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36399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36399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36399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精品随堂练习题
展开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B. 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 狒狒群体内存在比较严格的等级次序,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D.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多
- 下列事例中,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
A. 金龟子受惊扰时会缩起足假死不动
B. 蚂蚁成群结队地将食物搬回蚁巢
C. 一只工蜂发现了蜜源后, 会通过“跳舞”把蜜源的位置告诉同伴
D. 小猩猩跟着大猩猩摇晃树枝, 让枝头的果实掉落到地上方便取食
-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C. 动物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存活和繁殖机会
D. 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只发生在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之间
-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蜘蛛结网与蚯蚓走迷宫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划分,是同一类型的行为
B.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
C.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 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只发生在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之间
- 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下列能体现群体中具有“等级”特征的是
A. 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 蚁后专职产卵
C. 一山不容二虎 D. 大山雀偷喝牛奶
- 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惠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惠宛如“母子“。雌猫这种行为是:①繁殖行为 ②社会行为 ③先天性行为 ④学习行为 ⑤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⑥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 决定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因素是( )
A. 生活规律 B. 激素调节 C. 生理因素 D. 遗传物质
- 动物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类群,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块骨骼肌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B. 小猫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C.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互不构成关联
D. 在一群猴子组成的“等级社会”中,“首领”通常由年长者担任
- 动物在生活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行为。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孵卵都是( )
A. 学习行为 B. 先天性行为 C. 繁殖行为 D. 取食行为
- 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互不相关 B. 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D. 只有哺乳动物才有社会行为
- 人之所以称为“万物之灵”,从行为理论上分析,是人类以下哪方面行为能力最强所致( )
A. 取食行为 B. 防御行为 C. 社群行为 D. 学习行为
-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是一种( )
A. 先天性行为 B. 学习行为 C. 社会行为 D. 繁殖行为
- 以下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的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D.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B. 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
C. 社会行为往往有分工现象,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
D. 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不属于信息交流
-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B. 躯体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C. 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D.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野外采集的幼虫和新鲜白菜叶作为实验材料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 在动物界中,有些动物为了完成某种行为,不惜冒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试就下面三个实例,分析说明这三种行为各有什么意义。
例1、电视台常播出一些动物表演的杂技节目。如:小狗算算术、狗熊骑自行车、猴子走钢丝等。在这些精彩节目的背后,动物们都要进行艰苦的训练。如猴子走钢丝前,先要在粗一些、弹性及稳固性强一些的钢管、竹竿上,再在细一些、弹性强、易摇摆的钢丝上进行千百次的练习,我们才能观赏到精彩、刺激的动物杂技节目。
(1)对动物们来说,表演节目属于_________行为。
(2)这些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_______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________ 而获得的。
例2、小明养了一只狗取名“叮当”。起初,小明喊“叮当”时,它总是无动于衷。于是小明想了一个办法:每次喊完“叮当”后,都给它一些食物。慢慢地,小狗听见喊“叮当”时就跑过来,还会做一些“高难”动作。
(1)小明训狗成功,是以“叮当”具有____________行为为基础的。
(2)“叮当”的行为主要是受________ 系统的调节。
(3)“叮当”的行为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对环境_______ 的结果。
例3、根据蜜蜂的生活习性回答下列问题:
(1)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蜂。它们分工明确,互相协作,这是蜜蜂的______行为。
(2)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这是蜜蜂的 __________行为。
(3)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这是蜜蜂的_____________行为。
(4)新、老蜂王相遇,会咬杀至蜂群只剩下一个蜂王,这是蜂王的______行为。
-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同学观察了黄蜂的繁殖:当黄蜂交尾后,雌黄蜂在沙土中挖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展成小室。然后,雌黄蜂飞出去猎获毛虫或蜘蛛,用其尾部的刺将猎获物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雌黄蜂在每个巢室内产下一枚卵,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由卵孵化出的幼虫即以亲代储存的猎获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才挖开洞口,从穴道中爬出来。子代黄蜂虽然从未见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它发育到一定时候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
(1)黄蜂的繁殖行为是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小明还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这说明蜜蜂是具有______行为的昆虫;小明还发现,当一只工蜂找到了蜜源后,会跳起“8”字舞招来伙伴,这说明蜜蜂群体中存在着______.
