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突破06 实验探究题-2022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
展开这是一份热点突破06 实验探究题-2022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混合物成分的探究,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药品变质的探究,无明显现象的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活动建议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专项热点突破
专项06 实验探究题
一、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1.超市的洗涤用品区域有一种叫做“污渍爆炸盐”的新型洗涤剂,能清除衣服上难以清洗的黄斑、血渍、奶渍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污渍爆炸盐”与水作用后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1)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2CO4),它是白色结晶颗粒,与水作用会生成碳酸盐和其他化合物。
(2)小明猜想其他化合物的成分:I.NaOH;Ⅱ.H2O2;Ⅲ.NaOH和H2O2。小明作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探究“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分,完成以下表格。
(4)实验结论:猜想Ⅱ正确。
写出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宇认为将步骤2中的氯化钙溶液改为氢氧化钙溶液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他的想法是否可行?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思评价: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作为洗涤剂的“污渍爆炸盐”与水作用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有________,会灼伤皮肤。
2.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食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查阅资料】
Ⅰ.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粉。
Ⅱ.铝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1)小明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写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依据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小明猜想发热包内的物质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禁止明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并对产生的气体展开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该气体可能是:
a.H2;
b.________;
c.CO2和H2的混合气体。
【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丁装置中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证明猜想c正确。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气体中含有CO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与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明作出如下反思:
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作发热包的发热材料
C.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鉴定某工厂排出的无色污水成分,他们查阅工厂的有关资料,推测出污水中可能含有盐酸、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小组同学取污水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组同学用pH试纸测得污水的pH=2,由此得出污水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为检测污水中可能含有的成分,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兴趣小组确定了污水的成分。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经过思考后,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
4.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定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其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探究过程】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2则实验现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__________。
【探究结论】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反思】
(1)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产生的气体应是________(写化学式),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另有同学猜想其中的溶质还可能是Na2SO4,但又没有Na2SO4的溶解度相关信息,只知道Na2SO4溶液呈中性。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的相关现象,判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否是Na2SO4,并叙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有一瓶无色溶液,其标签因受到腐蚀而破损,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是什么溶液呢?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可能是碳酸钾、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中的某一种溶液。
【推理分析】小组同学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分析:
(1)甲同学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乙同学认为也不可能是硝酸钾溶液,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溶液中的哪一种,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反思】
(3)丁同学认为丙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丁同学继续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如下:
(5)为防止标签受到腐蚀,倾倒液体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药品变质的探究
6.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发生下列变化而变质:
上述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俗称__________
某校化学学习小组的师生对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NaOH溶液的变质程度如何?
【作出猜想】
猜想1:NaOH全部变质。
猜想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订计划】老师探究是否产生了NaHCO3,学生在老师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
【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a中的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并说明原因。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上述猜想2成立。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________保存。
四、无明显现象的探究
7.做酸碱实验时,小敏将稀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溶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过程如下:(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②盐酸过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________溶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
步骤二:继续探究
对方案I的结论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 B.铜片 C.铁锈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的发生。他们做了以下三个实验:
【现象分析】
(1)甲实验中表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观察到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物质。
(3)丙实验滴入稀盐酸后,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向通入CO2后的溶液中滴入________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可以得出相同结论。
【交流讨论】由上述实验得知,乙实验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发生,与乙采用了相同原理的还有________(填“甲”或“丙”)实验。
【归纳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实验,既可以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证明反应的发生,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拓展迁移】小明查阅资料获知,氢氧化钠与酒精不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于酒精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实验。
9.同学们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利用所学知识对稀盐酸与Ca(OH)2、K2CO3、AgNO3溶液三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同学们判断Ca(OH)2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________生成。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钙减少(或消失),或者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证明反应已经发生。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评价】小凯认为小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归纳】
(1)Ca(OH)2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拓展延伸】将少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写出操作方法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绘制了碱的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
同学们选取四种碱来验证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如图:
(1)实验一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色。
(2)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上述知识网络图中碱能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3)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产生白色沉淀,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经分析,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滤液一定显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钠还有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只有NaOH;猜想二:溶质为NaOH和________;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Ba(OH)2.
