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热点猜测——2022冬奥会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热点猜测——2022冬奥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国队首金
考试背景: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简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
2月5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夺得冠军。还有热点之一谷爱凌,2月8日,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2月15日,获得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女子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银牌 。2月18日,获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金牌。
笔者搜集了部分全国各地的相关模拟题,为高考备考出一份力。
知识链接:
2022北京冬奥会因为涉及大量的运动项目,中国北方冬季的气候特点等等,可能与生物学相联系的考点有:运动与能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生态与环保、疫情防控等等。
全国各地模拟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九龙坡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首次加入了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混合团体项目。下列关于该项比赛中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B.比赛在寒冷环境中进行,运动员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C.在运动过程中,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以减少尿量
D.运动员细胞外液中的CO2浓度升高会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频率加快
2.(2022•青羊区模拟)2022年2月4日﹣20日,北京成功举办了冬奥会,许多项目都是在室外雪场进行的。下列有关运动员在冰雪赛场中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员的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几乎不分泌、新陈代谢活动增强
B.参与运动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
C.机体通过分级调节机制实现了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通过针刺双脚及观察膝跳反射来确定受伤运动员脊髓是否损伤
3.(2022•青羊区模拟)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队共获得9金4银2铜的优异成绩。下列对比赛中运动员神经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比赛时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控制中枢位于小脑
C.听到自己的成绩时运动员喜极而泣属于条件反射
D.运动员及时调整呼吸节奏的过程受下丘脑的控制
4.(2022•蕲春一模)谷爱凌是北京冬奥会上的“双冠王”,同时也是一名学霸,科学家研究发现体育运动不仅对学习和记忆都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会促进神经元分泌bdnf等蛋白类神经营养因子(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谷爱凌对知识的长期记忆可能与其脑部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运动对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促进作用是谷爱凌成为学霸的原因之一
C.a过程表明生命活动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D.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短时间内突触间隙中的b增多
5.(2022•江西二模)在2022年举行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员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中夺得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北京冬奥会期间,气温低至零下10℃,运动员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谷爱凌在比赛中,空中翻腾多次后仍稳稳落地,与小脑的功能有关
C.比赛项目刚结束,运动员的心脏跳动速度仍较快,与体液调节有关
D.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一般会进行“预热”,这样可以减少受伤的概率
6.(2022•重庆二模)2022年2月,我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获得了全世界的好评。冬天,人们从室内到室外看滑雪比赛时,机体不会发生的生理反应是( )
A.通过神经调节,某些肌肉收缩加强
B.面部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
C.耗氧量增多,细胞呼吸增强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
7.(2022•湖南二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仅原型是国宝大熊猫。它们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如今的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熊猫食性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不同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对大熊猫尿液成分分析,可能检测到生长素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提高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8.(2022•朝阳区一模)冬奥会作为一项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竞赛场馆、道路等设施的建设,大规模的人员聚集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压力。为此,北京2022年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冬奥会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
B.对动植物的系列保护措施只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
C.垃圾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D.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有效降低了生态足迹
9.(2022春•三明期中)20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的背后,是二百多项“黑科技”的支撑,中国实现了奥运会上二氧化碳全部中和的目标。下列叙述中不是与减小生态足迹密切相关的是( )
A.在运动员的体表和运动服内安传感器监测运动员的训练,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助力运动员在冰雪项目上迅速追赶世界强国
B.开幕式上用氢能源小火炬取代了传统的燃油、燃气主火炬,做了开创性的点燃主火炬的艺术尝试
C.用风能发电和特高压电力传输技术保障奥运会用电,交通运输使用氢能源和电动汽车
D.用工业回收的二氧化碳通过临界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取代了氟化物制冷剂,新的制冰技术也使运动成绩大幅提高,多项速滑纪录被打破
10.(2022春•芮城月考)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国宝大熊猫,目前我国建立了多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网络体系。但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指出:未来100年内仍有18个大熊猫种群的灭绝风险高于50%,15个大熊猫种群的灭绝风险高于9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B.科学家以种群为单位研究大熊猫,各大熊猫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高
C.自然保护区中物种丰富,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D.“冰墩墩”设计理念体现大熊猫的直接价值
