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语文园地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学习排比这一修辞手法,交流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
3、了解分号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分号。
4、了解路牌的拼音特点,能用拼音正确拼写地名和人名。
5、背诵古诗《过故人庄》,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要联系生活经验,从课文的内容往生活方向联想、想象,从而使理解深入。
重点
1、掌握阅读的方法,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掌握排比这一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难点
想象《过故人庄》一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直接导入
讲授新课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它能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放松我们的身心,陶冶我们的情操。我们不仅要乐读,还要善读。怎样做到善读呢?
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内容想开去。
2、以课文《草原》和《丁香结》为例,学习方法。
(1)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首先要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
如,阅读《草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2)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的是多方面的,可以结合文章的体裁、抒发的情感、运用的写法来联想,也可以进行移情分析,来拓展联想的广度和深度。
如,《丁香结》写到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想到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由这些植物想到人生的追求。
3、小结:阅读的时候能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4、学生分组自主交流,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汇报交流成果。
5、交流示例:
比如我在读《丁香结》这篇文章时,我就想到了我挺喜欢的一种花——桂花。我喜欢桂花最主要的原因是桂花香甜了我们的生活。每当桂花盛开的时候,家乡的空气中处处都弥漫着一阵阵芳香,让人沉浸其中,久久回味无穷。我喜欢桂花的另一个原因是桂花朴实无华。这主要表现在桂花很小,总是隐藏在树叶当中,从不招摇,却默默地散发出馥郁的清香。我还从作者描写丁香的方法中受到启示。假如我要写桂花,我也会写几处不同地方的桂花,如家乡的桂花、学校的桂花和马路边的桂花。它们不管是外形,还是给人的感受都会有一些差别。写桂花时,我会从花的形貌、色彩、姿态、气味等多个方面去展现桂花的魅力。
二、词句段运用
(一)排比句
1、出示要求:
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乌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2、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这三个句子都是排比句式。
3、运用排比句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4、小结: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运用排比可以使语言结构整齐匀称,韵律铿锵有力,增加语言的形式美和音律美。
5、拓展排比句:
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深沉和宽广。(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感人。)
6、写排比句。
写一段排比句来赞美老师:
您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您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您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
(二)分号
1、出示要求:
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分号的用法。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2、交流:分号的用法、
(1)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
如例句中:第一段话是讲花儿在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的情况。这些分句之间都是并列关系。
第二段话是讲地区之间吸收热量多少不同而形成风这个道理的。两个分句分别讲两种相反的情况。
(2)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如: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三)招牌、广告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3)分号和顿号、逗号一样,是句内停顿符号,但又不太一样,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大于号来表示它们在标明句子内部停顿的层次关系:分号>逗号>顿号。
(4)当我们进行不同事物间同类状况的类比时,可以用分号;当我们描写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时,也可以用分号。可见,一般用逗号无法表达清楚句中并列分句关系的,都可以用分号。
(相机插入例句:
如,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3、不能滥用分号。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解析】这句话中冒号后的五个小分句是并列关系,但很简单,所以不用分号而用逗号。一般分句中没有使用过逗号的,分句之间不必用分号,用逗号就可以了。
4、《分号歌》
并列句子肩并肩,不分主次紧相连。
如用逗号隔不开,可用分号站中间。
5、试着写一段关于爱心的话,用上分号。
爱心是清泉,浇灌片片绿叶;爱心是绿叶,衬托朵朵鲜花;爱心是鲜花,散发阵阵清香。
(三)路牌
1、出示要求
你注意过路牌吗?我们可以借助路牌认识地名。出示教材中的图片
2、观察后交流:地名的拼音特点。
生1:这些路牌中有些汉字我不认识,但是借助拼音我知道它怎么读。
生2:我发现这些地名的拼音都是大写,并且都没有标注声调。
生3:这些地名中有的拼音是连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写的,也有的是分两部分来写的。
3、拓展资料:
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地名在标注拼音时有一些特别之处,其实《汉语拼音方案》中对中国地名和人名的拼音标注做了明确的规定。具体如下: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节选):
(1)地名拼写按普通话语音标调,特殊情况可不标调。
(2)地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分段写的,每段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特殊情况可全部大写。
(3)凡以ɑ、o、e开头的非第一音节,在ɑ、o、e前用隔音符号“’”隔开。如:西安(Xī’ān)。
(4)由专名和通名构成的地名,原则上专名与通名要分写。如:舟山/群岛(Zhōushān Qúndǎ),松花/江(Sōnghuā Jiāng)。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节选):
(1)正式的汉语人名由姓和名两个部分组成。姓和名分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复姓连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如:王芳(Wáng Fāng),欧阳文(ōuyáng Wén)。
(2)国际体育比赛等场合,人名可以缩写。汉语人名的缩写,姓全写,首字母大写或每个字母大写,名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后面加小圆点,声调符号可以省略。如:李小龙(Lǐ Xiǎlóng,缩写为Li X.L.或LI X.L.)。
(3)公民护照上的人名,可以把姓和名的所有字母全部大写,双姓之间可以不加连接号,声调符号、隔音符号可以省略。如:刘畅(Liú Chàng,拼写为LIU CHANG)。
4、小结:用拼音拼写人名和地名,除了掌握相关的拼写规则外,还要注意多留心观察周围的相关事物,这样便于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加深理解。
5、出示路牌,学生再次尝试认识路牌。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王维合称为“王孟”。
3、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去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4、朗读指导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理解词语意思:
过:拜访。
具:准备,置办。
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
合:环绕。
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轩:窗户。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话桑麻:闲谈农事。
还(huán):返,来。
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6、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7、理解诗意
(1)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吗?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
(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主人准备好丰盛的饭菜邀请“我”,“我们”约好明年再来喝酒、赏菊。
(3)乡村的风景如何?给你怎样的感觉?
风景优美,有绿树、青山、庄稼地。给人幽静、淳朴的感觉。
(4)看看课本上的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如:今年的农事如何,家人的身体情况,平时的趣事,等等。
(5)从最后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依依不舍,不忍离去。
8、赏析
《过故人庄》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9、诵读全诗,背诵全诗。
指名说一说
生根据所学的课文交流
生根据所学的课文交流
指名读
分组交流
班级展示
指名读要求
分自然段读
指名回答发现
集体交流
指名读
指名读
生试着写排比句
指名读要求
分自然段读
交流分号的用法
交流分号的用法
交流分号的用法
交流分号的用法
交流不能用分号的情况
齐读诗歌
试着用分号写一段话
指名读要求
交流
展示
生了解拓展资料
生了解拓展资料
生学习规则
认识路牌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了解作者
了解写作背景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
交流回答
自由说
生想象
集体交流
对古诗进行赏析
诵读全诗
本部分分为三个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是交流平台,主要让学生学习一种阅读方法,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前面所学的文章进行展开理解;第二个环节是词句段运用,住部分分为三个部分展开,第一个部分是排比句,结合例句,学习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并加以运用,第二个方面是分号的用法,结合例句展开教学,知道分号的使用方法,并加以运用。第三个方面是路牌,通过人名、地名的书写规则的拓展让学生体会到路牌的拼音书写规则及特点;第三个环节是日积月累,通过朗读和理解《过故人庄》,体会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交流了一种提升阅读水平的好方法——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还欣赏了许多精彩的排比句,感受到了文字与修辞的魅力。学习了分号的作用,了解了路牌的拼音特点,还学习了一首田园诗。希望大家要多积累、多思考,把这个单元的重点知识都牢牢掌握。
板书
语文园地一
交流平台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词句段运用 排比句
分号
路牌
日积月累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