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热点猜测——乡村振兴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热点猜测——乡村振兴,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2021年5月18日,司法部印发了《“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方案》。 2022全国两会调查结果出炉,“乡村振兴”关注度位居第八位。
热点链接: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涉及到的高中生物学知识点有:生态工程、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植物的光合与呼吸、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等
全国各地模拟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2022春•永寿县月考)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能量多级利用以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不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种群密度
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变废物为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化学的方法防治
2.(2021春•沙坪坝区月考)“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工匠”四小农场是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如图所示为一个小型人工生态农场的模式图以及该小型人工生态农场中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4kJ),请根据图和表格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小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成分及它们之间形成的营养结构
B.该小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7×105 kJ
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9.2%
D.与常规农业种植模式相比,人工生态农场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3.(2022春•河南月考)“稻一鸭”“猪一沼一果”“桑一鱼”等生态农业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模式,为实现“水清”“景美”“鱼肥”的乡村振兴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基础。与单一种植农业模式相比,下列不是生态农业的优点的是( )
A.营养结构较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B.充分利用阳光和空间等环境资源,实现能量多级利用
C.多样化种养有利于物质循环再生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2022•肥东模拟)在“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活动中,某地居民欲对一废弃多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藻类大量繁殖的池塘进行治理,同时欲在池塘中引入一些鱼类,以达到治理及获益的双重目的。如图为引入的三种鱼与藻类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引入鱼类会加快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若只引入一种鱼,则引入鲢鱼治理该池塘水体的效果较好
C.引入的鱼类同化作用获得的部分能量会随粪便流入分解者
D.同时引入三种鱼,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能不变
5.(2022春•武汉月考)如表为我国两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时,人口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B.从年龄组成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
C.全国人口普查常采用样方法调查人口基本情况
D.城市人口密度由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直接决定
6.(2022•江门三模)“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集农业生产、旅游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类型。下列关于“美丽乡村”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丽乡村”能量金字塔有可能呈倒金字塔形
B.“美丽乡村”生物多样性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C.“美丽乡村”能量传递效率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D.“美丽乡村”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7.(2022春•大埔县月考)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先后向已被污染的水体中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该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体受污染后,其自我净化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都可能下降
B.治理后,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提高
C.放养植食性鱼类会改变水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
D.水体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的功能不需要补充外来物质和能量
二、多项选择题
8.(2022•扬州模拟)为了推进乡村振兴,南通某地积极推广“温室鱼菜共生种养殖模式”,其主要结构和原理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设计该系统时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等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B.蓄水池适当光照可增加水中藻类数量,既能降低水中无机盐浓度,又能为鱼类提供丰富食物
C.适当增加养殖鱼的种类,丰富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空间和营养等资源的充分利用
D.栽培基质和砾石层中的微生物有利于分解鱼粪,为果蔬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9.(2021秋•江苏月考)为推动乡村振兴,江苏某地大力推广“桑枝条﹣黑木耳﹣水稻“农业模式:利用修剪下来的桑枝条和水稻秸秆制作培养基,在桑树林下培养黑木耳,黑木耳采收后,菌渣作为有机肥还田。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桑树、水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用桑枝条培养黑木耳,表明黑木耳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
