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50-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

    专题50-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第1页
    专题50-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第2页
    专题50-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50-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50-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6页。
    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50(名篇名句默写+古代文化常识+古诗鉴赏) 【教师版在前,学生版在后】一、补写出下列两组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诗文中,多有用“风雨”这一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2)类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琵琶声联想到珠玉之声,就是声音的类比联想。(3)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能够与家人书信交流是一件幸福的事。“家书”“乡书”作为思乡之情的象征,也频繁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2)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3)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嘈”“烽”“抵”。(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作者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词有:蜉蝣、粟、浔、荻、暂。二、完成下边两道古代文化常识题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B.“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D.“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答案】D【解析】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薨,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燕,周朝诸侯国国名,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燕王,中国古代王爵之一。B. “役”的本义是服兵役,戍守边疆。如《归去来兮辞》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就是它的本义。C. 节,符节,是中国古代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的凭信,用于代表君主出征、节制方面、监察、办理重大案件、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的证明。D.郡,形声字,形旁“阝”表示“郡”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指古代的行政区域。【答案】B【解析】“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是“役使,奴役”的意思。三、古代诗歌阅读。(2021·广东揭阳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观田家 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注] 景常晏:指天晚。劬:劳苦。膏泽:滋养土壤的雨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古体诗,诗歌一、二句就写出了一幅春雨之下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的田野之景。B惊蛰时令正是春耕之际,农家起早摸黑劳作的身影出现在田野上、菜园里、山涧边。C.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的大意是农人勤劳朴实,辛苦劳作不觉苦,春雨润禾便喜上眉梢。D.诗歌最后,诗人看到官家粮仓无粮,百姓背负沉重的徭役,批判了官吏对百姓的不体恤。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的能力。D.诗人看到官家粮仓无粮错误。应该是诗人看到农家粮仓没有余粮批判官吏对百姓的不体恤不准确,诗歌的最后,作者是以观作结,方惭一词,表达出作者对自己仕宦食禄生活的自责。2.近代著名学者王文濡认为本诗最后两句结束入神,请结合整首诗歌,谈谈诗人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先通过观察田间农民劳作,以质朴的语言,描写了农民劳作的辛苦。接着将农夫终年劳作与家无余粮、生活饥贫作对比,进而揭示了其中的原因:赋税徭役的繁重。同时,又将耕种者和食禄者作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诗歌最后两句,作者进行了自省,身为朝廷官员不从事耕种,俸禄却来自百姓,心中顿感惭愧,表现了一个封建官吏的良知,提升了全诗的格调,升华了诗歌的主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本诗是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的田园诗。第一,从诗句内容上看,不耕者,指食禄却不耕作的人,即做官者;禄食,指俸禄;闾里,指乡里,泛指民间;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意思是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第二,从诗句技巧上看,诗人先写春耕之始,然后写农民劳作的艰辛、勤劳朴实,以及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的惨状,最后以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作结,用通俗易懂的诗句表达对田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第三,从诗句的感情上看:作者写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表达了作者对农夫的同情,惭愧身为官吏的不劳而食。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50(名篇名句默写+古代文化常识+古诗鉴赏) 【教师版在前,学生版在后】二、补写出下列两组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诗文中,多有用“风雨”这一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2)类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琵琶声联想到珠玉之声,就是声音的类比联想。(3)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能够与家人书信交流是一件幸福的事。“家书”“乡书”作为思乡之情的象征,也频繁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作者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完成下边两道古代文化常识题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B.“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D.“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燕,周朝诸侯国国名,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燕王,中国古代王爵之一。B. “役”的本义是服兵役,戍守边疆。如《归去来兮辞》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就是它的本义。C. 节,符节,是中国古代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的凭信,用于代表君主出征、节制方面、监察、办理重大案件、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的证明。D.郡,形声字,形旁“阝”表示“郡”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指古代的行政区域。三、古代诗歌阅读。(2021·广东揭阳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观田家 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注] ①景常晏:指天晚。②劬:劳苦。③膏泽:滋养土壤的雨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古体诗,诗歌一、二句就写出了一幅春雨之下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的田野之景。B.惊蛰时令正是春耕之际,农家起早摸黑劳作的身影出现在田野上、菜园里、山涧边。C.“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的大意是农人勤劳朴实,辛苦劳作不觉苦,春雨润禾便喜上眉梢。D.诗歌最后,诗人看到官家粮仓无粮,百姓背负沉重的徭役,批判了官吏对百姓的不体恤。★2.近代著名学者王文濡认为本诗最后两句“结束入神”,请结合整首诗歌,谈谈诗人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专题3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

    这是一份专题3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5页。

    专题1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

    这是一份专题1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7页。

    专题07-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

    这是一份专题07-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7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