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学ppt课件
展开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
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他看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的专横残暴,饱受了民族压迫的苦痛,所以他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是有政治用意的;何况自南宋以来,民间艺人的倾向就是尊蜀抑魏,他也不能不受到影响。处在他的时代,他的这种倾向是很自然的,也毋须加以指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纶巾( ) 殆( ) 拜谒( )( )
拜谒:如雷贯耳:顿开茅塞:
拜见;瞻仰(陵墓、碑碣)。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贯,贯穿,进入。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刘备两次去见诸葛亮,都没见着
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写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一段佳话。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对比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又立了一个时辰”
从这些重点细节描写可感悟到刘备对人才的敬重和求才的虔诚
3.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诸葛亮与刘备见面后谈论天下大事,让刘备顿开茅塞
“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做事有恒心
1.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谁?为什么?
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2.诸葛亮给刘备出了什么计策?
分析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策略: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大下大势的,“隆中对”的内容有何作用。
可对此战略布局做详细分析,绘制地图,感受诸葛亮之智
对曹操,诚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对荆州,可争,作为根据地对益州,可图,作为根据地
请分析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各有怎样的作用?
刘备和诸葛亮的动作和语言,以及诸葛亮的外貌。
刻画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政治家风度,诸葛亮的儒雅风范和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
《三顾茅庐》是篇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赞美了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诚意以及诸葛亮的雄心大略。
诸葛亮出山后,为蜀国做了哪些具体的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坡大败夏侯惇;
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
诸葛亮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
(2)完成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二十三课三顾茅庐,罗贯中,三顾茅庐,语言描写,比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课文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三顾茅庐》课件pptx、《三顾茅庐》教案docx、《三顾茅庐》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评优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评优课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