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51张PPT)+朗读音频++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24 三顾茅庐.pptx
    • 音频
      三顾茅庐(朗读).mp3
    • 音频
      滚滚长江东逝水.mp3
    • 视频
      3cb04efb4061d4ac40603d9ec10d0a52.mp4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51张PPT)+朗读音频++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01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51张PPT)+朗读音频++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02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51张PPT)+朗读音频++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03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51张PPT)+朗读音频++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04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51张PPT)+朗读音频++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05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51张PPT)+朗读音频++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06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51张PPT)+朗读音频++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07
    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共51张PPT)+朗读音频++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08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说课ppt课件,文件包含24三顾茅庐pptx、三顾茅庐朗读mp3、滚滚长江东逝水mp3、3cb04efb4061d4ac40603d9ec10d0a52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三 顾 茅 庐
    文题直截了当地交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顾”即“拜访”,茅庐“指”草庐“。描述的是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1.“演义”即根据史实,敷演大义,在叙事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演义”还是特定的文体。 2.《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1)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2)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第三次拜访开始写起。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拜谒  侥幸   拱立 半晌 纶巾 鹤氅 末胄 愧赧谬举 迄无所就 箪食壶浆 倾颓 存恤 殆尽 疏懒 鄙贱 如雷贯耳  顿开茅塞
    如雷贯耳:思贤如渴:箪食壶浆:顿开茅塞:不胜愧赧 屏人促席:奸臣窃命: 而不知存恤:总揽英雄: 惟将军图之:
    意思是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
    比喻迫切地想寻求有才德的人。
    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小说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主要写谁?2.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小说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主要写谁?
    刘备、诸葛亮、张飞。主要写刘备和诸葛亮。
    2.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一段佳话。
    第三部分(4):诸葛亮随刘备出山。
    第二部分(2-3):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形。
    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
    4.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能成功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能成功。之所以三请能成功靠的是诚心诚意,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5.再读课文,从总体印象上说说你了解到的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淡然处世、不慕荣利、雄才大略。
    1.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__________ ,作者_______ ,名本,号________ ,__________人,该小说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
    A.侥幸(jiǎ)  拱立(gǒng) 半晌(shǎng) 倾颓(tuí)B.鹤氅(chǎng) 存恤(xù) 鄙贱(bǐ) 末胄(zhòu)C.教诲(huì) 侍立(shì) 造逆(nì) 疏懒(lǎn)D.纶巾(lún) 愧赧(nǎn) 殷红(yān) 金帛(bó)
    2.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思贤如渴  玄德  衣襟  属咐B.经事奇才  豪杰  造逆  谬举C.如雷贯耳  拜揭  犹然  施礼D.顿开茅塞  鼎足  荒芜  避席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通读全文,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第二段中张飞、刘备的对话以及“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等了半晌、又立了一个时辰”等细节描写;第四段中“在庄中共宿一宵”等情节。
    2.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1)体现在语言上:   张飞嚷道: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刘备生气地说:“……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从刘备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2)体现在动作态度上: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 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睡觉,所以尽量放轻脚步,缓缓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并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3.刘备哪一点吸引了诸葛亮,打动了诸葛亮?
    课文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刘备的?
    “诚心诚意”是什么意思?
    文章多次写张飞与刘备的对话,是通过写张飞的急躁、鲁莽来反衬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心与诚心,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美好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①仁心爱人:刘备求贤若渴,非是为了一己之私,在诸葛亮未应出山时,刘备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是为苍生计,以此可见其仁人之心。
    ②诚心求贤:刘备为见诸葛亮,不顾贵胄身份,“凡三往”,可见其求贤之诚。③虚心求教:刘备自知谋略不足,因此请见诸葛亮,言“开备愚鲁而赐教”,可见其请教虚心。④待人宽和,有耐心:在张飞表现出急性子时,刘备表现出的是一种耐心与宽厚。⑤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4.圈画出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描写,思考:选文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直接描写:a.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外貌,表现诸葛亮的卓尔不群;b.通过描写诸葛亮的语言,表现诸葛亮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及不贪恋富贵功名,知恩图报的特点;c.通过描写诸葛亮的动作,表现诸葛亮处世持守谨慎的特点。
    侧面烘托:a.通过写后人所作诗句,侧面烘托了诸葛亮才华横溢的形象特点。b.通过写刘备的礼贤下士,表现了诸葛亮卓尔不群。
    曹操战胜了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江东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但君主昏庸。将军您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5.合作翻译《隆中对》节选
    6.第3自然段中诸葛亮针对刘备的询问,阐述了哪些内容?强调了什么问题?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分析曹、孙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②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作为霸业的基础。③归纳策略要点并指出光明前景。
    有政治头脑,有见识,雄才大略。
    7.说说你从诸葛亮交代诸葛均“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的这一番话中,能够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受刘皇叔之恩,不容不出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①高风亮节:诸葛亮有一身才华,却甘心做“南阳野人”,若非刘备一片赤诚,他绝不出山,可见其本心不愿流落世俗,是高风亮节之行。
    ②仁心爱人:刘备为天下苍生计,诸葛亮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足见其一片仁义。
    ③聪睿过人:“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
    从文中找出描写关羽、张飞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他们在拜见诸葛亮的途中是怎样表现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在文中找一找:关公、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各持什么态度?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虽反对拜谒,但语言较委婉,透着一股大气和修养。说明他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 “这先生如何傲慢……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反对拜谒,语言粗俗不堪,不计后果。说明他暴躁、鲁莽。
    2.小说在叙述玄德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前,为什么详细描写张飞、关公对玄德此举的反应?