【实验探究】
【反思与评价】
Ⅰ.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如果只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一种试剂,也能得出猜想一正确的结论,该试剂为________。
Ⅱ.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
1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硫酸的性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图甲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图乙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_________(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
实验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同学按图丙进行实验。
(1)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试管3中滴加了足量的稀硫酸仍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序号)继续进行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A.酚酞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硫酸铜溶液
(4)小组同学将试管4、试管5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BaSO4、BaCO3。
【实验与结论】
实验结束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废液缸中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回收。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填一种具体物质),处理后再排放。
12.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交流】
(1)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________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________色。
(2)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拓展探究】
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和AgNO3,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反思评价】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2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六、活动建议类
13.类热的夏天,游泳池成了人们消暑健身的热门场所,水质的安全也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小丽和同学们对某室内游泳池的水呈蓝色的原因及水质安全展开了研究。
【查阅资料】
a.水对蓝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使水呈现蓝色,水越深,蓝色越明显。
b.游泳池的水质常规检验主要项目及限值如下表:
【交流与讨论】小丽认为泳池水呈蓝色可能是因为加入了硫酸铜。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泳池水的蓝色是水对蓝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引起的。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本身________(填“有”或“没有”)改变。写出一个步骤
(2)中产生白色沉淀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调查】同学们就泳池水净化问题走访了游泳馆的管理人员,得知:
a.泳池水通过循环净化的方式实现再利用,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b.泳池水常见的水质问题是尿素含量超标。
(1)写出二氧化氯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加药装置中絮凝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一条降低泳池水中尿素含量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硬水加热时易产生水垢,很多工业用水需要对硬水进行软化处理。某小组同学利用1.5%的肥皂水比较水的硬度。
【查阅资料】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项目一:探究水的硬度、肥皂水的用量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
【进行实验】向蒸馏水中加入Ca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配制两种不同硬度的硬水。
用蒸馏水和两种硬水完成三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
(1)对比②和⑧可知,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依据
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第2组实验时,为控制水的硬度相同,⑤中x
应为________。
(3)第2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述三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二:比较不同水样的硬度
【进行实验】用四种水样完成实验,记录观察到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量。
【解释与结论】
(5)硬度最大的水样是________。
(6)由上述实验可知,能将自来水硬度降低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继续实验,发现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其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六 实验探究题
1.(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3)①过碳酸钠易溶于水 ②产生白色沉淀 ③不含有氢氧化钠 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Na2CO4+H2O=Na2CO3+H2O2
(5)不可行 步骤2中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步骤3中对原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的判断
(6)腐蚀性
[解析]
(3)步骤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说明过碳酸钠易溶于水。步骤2: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步骤3:Mg2+与OH-结合会生成Mg(OH)2沉淀,“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步骤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反应生成了氧气,进一步说明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
2.探究一:
(1)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2)铝粉在空气中遇明火会燃烧,可能诱发火灾
探究二:
【猜想与假设】CO2
【实验验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 二氧化碳将被氢氧化钠吸收,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总结与反思】AC
[解析]探究一:
(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使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
