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
展开课题:做功了吗 | 课型:新授 | |
“一研:共定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用来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 ||
教学重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不做功。 | ||
“一备:草案”,“二备:定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我们平时常说到“做工”,日常“做工”是指“读书”、“工作”、“劳动”,认为花费了力气一定能做功,不会徒劳无功。物理学中也有“做功”,可是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做工”有着不同的含义。 二、新授 (一) 1、小孩的拉力F使小狗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说小孩的拉力对小狗做了功,或简单的说小孩对小狗做了功。 2、吊车拉货物,使物体上升了一段距离。 3、小孩推玩具车,使玩具车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以上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做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一段了一段距离。) 1)这位同学虽然有施加力的作用,但是没有移动一段距离,这些力就没有“成效”,可是“劳而无功”。 2)运动员踢足球,球离开脚后飞出10米远的过程,运动员是否对球做功? 3)人抬着物体在水平面上行走,人的支持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板书: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B、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二)学生活动: 活动1、用手托物理课本左右运动。 活动2、将课本举起的过程。 活动3、将课本起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教师强调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并总结出不做功的3种情况: 1、 S=0(劳而无功)2、 F=0(不劳无功)3、 F的方向和S垂直。 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有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物理学上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这一规定不但包含了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而且告诉我们功的计算方法。 (板书:二、功的计算: 1、公式:功=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W=F•S 2、单位:F—N,S—m,所W,N• m 焦耳(J)1J=1 N• m) 用手慢慢匀速举起两个鸡蛋,升高1米时,手对鸡蛋做的功差不多就是1焦。 出示例题:重力为100牛的物体,受到20牛的水平拉力,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5米,则重力做功是多少焦,拉力做功是多少焦? 四、习题训练 1、山东姑娘唐功红,在奥运会中获得一枚举重金牌,她的举重过程分为两个过程:第一阶段,她抓起杠铃把它举过了头顶;第二阶段,她举着杠铃在空中稳稳停了3s。 则她在第一阶段______做功,在第二阶段______做功.。(填“有”或“没有”) 2、某同学要把重为60N的水桶缓慢匀速的提起0.5m的高度,他需要做多少功? 3、 一个人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重200N的车前进2m,求这个人对车做功多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 五、课堂小结 1、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B、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 ( S=0 ,劳而无功 ) (2)有距离无力 ( F=0, 不劳无功 ) (3)力和通过的距离方向相垂直(F⊥S,劳而无功) | 胖问题:(蓝笔)
根据本班分层设计: (蓝笔)
| |
教学反思:
| ||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a href="/wl/tb_c64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跟进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课时,新课引入,课堂导学,指导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