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中考第一次适应性测试化学卷及答案(文字版)
展开绝密★启用前
重庆缙云教育联盟2022届中考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化学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1. 《中国古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 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加碘盐 B. 蒸馏水 C. 冰水混合物 D. 液氧
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你认为恰当的是( )
A. 铝制品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B. 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吸油烟机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D. 焊接金属时使用氮气作保护气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药品 B. 读取液体体积
C. 验满气体 D. 添加砝码
5. 下列替换可以达到相同效果的是( )
A. 做玻璃切割刀时,用石墨替换金刚石
B.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用木炭替换红磷
C. 扑灭图书着火时,用干粉灭火器替换二氧化碳灭火器
D. 硫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用氢氧化钠溶液替换瓶底少量的水
6.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D.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7.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B. 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得更充分
C.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D.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9.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下列物质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CO、NO2、SO2——空气污染物
B. HgO、C60、K2MnO4——化合物
C. 不锈钢、焊锡、金——合金
D. 海水、稀有气体、氧化铝——混合物
10.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能量
B.化学与安全
①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②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
③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①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使人中毒
③燃气泄漏时,打开排风扇向室外排气
C.化学与生活
D.化学与资源
①在蜡烛火焰上方放冷碟子可收集到炭黑
②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切割玻璃
③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①煤的综合利用属于化学变化
②沼气是不可再生资源
③氧气是最清洁的能源
A. A B. B C. C D. D
11. 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A. 水和酒精混合体积变小 B. 一滴水有1.7×1021个水分子
C. 酒香扑鼻 D. 黄沙漫天
12. 疫情防控期间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有正丙醇(化学式为C3H8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丙醇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B. 正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正丙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D. 正丙醇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13.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铝表面的薄膜能保护内部的铝,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保护内部的铁
B. 灼烧砂糖和面粉均产生炭黑,则砂糖和面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14. 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分子种类均保持不变
②混合物可以由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③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是同种物质的分子
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⑤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可以不同
⑥一化学反应不可能既为氧化反应又为化合反应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15.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 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 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60℃时,可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45%的硝酸钾溶液
16.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你认为恰当的是( )
A. 铝制品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B. 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吸油烟机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D. 焊接金属时使用氮气作保护气
17. (1)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应用新型的镁锂合金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为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②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______(填序号),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填序号)。
③锂原子(Li)在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锂离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 ______。
(2)有限的元素可以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钙
氧
碳
氢
铜
元素符号
Ca
O
C
H
Cu
(在下列①~③小题中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①有毒性的气体是 ______;
②常用作还原剂来冶炼金属的黑色固体单质是 ______;
③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是 ______;
④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CaCO3)”,蔡伦将此“灰”溶于水即得碱。请写出蛎房烧成灰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8. 化学与微粒:
据图信息回答:
(1)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 ______。
(3)此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分子质量比是 ______。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______。
19.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生产、生活中能防止水体污染的方法是 ______ (填字母)。
A.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B.随手关闭水龙头
C.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D.空调冷却水冲厕所
(2)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 ,利用该水清洗碗碟上的油污可加入少量洗涤剂,因洗涤剂具有 ______ 作用。
(3)自来水厂常用 ______ 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20. 学习化学知识后,要学会从化学视角观察物质世界。
(1)从组成角度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组合而成,水是由 ______组成的。
(2)从微粒角度看: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______。氯化钠是由 ______构成的(填化学用语);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微粒有 ______的性质。
(3)从物质分类看CO2、H2O、Fe2O3属于 ______(填字母)。
(a纯净物、b混合物、c化合物、d氧化物、e单质)
(4)从变化角度看:
①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反应同时伴随着将化学能转变为 ______能的过程;
②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转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的微观原因是 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
③一定质量的甲(相对分子质量是90)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消耗6.4g氧气,同时生成5.6g一氧化碳、4.4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碳元素质量分数为40%
D.甲在9.6g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1. A、B、C、D、E、F都是初中常见物质,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用“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有些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其中B是胃液中含有的酸,A、C、F为盐溶液,固体A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等;D和F不含相同离子,E为黑色固体粉末。请回答问题:
(1)E、F的化学式(或溶质的化学式)E:______,F:______。
(2)写出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3)C与F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
22. 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中,点燃红磷后应 ______(填“迅速”或“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2)实验二中,观察到酚酞变红,说明分子具有 ______的性质;
(3)实验三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具有 ______的物理性质;
(4)实验四中,______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3. 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小明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 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A.氧气不足
B.部分燃烧产物散逸到空气中
C.镁条未反应完
D.部分镁条与除氧气外的另外物质反应生成其他固体
(3)图2中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
(4)小红按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条能在氮气中燃烧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如图,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
现象: ______
结论:燃烧产物中含Mg3N2
(提示:下面小题若答对将奖励3分,但化学总分不超过40分。)
【反思与交流】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合理的解释是 ______。
②若在有充足空气的密闭环境中点燃2.4g镁条,并使之完全燃烧,得到的固体质量 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4.0g。
24. “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KO2),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KOH+3O2↑(制氧剂中其他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284g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完全反应,能制取氧气质量多少克?
