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考点24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考点24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01
    考点24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02
    考点24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24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24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储备,随堂演练,三联写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4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24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
    ✬考点讲义
    一、 考点解读
    艺术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或表达技巧,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表达效果,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情达意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技巧。四者间尤其是前三者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从近几年高考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来看,高考对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考查,主要包括判断艺术技巧类别、分析艺术技巧具体用法和评价艺术技巧效果等,近几年也侧重和其它考点综合考查。复习时不但需要构建艺术技巧的知识体系,在训练中针对判断、分析两大环节用力,还要注意构建诗歌考点的知识网络,理解各个考点之间融会贯通的关系。
    二、知识储备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鉴赏分为判断修辞手法和分析其表达效果两个方面。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排比、排比、双关、顶真等。高考考查修辞手法,一般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具体分析。下面讲解几种主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突出事物特征,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加生动鲜明。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把“愁”比喻为春天江水,写出了愁像春天江水那样滚滚东去、不可遏止。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如林逋《山园小梅》的“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断魂。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鹤、蝶对梅的喜爱之情。
    3.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开头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贺铸《青玉案》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结尾设问,化虚为实,一问一答,将无形的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4.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如苏轼《定风波》的“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使用反问句式,激发读者思考,同时强烈地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昭君客死异乡,葬身青冢,这两句对仗工整,写出了王昭君不幸的一生。
    6.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和“红”分别代“叶”与“花”,“绿肥”与“红瘦”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出作者的感伤情怀。
    7.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如岳飞《满江红》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发冲冠”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愤恨,对敌人的痛恨。
    8.双关: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如刘禹锡《竹枝词》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以晴天、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描写、抒情、议论、记叙,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这两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一) 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正面描写
    1. 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手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虚线勾勒人物形象的画法。文学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不事雕饰,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的手法。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不事雕琢,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全词不见一个哀字,但是浓浓的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2.细节描写。是对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环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可以是一个动作、一种情景、一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通过特写镜头把事物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如赵师秀《约客》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既写出了诗人雨夜独自候客的情景,又揭示了诗人因客不来,夜已过半的惆怅、烦闷心情。
    3.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做动态、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本是无声的静寂,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一两声“蝉噪”“鸟鸣”,显得山林愈发幽寂了。作者以动写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
    4.虚实结合。把抽象的情感或议论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回忆、想象与眼前现实的描写结合起来。诗歌中凡是写想象之境、回忆之境、神鬼之境、梦境以及设想之境均为虚写。实与虚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抽象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当前为实,过去与未来为虚;物质为实,想象为虚。如李煜《忆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还似……正春风”三句,虚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眼前现实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梦中虚写的繁盛景象反衬实写现实的凄凉无奈。
    5.视角变化。观察者所处的位置不同,视角不同,或是近与远、或是上与下,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百态千姿,变化万千。如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的:“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由近及远,由水到山,由地到天,由静到动,由昼到夜,高低远近天上地下,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幅秋景图。
    6.感官角度。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通过色彩、声音去描写景物。诗词中出现了颜色词,即应考虑视觉(或绘色);出现了表声音的词,即应考虑听觉(或绘声)或动静结合;如有冷暖,须考虑触觉;如有花香之类,须考虑嗅觉。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山、花、鸟四景,分别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令人赏心悦目。白居易《夜雪》的“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衾枕冷”是触觉,“窗户明”是视觉,“折竹声”是听觉,多角度烘托了夜雪之大。
    ★描写手法——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亦称“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事物或环境描写对主要对象加以渲染烘托,使之突出、鲜明。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二、三两句写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使空山旷野上的浮云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江娥素女,也被乐声触动愁怀,潸然泪下,通过音乐的影响极力烘托了箜篌声音神奇美妙,具有惊天云、泣神女的魅力。
