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阳光实验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把多项式x2+ax+b分解因式,得(x+1)(x-3),则a、b的值分别是( )
A.a=2,b=3 B.a=-2,b=-3
C.a=-2,b=3 D.a=2,b=-3
2.观察下列图中所示的一系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2019个图形共有( )个〇.
A.6055 B.6056 C.6057 D.6058
3.下列事件中,属于不确定事件的是( )
A.科学实验,前100次实验都失败了,第101次实验会成功
B.投掷一枚骰子,朝上面出现的点数是7点
C.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
D.用长度分别是3cm,4cm,5cm的细木条首尾顺次相连可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2),B(1,-1),C(2,2),抛物线y=ax2(a≠0)经过△ABC区域(包括边界),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或
B. 或
C. 或
D.
5.如图,在正方形OABC中,点A的坐标是(﹣3,1),点B的纵坐标是4,则B,C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
A.(﹣2,4),(1,3) B.(﹣2,4),(2,3)
C.(﹣3,4),(1,4) D.(﹣3,4),(1,3)
6.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若a2>b2,则a>b“是假命题的反例是( )
A.a=﹣2,b=1 B.a=3,b=﹣2 C.a=0,b=1 D.a=2,b=1
7.有两把不同的锁和三把钥匙,其中两把钥匙恰好分别能打开这两把锁,第三把钥匙不能打开这两把锁,任意取出一把钥匙去开任意的一把锁,一次打开锁的概率是( )
A. B. C. D.
8.如图,用一个半径为6cm的定滑轮带动重物上升,假设绳索(粗细不计)与滑轮之间没有滑动,绳索端点G向下移动了3πcm,则滑轮上的点F旋转了( )
A.60° B.90° C.120° D.45°
9.2016的相反数是( )
A. B. C. D.
10.如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点M,N,O均为格点,点N在⊙O上,若过点M作⊙O的一条切线MK,切点为K,则MK=( )
A.3 B.2 C.5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因式分解:y3﹣16y=_____.
12.化简:÷=_____.
13.如图,在⊙O中,直径AB⊥弦CD,∠A=28°,则∠D=_______.
14.一组“数值转换机”按下面的程序计算,如果输入的数是36,则输出的结果为106,要使输出的结果为127,则输入的最小正整数是__________.
15.如图,已知直线,直线m、n与a、b、c分别交于点A、C、E和B、D、F,如果,,,那么______.
16.反比例函数y = 的图像经过点(2,4),则k的值等于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8分)我们把两条中线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例如图1,图2,图1中,AF,BE是△ABC的中线,AF⊥BE,垂足为P,像△ABC这样的三角形均为“中垂三角形”.设BC=a,AC=b,AB=c.
特例探索
(1)如图1,当∠ABE=45°,c=时,a= ,b= ;
如图2,当∠ABE=10°,c=4时,a= ,b= ;
归纳证明
(2)请你观察(1)中的计算结果,猜想a2,b2,c2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请利用图1证明你发现的关系式;
拓展应用
(1)如图4,在□ABCD中,点E,F,G分别是AD,BC,CD的中点,BE⊥EG,AD=,AB=1.求AF的长.
18.(8分)吴京同学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一个新函数y=的图象和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帮他把探究过程补充完整该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列表:
x
…
﹣2
﹣1
0
1
2
3
4
5
6
…
y
…
m
﹣1
﹣5
n
﹣1
…
表中m= ,n= .描点、连线
在下面的格点图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其中x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并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观察所画出的函数图象,写出该函数的两条性质:
① ;
② .
19.(8分)某校初三体育考试选择项目中,选择篮球项目和排球项目的学生比较多.为了解学生掌握篮球技巧和排球技巧的水平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
收集数据:从选择篮球和排球的学生中各随机抽取16人,进行了体育测试,测试成绩(十分制)如下:
排球
10
9.5
9.5
10
8
9
9.5
9
7
10
4
5.5
10
9.5
9.5
10
篮球
9.5
9
8.5
8.5
10
9.5
10
8
6
9.5
10
9.5
9
8.5
9.5
6
整理、描述数据:按如下分数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样本数据:
(说明:成绩8.5分及以上为优秀,6分及以上为合格,6分以下为不合格)
分析数据:两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所示:
项目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排球
8.75
9.5
10
篮球
8.81
9.25
9.5
得出结论:
(1)如果全校有160人选择篮球项目,达到优秀的人数约为_________人;
(2)初二年级的小明和小军看到上面数据后,小明说:排球项目整体水平较高.小军说:篮球项目整体水平较高.
