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10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4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10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4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10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
专题4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4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6页。
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49(名篇名句默写+古代文化常识+古诗鉴赏) 【教师版在前,学生版在后】一、补写出下列两组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2)《马说》中,韩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千里马被埋没终身的现状。(3)《劝学》中,荀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比喻论证,得出了“用心躁”的结论。【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3)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词有:贤、祗辱、骈、槽枥、螯、鳝。(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2)《琵琶行》中,诗人听琵琶女自诉身世后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_”。(3)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2)呕哑嘲哳难为听 如听仙乐耳暂明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易错的字词有:羁、渊、呕哑嘲哳、暂、萧。二、完成下边两道古代文化常识题。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叫讳,规矩是“讳名”不“讳姓”,即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前加“讳”字,以示尊重。 B.“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的读书人,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D.“谥”,是指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有地位名望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以总结他一生最主要的功业成败和品德的优劣。【答案】B【解析】“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错,“会试”与“殿试”互换。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三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C.故老,古代常指地方上很有社会声望的年高而见识多的人,“宾礼故老”就是将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像宾客一样敬重。D.后生,年轻人、后辈,《论语》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之语。“卿宗后生”即“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答案】B 【解析】“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一般认为,周礼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三、古代诗歌阅读。(2021·山东章丘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徙 倚[注] 陆 游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注] 徙倚:徘徊。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B.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诗人的境遇。C.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D.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C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与原文不符,“清冷阴森”与原诗意境不符。“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意思是“月正当头,树木笼罩在月色中,没有树影;更深露重,时有露珠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传出”,营造了一种孤寂静谧的氛围。★4.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因为挂念陷没的中原,内心怅恨,担心自己虚度一生。②“坐念”一句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一句则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意及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含意就是翻译诗句大意;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意思是“白白地担心中原陷落,作为男子汉,恐怕要白来这世上一回”。“坐”是“徒”“白白”的意思;“坐念”是“白白地惦记”;“念”的对象是“中原没”,可见诗人是挂念中原陷落,自己却又无可奈何,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而“男儿恐浪生”则是担心自己此生无法建功立业,实则是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王师”一句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49(名篇名句默写+古代文化常识+古诗鉴赏) 【教师版在前,学生版在后】二、补写出下列两组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2)《马说》中,韩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千里马被埋没终身的现状。(3)《劝学》中,荀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比喻论证,得出了“用心躁”的结论。(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2)《琵琶行》中,诗人听琵琶女自诉身世后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__________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____________”。(3)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完成下边两道古代文化常识题。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叫讳,规矩是“讳名”不“讳姓”,即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前加“讳”字,以示尊重。 B.“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的读书人,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D.“谥”,是指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有地位名望的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以总结他一生最主要的功业成败和品德的优劣。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三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C.故老,古代常指地方上很有社会声望的年高而见识多的人,“宾礼故老”就是将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像宾客一样敬重。D.后生,年轻人、后辈,《论语》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之语。“卿宗后生”即“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三、古代诗歌阅读。(2021·山东章丘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徙 倚[注] 陆 游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注] 徙倚:徘徊。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B.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诗人的境遇。C.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D.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4.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5页。
这是一份专题1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7页。
这是一份专题07-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