    (二)抒情手法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
    直接表达诗人的爱憎、喜怒、哀乐、赞美批判等主观思想感情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悲凉慷慨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抒情手法——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作者把自身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个人思想感情。古诗词中,兰、竹、松、菊、柳等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或直接以景物描写代替情感抒发,或先写景后抒情。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诗人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的宜人之景,但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是“鸟空啼”,一个“空”字,以乐景写哀情,抒发安史之乱后山河破碎、花落鸟啼无人赏的愁绪。
    2.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的某种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往往具有人格化的色彩。“咏物诗”中的物象一般只有一个,所托之物一般既是作者的节操、志趣、理想的化身,也是作品主旨的载体。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3.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讽喻当朝。如刘禹锡的《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曾经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与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4.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化用刘裕北伐的典故,作者写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借此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的概念又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联想、想象、抑扬、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而广义的表现手法还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式与描写方式,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静、虚实、点面等。高考题干中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指广义的表现手法。下面列举的是狭义的表现手法,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外的常用的诗歌艺术技巧。
    1.对比: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昔盛今衰,对比强烈,使读者感受深切。
    2.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以关雎鸟鸣叫求偶来比喻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追求,又能自然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衬托: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江”“白鸟”“青山”“艳花”等词写的是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的却是“何日是归年”的思乡之情,以乐景衬哀情。
    4.渲染烘托: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渲染和烘托都是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通过风、天、猿、渚、沙、鸟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凄清肃杀的特点。如《陌上桑》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观看者的动作、神态来烘托罗敷的美。
    5.点染手法:作为绘画术语的点染,一种说法是先提点勾画,再用墨染色,另一种说法是一笔沾浓淡墨,时而点画,时而染墨。当它移植进诗歌中,用于抒情写景时,点就是指直接表明情感或情绪,染就是上面所说的渲染,渲染与情绪相应的气氛。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先点别情,再两次渲染,先退一步讲仲秋时节的离别愁情更堪,再想象离别后之景,渲染凄清悲凉的气氛。
    6.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想过程。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使得洞庭的湖光山色跃然纸上。
    7.抑扬:把要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波澜,情趣动人。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描写,深刻表现了她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8.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借古讽今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借对历史上的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等。深沉蕴藉,发人深思。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面写赤壁之战怀古,实则是因预感到唐朝将亡而发出慨叹。
    9.对写法(落墨对方、推己及人):指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的角度着笔,而从对方的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表现亲情的作品中。单方面写思乡念亲,只是一层意思。如果转换角度,写两地的思念,情感的表现将更加细腻动人,耐人寻味。如柳永的《八声甘州》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由于思归心切,联想到自己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渴望自己回家,想象着妻子会常常在妆楼上痴痴地凝望远处的归船,多少次误以为丈夫归来了,然而船到近前带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本是自己望乡怀人,自己倚栏凝愁,却从对方角度说“佳人”盼望自己回去,“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
    结构技巧
    所谓结构技巧是指诗歌的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古代诗歌在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往往有比较固定的结构模式,如,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行文构思严密、思路清晰、写景抒情的浑然一体。
    结构方面的技巧包括起承转合、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首尾呼应、照应标题、层层递进、舒缓节奏、铺垫等,鉴赏诗词中的结构技巧往往是提问思路特征、或考查关键诗句的作用。如诗眼与诗题的照应,首尾或前后题意上的照应,上下诗句内容的衔接、过渡、铺垫,叙事与抒情议论的舒缓、紧凑或转折,以及近体诗的“起承转合”等。
    1.铺垫。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诗歌中的铺垫往往是景色描写的渲染烘托。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
    2.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如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心在天山”照应“当年”,“身老沧州”照应“关河梦”,诗句通过对比,抒发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3.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句子里“二乔命运”本是小事;以“二乔”立意,反映三国之争、东吴霸业,则为大事。
    4.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结尾两句直接表明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表达了坚决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决心。
    5.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如壮阔悲凉的此景象,让人对诗中主人公的心境也产生无限想象: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还是对于现实的忧怨?
    三、解题要领
    首先,读懂题干。所谓读懂题干,即明确表达技巧所指向的具体分类,一般题干中会出现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达方式、结构、描写、叙述、艺术特色,等,或者直接点明某种艺术特色,要求分析其表达效果。
    其次,明确范围。要注意题干是对个别诗句的考查,还是对整首诗的考查,一般而言,结构技巧是针对全诗而言,这一点题干中一般会有提示。
    其三,运用术语。考生要学会运用自己知识储备中的相关答题术语,与具体诗句结合,将自己的知识迁移到实际做题中,尤其要注意,不要只泛泛而谈,或者只抄写诗句,而不做具体分析。
    最后,高考设题趋向于综合性考查,如综合考查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形象艺术、思想感情、语言特色。考生要反复审读题干,圈画重点词语,揣摩命题意图,明确解题角度。
    四、 典题导引
    鉴赏修辞手法
    例1.