11.(2022春•湖北期中)作为世界第一个“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向国际社会做出坚定承诺:绿色办奥。北京冬奥会将发展体育事业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力争碳排放全部中和,打造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奥运会。冬奥核心区绿化造林成活率达99%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B.奥运会的举办通常会产生近万吨的废弃物,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有利于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奥运会专用餐具回收后加入微生物可直接变成水和气体,参与此过程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D.废旧电池应投入相应垃圾回收箱中,否则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吸收,沿食物链逐级积累
12.(2022春•渝中区月考)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有一个野生大熊猫种群,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假设该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80%,b基因的频率为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对大熊猫保护采取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
B.大熊猫食性的改变是其与其他生物以及无机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性状熊猫中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10%
13.(2022•保定一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有一个野生大熊猫种群,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假设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对大熊猫保护采取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
B.大熊猫食性的改变是其与其他生物以及无机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该大熊猫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B、b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D.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大熊猫的概率约为17%
14.(2022•丹东一模)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肆虐,需要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抗疫。北京冬奥会期间推出了多种防疫“黑科技”,如气溶胶检测系统、多种防疫机器人(如巡检机器人头顶有“水龙头”可以提供一些免洗手凝胶,进行手部消毒。雾化消毒机器人仅需短短一分钟就能消杀36平方米的场馆)和腋下创可贴,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B.“奥密克戎”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种变异毒株,它的特点是传播快、隐匿性强、穿透力强,这是一种不利变异,使人们更易感染新冠病毒
C.疫苗的保护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加强针能迅速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
D.多种防疫机器人帮助人们手部消毒和消杀场馆等,可以有效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15.(2022•丹东一模)辽宁省东港市是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是“中国草莓第一县”。东港草莓以“绿色、安全、优质”的优势入选直供北京冬奥会农产品名单。下列有关草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草莓的生长发育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B.在草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往往具有顺序性
C.草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植物激素在代谢上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
D.喷洒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草莓果实脱落
16.(2022春•霍林郭勒月考)中国奥运健儿出战北京冬奥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科学膳食营养是完成高强度训练、维持最佳机能状态的基础保证。在膳食营养中,蛋白质的摄入尤为重要。根据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判断,下列物质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A.B.
C.D.
17.(2022•海淀区一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兴奋剂检测中,首次使用干血点(DBS)技术。DBS采样时,将运动员的一滴指尖血滴在滤纸上,待其自然风干两三个小时即可制成待测样品。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类兴奋剂在违规使用者体内,作用于突触前膜
B.DBS风干脱水可抑制微生物分解作用,提高样品的稳定性
C.DBS风干可使样品中的兴奋剂浓缩,利于提高检测灵敏度
D.严禁滥用兴奋剂,能、
二、非选择题
18.(2022春•西山区月考)速度滑冰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中重要的项目之一,这项运动有助于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机体心肺功能,增强防寒能力。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机体对外界有一系列适应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速度滑冰开始时,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皮肤会出现 等现象导致机体散热减少,同时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增多维持体温恒定。
(2)速度滑冰能促进机体代谢增强,大量消耗葡萄糖,导致血糖含量下降,此时,胰岛分泌 ,以保证血糖平衡。人体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发挥调节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3)参赛的队员全程都要做好疫情防护,大规模接种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病毒)疫苗建立群体免疫,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措施。新冠疫苗的种类有灭活疫苗、mRNA疫苗等,接种灭活疫苗后,该疫苗激发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基本过程是 。
19.(2022春•东湖区月考)2022年2月4日,在万众瞩目中,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盛大举行。在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中,冰雪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改变,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在静候比赛时,皮肤血管平滑肌 以减少散热;同时,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调控轴的分级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的机理是 ,此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 。若运动员静候比赛时间过长体温下降可能导致“失温”,失温的原因是 ,失温、身体不适,说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 。
(2)寒冷环境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至大脑产生冷觉,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理由是 。高山滑雪比赛结束初期,运动员的呼吸、心跳等并没有立即恢复正常水平,原因是 的特点。
