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2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2917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1知冷知热 教案 教案 30 次下载
-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2液体的热胀冷缩|湘科版(2019)(共20张ppt) 课件 31 次下载
-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 课件 课件 29 次下载
-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3气体的热胀冷缩 教案 教案 29 次下载
-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4固体的热胀冷缩 课件 课件 29 次下载
2020-2021学年2 液体的热胀冷缩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科学探究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温度计相似之处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够记录实验中的发现并有顺序的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能够根据实验中的相同现象归纳概括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观察和实验,能做到实事求是。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探究合作的学习。
能用辩证的观点对待液体的热胀冷缩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
能够根据实验中的相同现象归纳概括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的材料(红水、带塞的玻璃小瓶、透明的细玻璃管或塑料管)、冷水、煤油、酒精、水槽、热水。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展示教材P49上方温度计结构图。
(2)观察并思考:观察温度计的结构,想一想温度计可能是利用了液体的什么性质?
(二)新课学习
1.探究液体是否热胀冷缩
(1)作出假设: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变化,作出相应的假设——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可能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2)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实验方案思路小结:自制类似的液体温度计的装置,使之受热或受冷(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液柱高度的变化。
(4)提供材料,分组制作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先往小瓶内装满红水,预先在橡胶塞中间打好孔,孔中插入一根透明的细管,再将插有细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使管子与塞子、塞子与瓶子之间尽量保持密封),并使管子里的红水液柱上升到一个合适的高度(约高过瓶盖2厘米)。
(5)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6)实验情况交流:要求说清楚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看到的现象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7)继续实验:试一试用酒精、煤油等不同液体制成的“温度计”,是否出现同样的实验现象?
(8)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并进行讨论。
a.实验中几种“温度计”的液柱高度与温度变化有什么关系?
b.引起变化的实验条件是什么?
c.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9)得出结论: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认识生活中液体的热胀冷缩。
(1)课件展示“烧开水”的情境图和“瓶装饮料”图:烧水时如果水装得较满,水还没有烧开就会溢出来;超市里面的饮料都不装满。
(2)请试着解释“烧开水”的现象和“饮料灌装”的意图。
(3)小结:生活中随处可见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应用。
(三)整理,下课。
2021学年2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2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我们来造桥2 桥梁投标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科版 (2017)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我们来造桥2 桥梁投标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前的准备,开始设计斜拉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热胀冷缩1 知冷知热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热胀冷缩1 知冷知热优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