C.在桑树林下培养黑木耳,可实现光能、空间等资源的充分利用
D.该模式既能较好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又可增加农民收入
三、非选择题
10.(2022•贵州模拟)国家乡村振兴局最近正式挂牌,这进﹣步体现了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党和国家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某地号召农民发展渔业,在规划鱼塘结构时,有人提议食物链一般不要超过五个营养级,最终设计的鱼塘结构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 。食物链一般不要超过五个营养级的原因是 。
(2)请写出该结构中的食物链: 。其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 。
(3)若肉食性鱼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水草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
11.(2022•岳阳二模)生态岳阳,环境优美。“鱼米之乡”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更加秀美。
(1)洞庭湖湖滩因地势高低不同存在经常浸泡、偶尔浸泡和不浸泡的地块,导致这些地块上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田除草灭害虫的目的是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提倡生物防治害虫的意义是 。
(3)为了解不同害虫防治策略对土壤线虫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田园划分为三个区进行一年的实验研究。实验处理如下:
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9次;
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4次;
实验2区: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喷施药剂4次。
科研人员又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表。
土壤线虫的营养方式是 ,实验结果表明,在农药胁迫较重的土壤浅层,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均受到影响,而在农药胁迫相对较轻的土壤深层, 线虫可能对农药更敏感。
12.(2022•常德模拟)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将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可持续性综合发展新模式。请结合生态学原理回答:
(1)调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
(2)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生态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更高的原因是 。
(3)在“稻鱼共生系统”中,稻花鱼以底栖动物摇蚊幼虫、农业害虫、丝状藻类、水生杂草等为食,鱼的排泄物则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肥料。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的意义是: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的意义是 。
(4)出现水华的池塘水流经稻田后,流出的水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原因是 。
13.(2022•太原一模)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将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可持续性综合发展新模式,此模式为净化空气,消除污染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1)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更好的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在生态采摘园内设置一些鸟巢,招引更多的鸟类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农村污染的防治。某地农民通过发展鳊鱼养殖已经逐渐致富,可是高密度水产养殖引起了水域生态系统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影响鳊鱼的产量。如图所示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①鱼塘的塘边到塘中央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垂钓者在鱼塘边垂钓时,往往会被蚊子叮咬,研究发现蚊子触角中有识别乳酸的受体,以此寻找人类的位置,寻找时蚊子接受的信息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信息。为了从根本上降低蚊子数量,可清除环境中的污水塘、房前屋后的积水容器、池塘养鱼捕食蚊子幼虫等,原因是这些措施降低了蚊子的 。
②假设鱼塘中的鳊鱼只捕食蓝藻和小虾,小虾只捕食蓝藻,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当鳊鱼直接捕食蓝藻的比例由变为时,理论上使鳊鱼增重1g所需要的蓝藻增加 g。
③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答出两点)
14.(2022•柳州二模)在乡村振兴中,广西各地大力推广“无废弃物农业”生态模式。如图为农田﹣池塘﹣桑园﹣沼气综合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整个“无废弃物农业”生态模式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能。“无废弃物农业”生态模式能基本实现无废弃物的机理是 。
(2)为了增加水产品的种类和产量,池塘中一般养殖多种鱼和虾,且这些鱼虾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水产立体养殖的优点是 。
(3)池塘的淤泥、沼气池的沼液可作为有机肥施用于农田、桑园,促进植物生长。有机肥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原因是 。
15.(2022•青羊区模拟)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棉花叶片会影响机械采收,采收前往往会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以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
(1)脱落酸主要由植物的 合成,其作用是 ;某农场购买了一批脱落酸,但说明书遗失,可使用 (措施)来知道使用的适宜浓度。
(2)喷施脱落酸前需去掉棉花的顶芽,可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为证明这个结论,让棉农自觉自愿地规范操作,科研人员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依次做如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能证明顶芽的存在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应该做的两组实验是 。为进一步证明可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应该做的两组实验是 。根据科学实验原则,同时在X处应放置 。
