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 思路要清晰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叶圣陶
思路清晰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领会作者写作的意图。
拿到作文题目,先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想一想自己想通过这个题目表达什么中心,就是如何立意,根据所要表达的主题,再选择相关的材料,并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个大概的构想。
本文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美国《读者文摘》曾向本文作者让·乔诺约稿,请他写出“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让·乔诺为了表现这样的人物,表现人物的勇气、毅力和无私伟大的精神,创作了本篇小说。 我们回顾本文,为了清晰地表现这个中心,展示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植树的牧羊人》这篇小说选取了哪些事件作为材料?如何安排结构的呢?
初遇牧羊人,他一个人居住,牧羊并且种树,高原环境恶劣。再见牧羊人(约1919年),依旧种树,高原萌发生机。从1920年开始,每年都会去探望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1945年),牧羊人年事已高,高原环境改观,人们生活幸福。 牧羊人值得写的地方很多,但为了保证中心明确,作者主要用了四则材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而这四则材料,也有轻重主次之分,初遇牧羊人写得最为详细。再见牧羊人和最后一次相见,稍微简略。而1920年之后许多年的探望则一笔带过。 文章的开头、结尾,抒情议论,首尾呼应,结构采用总分总模式。 这也告诉我们,为了让写作思路清晰,我们在选材时, 除了要表现中心之外,还要注意内容详略得当以及结构安排。
如果要表达“他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这一中心,你会用到哪些材料?详略、结构如何安排?①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②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③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④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⑤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⑥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⑦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如果要表达“他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这一中心,你会用到哪些材料?详略、结构如何安排?①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详写②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略写③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④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⑤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⑥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⑦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详写结构采用总分总,开头结尾对他的学习情况都进行评价,更利于思路的清晰。
材料选择和详略确定之后,接着要考虑的就是写作顺序。写作顺序一般分为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有逻辑顺序。每篇文章采用什么样的写作顺序,要看文体特点和题材。 大家回想一下《济南的冬天》中关于雪后小山的片段,以及《再塑生命的人》《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这三篇文章,它们分别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
《济南的冬天》 关于雪后小山的描写,分别写了“山尖”“山坡上”“山腰上”的景观。《再塑生命的人》我与莎莉文小姐的第一次见面。第二天早晨:给我一个洋娃娃并教我拼写单词。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洋娃娃。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水”两个字发生争执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济南的冬天》 关于雪后小山的描写,分别写了“山尖”“山坡上”“山腰上”的景观。 从上往下描写景物,该部分就用了空间顺序。《再塑生命的人》我与莎莉文小姐的第一次见面。第二天早晨:给我一个洋娃娃并教我拼写单词。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洋娃娃。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水”两个字发生争执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济南的冬天》 关于雪后小山的描写,分别写了“山尖”“山坡上”“山腰上”的景观。 从上往下描写景物,该部分就用了空间顺序。《再塑生命的人》我与莎莉文小姐的第一次见面。第二天早晨:给我一个洋娃娃并教我拼写单词。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洋娃娃。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水”两个字发生争执。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本文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纪念白求恩》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部分赞扬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赞扬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部分赞扬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赞扬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前三个部分的三个分论点由主到次排列,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植树的牧羊人》
初遇牧羊人(1913年),一个人居住,牧羊并且种树,高原环境恶劣。再见牧羊人(约1919年),依旧种树,高原萌发生机。从1920年开始,每年都会去探望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1945年),牧羊人年事已高,高原环境改观,人们生活幸福。
初遇牧羊人(1913年),一个人居住,牧羊并且种树,高原环境恶劣。再见牧羊人(约1919年),依旧种树,高原萌发生机。从1920年开始,每年都会去探望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1945年),牧羊人年事已高,高原环境改观,人们生活幸福。 文中出现的这些表现时间的词语,也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本文采用的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
我们学习的很多文章都会涉及写作顺序,我们也建议中学生在写作时,要确定写作顺序,这样会使文中内容更有条理,思路更清楚,可以使读者可以更容易找到文章的规律,从而快速、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为了表达“他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这一中心,我们在实践活动一中对筛选了材料,安排了详略和结构。接着请大家想一想,采用什么样的写作顺序,更有利于思路清晰呢?①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详写②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略写③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详写结构采用总分总模式,文章开头、结尾点评他学习的行为。
时间顺序①上课时: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详写②放学之后: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略写③周末: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详写结构采用总分总,点评人物学习行为。
文章有了初步的构思和确定写作顺序后,我们还可以用列提纲的方式将想法呈现出来。 列出提纲,有助于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和完善。 正如老舍先生所说: “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 提纲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中心,所选的材料,材料安排的先后顺序、详略以及文章的结构等。
《植树的牧羊人》提纲
中心:表现牧羊人的勇气、毅力和无私伟大的精神。第一部分,总写什么样的人是“难得的好人”。略写。第二部分: 初遇牧羊人(1913年),一个人居住,牧羊并且种树,高原环境恶劣。 详写。再见牧羊人(约1919年),依旧种树,高原萌发生机。较为详写。从1920年开始,每年都会去探望牧羊人。 略写。最后一次相见(1945年),牧羊人年事已高,高原环境改观,人们生活幸福。 较为详写。第三部分,总评牧羊人有毅力、无私、伟大。略写。
列出标题;确定文章的中心;概括出文章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按写作顺序总结;将材料详略,文章的结构等信息呈现出来。
请在实践活动一、实践活动二成果的基础上,列一份提纲。时间顺序①上课时: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详写②放学之后: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略写③周末: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详写结构采用总分总,利于思路的清晰。
中心:“他是一个爱学习的人。”①总写他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学习很自觉。 略写②上课时: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详写③放学之后: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略写④周末: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详写⑤总结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能找到机会主动学习,他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略写
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结构。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文章中心,材料安排,总体结构。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 思路要清晰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要确定好写作的顺序,列提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作文 作文技巧:思路要清晰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作文 作文技巧:思路要清晰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节课程的意义及作用,叶圣陶,取舍材料,整体结构,经典回顾,《纪念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采用的是逻辑顺序,拟写提纲的方法,①设计好整体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 思路要清晰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 思路要清晰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大人们在旧巷劳作,旧巷二三事,根据中心选取素材,写作知识列提纲,妈妈催我收拾东西,儿时的回忆,范例二,提供写作知识插叙,思路要清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