(2)铝粉具有可燃性,由于铝粉在空气中遇明火会燃烧,可能诱发火灾,所以要禁止明火。
探究二:
【猜想与假设】发热包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
【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于验证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二氧化碳将被氢氧化钠吸收,但反应无现象,所以无法确定气体中含有CO2
【总结与反思】A.生石灰与水反应,所以应密封防潮保存,故正确;B.发热包用于自热食品,所以要注意发热材料不能有毒性,故错误;.使用后的发热包中有强碱等,会污染环境,所以要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故正确。
3.【实验探究】实验一:NaOH+HCl=NaCl+H2O 实验二:氯化钡溶液 BaCl2+Na2SO4=BaSO4↓+2NaCl
【反思与评价】取适量废液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
[解析]
【实验探究】实验一:pH=2的溶液呈酸性,说明污水中一定含有盐酸,一定不含氢氧化钠,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验二:检验硫酸根离子用氯化钡溶液,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
【反思与评价】硫酸钠属于盐,蒸发其水溶液,会有白色固体析出。
4.【探究过程】溶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NaOH
【探究结论】Na2CO3 NaHC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
【探究反思】
(1)CO2 Ca(OH)2+CO2=CaCO3↓+H2O
(2)若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成蓝色,则不含有硫酸钠
[解析]
【探究过程】NaCl、NaOH、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只有NaCl溶液呈中性,其余溶液都呈碱性,若溶质不是NaCl2则石蕊溶液会变成蓝色;滴加稀盐酸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说明不是NaOH,因为NaOH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探究结论】根据计算可知,常温下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8.8%,而图甲中标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所以这瓶试剂不可能是碳酸氢钠溶液,而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是10%,因此可能是Na2CO3溶液。
【探究反思】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可以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5.(1)氯化钾
(2)硝酸钾的化学式中钾的原子个数为1,而标签中为2
(3)硫酸钾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也产生白色沉淀
(4)稀盐酸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BaCO3+2HCl=BaCl2+H2O+CO2↑
(5)标签向着手心
[解析]
(1)氯化钾是由钾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不含有氧元素,故一定不会是氯化钾溶液。
(2)此标签中钾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2,而硝酸钾的化学式为KNO3,故不会是硝酸钾溶液。
【实验反思】
(3)硫酸钾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也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丙的结论不合理。
(4)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钡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可以直接向溶液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6.2NaOH+CO2=Na2CO3+H2O 小苏打
【作出猜想】NaOH部分变质
【进行实验】Na2CO3+CaCl2=CaCO3↓+2NaCl 氢氧化钠
【表达交流】不同意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反思评价】密封
[解析]反应①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NaHCO3俗称小苏打。
【作出猜想】氢氧化钠可能完全变质,可能部分变质。
【进行实验】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反思评价】氢氧化钠敞口放置,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在实验室中应密封保存。
7.【建立猜想】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无色酚酞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方案的结论不正确,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表达交流】AC
[解析]
【建立猜想】反应可能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但不能得出猜想②正确,因为反应生成的氯化钡也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若盐酸过量,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再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若盐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则碳酸钠只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表达交流】A.如果溶液中含有盐酸,滴加石蕊溶液时溶液会变为红色,因此可以用石蕊溶液检验;B.铜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过程中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因此可以用铁锈检验。
8.【现象分析】
(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酸性
(3)Na2CO3+2HCl=2NaCl+H2O+CO2↑ 氯化钙
【交流讨论】丙
【归纳结论】反应物的消失
【拓展迁移】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
【现象分析】
(1)酚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由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溶液不再呈碱性,所以红色褪去。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所以CO2二氧化碳后,生成酸性物质。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加入盐酸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滴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碳酸钠存在。
【交流讨论】乙实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丙实验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乙和丙是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二者原理相同。
【归纳结论】甲实验中反应消耗了氢氧化钠,即通过反应物消失证明反应发生。
【拓展迁移】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不溶于酒精,所以会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9.水(或H2O)
