道”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人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首先要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与社会的良性法则,同时要巧妙避过种种复杂障碍,遇到困难的事情时,要全身贯注,谨慎应付,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这样才可全身养性。 |
课后作业 | 完成同步阅读练习。 |
板书设计 |
目皆全牛——目无全牛——神遇全牛——游刃有余——技经肯綮——批郄导款——目不转睛——踌躇满志 |
教学反思 | 原先给本节课的设计是按照传统思路,先让学生做三行翻译,然后第一课时字词检测,第二课时重点讲解人物性格及其志向。经过师父点拨,更改了教学设计。目的是每一个单元至少拿出一堂精品课,这样参加教学大赛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本堂课有两个亮点: 1.用专业方法设计专业性活动。课脉,活动之间的逻辑顺序清晰。 2.从字本位——词本位——句本位——回归语篇本位,让学生体味文学的妙处,提高文化底蕴。 本堂课运用了情境朗读法、删改法、缩写法、扩写法进行教学,最后师生合作,将本堂课所学内容合成一首七言律诗。课上学生很活跃,每个人的参与热情高,热热闹闹的活动背后有专业方法的支撑,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指向高考,如用成语概括人物性格,指向的是“评论、点评简明、准确”,将性格和志向组成一首诗,指向的是“连贯得体”。此为将来继续发展之处。
|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试讲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庖丁解牛第二课时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庖丁解牛第二课时doc、成语故事庖丁解牛-流畅360P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试讲课ppt课件,文件包含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庖丁解牛第一课时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庖丁解牛第一课时doc、庖丁解牛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图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庖丁解牛,庖厨师丁人名,欣赏“解牛之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