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陶渊明( 365-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辞官归隐,绝意仕途。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
这20首诗,借酒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
1.学生齐读,正字音,划节奏。
饮 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教师示范朗读。
陶氏的三仕三隐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由江州祭酒任上辞归;隆安四年(400年)赴桓玄州府任事;五年冬,因母卒辞归奔丧;元兴三年(404年)赴京口作镇军军府参军;义熙元年(405年)由彭泽令任上弃职归里,不复出。
饮 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熟读。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2)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3)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4)尔:如此,这样。(5)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6)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7)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忘了怎样表达。
三、品读,读出诗人形象
小组合作,交流。用“从 (形容词、动词、意象等)中,我看到了 的陶渊明”这一句式交流。
补充知识: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2.从“见”这动词中,看到了悠然忘我、闲适自得的陶渊明。
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见”字,写出了陶渊明当时的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符合的。我们小组有同学提出换成“望”字,但是被否定了。“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这首诗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1.从“悠然”这个形容词中,看到了一个闲适的陶渊明。
悠然是”闲适淡薄的样子。陶渊明此时正在隐居,他在居处悠然地采菊,悠然地看南山。可以看出陶渊明此时的状态是闲适的。
3.从“庐”、“篱”、“车马”这三个意象中,看到了不慕名利、内心恬淡的陶渊明。
庐,是简陋的房屋。篱,是篱笆。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代指官场上的繁琐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庐”“篱”和“车马”形成对比,更突出强调了陶渊明的不慕名利、内心恬淡,对尔虞我诈的世俗生活的厌弃。陶渊明隐居的物质生活很艰难,可是即使是这样,他身处闹市、身处繁华喧嚣中,依然不觉得喧闹,仍然不为所动。不慕名利、内心恬淡,正是他“心远”的表现。
4.从“山气”、“飞鸟”这两个意象中,看到了热爱自然、享受田园山水的陶渊明。
这两个意象所在的诗句,是陶渊明对自己隐居处的环境描写。傍晚时分,山间的云气,结伴而归的飞鸟,在诗人看来,都是很美好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美好恬静的景色,正是诗人恬淡内心的反映。正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大自然,才能欣赏到自然的这些微妙的美好。
四、读透,读出诗人志向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如何理解“真意”?
真实的意境:山水田园之美真正的心境:淡泊名利、悠然闲适心境真实的心志:隐居山林的决心
《饮酒》另外十九首《归去来兮辞》等
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图文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集体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5《诗词五首》第1课时PPT课件pptx、春望mp3、饮酒其五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陶渊明,我预习了,诵读感受韵律美,相与还,合作讨论,风景美,生活闲,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