你同意_______的看法,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
20.(8分)如图,半圆O的直径AB=5cm,点M在AB上且AM=1cm,点P是半圆O上的动点,过点B作BQ⊥PM交PM(或PM的延长线)于点Q.设PM=xcm,BQ=ycm.(当点P与点A或点B重合时,y的值为0)小石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石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x/cm
1
1.5
2
2.5
3
3.5
4
y/cm
0
3.7
______
3.8
3.3
2.5
______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BQ与直径AB所夹的锐角为60°时,PM的长度约为______cm.
21.(8分)(操作发现)
(1)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先将三角板中的60°角与∠ACB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30°),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交于点D,在三角板斜边上取一点F,使CF=CD,线段AB上取点E,使∠DCE=30°,连接AF,EF.
①求∠EAF的度数;
②DE与EF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类比探究)
(2)如图2,△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先将三角板的90°角与∠ACB重合,再将三角板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大于0°且小于45°),旋转后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AB交于点D,在三角板另一直角边上取一点F,使CF=CD,线段AB上取点E,使∠DCE=45°,连接AF,EF.请直接写出探究结果:
①∠EAF的度数;
②线段AE,ED,DB之间的数量关系.
22.(10分)探究:
在一次聚会上,规定每两个人见面必须握手,且只握手1次若参加聚会的人数为3,则共握手 次:;若参加聚会的人数为5,则共握手 次;若参加聚会的人数为n(n为正整数),则共握手 次;若参加聚会的人共握手28次,请求出参加聚会的人数.
拓展:
嘉嘉给琪琪出题:
“若线段AB上共有m个点(含端点A,B),线段总数为30,求m的值.”
琪琪的思考:“在这个问题上,线段总数不可能为30”
琪琪的思考对吗?为什么?
23.(12分)(1)计算:﹣22+|﹣4|+()-1+2tan60°
(2) 求 不 等 式 组的 解 集 .
2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2x+c的图象经过点C(0,3),与x轴分别交于点A,点B(3,0).点P是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求二次函数y=ax2+2x+c的表达式;连接PO,PC,并把△POC沿y轴翻折,得到四边形POP′C.若四边形POP′C为菱形,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CPB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四边形ACPB的最大面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B
【解析】
分析:根据整式的乘法,先还原多项式,然后对应求出a、b即可.
详解:(x+1)(x-3)
=x2-3x+x-3
=x2-2x-3
所以a=2,b=-3,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的关系,利用它们之间的互逆运算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2、D
【解析】
设第n个图形有a个O(n为正整数),观察图形,根据各图形中O的个数的变化可找出"a =1+3n(n为正整数)",再代入a=2019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设第n个图形有an个〇(n为正整数),
观察图形,可知:a1=1+3×1,a2=1+3×2,a3=1+3×3,a4=1+3×4,…,
∴an=1+3n(n为正整数),
∴a2019=1+3×2019=1.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规律型:图形的变化,解题关键在于找到规律
3、A
【解析】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相应事件的类型即可.
【详解】
解:A、是随机事件,故A符合题意;
B、是不可能事件,故B不符合题意;
C、是不可能事件,故C不符合题意;
D、是必然事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随机事件,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
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
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4、B
【解析】
试题解析:如图所示: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当时,抛物线经过点时,抛物线的开口最小,取得最大值抛物线经过△ABC区域(包括边界),的取值范围是:
当时,抛物线经过点时,抛物线的开口最小,取得最小值抛物线经过△ABC区域(包括边界),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B.
点睛:二次函数 二次项系数决定了抛物线开口的方向和开口的大小,
开口向上,开口向下.
的绝对值越大,开口越小.