(2)超氧化钾还能与人体呼出的CO2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2K2CO3+3O2↑;人在缺氧环境中,需要通过“化学氧自救呼吸器”临时供给192g的氧气,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的质量为 ______克。
(3)小明设计“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时,为确定制氧剂的用量,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外,还需了解哪些与人体呼吸相关的数据?
①人体呼出气体中 ______和 ______的含量。
②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指八月的秋风把屋上的茅草卷走,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错;
B、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将石头开采出来,烈火焚烧若等闲过程中包含着: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指梅花比不上雪的白,而雪却比不上梅花的香气浓,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错;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指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加碘盐中有含碘物质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
B、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
C、冰水混合物(水)中含有水这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
D、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选项错误。
故选:A。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据此分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3.【答案】D
【解析】解:A、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用钢丝球擦洗,会破坏氧化铝薄膜,不能用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燃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立即打开吸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土壤、水体污染等,要合理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焊接金属时可使用氮气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金属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镊子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石墨质软,做玻璃切割刀时,不能用石墨替换金刚石,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扑灭图书着火时,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替换二氧化碳灭火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硫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替换瓶底少量的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石墨质软,进行分析判断。
B、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C、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
D、根据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答案】C
【解析】解: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一定都是燃烧,如人的呼吸,故选项说法错误。
B、增大氧气浓度能使煤燃烧得更充分,而不是降低氧气浓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如太阳能、风能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人类利用的能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类利用的能量、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燃烧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9.【答案】A
【解析】解:A、CO、NO2、SO2均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HgO、K2MnO4均属于化合物,C60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不锈钢、焊锡均属于合金,金属于纯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海水、稀有气体均属于混合物,氧化铝中只含有氧化铝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C、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D、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合金、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等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比如金属与酸反应放热,磷不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故A错误
B、①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可以保护档案材料;②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所以在室内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不能打开排风扇向室外排气,否则会造成爆炸,故B错误;
C、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所以在蜡烛火焰上方放冷碟子可收集到炭黑;金刚石的硬度大,所以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切割玻璃;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故C正确;
D、沼气是可再生资源;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属于能源,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比如金属与酸反应放热,磷不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B、根据①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可以保护档案材料;②一氧化碳很难溶于水,所以在室内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不能打开排风扇向室外排气,否则会造成爆炸进行分析;
C、根据蜡烛中含有碳元素,金刚石的硬度大,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沼气是可再生资源;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本题是对知识归纳与总结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选项中的知识认识到位,结合相关分析即可解决。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答案】C
【解析】解:A、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错误。
B、一滴水里含有1.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故选项错误。
C、酒香扑鼻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选项正确。
D、黄沙漫天属于微观物体的运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B、正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16×1),正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正丙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1个正丙醇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分子含1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
【解析】解:A、铁锈疏松多孔,更易吸收氧气和水加速生锈,故A错;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灼烧砂糖和面粉均产生炭黑,则砂糖和面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B正确;
C、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C错;
D、铵盐中含有铵根和酸根离子,不存在金属元素,故D错。
故选:B。
A、根据铁锈的结构回答本题;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C、根据溶液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铵盐的组成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铁锈的组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溶液的判断方法,盐的组成。
