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8-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10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48-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10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48-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2110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
专题48-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48-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7页。
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48(名篇名句默写+古代文化常识+古诗鉴赏) 【教师版在前,学生版在后】一、补写出下列两组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的《逍遥游》在讲述了蜩与学鸠的寓言后,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对它们的无知的讥讽;在对比了大鹏和斥鴳的志向后,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亡人,“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向老师请教时,“________________”,自己却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乃至于“________________”,等到老师高兴时再行请教。【答案】(1)之二虫又何知 此小大之辩也 (2)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或遇其叱咄 不敢出一言以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词有:辩、拒、叱咄。(1)《诗经·蒹葭》中写河边芦苇繁密,清晨露水还未被晒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秦统治者搜刮百姓的行为和奢靡的生活进行了质问。(3)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答案】(1)蒹葭萋萋 (2)白露未晞 (3)奈何取之尽锱铢 (4)用之如泥沙 (5)世间行乐亦如此 (6)古来万事东流水(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二、完成下边两道古代文化常识题。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稷、契、周、召都是古代的有名的贤臣。其中稷,指后稷,周朝始祖,教民耕种,被认为是我国农耕业的始祖;周公则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佳话。B.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中常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D.兄弟为参、商,指的是兄弟不合睦。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答案】C【解析】“典籍中习见的……“下车”……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有误;“下车”指官员刚到任。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B.文中的“高宗”是乾隆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高宗。C.礼部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答案】D 【解析】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三、古代诗歌阅读。(2021·江苏盐城中学四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伤春五首·其一①杜 甫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②。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注] ①广德元年十月吐蕃侵入长安,代宗走避陕州,百官奔散,次年春杜甫于蜀地听闻此消息,为此写了这组诗。②语出商王武丁勤于政事,恢复先王德政;周平王为避犬戎之难东迁洛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与《春望》开头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实的凄凉与自然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B.“西京疲百战”一句批评了官军面对叛军时孱弱的战斗力,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C.“烟花”是指春天艳丽的景物,这里是以乐景写哀情,表达面对战乱的感伤,并与开头形成照应关系。D.“御宿且谁供”一句表达了对“蒙尘”之中皇帝的挂念与关切,诗人“忠君”的形象跃然纸上。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者情感的能力。B.“批评了官军面对叛军时孱弱的战斗力”错误,本句是说官军抵抗吐蕃入侵时,疲于应战,长安屡陷敌手。2.诗歌最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情感:(1)对皇帝避乱后励精图治实现中兴的期待;(2)对群臣百姓追随效忠皇帝的希望。手法:前两句用典,用商王武丁、周平王的典故;后两句运用比喻,用“云气”“从龙”的现象比喻群臣百姓对皇帝的追随效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两句运用典故,前一句:殷商在盘庚为国君时,国势最强。盘庚死后,国势衰落。武丁(盘庚弟小乙之子)即位,勤修政事,殷商又趋强盛。这里借武丁复兴殷商之事来寄希望于代宗能振兴国运。后一句:周平王东迁于洛邑,以避戎寇。因在此前,周公(文王之子,成王时摄政)曾营建洛邑,故句中称“旧国”。这里是借平王迁都以比代宗奔陕,也是期望能尽快恢复国家从前的强盛之貌。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皇帝避乱后励精图治实现中兴的期待之情。“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意思是蓬莱殿上的云气还很充足,相信不久皇上应当返驾回宮,让这祥瑞的云气缭绕跟随着他。“云气”指象征帝王气数的祥瑞之气,“从龙”指追随围绕着龙。龙,指帝王。此指代宗。用“云气”“从龙”的现象比喻群臣百姓对皇帝的追随效忠。这两句表达作者对群臣百姓追随效忠皇帝的希望之情。 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48(名篇名句默写+古代文化常识+古诗鉴赏) 【教师版在前,学生版在后】二、补写出下列两组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庄子的《逍遥游》在讲述了蜩与学鸠的寓言后,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对它们的无知的讥讽;在对比了大鹏和斥鴳的志向后,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亡人,“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向老师请教时,“________________”,自己却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乃至于“________________”,等到老师高兴时再行请教。(1)《诗经·蒹葭》中写河边芦苇繁密,清晨露水还未被晒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秦统治者搜刮百姓的行为和奢靡的生活进行了质问。(3)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二、完成下边两道古代文化常识题。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稷、契、周、召都是古代的有名的贤臣。其中稷,指后稷,周朝始祖,教民耕种,被认为是我国农耕业的始祖;周公则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佳话。B.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中常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D.兄弟为参、商,指的是兄弟不合睦。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B.文中的“高宗”是乾隆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高宗。C.礼部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三、古代诗歌阅读。(2021·江苏盐城中学四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伤春五首·其一①杜 甫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②。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注] ①广德元年十月吐蕃侵入长安,代宗走避陕州,百官奔散,次年春杜甫于蜀地听闻此消息,为此写了这组诗。②语出商王武丁勤于政事,恢复先王德政;周平王为避犬戎之难东迁洛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与《春望》开头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实的凄凉与自然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B.“西京疲百战”一句批评了官军面对叛军时孱弱的战斗力,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C.“烟花”是指春天艳丽的景物,这里是以乐景写哀情,表达面对战乱的感伤,并与开头形成照应关系。D.“御宿且谁供”一句表达了对“蒙尘”之中皇帝的挂念与关切,诗人“忠君”的形象跃然纸上。2.诗歌最后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3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5页。
这是一份专题19-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7页。
这是一份专题07-2022年高考语文基础保分题型精选精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默写),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