5、A
【解析】
作CD⊥x轴于D,作AE⊥x轴于E,作BF⊥AE于F,由AAS证明△AOE≌△OCD,得出AE=OD,OE=CD,由点A的坐标是(﹣3,1),得出OE=3,AE=1,∴OD=1,CD=3,得出C(1,3),同理:△AOE≌△BAF,得出AE=BF=1,OE﹣BF=3﹣1=2,得出B(﹣2,4)即可.
【详解】
解:如图所示:作CD⊥x轴于D,作AE⊥x轴于E,作BF⊥AE于F,则∠AEO=∠ODC=∠BFA=90°,∴∠OAE+∠AOE=90°.
∵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OA=CO=BA,∠AOC=90°,∴∠AOE+∠COD=90°,∴∠OAE=∠COD.在△AOE和△OCD中,∵,∴△AOE≌△OCD(AAS),∴AE=OD,OE=CD.
∵点A的坐标是(﹣3,1),∴OE=3,AE=1,∴OD=1,CD=3,∴C(1,3).
同理:△AOE≌△BAF,∴AE=BF=1,OE﹣BF=3﹣1=2,∴B(﹣2,4).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A
【解析】
根据要证明一个结论不成立,可以通过举反例的方法来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由此即可解答.
【详解】
∵当a=﹣2,b=1时,(﹣2)2>12,但是﹣2<1,
∴a=﹣2,b=1是假命题的反例.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要说明数学命题的错误,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这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7、B
【解析】
解:将两把不同的锁分别用A与B表示,三把钥匙分别用A,B与C表示,且A钥匙能打开A锁,B钥匙能打开B锁,画树状图得:
∵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一次打开锁的有2种情况,∴一次打开锁的概率为:.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注意树状图法与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8、B
【解析】
由弧长的计算公式可得答案.
【详解】
解:由圆弧长计算公式,将l=3π代入,
可得n =90,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圆弧长计算公式,牢记并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9、C
【解析】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知:2016的相反数是-2016.
故选C.
10、B
【解析】
以OM为直径作圆交⊙O于K,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到∠MKO=90°.从而得到KM⊥OK,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详解】
如图所示:
MK=.
故选:B.
【点睛】
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y(y+4)(y﹣4)
【解析】
试题解析:原式
故答案为
点睛: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相结合因式分解.
12、m
【解析】
解:原式=•=m.故答案为m.
13、34°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垂径定理得出∠BOD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D的度数.
详解:∵直径AB⊥弦CD, ∴∠BOD=2∠A=56°, ∴∠D=90°-56°=3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圆的垂径定理,属于基础题型.求出∠BOD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14、15
【解析】
分析:设输出结果为y,观察图形我们可以得出x和y的关系式为:,将y的值代入即可求得x的值.
详解:∵
当y=127时, 解得:x=43;
当y=43时,解得:x=15;
当y=15时, 解得 不符合条件.
则输入的最小正整数是15.
故答案为15.
点睛: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5、
【解析】
由直线a∥b∥c,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得,又由AC=3,CE=5,DF=4,即可求得BD的长.
【详解】
解:由直线a∥b∥c,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即可得,
又由AC=3,CE=5,DF=4
可得:
解得:BD=.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题目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6、1
【解析】
解:∵点(2,4)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即k=1.故答案为1.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即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1)2,2;2,2;(2)+=5;(1)AF=2.