    2017年新课I卷《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第15题
    15.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运用比喻手法,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艺术技巧和语言艺术的能力。对于以炼句形式考查艺术特色的题,一般先考虑修辞手法,首先点明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然后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以动衬静,也显示出考生的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鉴赏表达方式
    例2.
    2021年浙江卷《意难忘·山家》第20题
    20.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答案】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艺术技巧和语言艺术的能力,主要考查描写手法和结构技巧。题干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答题角度和每个角度所对应的答题范围。写景艺术一般先考虑描写手法,诗歌上阕写景,首句“村坞云遮”写由下仰望山上,人家村落在白云缭绕中隐约可见。渐行渐近,写看到一幢房子,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最后再到室内的陈设。词的上片运用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移步换景的手法写景;房子依水傍石,稳稳地临溪而立,小径生满青苔,接着两句是写稍近些看到的老树上缠绕着青青的藤蔓,翠绿的修竹映衬着溪边的白沙,色彩鲜明可爱。用白描之笔富有层次地描绘了山家四周的环境和景物。描绘了隐士山家的幽静环境;“苔径逐篱斜”,小径沿着篱笆斜伸过去,“逐”字化静为动;“文木几,小窗纱”“启北扉,移床待客”动静结合。下片写席间主客欢洽之情。隐士是个苍老体弱的衰翁,却出人意外地饮食健胜。作者用“衰翁健饭堪夸”一句来表示自己的惊奇,“衰翁”与“健饭”形成非常有趣的对比。老人十分健谈,边啜茶饮酒,边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农事。“把癭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一一罗列叙写田家生活及农事,为铺陈写实的手法。“穿池还种柳”是说在池边开沟引水,并种上柳树,与下面“汲水自浇瓜”都是老翁的农活。这两句以农家话语写老农的悠游轻松,让人羡慕隐逸生活的闲适。“这风味清佳”! 这一句赞语非常口语化,老翁怡然而乐的神情跃然纸上。
    鉴赏表现手法
    例3.
    2018年浙江卷《送王昌龄》第20题
    20.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的能力。题干中已经明确了表现手法,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鉴赏结构技巧
    例4.
    2019年新课标Ⅱ卷《投长沙裴侍郎》第15题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写了垂钓的场景和大雁夜半乘风来归的场景,“垂纶”场景化用典故,大雁夜半乘风来归借景抒情,都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人物形象、语言艺术的能力。阅读题干可知,本题侧重对抒情方式和结构技巧的考查。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五、随堂演练
    (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肇庆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南浦·春水
    张炎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注]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注释】前度刘郎:指去而复返的人。唐代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
    1.如何理解“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这样写有什么巧妙之处?
    【答案】①这两句的意思是湖水流动带走落红,反而嘲笑东风不能吹净残花。②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落花之色、春光阑珊之态与湖水浩渺之形。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特色、语言艺术的能力。“炼句”题是艺术技巧的暗考题,首先阅读题干可知,本题一共两问,第一问阐释句子意思,第二问分析所用艺术手法,“炼句”题先考虑修辞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流红”运用借代手法,“翻笑”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花的颜色和湖水的浩渺。
    (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2022届海南省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试题)
    永遇乐①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②,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③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④,簇带争济楚⑤。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⑥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注释】①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②(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
    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③(中州)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④(雪柳)这里指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⑤(济楚)指端整、漂亮。⑥(怕见)怕得,懒得。
    2.此词在描摹景象时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①比喻。“落日熔金”中把“落日的光辉”比喻为“溶解的金子”,“暮云合壁”中把“圆月”比喻成“壁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绚丽的暮景。②虚实结合。眼前元宵佳节的景象不禁使词人想到往年在汴京时的情景,由今而昔、由昔而今的虚实描写,丰富了诗歌内容。③视听结合。如“染柳烟浓”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的情形;“吹梅笛怨”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表现人物内心的凄凉。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的能力。题干中的“描摹景象”指明了答题方向,一般首先考虑描写手法,“哪些”提示了至少两种以上艺术技巧。结合诗句可知,本诗运用了比喻、虚实结合、视听结合描摹景象。接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尤其注意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小题。(成都市2022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咏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①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田横五百人②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①牢盆,古代煮盐器具,借指把持盐政的官僚和盐业巨商。②田横,故齐王田氏宗族,刘邦统一天下后,因耻于降汉,自刎而死。其部下500人闻讯,也全部自杀。
    3.前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意蕴丰厚,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运用典故,赞扬田横及义士们不为苟活而屈节的高风亮节;②以反问作结,慨叹世上再无田横等义士存在,抒发义士难觅的悲哀;③隐含对追求名利、苟且偷安的文人士大夫的讽劝,启人深思。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鉴赏艺术技巧和语言艺术的能力。以“炼句”形式考查艺术技巧是高考设题的常见方式,结尾句常常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判断手法时注意抒情方式。“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从修辞你上看,运用了反问的修辞;从抒情方式上看,运用典故抒情。接着调动知识储备,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4小题。(2022届常熟市高三下学期2月检测试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4.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价此诗“意格俱好”。这里所说的“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格”好在哪里?
