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期中测试卷
(100分,60分钟)
题 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得 分 |
|
|
|
|
|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正在发声的铜锣,用手放在上面轻轻一按就听不见声音了,这是因为( )
A.手吸收了它的声音 B.手阻碍了它的振动
C.手挡住了声音传入人耳 D.它的振动频率减小到20 Hz
2.如图,两个小纸杯、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
A.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
C.电流能够传声 D.只有纸杯能够传声
(第2题) (第3题)
(第6题) (第8题)
3.关于如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 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5.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6.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7.炎热的夏天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常觉得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光的( )
A.漫反射 B.镜面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
8.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9.常州河海大学宋迪颖设计的“醒目药瓶”获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该药瓶的瓶盖为凸透镜。小明手持瓶盖观察药瓶侧面的说明书,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 B.图甲最小,图丙最大
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 D.图乙最小,图丙最大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10.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1、S3,断开开关S2时,灯L1、L2串联
B.闭合开关S2,断开开关S1、S3时,灯L1、L2并联
C.闭合开关S1、S2,断开开关S3时,灯L1亮、L2不亮
D.同时闭合开关S1、S2、S3时,电源短路
12.下列有关“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
B.运动的电荷一定形成电流
C.电路两端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
D.电路中有电流,它的两端一定有电压
13.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的某段金属导体,对于其电阻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B.当导体被均匀拉长至原来的二倍时,它的电阻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温度不论如何变化,它的电阻也不可能为零
D.当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14.为了安全,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当系好安全带时,相当于闭合开关,指示灯不亮;未系好安全带时,相当于断开开关,指示灯发光。符合上述要求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15.在图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无论怎样移动滑片,小灯泡都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有示数且不变。图中除标有序号的四根导线外其他元件正常,则出现断路的导线一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15题)
16.如图所示的各电路中,a、b两点间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d端移动一段距离时,下列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会变小的是( )
A B C D
17.已知R2<R1,将图中的四种不同接法,接到同一电源两极间,则电路中电流最大的是( )
A B C D
18.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在此过程中( )
A.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小
B.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1示数变小
C.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小
D.电压表V1示数不变,电压表V2示数变大
(第18题) (第19题)
19.小军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关系,他分别用5 Ω和10 Ω的电阻做两次实验,当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小军将A、B两点间的电阻R由5 Ω更换为10 Ω,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应该( )
A.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C.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更换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
20.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子距离测量仪,R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每厘米长的电阻为0.5 Ω,电路各部分均接触良好。物体M只能在导轨上做直线运动,并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P移动,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移动的距离。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中点,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5 V和0.2 A。由此可知( )
A.电阻丝的总电阻为7.5 Ω
B.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cm
C.当电压表示数为1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cm
D.若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某端点, (第20题)
可测量的最大距离为20 c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21.一般情况下,下列物品:①橡皮擦、②铅笔芯、③塑料尺、④钢尺、⑤盐水、⑥食用油,其中属于导体的是________,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
22.如图所示,汽车前方的盲区是由于车身设计的缘故,阻挡了驾驶员视线而形成的。盲区的形成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现在汽车的排气管上都安装有消声器,消声器的作用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
(第22题) (第25题)
(第26题) (第27题)
23.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将一块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将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用直尺和笔描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1)上述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完整的反射规律,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是________。
24.“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交通安全要注意”。路口的这些交通指示灯是________(填“串联”或“并联”)的。有时红灯快结束时黄灯也同时亮了,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5.如图所示是某酒精浓度检测仪的原理图,R1为一种气敏电阻,它的阻值随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酒精浓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电路元件甲和乙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的电阻是________Ω。若将甲、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 V的电源两端,干路中的电流是________A。若将甲、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 V的电源两端,此时元件乙的电阻为________Ω。
