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学案
展开第一课时 实验安全 过滤与蒸发
1.了解实验室安全和基本规范,树立安全防护意识,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初步学会过滤、结晶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建立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思维模型,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问题探讨]
1.实验室如何稀释浓H2SO4?
提示: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沿器壁缓缓注入水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待冷却后再使用。
2.少量浓酸溅到皮肤上,怎么处理?
提示: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用3%~5%的NaHCO3溶液清洗。
3.点燃CO、CH4等可燃性气体前应注意什么?
提示: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4.实验室用H2还原CuO时,应先点燃酒精灯还是先通H2?反应完成后,是先熄酒精灯还是先停止通H2?
提示:反应开始前,应先通H2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酒精灯以防止爆炸。反应结束后,应先熄酒精灯,待生成的Cu在H2的气流中冷却后,再停止通入H2,防止Cu再次被氧化。
1.药品的安全存放
(1)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或易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的物质应密封存放。
(2)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选用棕色瓶存放在冷暗处。
(3)易燃、易爆试剂应密封保存,放置在冷暗处并远离电源和火源。
(4)因为钠与H2O、O2反应,所以一般保存在煤油中。
(5)剧毒、有强腐蚀性的药品要单独存放,并有严格的取用程序。
(6)化学试剂要按性质、类别有规律存放。
2.实验后药品的处理方法
3.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意外事故 | 处理方法 |
浓酸溅到皮肤上 | 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用3%~5%的NaHCO3溶液清洗 |
浓碱溅到皮肤上 | 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1%的硼酸溶液 |
酸(或碱)洒到桌上 | 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再用水冲洗,并用抹布拭去 |
酸(或碱)溅到眼中 | 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
温度计水银球不慎打破 | 立即用硫粉覆盖汞滴并通风 |
着火处理 | ①酒精或其他有机物小面积着火用湿布或沙子盖灭; ②移走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 |
4.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取用药品时,应遵循节约的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 mL,固体盖住试管底部即可。
③防污染:实验后剩余的药品(Na、K除外)既不要放回原试剂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内。
④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取用。
⑤液体药品的取用: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一定量液体用量筒量取;大量液体可直接倾倒。
(2)加热
①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隔石棉网可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②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试剂后,不可直接用手拿,应用坩埚钳夹取。
③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与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容器破裂。
[名师点拨]
加热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2)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3)严禁用嘴吹灭酒精灯,以免“回火”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必须用灯帽盖灭。
(4)被加热的玻璃仪器外壁在加热前要擦干,以免加热时仪器炸裂。
(5)试管加热前要先预热,否则容易因局部受热而使试管炸裂。
(6)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口略向上倾斜45°,管口不能对着人,以免液体外溅伤人;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管口略向下倾斜,以免试管内有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7)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8)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解析:选C 图标为腐蚀品,乙醇没有腐蚀性,故A不符合题意;图标为有毒品,乙醇无毒,故B不符合题意;图标为易燃液体,乙醇为易燃液体,故C符合题意;图标为三级放射性物品,乙醇没有放射性,故D不符合题意。
2.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①NaOH固体,②大理石,③NaCl溶液,④稀硝酸4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如下图所示的玻璃试剂瓶中。按照试剂瓶的顺序存放试剂序号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化学试剂的保存。NaOH固体放在带橡胶塞的无色广口瓶中,大理石放在广口瓶中,NaCl溶液放在无色细口瓶中,浓、稀硝酸均保存在带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瓶中。
3.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对试管加热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试管外壁有水珠不一定要擦干,加热时会自然挥发
B.应握紧试管夹,大拇指按在短柄上
C.试管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D.可以使试管的受热部位在火焰上方先来回移动,然后集中加热
解析:选D 加热前,试管外壁要擦干,防止加热时试管炸裂,A错误;使用试管夹时应该手握长柄,大拇指按在长柄上,不能按在短柄上,防止试管夹松弛导致试管滑落,B错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C错误。
4.下列实验操作和处理方法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是( )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朝向任何人
③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④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氧化铜,再通入氢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慢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由于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且水的密度较小,浮于液面上,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造成液滴飞溅,引发安全事故,故①符合题意;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外溅伤人,引发安全事故,故②不符合题意;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会发生爆炸,引发安全事故,故③符合题意;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氢气,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再加热氧化铜;若操作相反,氢气和氧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引发安全事故,故④符合题意。
《本草纲目》中“石碱”一条记载:石碱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
[问题探讨]
1.获取“石碱”的分离方法。
(1)“以水淋汁”与化学上的哪种分离方法类似?该方法使用的玻璃仪器主要有哪几种?