(3)图示是小鼠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细胞结构模式图,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研究发现,寒冷条件下机体主要通过褐色脂肪组织细胞专门用于分解脂质等以满足额外的热量需求。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据图分析出两点原因: 。
20.(2021秋•宿迁月考)2022冬奥会即将在北京举办,在冬奥会的很多比赛项目中,冰雪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如图是运动员受到某种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每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末端形成的杯状或球状结构叫做 。图甲中④虚线圈处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A和B两个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 、 。
(2)图乙中,在兴奋状态下,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为 。已知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肌无力,原因是 。
(3)图丙为 的结构模式图,在图丙中结构6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图丙中兴奋传递时,只能由1→6,单向传递,原因是 。
(5)突触后膜上的 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图丙中6产生兴奋。
21.(2022•抚顺一模)“山林场馆,生态冬奥”是2022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占地约22公顷的延庆冬奥森林公园,作为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总体规划环境保护措施中的迁地保护基地,公园的迁地措施保护了部分小海陀山植物,体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22北京延庆冬奥会森林公园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即 ,也就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北京延庆冬奥村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局,还要保证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从而使昔日延庆区变成了如今“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世人瞩目的山水家园。该过程中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答出两点)。
(3)延庆冬奥森林公园的建成能够固碳释氧、改善周边的环境质量,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A、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全部来自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A正确;
B、寒冷环境机体体温恒定,运动员机体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B错误;
C、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C正确;
D、运动员细胞外液中的CO2浓度升高使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至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D正确。
2.C
A、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可能降低,为了保持体温,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产热增加的方式有代谢活动增强,散热减少的方式有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几乎不分泌,A正确;
B、运动过程中需要有平衡中枢参与、呼吸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小脑有保持平衡功能,大脑皮层有躯体运动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低级运动中枢,下丘脑有直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通过分级调节机制实现的,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不经过分级调节机制,C错误;
D、针刺双脚观察反应、检查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所以可以通过针刺双脚及观察膝跳反射来确定受伤运动员脊髓是否损伤,D正确。
3.D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A正确;
B、小脑有控制运动员比赛动作协调与平衡的中枢,B正确;
C、听到自己的成绩时运动员喜极而泣时,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
D、呼吸中枢在脑干,运动员及时调整呼吸节奏的过程受脑干控制,D错误。
4.D
A、人类的长期记忆可能与脑部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
B、运动会促进神经元分泌bdnf等蛋白类神经营养因子,有利于学习与记忆,B正确;
C、图中a过程表明生命活动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C正确;
D、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会导致突触小泡不能与突触前膜融合,不能释放神经递质b,短时间内突触间隙中的b减少,D错误。
5.A
A、北京冬奥会期间,气温低至零下10℃,机体散热量增大,而此时体温处于正常状态,因此,运动员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大,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
B、谷爱凌在比赛中,空中翻腾多次后仍稳稳落地,与小脑的功能有关,因为小脑能维持躯体平衡,B正确;
C、比赛项目刚结束,运动员的心脏跳动速度仍较快,与体液调节有关,因为体液调节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C正确;
D、比赛开始前,运动员一般会进行“预热”,这样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同时体内相关的激素分泌活动也开始增强,从而能减少受伤的概率,D正确。
6.B
冬季人体处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和环境间的温差大,散热增多,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某些肌肉收缩加强,如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同时毛细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速度减慢,以减少散热,另外下丘脑通过激素调节,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物质氧化分解加快,以增加产热,最终达到机体产热和散热平衡,维持体温恒定,A、C、D正确,B错误。
7.B
A、结合题干信息“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如今的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可知大熊猫食性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不同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属于同一个物种,彼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C、竹子中有生长素,大熊猫不能利用,因此对大熊猫尿液成分分析,可能会检测到生长素,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提高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D正确。
8.B
A、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所以冬奥会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A正确;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C、垃圾回收再利用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正确;
D、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可实现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了生态足迹,D正确。
9.A
A、在运动员的体表和运动服内安传感器监测运动员的训练,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助力运动员在冰雪项目上迅速追赶世界强国,这与减小生态足迹无关联,A符合题意;