2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 : U乙=5 : 3,则R1 : R2=________;当开关S断开,甲、乙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之比是I甲: I乙=________。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28.一束光射入水中,在水底形成光斑。
(1)画出水面的反射光线。 (2)画出水中大致的折射光线。
(第28题) (第29题)
29.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请画出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30题14分,31题12分,共26分)
30.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第30题)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________(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______________(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 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
(3)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持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即形状不变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液体透镜还可以探究哪些问题?(写出一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小刚利用如图甲所示实物电路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压恒为6 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四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若干导线。
(1)图甲中部分导线已连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R两端电压不变,这种方法是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等效替代法
(3)实验数据如表,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
(第31题)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电阻/Ω | 5 | 10 | 15 | 20 |
电流/A | 0.40 |
| 0.13 | 0.10 |
(4)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小刚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是________Ω。
五、计算题(12分)
32.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导体电阻的阻值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某同学把不同的定值电阻分别接入ab之间,得到ab两端的电压与接入电阻大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ab间只接入电阻R1时,电压表的示数U1如图丙所示;当ab间只接入电阻R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6 V。求:
(1)U1的示数是多少伏。
(2)根据图乙可得,电阻R1与R2的比值。
(3)电源电压是多少。
(第32题)
答案
一、1.B 2.B 3.D 4.D 5.C
6. D 点拨:已知CD是界面,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E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AOC=60°,则∠BOD=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
而∠COE=45°,则折射角为90°-45°=45°,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D的右侧是空气,左侧是玻璃。综上所述,故只有选项D正确。
(第6题)
7. C 8.D 9.B 10.B 11.D 12.D 13.A 14.C
15. B 点拨:若①导线断了,电路断路,灯泡不亮,电流表和电压表无法测量,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无示数,不符合题意。若②导线断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有示数,符合题意。若③④导线断了,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不符合题意。
16. B 17.D 18.A
19. B 点拨:将AB两点间5 Ω的电阻更换为10 Ω的电阻,闭合开关,电路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减小),AB间的电压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为保持AB间的电压不变,要移动滑片使AB间的电压减小。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小,由U=IR可知,AB间的电压减小。
20. B 点拨: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中点时,
电阻丝右半部分的电阻R中===7.5 Ω,
电阻丝的总电阻为R=2R中=2×7.5 Ω=15 Ω;
电阻丝的长度L==30 cm,
则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某端点,可测量的最大距离为30 cm。
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电阻丝滑片右端的电阻R′===10 Ω,
滑片右端电阻丝长度L′==20 cm,
故物体M向左移动了ΔL=L′-L=20 cm-15 cm=5 cm。
当电压表示数为1 V时,电阻丝滑片右端的电阻R″===5 Ω,
滑片右端电阻丝长度L″==10 cm,
故物体M向右移动了ΔL=L-L″=15 cm-10 cm=5 cm。
二、21.②④⑤;①③⑥
22. 直线传播;声源;超声波
23. (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量角器
24. 并联;变大
25. 增大;减小
26. 5;0.6;10
27. 2:3;2:5 点拨: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电阻串联,甲测串联总电压,乙测R2两端电压,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 : U乙=5:3。设R2两端电压为3 U,则R1两端电压为5 U-3 U=2 U,两电阻串联,电阻阻值之比:====。
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断开,甲、乙为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甲测通过R2的电流,乙测干路电流,两表示数之比:=====。
三、28.解:(1)(2)如图所示。
(第28题) (第29题)
29. 解:如图所示。
四、30.(1)偏向;会改变;发生漫反射
(2)C
(3)液体种类;控制变量
(4)凹透镜对光线起到什么作用(合理即可)
31. 解:(1)如图所示。(2)A (3)0.2
(4)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40
(第31题)
五、32.解:(1)由图乙可知,电阻R1两端的电压大于R2两端的电压3.6 V,故电压表所选的量程为0~15 V,分度值为0.5 V,所以U1的示数为6 V。
(2)根据图乙可知,3.6 V时电阻R2的阻值位于2个单位电阻的位置,电阻R1的阻值位于6个单位电阻的位置,所以R1 : R2=6 : 2=3 : 1。
(3)因电源电压不变,且R1 : R2=3 : 1,则:
U=6 V+×R0,U=3.6 V+×R0,
联立可得:
2. 4 V=×R0-×R0=×R0-×R0=×R0,
解得:=1.5,
电源电压U=3.6 V+×R0=3.6 V+3.6 V×1.5=9 V。
期中练习卷——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这是一份期中练习卷——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检测练习卷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这是一份期中检测练习卷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