16.(2021秋•湘西期末)油茶产业是湘西州重点传统特色产业,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人员在野外发现了某突变型油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减少,但是固定CO2的能力强于正常植株。现将正常油茶和突变型油茶置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分别测量CO2吸收速率,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照强度为0时,油茶 。(填“有或无”)光合作用,此时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值可以表示一速率 (填“光合或呼吸”)。
(2)图中a点时,A植株 (填“有或无”)光合作用,此时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值为0,原因是 。
(3)真实光合速率是植物叶绿体利用CO2的速率,图中c点时,两种油茶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等,它们的真实光合速率,是 (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 。
(4)突变型油茶是 (填“A”或“B”)植株,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型油茶细胞中固定二氧化碳的酶活性远高于正常油茶,据此你对农业生产上种植油茶提出合理建议是:
。
17.(2022•青羊区模拟)“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1)轮作是指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不同类型的复种形式,从植物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角度分析,进行轮作的理由是 。
(2)油料作物大豆种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其影响细胞新陈代谢程度的主要形式是 。
(3)将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大豆植株分为两组,Ⅰ组用遮光网处理以降低光照强度,Ⅱ组不做处理,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若Ⅰ和Ⅱ组实验过程中大豆植株的呼吸速率保持不变,则e点时大豆植株的总光合速率为 μml•m﹣2•s﹣1。若Ⅱ组植株在d点时线粒体中产生的CO2比Ⅰ组更多,则此时Ⅱ组植株的总光合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Ⅰ组植株。根据该实验结果,提出在大棚栽种时提高该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是 。
18.(2021秋•五华区期末)菜花节是罗平振兴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千亩油菜盛花期可供游客观赏,种子可以榨油。图表示油菜开花后种子形成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在油菜种子形成过程中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是 。
(2)为验证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还原糖 ,颜色深浅与还原糖含量成正比。
实验步骤:
①取三份等量的分别形成6、15、27天的油菜种子,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组织样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待测组织样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 ;
④ ,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
(3)有人推测:随着油菜种子不断发育成熟,还原糖会逐渐转化为脂肪来作为细胞中的良好的储能物质,依据是 。
(4)为了观察胚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油菜种子胚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色的脂肪颗粒。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A、生态农业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能量多级利用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错误;
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密度增加,B错误;
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减少垃圾产生,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C正确;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的方法防治,D错误。
2.B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除了生物成分还有非生物成分,A错误;
B、据表分析,农作物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10﹣21﹣58=31×104kJ,鸡的同化量为10+7=17×104kJ,所以农作物流向人的能量是14×104kJ,鸡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7﹣1﹣3=3×104kJ,所以人通过食物网获得的能量为1.7×105kJ,B正确;
C、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1×104 kJ)÷[(110+75)×104 kJ]=16.8%,C错误;
D、生态农场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3.D
A、生态农业的物种丰富度较高,营养结构较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A正确;
B、生态农业可充分利用阳光和空间等环境资源,营养结构的复杂化使能量可以多级利用,B正确;
C、多样化种养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利用,减少了废物的产生,从而减少环境污染,C正确;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严重威胁本地物种的安全,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4.C
A、鱼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鱼中只有鲢鱼直接以藻类为食物,所以若只引入一种鱼,且能较好的控制水华,应引入鲢鱼,B正确;
C、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不属于鱼的同化量,C错误;
D、同时引入三种鱼,可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但不一定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D正确。
5.B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人口数量不一定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死亡率还受传染病等的影响,种群密度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A错误;
B、分析表格数据,从年龄组成上看,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B正确;
C、统计局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常采用入户调查,C错误;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城市人口变化,D错误。
6.A
A、“美丽乡村”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因能量可人为补充,可能会使能量金字塔呈现倒置状况,A正确;
