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3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154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3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154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3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154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3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1544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3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1544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3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1544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3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1544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3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21544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你知道“四书”“五经”是哪几本书吗?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
1、反复诵读,体会句式的特点。2、初步理解“教学相长”的观念。3、积累文言词语。4、背诵课文。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zhuàn)。共49篇。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戴圣,字次君,生卒年不详, 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著作有《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朗读课文 读出韵味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句式整齐,两两相对,读来朗朗上口。)
疏通文意 积累词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疏通文意 参考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疏通文意 我会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4、故曰:教学相长也。5、《兑命》曰:“学学半。”6、其此之谓乎?
疏通文意 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古义: 今义: )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 )教学相长也(古义: 今义: )
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这样以后。然,这样。后,以后。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勉励;今义:与“弱”相对。
疏通文意释美句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不知其善也 知道
通假字《兑命》曰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学学半 学通“敩”(xià),教导。
词类活用弗食,不知其旨也。名词用作动词, 吃 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梳理脉络 品味结构
1、学习有什么作用?怎样引出这个话题的? 2、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3、文章的思路是什么?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5、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谈谈看法。
1、学习有什么作用?怎样引出的?
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反面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2、文章论述了什么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
3、文章的思路是什么?
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5、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谈谈看法。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梳理脉络 我能背过
虽有 ,弗 ,不知 ; 虽有 ,弗 ,不知 。 是故学 , 教 。 知不足,然后 ;知困,然后 。故曰:“ ”。《兑命》曰:“ ”。其 ?
思路:本文先以“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写法:①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开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②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食,不知其旨也(不) B.弗学,不知其善也(益处,好处)C.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清)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立,自强) 2)加点的“其”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其此之谓乎C.请循其本 D.则其善者而从之 3)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B.《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知道不足,这样之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强自立。D.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B.作者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景,进一步解释,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C.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D.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
填空题:1)《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2)“四书”是指《 》《 》《 》《 》。“五经”是指《 》《 》《 》《 》《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 名句翻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①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②终始典③于学。”其此之谓乎!【注】①君:名词作动词,统治。②念:想着。③典:常。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弗食,不知其旨也 ( 味美 ) B.教然后知困 ( 困感,阻碍 )C.人不学,不知道 ( 明白 ) D.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 称王 ) 翻译句子:1)弗学,不知其善也。 2)玉不琢,不成器。 根据内容,完善表格。
背诵课文。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2021学年虽有嘉肴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虽有嘉肴示范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朗读字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从一本书谈起,学习任务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习任务2,学习任务3,学习任务4,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倒装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虽有嘉肴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虽有嘉肴图文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文意梳理,积累文言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