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9 三峡学案设计
展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赏析抒情小品文的方法。
3、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能力。
2、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
2、理解作者安排本文的顺序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国外,曾经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峡!”是啊!长江三峡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将在郦道元的带领下饱览三峡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二、走进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诼州市)人,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于关中(今陕西临漳)。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父亲曾多年为官。郦道元成年之后,也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过很多地方。郦道元做官期间,执法严格,办事果断,对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些地方豪强和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
知识链接
长江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它西起它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长二百零四公里,是中国古文化发源地之一。三峡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古朴与自然美妙结合,使三峡景色更加美丽。
三、预习检测:
1、结合书下注释把语音读准。
阙( ) 叠嶂( ) 曦( )月 襄( )陵 沿溯( )
素湍( ) 绝巘( ) 飞漱( )长啸( ) 属( )引 哀转( )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大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和大屏幕出示把语句读顺,特别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第一轮:朗读比赛。
(投影出示评判要求)
①音准 ②句读的停顿 ③语气、语调的处理
1、学生自由试读。
2、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其他学生从以上三方面给予点评。
3、师作小结。
4、师生齐读文章。
(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写的景物。体味文章语言的美。)
五、合作探究:
情境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该怎样带领游人欣赏三峡的美?
1、电脑播放所提供的三峡图片,学生准备。
2、学生上台带领学生去欣赏三峡的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反馈交流: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去三峡的机会,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请说明理由。
(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三峡四季景致的不同,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加以介绍,锻炼学生想像能力、再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为什么夏季江水暴涨,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5、作者写了三峡春冬季节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6、在写三峡秋季景色时,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来写?各有何特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来写三峡四时景色的方法。)
六、精读品析:
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文章从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分别写出了什么特点?
2、 有一个顺序吗?
3、文中引用名句的作用是什么?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句诗?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什么?它和本文的那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4、请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把握三峡景观的特征,准备用“三峡的 _美。美在 _”说一句简单的话。(如:三峡的山美。美在连绵不绝,高耸险峻。)
5、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欣赏课文,揣摩妙处。
散文家郦道元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就将雄伟壮丽的三峡奇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且极其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课文的美。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美呢?
提示:我们欣赏文章,可从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着手。
例如:
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连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七、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投影出示李白《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考:找出《三峡》中与此诗中相对应的句子。
搜集交流:你能说出其他描写三峡的诗句。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习惯,并能将所学内容加以比较阅读,体会其中联系。)
板书设计
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林树林寒清凉涧山涧肃寂静
教学反思
课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故研讨语言是本文的重点。我在设计时灵机一动,从网上下载三峡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三峡的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同时用上一两句文中语言,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反馈检测
1、理解性的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2)、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
(3)、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
2、春冬之时,三峡的自然景观别具一格,“良多趣味”,具体表现在:
3、描写夏季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
4、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
5、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对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三峡景色美, 。
6、“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水“清”; “荣”;山“峻”; “茂”。如此“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 的感受。(最后一空用原文回答)
7、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
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用原文回答)
8、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春季: 秋季:
夏季: 冬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共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积累精彩语句,了解文学文化常识,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感知文本,探究重点难点,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9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9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