B、“美丽乡村”是人工的生态系统,其作物种类较少,生物多样性比正常情况下自然生态系统低,B错误;
C、“美丽乡村”为人工生态系统,人为干预不改变能量传递效率,只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错误;
D、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其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7.D
A、水体受严重污染后,其自我净化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都可能下降,A正确;
B、治理后,生物种类增加,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提高,B正确;
C、放养植食性鱼类,鱼类可以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物,这样,浮游植物中的能量就流向鱼类,进而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正确;
D、该水体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的功能仍然需要补充外来物质和能量,D错误。
8.ABC
A、设计该系统时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等生态工程基本原理,A正确;
B、蓄水池适当光照促进池内藻类的生长,可增加水中藻类数量,既能降低水中无机盐浓度,又能为鱼类提供丰富食物,B正确;
C、由于不同鱼种的生活习性有一定差异,适当增加养殖鱼的种类,丰富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空间和营养等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
D、栽培基质和砾石层中的微生物有利于分解鱼粪,为果蔬生长提供物质,根据能量单向流动的特点可知,其不能为果蔬生长提供能量,D错误。
9.BC
A、桑树、水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正确;
B、黑木耳属于分解者,不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
C、黑木耳属于分解者,不能利用光能,故不能实现光能、空间等资源的充分利用,C错误;
D、该模式增加了分解者,能较好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又可增加农民收入,D正确。
10.(1)生产者水草等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含有的能量 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越长,能量损耗越多,不足以维持更高营养级生物的生存
(2)水草→植食性鱼→肉食性鱼 植食性鱼
(3)植食性鱼以水草为食,肉食性鱼的数量增加导致植食性鱼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水草数量增加
11.(1)水平
(2)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生物防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异养型 植物寄生
12.(1)取样器取样法
(2)群落的物种组成 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更复杂
(3)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稻花鱼捕食农业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水稻等作物与藻类竞争光照和N、P等无机盐,以及动物摄食
13.(1)物种组成 直接和间接
(2)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化学 环境容纳量(K值) ②5
③水稻等作物与藻类竞争光照、竞争N、P等无机盐;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14.(1)太阳 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废物资源化
(2)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养殖农户的收益
(3)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为可被植物利用的无机盐,增加了植物周围CO2浓度,分解作用释放热能,提高了环境温度
15.(1)根冠、萎蔫的叶片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不同浓度的脱落酸进行预实验
(2)甲、丙 乙、丙 空白琼脂块
16.(1)无 呼吸
(2)有 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3)不相等 真实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和 c点两种油茶净光合速率相等,但是两者呼吸速率不同
(4)A 培育突变型油茶幼苗,推广油茶新品种(或“种植正常油茶油茶时,增施农家肥提高CO2浓度”)
17.(1)不同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各不相同,根系深浅与吸收水肥的能力也各不相同
(2)水 自由水
(3)2 大于 在dg对应的时间段(约1:30一3:30)进行遮光处理
【分析】:(3)若Ⅰ和Ⅱ组实验过程中大豆植株的呼吸速率保持不变,曲线图显示大豆呼吸速率为0.5uml•m﹣2•s﹣1,e点净光合速率为1.5uml•m﹣2•s﹣1,总光合速率为二者之和=0.5+1.5=2uml•m﹣2•s﹣1;若Ⅱ组植株在d点时线粒体中产生的CO2比Ⅰ组更多,说明Ⅱ组植株的呼吸速率大于Ⅰ组植株的呼吸速率,由于d点时两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相等,所以Ⅱ组植株的总光合速率大于I组:曲线图显示,Ⅱ组(不做处理)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在g对应的时间段明显低于Ⅰ组,因此在d对应的时间段(约1:30﹣3:30)进行遮光处理,可提高大棚栽种该作物的产量。
18.(1)随着油菜种子形成时间的延长,还原糖含量逐渐下降
(2)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等量的斐林试剂 将三支试管50~65℃水浴加热 3支试管中出现的砖红色从深到浅是顺序是:1、2、3
(3)据图可知,随着油菜种子形成时间的延长,还原糖含量逐渐下降的同时,脂肪含量逐渐增加
(4)苏丹Ⅲ 橘黄项目
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农作物
110
75
21
58
鸡
7
10
1
3
比重(%)
项目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城乡结构
0﹣14岁
15﹣59岁
≥60岁
女性
男性
城镇
乡村
第六次(2010年)
16.60
70.14
13.26
48.73
51.27
49.68
50.32
第七次(2020年)
17.95
63.35
18.70
48.76
51.24
63.89
36.11
相对丰度
营养类群
0~20 cm
>20cm
常规区
实验1区
实验2区
常规区
实验1区
实验2区
食细菌线虫
79.92
80.05
79.71
77.45
60.94
66.39
食真菌线虫
6.54
6.33
7.45
2.69
2.56
2.59
杂食﹣捕食线虫
5.77
5.68
5.52
4.45
4.42
4.20
植物寄生线虫
7.77
7.94
7.32
15.41
32.08
26.8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热点猜测——天价药降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热点猜测——粮食安全,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热点猜测——2022冬奥会,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