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第1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用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过程与方法: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难点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
    二、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三、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拜谒(ye)寰宇(huan) 荷锄(he)杖藜(li)篡逆(cuan)猝定(cu)匡扶(kuang)朔风(shu)邂逅(xie hu)不省(xing)慵懒(yng)千仞(ren)不栖(qi)熟谙(an)薰沐(xun)鄙悃(kun) 悒怏(yiyang)荏苒(ren ran)愧赧(nan)存恤(xu)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w wu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 )前往隆中( )诸葛亮,( )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业
    1、近义词
    2、组词
    3、抄写比喻句。
    第三课时
    一、精读感悟,体会人物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划出有关句子,找出关键词语,读一读,旁边写好自己的批注。
    学生交流、汇报。
    (一)分析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品质。
    (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什么叫“嚷”?谁来读一读张飞的话?指名读
    (2)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指名读
    (3)从二人对诸葛亮不同的态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二人的对话中作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
    (4)分角色朗读。读出二人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
    (二)分析人物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
    (三)品读比喻句,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什么叫“茅塞顿开”?(师点拨:本来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明白过来。这句话说得是刘备本来对天下形势看得不透,经诸葛亮一点拨就明白过来了。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由此你看出了什么?生说:诸葛亮很有才华。)
    2、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拨云见日)
    B、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①自学要求: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生交流意见不一致的部分:既说明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又说明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密切。
    ③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如鱼得水)
    二、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总结
    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一个“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环境描写、比喻描写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五、作业
    六、教学反思
    《三顾茅庐》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好课文,同时,这篇课文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 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在教学的过程适时地插入了片段欣赏:
    1、在学生品读刘备斥责张飞的话时,通过朗读,学生基本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这时我插入了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桃园结义中的结义时说的一段话: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再拜而说誓约:'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原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学生读了这段话后,既从张飞和刘备的关系上理解到刘备为了诸葛亮而斥责自己拜把子的兄弟,真可谓是求贤若渴;又对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产生了较大的兴趣
    2、在了解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体会了其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内容,提升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欣赏,我又不失时机地插入了课外阅读欣赏片段。我问学生:刘备这样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创立大业,诸葛亮被刘备的精神所感动,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这以后,诸葛亮忠心耿耿,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你们知道有哪些战斗吗?(学生纷纷讲了自己了解的一些故事)如果你们想了解更多的故事,可以自己去阅读一下《三国演义》。学生通过阅读,既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又从中受到了道德情感的教育,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3、在课文上完后,学生的热情十分高涨,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利用阅读课开展了一次《讲三国故事》的活动,这不仅是对文本的一种升华,而且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浓厚兴趣,在班上刮起了一阵“三国风” 。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顾茅庐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顾茅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三顾茅庐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三顾茅庐精品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四十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 三顾茅庐获奖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 三顾茅庐获奖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预习检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问题探究,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