提示:过滤。烧杯、玻璃棒、漏斗。
(2)“久则凝淀如石”与化学上的哪种分离方法类似?
提示:结晶。
(3)“石碱”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示:K2CO3。
2.实验室用KClO3在MnO2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现从反应后的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分离、回收这两种物质,需要使用哪些分离方法?请简述实验方案。
提示:为分离KCl和MnO2的混合物,可先加入适量水,并充分搅拌,可溶的KCl完全溶解,难溶的MnO2仍以固体形式存在。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即可得到MnO2。将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KCl晶体。
3.请参照如图的溶解度曲线, 设计实验方案提纯混有少量KCl的KNO3。
提示:在提纯混有少量KCl的KNO3时,先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于水形成浓溶液,再冷却到一定温度。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急剧下降,因此有大量的KNO3晶体析出,而KCl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变化不大,难以析出晶体。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纯度较高的KNO3晶体。
1.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的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不溶性杂质。
(1)实验原理:利用物质溶解性的差异,将固液混合物分离开来的一种操作方法。
(2)实验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及滤纸。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名师点拨]
过滤完成后,漏斗中的沉淀物表面往往残留可溶性物质,所以需要洗涤沉淀物。洗涤沉淀物的方法:向漏斗内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物(不可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待洗涤液全部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但若过滤得到的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不宜再用水洗涤,否则会使晶体部分溶解,可用酒精洗涤。
2.结晶
结晶是使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状态析出的过程,是分离、提纯固体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1)实验原理
利用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进行分离。
(2)两种结晶方式
①蒸发结晶: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晶体)的过程。如从海水中获得食盐。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实验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②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温度,使热的浓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
适用范围:两种固体均可溶于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的差异。
(3)重结晶:第一次结晶后,再将晶体溶于溶剂,又重新从溶液中结晶的过程。
[名师点拨]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3)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剩余液体用余热蒸干。
(4)实验结束时,用坩埚钳取下热的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NaCl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可采用蒸发的方法
B.用过滤的方法使晶体和母液分离
C.蒸发应在坩埚中进行
D.除去CuO中的Na2SO4可采用过滤的方法
解析:选C 蒸发时用蒸发皿,高温灼烧时用坩埚。
2.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 D.硫酸铜、氢氧化钙
解析:选C A中NaNO3、NaOH都溶于水,不可用上述方法;B中CuO、MnO2均不溶于水,不可用上述方法;D中CuSO4和Ca(OH)2在溶解时会发生反应,不可用上述方法。
3.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B.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C.待溶液蒸干后即停止加热
D.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
解析:选C 加热到蒸发皿内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蒸发、溶解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相同
B.过滤完成后洗涤沉淀时,应向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并搅拌滤干
C.蒸发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D.可用蒸发结晶法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食盐
解析:选D 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蒸发和溶解时,玻璃棒起搅拌作用,A错误;不能在漏斗中搅拌,以免弄破滤纸,B错误;蒸发时,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剩余液体,C错误。
[分级训练·课课过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 B.加热煎制 | C.箅渣取液 | D.灌装保存 |
解析:选C 难溶的固体渣与溶液的分离属于过滤操作。
2.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B.蒸馏时,冷凝水的流动方向为自下而上
C.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宜采用溶解、冷却结晶法
D.蒸发结晶时,应等水分完全蒸干时再停止加热
解析:选D 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3.下列实验操作:①过滤 ②蒸发 ③溶解 ④取液体试剂 ⑤取固体试剂,一定要用玻璃棒的是( )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 D.①③⑤
解析:选A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飞溅;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促进物质的溶解;取液体试剂一般用量筒或胶头滴管;取固体试剂用药匙或镊子。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KClO32KCl+3O2↑,反应后从剩余物中回收纯净的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解析:选B 实验室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中肯定含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可能含有氯酸钾,其中氯酸钾、氯化钾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利用溶解性的不同,采用过滤法将其分开并回收。在实际操作中,应先将混合物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使氯酸钾、氯化钾完全溶于水后过滤,二氧化锰留在滤纸上,再通过洗涤除去其表面的氯酸钾、氯化钾溶液,最后去除水分即可回收二氧化锰。
2020-2021学年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二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二课时学案,共10页。
必修 第一册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化学实验安全措施,过滤和结晶,萃取与分液,蒸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