(3)小明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属于______法. - 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一些鸟类生存,它们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动物行为的来源看,鸟类的迁徙属于 行为。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鸟类迁徙属于 行为。
(2)鸟类在迁徙的过程中会群聚在一起,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鸟类在遇到危险后会立即躲避,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3)春天来临,鸟类又会回到北方,春暖花开,小鸟忙着搭建鸟巢、产卵等。从动物行为的类型看,此时鸟类的行为属于 行为。
(4)鸟类和 (填“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才会发生攻击行为。
(5)鸟类的以上行为对鸟类有何意义?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
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如蚯蚓属于无脊椎动物,学会走简单的“T”形迷宫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而脊椎动物如黑猩猩能利用箱子取香蕉吃,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为高等、复杂.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与遗传因素无关。狒狒群体内存在比较严格的等级次序,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故选A。
2.【答案】D
【解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金龟子受惊吓时就缩起足装死不动、一只工蜂发现蜜源后,会通过“跳舞”将蜜源位置告诉同伴、蚂蚁会成群结队的将食物搬回蚁穴的行为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小猩猩跟着大猩猩摇晃树枝,让枝头的果实落到地上好取食是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一种后天性行为。
故选D。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掌握动物的运动系统以及动物行为的类型及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动物的学习行为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甚至消失,而不是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A错误;
B.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而不是由骨和肌肉组成,B错误;
C.动物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其觅食和避敌,提高其存活和繁殖机会,C正确;
D.动物群体间都有信息交流,而不是只发生在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之间,D错误。
故选C。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动物的行为,解题关键在于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和区别有正确认识。
【解答】
A.蜘蛛结网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蚯蚓走迷宫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错误。
B.学习行为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作为基础,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正确。
C.动物的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甚至消失,错误。
D.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存在于同种动物个体之间,错误。
故选:B。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行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社会行为的特点。
【解答】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A、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故符合题意;
B、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蚁后,就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故不符合题意;
C、一山不容二虎”,体现同种生物之间的攻击,互斗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D、大山雀偷喝牛奶属于先天性行为,不具有等级特征,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A
【解析】解:“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崽宛如‘母子’”。雌猫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对后代的哺育,因此还是繁殖行为。所以对雌猫这种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是繁殖行为,③先天性行为;⑤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故选:A。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
7.【答案】D
【解析】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本能反应,固定不变;后天性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故选D。
8.【答案】A
【解析】解:A、运动是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的,一块骨骼肌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正确;
B、小猫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错误;
C、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错误;
D、在一群猴子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成等级次序,其中只有一个雄性个体最占优势,其为社群中的首领,错误。
故选:A。
(1)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由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社会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筑巢,蜘蛛织网,鸟类孵卵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大山雀偷饮牛奶、蚯蚓走迷宫、猕猴做花样表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解:A、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A错误。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B错误。
C、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C正确,
D、蜜蜂属于节肢动物,也具有社会行为,D错误。
故选:C。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1.【答案】D
【解析】解:学习行为是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行为。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因此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从行为理论上分析,是人类学习行为能力最强所致。
故选:D。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越大,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就越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12.【答案】B
【解析】解:“小鼠学走迷宫”,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3.【答案】B
【解析】解:A、动物行为从其获得途径上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此项说法错误,故该项符合题意;
C、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故不符合题意;
D、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动物还形成等级。故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社会行为及动物通讯,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社会行为及动物通讯的特点。
【解答】
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适应基本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衍,A正确;
B.学习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受遗传因素的限制,有利于动物适应更复杂的环境,B错误;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可提高觅食、御敌的效率,C正确;
D.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不属于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采集即将孵化的菜青虫的卵孵化后作为实验材料, 不能直接用菜青虫的幼虫, 可避免菜青虫获得学习行为, 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D错误。
16.【答案】例1
(1)学习
(2)遗传因素;学习
例2
(1)学习
(2)神经
(3)适应
例3
(1)社会
(2)防御
(3)繁殖
(4)攻击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行为,以及社会行为对生殖生存的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运用动物的行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解答】
例1
(1)表演节目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2)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例2
(1)小狗做动作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是以“叮当”具有学习行为为基础。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体内外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例3
(1)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蜂,这是蜜蜂群体的分工合作,是社会行为。
(2)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这是蜜蜂的防御行为。
(3)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这是蜜蜂的繁殖行为。
(4)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新、老蜂王相遇会相互咬杀是为了争夺配偶,是动物的攻击行为。
故答案为:
例1
(1)学习
(2)遗传因素;学习
例2
(1)学习
(2)神经
(3)适应
例3
(1)社会
(2)防御
(3)繁殖
(4)攻击
17.【答案】(1)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
(2)社会;信息交流
(3)观察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社会行为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社会行为的特点。
【解答】
(1)黄蜂的生殖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判断的依据是先天具有,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
(2)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体现了蜜蜂有明确的分工,因此这说明蜜蜂是具有社群行为的昆虫;小明还发现,当一只工蜂找到了蜜源后,会跳起‘8’”字舞招来伙伴”,这说明蜜蜂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等,小明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是观察法,即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故答案为:
(1)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不需要通过学习获得
(2)社会;信息交流
(3)观察
18.【答案】(1)先天性 节律 (2)社群 防御 (3)繁殖 (4)同种 (5)有利于鸟类的生存和繁衍后代
【解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所以从动物行为的来源看,鸟类的迁徙属于先天性行为。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 鸟类迁徙属于节律行为。
(2)从动物行为的类型来看,鸟类的这种行为属于社群行为,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有重要的意义。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各种行为, 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因此鸟在遇到危险后会立即躲避, 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3)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筑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4)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争斗。发生攻击行为的双方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 只要一方表示臣服, 优势方立即停止进攻;优势方优先获得食物,优先享有配偶.因此攻击行为有利于种族繁衍和生存。
(5)鸟类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有利于鸟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6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同步练习1docx、6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同步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精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精品复习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多样性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优秀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多样性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优秀同步训练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