    【答案】①首联写“孤云”和“归鸟”的怅望之景,触发颔联抒发的思乡之情;颈联再描绘夕阳余晖之景,引出尾联抒发的年华老去的惆怅;②诗歌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写景抒情交错进行,对比强烈,层次分明;③整首诗层层递进,有曲尽其意之妙,抒情效果曲折动人。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根据题干可知,所谓的“格”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考查的范围是全诗。此类题目灵活性较大,考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考生认真阅读原诗,明确每句话的意思,艺术技巧,最后整合归纳概括。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写景抒情交错进行,层词分明,抒情曲折动人。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24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 解析版
    ✬题组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第1题。(广东省珠海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澥:渤海的古称。
    1.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题。(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
    【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2.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题。(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自嘲
    陆游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此诗是黄庭坚被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②此君,指竹子。③石泓,砚台的别称。
    3.请分析《自嘲》与《书愤》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4题。(湘潭市2022届高三第-次模拟考试)
    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裴迪
    不远濡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鸟噤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注】宋孝宗隆兴元年,南宋遣使与金人议和,次年订立合约,于是宋、金呈划准而治的局。
    4. 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你同意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①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②侧面表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③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艺术技巧。根据题干提示“怎样表现钱塘潮”可以判断答题方向,首先指向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然后,调动知识储备,结合诗句分析。其一运用多感官上描写,“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震动百里,这是听觉描写,五、六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惊涛来似雪”是正面描绘江潮涌来,这是视觉描写;其二,“一坐凛生寒”,这是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属于侧面描写。其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江潮涌来,声响巨大,喷雪溅珠,惊心动魄,虚实结合,雄健壮丽。
    2.【答案】①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②通过想象收复故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待;③借用典故,勉励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的能力。题干中“如何抒发‘家国情怀’”,提示考生首先要从抒情方式入手,进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否还有其它角度,然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首联“何事从戎独远行”是反问,其中蕴含着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颔联和颈联是想象收复失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泰民安的期待;而尾联“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借用鲁仲连助田单夺取聊城的典故,勉励卢侍御也要学鲁仲连,运用才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
    3.【答案】①都运用对比。《自嘲》首联通过少年的“凌云壮志”与暮年的“一事无成”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作者有心报国却无法实现的无奈落寞之情。《书愤》第二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写辉煌的过去,与眼前无力杀敌报国形成鲜明对比。②都运用典故。《自嘲》运用愚公移山的典故,以洒脱的自我解嘲,写出作者的爱国之情。《书愤》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技巧的能力。首先题干中的“写法上”确定了答题方向,比较阅读也确定了答题范围,要注意立足全诗。两首诗歌虽然都运用了对比,但是对比的角度却并不相同,分析时要具体阐明。所运用的典故也各不相同,表达的情感也各有侧重,分析是必须紧扣诗歌内容和题干问法。
    4.【答案】示例:①同意。②平静的叙述,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面中。“竹径”“山泉”“鸟嗽”“深林”以简淡的笔墨描绘出寺庙山院的清寂,着色清淡素雅,在平静淡然的勾勒中,③传达出对昙兴上人的崇敬和仰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昙兴上人远离尘世的清静生活的向往。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指向是文章的叙事结构上的特色。首先要明确“平静”的含义。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面中。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相关试卷

    专题22+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22+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抒情手法,描写方式,比兴,象征,想象,虚实结合,用典,托物言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3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艺术(讲义)-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这是一份考点23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艺术(讲义)-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知识储备,典题导引,随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26 鉴赏古代诗歌之选择题(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这是一份考点26 鉴赏古代诗歌之选择题(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知识储备,解题要领,典题导引,随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考点24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艺术技巧(讲义+题组训练)-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