14.【答案】D
【解析】解:①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保持不变,分子种类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②混合物可以由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该选项正确;
③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不一定是同种物质的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或臭氧分子,该选项不正确;
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该选项正确;
⑤同一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可以不同,例如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和+5,该选项正确;
⑥一化学反应可能既为氧化反应又为化合反应,例如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①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保持不变,分子种类改变;
②混合物可以由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③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不一定是同种物质的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或臭氧分子;
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⑤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⑥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概念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
15.【答案】D
【解析】解:A、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比较溶解度大小,该选项不正确;
B、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不正确;
C、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该选项不正确;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100g,可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45%的硝酸钾溶液,该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6.【答案】D
【解析】解:A、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用钢丝球擦洗,会破坏氧化铝薄膜,不能用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燃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立即打开吸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土壤、水体污染等,要合理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焊接金属时可使用氮气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金属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24.31 ①④ ③ Li+ CO C CuO CaCO3− 高温 CaO+CO2↑
【解析】解:(1)①由图1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②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的是①④,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所以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③,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
③锂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锂离子的符号Li+;
(2)通过分析题中所给的元素可知,①有毒性的气体是CO;
②常用作还原剂来冶炼金属的黑色固体单质是C;
③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是CuO;
④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 高温 CaO+CO2↑。
故答案为:(1)24.31; ①④;③;Li+;
(2)CO;C;CuO;CaCO3− 高温 CaO+CO2↑。
(1)①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
②根据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析;
③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
(2)①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
②根据常用作还原剂来冶炼金属的黑色固体单质是碳进行分析;
③根据常见金属氧化物的颜色进行分析;
④根据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及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认知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答案】分子 1:1 1:22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解析】解:(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分子;故答案为:分子;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H2O−催化剂△H2+CO2,则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故答案为:1:1;
(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中两种生成物(氢气与二氧化碳)的分子质量比是2:44=1:22;故答案为:1:22;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因此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答案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
(1)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9.【答案】AC 煮沸 乳化 活性炭
【解析】解:(1)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均能防止水体污染;随手关闭水龙头、空调冷却水冲厕所,能节约用水;故选:AC;
(2)日常生活中要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同时对其消毒杀菌,可采用煮沸的方法;清洗碗碟上的油污可加入少量洗涤剂,因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故填:煮沸;乳化;
(3)向自来水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疏松多孔的结构,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答案为:活性炭。
(1)根据防止污水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硬水的软化方法,洗洁精除油污是乳化进行分析解答。
(3 )根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性质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防止污水污染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氢元素和氧元素 分子、原子、离子 Na+、C1− 不断运动 acd 2CO+O2− 点燃 2CO2 热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CD
【解析】解:(1)从组成角度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组合而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氢元素和氧元素。
(2)从微粒角度看: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氯化钠是由Na+、C1−构成的;
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微粒有不断运动的性质。
故答案为:分子、原子、离子;Na+、C1−;不断运动。
(3)从物质分类看CO2、H2O、Fe2O3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故答案为:acd。
(4)①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O2− 点燃 2CO2;
反应同时伴随着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
故答案为:2CO+O2− 点燃 2CO2;热。
②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转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的微观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③反应的甲的质量=5.6g+4.4g+5.4g−6.4g=9g,甲中碳元素质量=5.6g×1228+4.4g×1244=3.6g,氢元素质量=5.4g×218=0.6g,氧元素质量=9g−3.6g−0.6g=4.8g,因此甲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碳元素质量分数=3.6g9g×100%=40%;
