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背景图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说“木叶”,题目解说,全文思路,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46,整体感知,空旷之感,饱满之感,树满树叶子饱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在文学、哲学、佛学、书画等诸方面都极具造诣。著名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
由诗人而学者,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对楚辞和唐诗的研究是他的“双璧”,提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观念,其研究成果汇集在《唐诗综论》里。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20 世纪40 年代以来,他曾三度撰写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简史》作为高校教材流传至今。
主要作品有诗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古典文学专著《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唐诗综论》
林庚曾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炼的语言,需要从日常的生活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本文正是林庚先生对诗歌语言的观点。
“说”是一种文体。“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形象。本文是以诗歌鉴赏为探究对象的文学论文。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全文思路并划分好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木叶”是诗人笔下钟爱的艺术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二部分(4—6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阐述“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样的特征。第三部分(第7段)是本文的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去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金。
试将“高木”和“高树”进行比较,用你手中的笔将对二者的感觉画出来!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VS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试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的不同。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
古代诗歌使用“落木”而不用“木叶”,比起“木叶”,“落木”又有什么暗示性的信息呢?
1.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愁绪,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叶子凋零的树木。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
2.由于“木叶”一词更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秋天疏朗干燥的特点,古代诗人就特别钟爱“木叶”一词了,但杜甫在《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却使用“落木”而不用“木叶”,比起“木叶”,“落木”又有什么暗示性的信息呢?“木”有疏朗之意,“叶”有绵密之意。屈原的“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衬托了湘夫人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性格形象。杜甫的“落木”以“木”代“叶”,洗净了“叶”字的绵密之意,意境更显空阔,生动地描绘了三峡萧索的秋色,有力地烘托了悲秋之感。
3.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在概念上相差无几的词语,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诗歌语言运用上的暗示性问题,更是看到了诗歌语言独特的魅力,也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灿烂与博大精深,也为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所折服。
文中大量引用古代诗句,作用何在?
①引出话题;②用以例证;③增添文化意味。
这文章实际上谈论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为什么要用“说木叶”作为标题?
一是小中见大,可以把古诗中的意象“本叶”作为论题,以此作为引于,引出话题自然切;二是以”木叶”作为例证,使文章富有形象感,阐释有凭有据。在文中作者先排除了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究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的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从具体谈到抽象,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道理,又易于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这篇文章着重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用“木叶”而不用“树叶”的现象进行分析,又对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歌意境的差别,作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指出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只在于凭借显在的和外露的意义,而更在于它的潜在意义或暗示性。
不同的诗人即使引用同一意象,写出的意境也不一样,请同学们结合以下诗句,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艺评论!
古代诗歌中的“木”“叶”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怀》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白居易《长恨歌》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诗歌的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所谓意境,是指艺术创造,特别是指诗歌创造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理解诗歌的意境,当然首先要注意诗歌是否表现了真景物、真感情,是否情景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是否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意境是诗人或艺术家的直觉和理解、和思维、无识相互融共处于兴奋状态下所获得的,既能恰当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心意又能巧妙地使之发生延展的知觉表象。
搜集整理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及情感特征。
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古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可怜緱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9 说“木叶”教学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键点,在“木”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文本研讨,阅读文章理清思路,枝繁叶茂饱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 说“木叶”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各段的段意,全文的结构层次,含有落叶的因素,“木”的艺术特征,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现象本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