【解析】
试题分析:(1)∵AF⊥BE,∠ABE=25°,∴AP=BP=AB=2,∵AF,BE是△ABC的中线,∴EF∥AB,EF=AB=,∴∠PFE=∠PEF=25°,∴PE=PF=1,在Rt△FPB和Rt△PEA中,AE=BF==,∴AC=BC=2,∴a=b=2,如图2,连接EF,同理可得:EF=×2=2,∵EF∥AB,∴△PEF~△ABP,∴,在Rt△ABP中,AB=2,∠ABP=10°,∴AP=2,PB=2,∴PF=1,PE=,在Rt△APE和Rt△BPF中,AE=,BF=,∴a=2,b=2,故答案为2,2,2,2;
(2)猜想:a2+b2=5c2,如图1,连接EF,设∠ABP=α,∴AP=csinα,PB=ccosα,由(1)同理可得,PF=PA=,PE==,AE2=AP2+PE2=c2sin2α+,BF2=PB2+PF2=+c2cos2α,∴=c2sin2α+,=+c2cos2α,∴+=+c2cos2α+c2sin2α+,∴a2+b2=5c2;
(1)如图2,连接AC,EF交于H,AC与BE交于点Q,设BE与AF的交点为P,∵点E、G分别是AD,CD的中点,∴EG∥AC,∵BE⊥EG,∴BE⊥A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2,∴∠EAH=∠FCH,∵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E=AD,BF=BC,∴AE=BF=CF=AD=,∵AE∥BF,∴四边形ABFE是平行四边形,∴EF=AB=1,AP=PF,在△AEH和△CFH中,,∴△AEH≌△CFH,∴EH=FH,∴EQ,AH分别是△AFE的中线,由(2)的结论得:AF2+EF2=5AE2,∴AF2=5﹣EF2=16,∴AF=2.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
18、(1)一切实数(2)-,- (3)见解析(4)该函数有最小值没有最大值;该函数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
【解析】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把自变量的值代入即可求解;
(3)根据题意描点、连线即可;
(4)观察图象即可得出该函数的其他性质.
【详解】
(1)由y=知,x2﹣4x+5≠0,所以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
故答案为:一切实数;
(2)m=,n=,
故答案为:-,-;
(3)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点画出图形,如下图所示:
(4)观察所画出的函数图象,有如下性质:①该函数有最小值没有最大值;②该函数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
故答案为:该函数有最小值没有最大值;该函数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根据图表画出函数的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19、130 小明 平均数接近,而排球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都较高.
【解析】
根据抽取的16人中成绩达到优秀的百分比,即可得到全校达到优秀的人数;
根据平均数接近,而排球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都较高,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补全表格成绩:
人数
项目
10
排球
1
1
2
7
5
篮球
0
2
1
10
3
达到优秀的人数约为(人);
故答案为130;
同意小明的看法,理由为:平均数接近,而排球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都较高答案不唯一,理由需支持判断结论
故答案为小明,平均数接近,而排球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都较高.
【点睛】
本题考查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
20、(1)4,1;(2)见解析;(3)1.1或3.2
【解析】
(1)当x=2时,PM⊥AB,此时Q与M重合,BQ=BM=4,当x=4时,点P与B重合,此时BQ=1.
(2)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即可;
(3)根据直角三角形31度角的性质,求出y=2,观察图象写出对应的x的值即可;
【详解】
(1)当x=2时,PM⊥AB,此时Q与M重合,BQ=BM=4,
当x=4时,点P与B重合,此时BQ=1.
故答案为4,1.
(2)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3)如图,
在Rt△BQM中,∵∠Q=91°,∠MBQ=61°,
∴∠BMQ=31°,
∴BQ=BM=2,
观察图象可知y=2时,对应的x的值为1.1或3.2.
故答案为1.1或3.2.
【点睛】
本题考查圆的综合题,垂径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测量法、图象法解决实际问题.
21、(1)①110°②DE=EF;(1)①90°②AE1+DB1=DE1
【解析】
试题分析:(1)①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BAC=∠B=60°,求出∠ACF=∠BCD,证明△ACF≌△BCD,得出∠CAF=∠B=60°,求出∠EAF=∠BAC+∠CAF=110°;
②证出∠DCE=∠FCE,由SAS证明△DCE≌△FCE,得出DE=EF即可;
(1)①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C,∠BAC=∠B=45°,证出∠ACF=∠BCD,由SAS证明△ACF≌△BCD,得出∠CAF=∠B=45°,AF=DB,求出∠EAF=∠BAC+∠CAF=90°;
②证出∠DCE=∠FCE,由SAS证明△DCE≌△FCE,得出DE=EF;在Rt△AEF中,由勾股定理得出AE1+AF1=EF1,即可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解:(1)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BAC=∠B=60°.∵∠DCF=60°,∴∠ACF=∠BCD.