甲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3.6g:0.6g:4.8g=6:1:8,甲的化学式中碳原子个数=(90×615)÷12=3,氢原子个数=(90×115)÷1=6,氧原子个数=(90×815)÷16=3,即甲的化学式是C3H6O3,
甲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C3H6O3+3O2− 点燃 3CO2+3H2O
90 96
9g 9.6g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碳元素质量分数为40%,甲在9.6g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CD。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从微粒角度看: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氯化钠是由Na+、C1−构成的;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3)从物质分类看CO2、H2O、Fe2O3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4)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同时伴随着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根据提供数据及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Fe BaCl2 Ca(OH)2+2HCl=CaCl2+2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解:(1)A、B、C、D、E、F都是初中常见物质,B是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B是盐酸,A、C、F为盐溶液,固体A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等,所以A是碳酸钠,D和F不含相同离子,E为黑色固体粉末,盐酸和F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氯化钡,D会与盐酸、碳酸钠反应,所以D是氢氧化钙,C会与盐酸、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所以C是硝酸银,E会与盐酸反应,所以E是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是Fe;F是BaCl2;
(2)B与D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3)C与F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氯化银沉淀,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1)Fe;BaCl2;
(2)Ca(OH)2+2HCl=CaCl2+2H2O;
(3)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A、B、C、D、E、F都是初中常见物质,B是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B是盐酸,A、C、F为盐溶液,固体A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等,所以A是碳酸钠,D和F不含相同离子,E为黑色固体粉末,盐酸和F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氯化钡,D会与盐酸、碳酸钠反应,所以D是氢氧化钙,C会与盐酸、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所以C是硝酸银,E会与盐酸反应,所以E是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答案】迅速 不断运动的 密度比空气大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解析】解:(1)实验一中,点燃红磷后应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以防止气体逸出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迅速。
(2)实验二中,观察到酚酞变红,说明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的性质。
故答案为:不断运动的。
(3)实验三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大。
(4)实验四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故答案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1)磷燃烧只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4)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3.【答案】2Mg+O2− 点燃 2MgO 不同意 B 缓冲气压 A中溶液由上到下逐渐变红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 小于
【解析】解:(1)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 点燃 2MgO;故答案为:2Mg+O2− 点燃 2MgO;
(2)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小明的说法不正确,出现这样的原因可能是部分燃烧产物散逸到空气中;故答案为:不同意;B;
(3)镁粉燃烧过程释放大量热,导致玻璃管内气体压强增大,气球能够缓冲玻璃管内气压;故答案为:缓冲气压;
(4)【探究活动】B烧杯中氮化镁与水反应释放氨气,根据分子不断运动的特性,氨气分子能够运动到A中,能够观察到A中溶液从上到下逐渐变红;故答案为:A中溶液由上到下逐渐变红;
【反思交流】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可能是由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故答案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
②若在有充足空气的密闭环境中点燃2.4g镁条,若只与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设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
2Mg+O2− 点燃 2MgO
2×24 2×40
2.4g x
2×242×40=2.4gx
x=4.0g,
点燃2.4g镁条,若只与氮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生成氮化镁的质量;
设生成氮化镁的质量为y
3Mg+N2− 点燃 Mg3N2
3×24 100
2.4g y
3×24100=2.4gy
y≈3.33g
由于2.4g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部分镁条与氮气发生反应,导致产物质量小于4.0g;故答案为:小于。
(1)根据镁条燃烧原理进行解答;
(2)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分析;
(3)根据装置中气体压强的变化进行分析;
(4)根据氮化镁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实验的探究,利用了氮气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题目难度一般,但最后的反思交流部分,需要学生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进行判断。
24.【答案】710 水蒸气 二氧化碳 每次呼吸耗氧量
【解析】解:(1)解:设284 g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充分反应,能制取氧气的质量为x;
4KO2+2H2O=4KOH+3O2↑
284 96
284g x
284284g=96x
x=96g
答:284 g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充分反应,能制取氧气的质量为96g;
(2)设: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的质量为y;
4KO2+2H2O=4KOH+3O2↑
284 96
80%y 192g
28480%y=96192g
y=710g
答: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的质量为710g;
(3)①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外,还需了解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②每次呼吸耗氧量。
故答案为:(1)96;
(2)710;
(3)①水蒸气;二氧化碳;
②每次呼吸耗氧量。
(1)根据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3)根据人体中呼出气体的成分解答。
本题难度系数偏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运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3年重庆市开州区书院教育集团中考化学第一次适应性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开州区书院教育集团中考化学第一次适应性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小明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海南省中考真题化学卷及答案(文字版): 这是一份2022年海南省中考真题化学卷及答案(文字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西省中考真题化学卷及答案(文字版): 这是一份2022年山西省中考真题化学卷及答案(文字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