B、开幕式上用氢能源小火炬取代了传统的燃油、燃气主火炬,做了开创性的点燃主火炬的艺术尝试,这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B不符合题意;
C、用风能发电和特高压电力传输技术保障奥运会用电,交通运输使用氢能源和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的使用也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C不符合题意;
D、用工业回收的二氧化碳通过临界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取代了氟化物制冷剂,新的制冰技术也使运动成绩大幅提高,多项速滑纪录被打破,也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D不符合题意。
10.B
A、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正确;
B、各种群的大熊猫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仍可产生可育后代,B错误;
C、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抵抗力稳定性较高,C正确;
D、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食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国宝大熊猫,体现了大熊猫的直接价值,D正确。
11.B
A、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这是因为植物能 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消耗二氧化碳,A正确;
B、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专用餐具加入微生物后直接变成水和气体,参与此过程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C正确;
D、重金属离子不能被分解,废旧电池应投入相应垃圾回收箱中,否则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吸收,沿食物链逐级积累,称为生物富集现象,D正确。
12.D
A、我国对大熊猫保护采取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A正确;
B、大熊猫食性的改变是其与其他生物以及无机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约为2×80%×20%=32%,出现显性纯合子的概率是80%×80%=64%,则显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64%÷(32%+64%)=,C正确;
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雌性个体中,XbXb为20%×20%=4%,在雄性个体中,XbY为20%,而雌雄数量相等,所以该种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0%,D错误。
13.C
A、我国对大熊猫保护采取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A正确;
B、大熊猫食性的改变是其与其他生物以及无机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C、该大熊猫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C错误;
D、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约为2×80%×20%=32%,出现显性纯合子的概率是80%×80%=64%,则显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32%÷(32%+64%)×=17%,D正确。
14.B
A、病毒是专性寄生物,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据此可知,新冠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
B、“奥密克戎”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种变异毒株,它的特点是传播快、隐匿性强、穿透力强,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不利变异,但对于病毒本身来说是一种有利变异,B错误;
C、由于病毒在不断变异,再加上记忆细胞记忆时间有限和抗体的活性不能持久等因素导致疫苗的保护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而注射加强针后,相当于机体接受抗原的二次刺激,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抗体,因而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C正确;
D、多种防疫机器人帮助人们手部消毒和消杀场馆等,进而可以及时、有效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进而阻止疫情的扩散,D正确。
15.D
A、草莓的生长发育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A正确;
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常常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如植物生长发育早期主要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起作用,而后期主要是脱落酸和乙烯起作用,B正确;
C、不同种植物激素在代谢上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如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相同协同,而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之间相互拮抗,C正确;
D、喷洒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可促进草莓果实脱落,D错误。
16.B
A、该化合物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且该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错误;
B、该化合物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羧基和氨基连接不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正确;
C、该化合物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羧基和其中一个氨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错误;
D、该氨基酸有1个羧基和1个氨基,但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正确。
17.A
A、结合分析可知,神经递质类兴奋剂在违规使用者体内,作用于突触后膜,A错误;
B、DBS风干脱水后自由水含量下降,因而能抑制微生物分解作用,提高样品的稳定性,B正确;
C、DBS风干可使样品中的兴奋剂浓缩,提高其浓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C正确;
D、兴奋剂的使用会使运动员的兴奋性更高,因而打破了比赛的公平性,因此严禁滥用兴奋剂,能更好地维护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D正确。
18.(1)毛细血管收缩
(2)胰高血糖素 作用时间比较长、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等
(3)疫苗相当于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
19.(1)收缩 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 肝脏和脑 散热速率明显大于产热速率,导致体温迅速下降 有一定限度
(2)反射弧结构不完整 体液调节作用时间长/作用缓慢
(3)脂肪滴数目变多,体积变小,相对表面积增大,易于分解产热;线粒体增多,产热增加
20.(1)突触小体 0 1
(2)协助扩散 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血钙过高使钠离子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最终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收缩而表现出肌无力
(3)突触 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5)受体
21.(1)生态足迹 (2)自生、循环 (3)间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热点猜测——天价药降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热点猜测——粮食安全,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热点猜测——两山理论,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