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6 鉴赏古代诗歌之选择题(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展开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26 读懂诗意,准确选择
✬考点讲义
一、考点解读
古代诗歌阅读中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此题囊括了古代诗歌鉴赏题全部的考查内容。其中包括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选择题使考查角度更加全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因此,考生要把做题与读懂诗歌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借题解诗,另一方面把握题型特点,把握诗中关键词句,确保准确选择。
二、知识储备
古代诗歌阅读中选择题主要是从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考查,四个选项分别从诗歌的不同角度考查,如思想感情的整体性把握,某个诗句的理解和分析。因此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答题的关键。理解诗歌是一个综合获取信息的过程,甚至需要联想与想象的能力,要进入诗歌的“情境”,又能够跳出来理性分析。所以,做诗歌选择题,首先读懂诗歌,其次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再通过做题技巧正确判断。
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择题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本题为“四选一”式的负选型,即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2.选项的先后顺序一般会与原诗句顺序大体一致。
3.“理解”与“赏析”兼顾,重在“理解”。选择题的设题点有两方面: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关键词句、情感主旨的准确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从近三年的命题实践看,其考查重心放在了诗意理解上,尤其是对诗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准确理解,考生应充分把握这一点。
4.命题者在设误时,往往从细微处入手,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
5.读懂选项是关键,作答时要边阅读边判断思考,无论是选择恰当的或不恰当的选项,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绝大多数选项内容是正确的。所以,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准确理解诗歌的过程,题目答对了,诗歌的内容也就大体掌握了。因此,选项是理解诗歌最好的辅助,更有助于下一道主观题的解答。
三、解题要领
解读选择题,应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细读选项,明确题目指向。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明确题目的指向。有的选项是针对诗歌局部,有的是针对整首诗歌;有的是针对词句理解,有的是针对情感主旨,有的是针对语言、手法等。
第二步:寻找对应诗句,认真比对。答题时,要找到选项内容所对应的诗句,对比原诗句在意象、意境、手法、语言、情感、主题以及涉及的文化常识等方面的赏读解析是否正确,要综合分析、辩证思考。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排除陷阱。命题者往往在选项中巧妙地设置若干陷阱,以此来干扰考生。常见的陷阱集中在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以及文化常识等要素上。考生要关注选项中对关键词句、重要句子的理解,看看选项有无曲解文意。
四、典题导引
例1.
2021年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第15题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 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 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
例2.
2021年新高考Ⅱ卷《示儿子》第15题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 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 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 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
例3.
2021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第14题。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项“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五、随堂演练
(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
南浦·春水
张炎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①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注】①前度刘郎:指去而复返的人。唐代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波暖绿粼粼”,扣题“春水”。湖光粼粼,绿波荡漾,弥漫着春的气息,透出了春日温煦之意,写春水溶泄荡漾之状。
B.“荒桥断浦”两句承上启下,“桥断”即写断桥,点明地点是杭州西湖,一“荒”字与前文形成对比,转而写西湖之荒凉。
C.下片起句词人先写“空山”,悲凉之意转浓。接着描写眼前的“新绿乍生”及“茂林觞咏”等景物,进一步抒发自己的哀叹。
D.全词笔调细腻,绘景出彩,过渡自然。词人由优美的苏堤游至荒凉的断桥,感情也随之由欢快转为悲伤,情景交融,精妙绝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项中“眼前的……景物”错,“新绿乍生时”三句及“余情渺渺”两句,均为词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小题。(日照市2022届高三一模)
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
杜荀鹤[注]
时难转觉保身难,难向师门欲继颜。
若把白衣轻易脱,却成青桂偶然攀。
身居剑戟争雄地,道在乾坤未丧间。
必许酬恩酬未晚,且须容到九华山。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46 岁中进士第,但未被授官而离京,回到九华山。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恩门”即“师门”,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师门致书后写的回献诗。
B.首联交代诗人难以继续跟从恩师学习的原因,表达对恩师的愧疚。
C.“白衣”和“青桂”形成对比,突出表现诗人科举成功后的喜悦。
D.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知恩图报之意,并向恩师发出到九华山的邀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通过对诗歌的分析理解,可以发现,C项没有对比,“突出表现诗人科举成功后的喜悦”也属于曲解文意。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3小题。(郑州市202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少年游
蒋捷
梨边风紧雪难睛,千点照溪明。吹絮窗低,唾茸[绒】窗小,人隔翠阴行。
而今白鸟横飞处,烟树渺乡城。两袖春寒,一襟春恨,斜日淡无情。
【注】唾茸古代妇女刺绣,每当停针换线、咬断绣线时,口中常沾留线绒,随口吐出,俗谓"唾绒"。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风吹雪飞之景,渲染凄冷气氛,为全词奠定了哀婉的情感基调。
B."吹絮"句写飞絮飘落窗前,与首句"风紧"相照应,体现了用笔之绵密。
C."斜日"句采用拟人手法,将斜日人格化,盲其无情,衬托了春恨之浓。
D.本词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都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拓展了艺术空间。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风吹雪飞”有误。首句以雪喻梨花,写的是急风中梨花飘飞的景象,而非真正的飞雪之景。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26 读懂诗意,准确选择 解析版
✬题组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1题。(深圳市2022届六校第一次联考)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注】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这两首诗是诗人被贬四川多年后,遇赦返回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途中,行至岳阳楼时所作。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投荒”凸显了自然环境的艰险,“万死”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处境的艰难。“鬓毛斑”强调自己年事已高。
B. “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江南”指代诗人的家乡,“先”表时序上在先,强化了情感,“笑”意蕴丰富,用语精当。
C. “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绾结湘娥十二鬟”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湖中君山的空濛秀丽。
D. 第二首诗的后两句实写诗人在湖面上观赏君山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2题。(宜宾市普通高中2019级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其三)①
黄庭坚
锁江亭上一樽酒,山自白云江自横。
李侯②短褐有长处,不与俗物同条生。
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
古来寒士但守节,夜夜抱关听五更。
注:①本诗作于元符三年黄庭坚谪居戎州(今四川宜宾)期间。履中、南玉:成履中、汲南玉,黄庭坚在戎州的朋友。②李侯:李任道,黄庭坚在戎州的朋友。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题目看出诗人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又写了三首和诗,并寄给两位好友。
B.首联写景,锁江亭外白云缭绕的青山和如练横陈的大江呈现出一派开阔博大的景象。
C.颔联写人,李侯身着粗布短衣,一介平民身怀才华,不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
D.尾联言志,驻守边关的寒士夜夜难眠直到五更天亮,生活清贫却守节自持。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3题。(福建省漳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的起句写江深竹静、几户人家是为创造一种静谧的环境,以衬托下句对花的描写。
B.第一首诗的末两句把春光拟人化,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该是爱花。
C.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浣花溪边的繁花缤纷,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花朵很少,有怜惜之感。
D.第二首诗的末两句以发问作结,“谁能”“唤取”等词实叹招饮无人,徒留想象,余韵无穷。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第二首诗的后两句不是实写,是虚写,作者想像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的情景。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驻守边关”错误,“抱关”指守门,这里有自甘贫贱之意。
3.【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花朵很少,有怜惜之感”望文生义,“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写作者于浣花溪畔向东望,少城之内繁花如烟雾弥漫一般;而自高楼观百花,则更惹人怜爱,并没有“花朵很少”惹人怜惜之意。
考点23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艺术(讲义)-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这是一份考点23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艺术(讲义)-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知识储备,典题导引,随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5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这是一份考点25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知识储备,典题导引,随堂演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4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这是一份考点24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储备,随堂演练,三联写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