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了解乐府诗在形式上的特点。结合诗歌内容、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熟读成诵。体会诗人以浪漫的笔法抒写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乐府诗”,形式上以五言为主,间或也有一些三言、四言、七言和杂言体,节奏鲜明。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渡荆门送别》《送友人》
金樽(zūn) 斗(dǒu)十千珍羞(xiū) 投箸(zhù) 冰塞(sè)川 太行(hánɡ)歧(qí )路 沧(cānɡ)海
朗诵诗歌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气的强弱、语速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珍美的美味食物。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金酒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珍贵美味的食物。
箸:筷子; 四顾:环看四周。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放下酒杯扔下筷子,吃不下去,拔出宝剑环看四周,心里很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积冰却阻塞了河川;要登太行,冰雪却堆满了大山。
欲:想要; 将:将要。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闲来:空闲的时候。来:语助词。忽复:忽然又;乘舟梦日边:应是“梦乘舟日边”,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
当年吕尚空闲时,曾在碧溪垂钓;伊尹被任用前,忽又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经过。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在何处?
歧路: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从远处吹来的风。会:副词,终将;直:径直,直截了当,表示毫不犹豫。济:渡。
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船帆渡过大海。
这首诗是李白无奈离京时,朋友为他设酒送别,在酒席上创作的。
从___的诗句中,我读出了一个___的李白。
“难”在人生之路充满太多坎坷、太多事与愿违。
读出了一个面对行路难,忧郁茫然、不知何去何从的李白。
读出了一个面对现实之难,天性乐观也难免深陷愁苦的李白。
读出了一个面对行路难,依然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李白。
读出了一个壮志难酬、仰天长叹、慷慨悲歌的李白。
读出了一个面对前路之艰难,依然乐观自信、对实现理想抱负有着坚定信念的李白。
主要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上。用浪漫的笔法写人生追求,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追求可能不切实际。
悲愤中不乏豪迈之情,失意中仍满怀信心。
诗人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抒写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了解七言律诗在形式上的特点。反复诵读,结合诗歌内容、创作背景,厘清诗人情感脉络,理解诗人心境。赏析感悟,品味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见:相当于“我”;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
点出了酬赠的人物、地点、缘由。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形式雅致,音韵华美。
反复诵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首联中的“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诗人长期谪居的无限辛酸和悲凉。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向秀作赋的典故和王质烂柯的典故。“怀旧”句表达了对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等人的悼念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洒脱,哀而不伤,心绪难平中不乏刚健昂扬之气。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颈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这样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语意上巧妙承转,跳出了个人遭遇和恩怨的藩篱,是诗人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的形象写照。
结合标题,说一说: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有什么用意?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三字点睛,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诗歌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变化?
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诗流露出对刘禹锡的同情和悲叹,格调是消极悲观的;刘诗虽感慨万端,却不乏明朗、高亢的格调,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1.了解词在形式上的特点。2.结合诗歌内容、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情感走向,熟读成诵。3.理解诗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词”又名诗余、乐府、填词、长短句。词的段落叫做“阕” ,也叫做“片”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倾听配乐范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ǐnɡ chén
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及缘由。怀念弟弟子由,从“兼”可知词的情感不只是怀念子由。
你从词前小序读出了什么?
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思考:本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者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自由诵读,看看作者还传递出了哪些情感呢?
词人问了青天什么问题?
“明月几时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还可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
词人对天上有什么感情?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天上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作者向往之,从“归去”可以看出来。天上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作者真要飘然离去的时候又徘徊犹豫了,从“恐”可以看出来。
作者在现实中政治失意、手足分离,所以想要找寻一个完美的世界,最终没去的原因是什么?
对人间的留恋,从“何似”可看出天上虽美,却比不上人间温暖的烟火气息。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为什么有此一问?
作者好像对月有怨恨,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作者的“问心”之语是哪几句?怎么理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几句实质上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释怀,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如何理解结尾两句的含义?
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真诚的问候和祝福:尽管人间有离别、有缺憾,但生活在月光照耀下的世界,和天涯相隔的亲人共赏一轮明月,也是一种安慰。词人情感得以升华,表达出普天下所有人的心愿,堪称千古奇绝。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世上不会有永远,有团聚就有分离。人世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顿悟“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能“千里共婵娟”:这也许是最明智,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吧!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余光中,走近作者,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行路难一,自由朗读,合作探究,品读诗歌,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说课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不是写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