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4 *树和天空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4 *树和天空教学课件ppt,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者简介,题目解说,写作背景,课文探究,内容小结,主题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理解题目的内涵。2. 领悟诗中“树”“天空”等重要意象的内涵。3. 理解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内容的内在联系,探究诗人的写作视角。4. 感受诗人用简洁的艺术形式表现丰富感受与深刻思考的艺术美。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著名诗人、心理学家,被誉为“20 世纪西方最后一位诗歌巨匠”。获2011 年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特朗斯特罗姆中学毕业后,考入斯德哥尔摩大学修心理学。1956 年毕业后留校,任职于心理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强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他使用许多联想的手段,用很少的字来表达非常强烈的感情。使用大胆的比喻、自由的节奏和古诗的结构。用语温和,不强硬。风格简单,通过令人意外的诗句和联想来吸引人。因为他“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风、雨、日、月、天、地、人,通过个人文学与哲学的推动力及社会体验,熔铸成一个个独立的整体——诗歌”,而被誉为“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诗人”。主要作品:诗集《诗十七首》《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堂》《看见黑暗》《为生者和死者》《巨大的谜语》《悲哀的威尼斯平底船》等。
《树和天空》这首诗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树”和“天空”是诗歌中的两个主要意象,以此为题,既具有画面感,又暗示出二者所代表的某种关系,蕴含着诗人对我们生存以及我们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思考。
特朗斯特罗姆说:“我常常从一个物体或状态着手,为诗建立一个‘基础’。这基础有时是一个地点。诗从一个意象中渐渐诞生……我用清晰的方法描述我感受到的神秘的现实世界。”他的代表作《风暴》《树和天空》《孤独》《宫殿》《夜曲》等,无一不是意境的经典显现。这里,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内心体验,巧妙地做到了心与物的协调统一而心驰物外,意与境的浑然一体而意溢于境。《树和天空》,就是一首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诗人内心体验的诗。
1.诗歌第一节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雨中”“匆匆走过”的树,“倾洒的灰色”,运用拟人手法将“树和天空”的动态画面呈现出来。诗人以违背人们常规认知的描写,表达了一种特殊的新奇感觉。
2.诗歌第二节这一节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雨后的清新,晴朗的夜晚,挺拔、静闪的树,树的等待,还有被等待的在空中绽开的雪花,共同营造了一种朦胧、静谧、神奇、充满自然和生命气息的意境,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本诗通过对树和天空之间一种隐秘联系的把握与揭示,写出了自然万物之间一种和谐与默契的情怀。
1. 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理解题目的内涵。2. 领悟诗中“树”“天空”等重要意象的内涵。3. 理解诗歌意境的特点及内容的内在联系,探究诗人的写作视角。4. 感受诗人用简洁的艺术形式表现丰富感受与深刻思考的艺术美。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著名诗人、心理学家,被誉为“20 世纪西方最后一位诗歌巨匠”。获2011 年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特朗斯特罗姆中学毕业后,考入斯德哥尔摩大学修心理学。1956 年毕业后留校,任职于心理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强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他使用许多联想的手段,用很少的字来表达非常强烈的感情。使用大胆的比喻、自由的节奏和古诗的结构。用语温和,不强硬。风格简单,通过令人意外的诗句和联想来吸引人。因为他“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风、雨、日、月、天、地、人,通过个人文学与哲学的推动力及社会体验,熔铸成一个个独立的整体——诗歌”,而被誉为“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诗人”。主要作品:诗集《诗十七首》《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堂》《看见黑暗》《为生者和死者》《巨大的谜语》《悲哀的威尼斯平底船》等。
《树和天空》这首诗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树”和“天空”是诗歌中的两个主要意象,以此为题,既具有画面感,又暗示出二者所代表的某种关系,蕴含着诗人对我们生存以及我们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思考。
特朗斯特罗姆说:“我常常从一个物体或状态着手,为诗建立一个‘基础’。这基础有时是一个地点。诗从一个意象中渐渐诞生……我用清晰的方法描述我感受到的神秘的现实世界。”他的代表作《风暴》《树和天空》《孤独》《宫殿》《夜曲》等,无一不是意境的经典显现。这里,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恰如其分地传达了内心体验,巧妙地做到了心与物的协调统一而心驰物外,意与境的浑然一体而意溢于境。《树和天空》,就是一首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恰如其分地传达了诗人内心体验的诗。
1.诗歌第一节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雨中”“匆匆走过”的树,“倾洒的灰色”,运用拟人手法将“树和天空”的动态画面呈现出来。诗人以违背人们常规认知的描写,表达了一种特殊的新奇感觉。
2.诗歌第二节这一节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雨后的清新,晴朗的夜晚,挺拔、静闪的树,树的等待,还有被等待的在空中绽开的雪花,共同营造了一种朦胧、静谧、神奇、充满自然和生命气息的意境,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本诗通过对树和天空之间一种隐秘联系的把握与揭示,写出了自然万物之间一种和谐与默契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