在△ACF和△BCD中,∵AC=BC,∠ACF=∠BCD,CF=CD,∴△ACF≌△BCD(SAS),∴∠CAF=∠B=60°,∴∠EAF=∠BAC+∠CAF=110°;
②DE=EF.理由如下:
∵∠DCF=60°,∠DCE=30°,∴∠FCE=60°﹣30°=30°,∴∠DCE=∠FCE.在△DCE和△FCE中,∵CD=CF,∠DCE=∠FCE,CE=CE,∴△DCE≌△FCE(SAS),∴DE=EF;
(1)①∵△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C=BC,∠BAC=∠B=45°.∵∠DCF=90°,∴∠ACF=∠BCD.在△ACF和△BCD中,∵AC=BC,∠ACF=∠BCD,CF=CD,∴△ACF≌△BCD(SAS),∴∠CAF=∠B=45°,AF=DB,∴∠EAF=∠BAC+∠CAF=90°;
②AE1+DB1=DE1,理由如下:
∵∠DCF=90°,∠DCE=45°,∴∠FCE=90°﹣45°=45°,∴∠DCE=∠FCE.在△DCE和△FCE中,∵CD=CF,∠DCE=∠FCE,CE=CE,∴△DCE≌△FCE(SAS),∴DE=EF.在Rt△AEF中,AE1+AF1=EF1,又∵AF=DB,∴AE1+DB1=DE1.
22、探究:(1)3,1;(2);(3)参加聚会的人数为8人;拓展:琪琪的思考对,见解析.
【解析】
探究:(1)根据握手次数=参会人数×(参会人数-1)÷2,即可求出结论;
(2)由(1)的结论结合参会人数为n,即可得出结论;
(3)由(2)的结论结合共握手28次,即可得出关于n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正值即可得出结论;
拓展:将线段数当成握手数,顶点数看成参会人数,由(2)的结论结合线段总数为2,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由该方程的解均不为整数可得出琪琪的思考对.
【详解】
探究:(1)3×(3-1)÷2=3,5×(5-1)÷2=1.
故答案为3;1.
(2)∵参加聚会的人数为n(n为正整数),
∴每人需跟(n-1)人握手,
∴握手总数为.
故答案为.
(3)依题意,得:=28,
整理,得:n2-n-56=0,
解得:n1=8,n2=-7(舍去).
答:参加聚会的人数为8人.
拓展:琪琪的思考对,理由如下:
如果线段数为2,则由题意,得:=2,
整理,得:m2-m-60=0,
解得m1=,m2=(舍去).
∵m为正整数,
∴没有符合题意的解,
∴线段总数不可能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列代数式,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2)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出握手总数;(3)(拓展)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23、(1)1;(2)-1≤x<1.
【解析】
试题分析:(1)、首先根据绝对值、幂、三角函数的计算法则得出各式的值,然后进行求和得出答案;(2)、分半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然后得出不等式组的解.
试题解析:解:(1)、
(2)、 由得:x<1,由得:x≥-1,∴不等式的解集:-1≤x<1.
24、(1)y=﹣x2+2x+3(2)(,)(3)当点P的坐标为(,)时,四边形ACPB的最大面积值为
【解析】
(1)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函数解析式;
(2)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可得P点的纵坐标,根据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可得P点坐标;
(3)根据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是较大的纵坐标减较小的纵坐标,可得PQ的长,根据面积的和差,可得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
(1)将点B和点C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
解得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
(2)若四边形POP′C为菱形,则点P在线段CO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1,连接PP′,则PE⊥CO,垂足为E,
∵C(0,3),
∴
∴点P的纵坐标,
当时,即
解得(不合题意,舍),
∴点P的坐标为
(3)如图2,
P在抛物线上,设P(m,﹣m2+2m+3),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
将点B和点C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得
解得
直线BC的解析为y=﹣x+3,
设点Q的坐标为(m,﹣m+3),
PQ=﹣m2+2m+3﹣(﹣m+3)=﹣m2+3m.
当y=0时,﹣x2+2x+3=0,
解得x1=﹣1,x2=3,
OA=1,
S四边形ABPC=S△ABC+S△PCQ+S△PBQ
当m=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
当m=时,,即P点的坐标为
当点P的坐标为时,四边形ACPB的最大面积值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解(1)的关键是待定系数法;解(2)的关键是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P点的纵坐标,又利用了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解(3)的关键是利用面积的和差得出二次函数,又利用了二次函数的性质.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阳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阳光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若点 A,下列运算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阳光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阳光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函数的图像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