    通过鲜明对比:凸显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象特点。
    1.结合全文思考,写刘备中途遇见诸葛均这一情节起什么作用?
    由诸葛均之口道出诸葛亮“昨暮方归”,说明刘备此次拜访极有可能见到诸葛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下文刘备见到诸葛亮的情节作了铺垫。
    2.刘备得知诸葛亮正在睡觉,为什么不让童子叫醒诸葛亮而要在阶下等候近三个时辰?
    刘备的耐心等候,不去惊醒先生,是心诚的表现,体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的诚意;另一方面,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富有波澜。
    3.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暗示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的雄才大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写出了诸葛亮淡泊名利。
    这四句诗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4.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邀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了什么?
    因为此时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仍有所怀疑,所以仍然以拒绝的态度试探。由此可见诸葛亮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只有完全信任,才能出山辅佐。
    5.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②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只不过是未遇明主时的权宜之计。
    6.第3、4段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作者善用诗句对所叙之事,所刻画之人进行评点,又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7.与所学课文《智取生辰纲》相比,本文的语言并不是纯粹的白话语言,而是通俗语,请你说说为何《三国演义》的语言不用白话语。
    涉及史料,难以用白话演绎。
    《三国演义》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优美、典雅、精练的特点。
    ②《三顾茅庐》的“隆中对”部分,表现了诸葛亮之智,又因其类似于总纲内容,给人深刻印象,因此经久不衰。③古代士人都有一个择贤主而事的梦,求贤若渴也是贤君的表现,这正是士大夫乃至平民百姓的理想,因此传唱不衰。
    ①《三顾茅庐》的情节在史书中仅有寥寥几笔,但在罗贯中笔下,这个故事丰润起来,并随着《三国演义》的感染力一同为人熟知。
    8.探究《三顾茅庐》故事经久不衰之秘:
    1.学了《三顾茅庐》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①我们对人一定要诚心诚意;②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风气;③要学习诸葛亮,平时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2.假设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是不是会终老山林?请展开自己的想象进行探究。
    示例:是金子总会发光,终老山林也可以有其他方面的成就,孔明学富五车,其他方面的造诣也很深,也许躲在山里写写文章、谱谱曲子,也能够光芒万丈。
    文章通过刘备“三顾茅庐”之事,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❶对比手法,形象鲜明。
    如对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谒诸葛亮,刘备的态度与关公及张飞的态度截然不同。通过对比,从侧面表现了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形象。虽然关公和张飞都不太同意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但是两人的不同反应也体现出两人性格的不同,作者通过对比,表现了关公稳重、顾全大局的形象特征,也表现了张飞性格暴躁、鲁莽的形象特点。
    作者在文章前两段着重写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求见诸葛亮的经过,并未从正面对诸葛亮作过多的描写,这样既使得文章情节充满了张力,给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蒙上了神秘色彩,同时也为诸葛亮的正式出场做足了铺垫。而第三段则主要记述了刘备面见诸葛亮求赐教,诸葛亮隆中出对策,突出了诸葛亮的惊世才干和宏谋伟略,而对其他次要人物则未作过多描述。第四段则简略交代了故事的结局:诸葛亮出山助刘备。全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❷详略得当,巧设铺垫。
    “三顾茅庐”的故事让我们懂得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事业发达,国家兴旺。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我们要学习诸葛亮的旷达胸襟,修身养性,提升自我,做社会的栋梁之材。
    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下列问题。1.本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作用何在? 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诸葛亮的外貌描绘,表现了他超凡脱俗、飘飘然如同神仙的非凡气质。2.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从侧面表现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3.“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中的“美玉”和“顽石”分别指谁? “美玉”指司马德操、徐元直,“顽石”指诸葛亮自己。
    4.读《隆中对》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选文中诸葛亮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对策?请概括。 ①分析曹、孙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 ②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作为霸业的基础。 ③归纳策略要点并指出光明前景。 (2)选文中诸葛亮强调了什么问题? 人谋的重要性。(3)选文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特点? 有政治头脑、有见识、有雄才大略等。 5.“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见青天。”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刘备听到诸葛亮的分析后茅塞顿开的感觉比喻成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拨云见日)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进行一次小练笔,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描写一个《三国演义》中你熟知又感兴趣的小故事。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三顾茅庐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三顾茅庐背景图课件ppt,文件包含23《三顾茅庐》课件pptx、《三顾茅庐》思维导图九图导览docx、范读《三顾茅庐》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23* 三顾茅庐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23* 三顾茅庐评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三顾茅庐,赐教纶巾愧赧拜谒,存恤荒芜缚谬举,教诲侍立顿开茅塞,诸葛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23* 三顾茅庐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23* 三顾茅庐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教学课件三顾茅庐示范课件第1课时-压缩pptx、教学课件三顾茅庐示范课件第2课时-压缩ppt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