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19 怀疑与学问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一、学习“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思想;二、理解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 ;三、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运用。
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程颐yí 张载zài 虚妄wàng 停滞zhì 凶险xiǎn 视察chá 轻qīng信 盲máng 从 折zhé 扣 流俗sú 墨mò守 譬pì如 怀疑yí 塾shú师 辩biàn论 顾颉jié刚不攻gōng自破 腐草为萤yíng
凶险:狠毒奸险;危险可怕; 凶狠险恶。视察: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轻信:轻率地相信。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盲从:盲目地附合随从。折扣: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墨守:为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停滞:停下,受到阻碍。不攻自破 :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譬如: 例如。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念或学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意思是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这句话在文中还有何作用?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3、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1.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分两个部分: 一(第1、2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二(3—6段)阐明中心论点。 一层(3-5):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二层(6):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1、 第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1、这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因果关系 ①②③︱④
2、第三句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3、本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⑴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⑵形成层递,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⑶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4、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1】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3】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5、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五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不可以。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6、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道理论证(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7、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论述了什么分论点? 【1】承上启下。 【2】归结了第3、4、5段课文分论点后,提出第6段课文的分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①、(2)(3)(4)(5)四句同第(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四句中,又可分哪几个小层次?
第(2)(3)(4)(5)四句是用道理去论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
第(2)(3)是第一层: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
第(4)(5)是第二层: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②第(6)、(7)、(8)三句同第(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三句中,又可分为哪几个小层次?
第(6)(7)(8)三句是用事例去论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
第(6)句是第一层:提出一个小论点。
第(7)(8)句是第二层:用大学问家戴震的事例来证明第(6)句的小论点和第(1)句的全段论点。
③、第(9)句“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为什么不宜改为句号?
不能。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句中的冒号表示后面的一句是前几句的总括。所以不能改为句号。
④、第(10)、(11)两句是分别从什么方面论述的?第(11)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能互换吗?
第(10)句从正面论述,第(11)句从反面论述。
(11)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 “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怀疑是—————————————2.怀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用______论证和______论证的方法
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①.对于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用_____论证的方法②.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用_______论证的方法.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
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都要经过自已的怀疑,辨别是非
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8、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有哪些? 【1】 事实论据: (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4)戴震善问的例子。
1、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1】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 【2】怀疑精神是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
2、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不绝对。凡是称得上学问家的,都具备怀疑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他也成不了学问家。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顺序不能调整。因为,这四个“常常……” 是“一切学问家”对“流俗传说”“过去学者的学说”从“怀疑”到“修正”的认识发展过程,是符合逻辑的,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谨的特点。
3、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1】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 【2】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 (杜甫) 【3】应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基) 【4】学贵精不贵博。 (戴震)
主题思想:这篇议论文论述了怎样做学问。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写作特色: 1、中心论点鲜明突出,论证鞭辟入里,令人信服; 2、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论证论点,说服力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教课内容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关于顾颉刚,词语解释,整体感知,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课文精讲,第五段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9 怀疑与学问背景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怀疑与学问,顾颉刚,举例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说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关于顾颉刚,词语解释,整体感知,课文精讲,第五段的论证思路,疑难探究,内容主旨,课后练习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