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8章 碳的世界综合与测试教案
展开一、教学内容分析
1. 课本第8单元《碳的世界》中二氧化碳内容隶属课标中的第二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中我们周围的空气,碳的单质内容隶属课标中的第三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2. 课本第8单元《碳的世界》是继空气、氧气、水之后,另一个较为熟知的元素及其化合物,本章也是唯一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融为一体的一章。本章既有生活经验等方面的认识,又有前面空气、氧气内容的学习,既为后续的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学习金属、酸碱盐做好铺垫,又为高中学习碳族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二氧化碳能灭火、能进行光合作用、会造成温室效应等内容已经知晓,但对是不是能灭所有的火、溶解过程不与水反应等知识存在误区,需要学习和深化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能够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中含碳物质的用途,理解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从物质角度、元素种类等方面对含碳的物质进行分类,以“碳”为中心,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为实例,体现物质的多样性;
3、通过物质转化图的形式,建立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之间的联系及转化关系,形成物质的统一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及画物质转化图等形式的思维导图,提升复习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关注社会的热情;
2.体会小组合作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掌握含碳物质之间的转化
【教学难点】画出含碳物质的物质转化思维导图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决定
第八章 碳的世界
用途
性质
决定
结构
CO
Cu
C
CaCO3
CO2
H2CO3
C2H5OH
CH4
六、教学反思
对于初三而言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也是平时教师较少去研究的课型,对复习课我认为它不是“炒冷饭”,而是要用高质量的新问题去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温故重在知新。复习课要把旧知识重新打造、包装,以全新的面貌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还主要考虑到这一单元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书中知识点多、杂,特别是书中涉及到很多化学反应方程式,而方程式的书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与分化点。利用复习课再进一步锤炼一下学生的化学方程式。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过程中, 学生先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将自己对已学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展示,表达了各自对这章内容的理解,其次采用连环画的方式,以故事情节为主线,用问题引入,通过问题来复习一个个知识要点。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将知识点融入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设计实验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用化学科学来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本课强化了化学的功能,突出结构、性质和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尝试使用物质转化图(思维导图)的方式,注重对学法的指导,提升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合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果良好。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观看PPT课件
倾听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问:各小组选出代表为大家展示你们小组通过对第8章的学习,都学到了哪些内容?
1组:阐述了碳的单质和化合物的不同用途;
2组:展示了自然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循环,海洋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岩石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3组:展示了碳的单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
4组:阐述了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替换
联系生活,体会物质用途差异的原因
联系生活,体会碳循环在生活中的意义
复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知识点
感受组装仪器的乐趣
以连环画为材料,引出问题
问:金刚石和石墨都含有哪种元素?为什么两者的用途相差这么远呢?
追问: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物理性质不同呢?
【思考并回答】
碳元素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思考并回答】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用途、性质、结构之间的关系
讨论交流
点拔提升
小组交流讨论,总结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
根据图表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组内成员交流,完成表格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以连环画为材料,引出问题
问: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什么化学性质?
问: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吗?(小组交流讨论)
小结:干冰升华吸热,致使周围水蒸气温度下降而形成白雾
问:打开饮料看到有气体冒出,这气体是什么呢?
问:如何证明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呢?
小结:此反应也可解释新刷的墙会变硬的现象
问:在家里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思考并回答】
隔绝空气
不可燃不助然
组员回答,同组人员补充
倾听
【思考并回答】
二氧化碳气体
【思考并回答】
用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为二氧化碳气体
【思考并回答】
用白醋浸泡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碰撞中激发思维的火花。
活学活用,解释生活中现象,举一反三
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
水垢中加入白醋,导管放入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
观察实验现象
【描述实验现象】
水垢溶解,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从实际生活出发,感受学习化学的兴趣
讨论交流
点拔提升
小组交流讨论,总结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钙的性质与用途
根据图表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组内成员交流,完成表格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题
2015年中考18题
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核心提炼
根据本节课整理的知识点,小组交流讨论画出含碳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学生做展示
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组内成员交流,在听写本上画出含碳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帮助学生复习化学方程式核心考点,运用图形让学生体会到多角度去学习物质的可能性
问:二氧化碳来源广,用途多,那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追问:为什么呢?
小结:因为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每个人都应从自己的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思考并回答】
不是
因为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低的岛屿被淹没
体会事物都有两面性,物极必反。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堂总结
本节课对碳的单质和化合物从其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进行了梳理;初步学会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归纳、整合。
布置作业
练习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复习、整合第6章燃烧的学问相关知识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构成物质的微粒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案例背景信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课后练习及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北京课改版第8章 碳的世界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北京课改版第8章 碳的世界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的消除,论述碳循环的意义和价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燃烧的学问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6章 燃烧的学问综合与测试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活动1,学生活动2,学生活动3,学生活动4,生活现象解释,Si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