【实验探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又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评价】无论氢氧化钙与盐酸是否反应,溶液中氯离子都与银离子结合成氯化银沉淀(或盐酸中的氯离子也能与银离子结合成氯化银沉淀)
【总结归纳】Ca(OH)2+2HCl=CaCl2+2H2O
【拓展延伸】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或稀盐酸等),有沉淀产生(或有气泡产生)
[解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判断Ca(OH)2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生成物中有水。
【实验探究】小羽取少量Ca(OH)2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再加入稀盐酸,溶液又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反应物氢氧化钙消失,二者发生了反应。
【实验评价】无论氢氧化钙与盐酸是否反应,溶液中氯离子都与银离子结合成氯化银沉淀,所以小美的结论不正确。
【拓展延伸】可根据生成物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碳酸钠与酸反应有气泡生成,与可溶性钙盐或钡盐反应有沉淀生成。
10.(1)红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3)Al(OH)3+3HCl=AlCl3+3H2O
(4)碱性
【猜想与假设】Na2CO3
【实验探究】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I.稀硫酸
[解析]
(1)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3)稀盐酸与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以观察到氢氧化铝固体溶解。
(4)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猜想与假设】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可能碳酸钠或氢氧化钡有剩余。
【实验探究】由结论可知,滤液中只含有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无碳酸钠;加入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无氢氧化钡。
【反思与评价】.加入过量稀硫酸,如果无明显现象,说明溶质是氢氧化钠;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
11.实验一:放热 实验二:B
实验三:
(1)Zn+H2SO4=ZnSO4+H2↑
(2)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AC
(4)【作出猜想】BaSO4
【实验与结论】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熟石灰(合理即可)
[解析]实验一:乒乓球脱落,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石蜡受热熔化。实验二:浓硫酸浓度大,腐蚀性强,且具有脱水性,因此首先变黑的是滤纸B。实验三:
(1)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的前面,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2)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显黄色。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使无色酚酞变红。若氢氧化钠与硫酸不反应,滴加酚酞溶液,则溶液变红,否则溶液仍为无色,故A合理。硫酸、硫酸钠均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合理。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滴加硫酸铜溶液,能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故C合理。
(4)【作出猜想】试管5中硫酸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因此反应后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实验与结论】猜想二成立,则沉淀中含有BaSO4、BaCO3,取少量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硫酸钡与盐酸不反应,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12.【学习交流】
(1)红 蓝
(2)能
【拓展探究】稀盐酸(合理即可)
【反思评价】Al2(SO4)3+3Ba(NO3)2=3BaSO4↓+2Al(NO3)3
【拓展应用】Al3+
[解析]
【学习交流】
(1)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铜为紫红色,可以观察到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硝酸铜溶液显蓝色。
(2)甲实验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乙实验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即Cu、Al、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Cu>Ag
【拓展探究】银离子与氯离子不共存,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银沉淀。加入盐酸或氯化钠等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废液中无AgNO3溶液。
【反思评价】实验甲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所以废液中含有硫酸铝,硫酸铝与硝酸钡反应也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影响硫酸铜的检验。
【拓展应用】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由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和铜的强,铝可以置换出废液中的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Al3+
13.【实验探究】①氢氧化钠 ②氯化钡(合理即可)
【实验结论】没有 BaCl2+Na2SO4=BaSO4↓+2NaCl(合理即可)
【实验调查】
(1)ClO2
(2)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或吸附杂质使杂质沉淀)
(3)进入泳池前先洗澡(合理即可)
[解析]
【实验探究】①铜离子可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则不含铜离子。②硫酸根离子可与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可以加入含有钡离子的盐溶液,如氯化钡溶液。
【实验结论】水对光的反射和散射是物理现象,水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水分子没有改变。泳池水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镁等物质。
【实验调查】
(1)1个二氧化氯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和1个氯原子,化学式为ClO2。
(3)尿素主要来自人体,可以洗浴后再进入泳池,减少尿素混入泳池。
14.(1)产生泡沫的多少
(2)1
(3)以肥皂水为变量,探究肥皂水多少与产生泡沫量的关系
(4)硬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少,软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多
(5)湖水
(6)煮沸
(7)另取相同量的山泉水,滴加肥皂水,记录产生泡沫所需肥皂水的量,大于自来水所需肥皂水的量,说明山泉水的硬度大于自来水的硬度
[解析]
(1)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加肥皂水,易起浮渣的是硬水,有很多泡沫的是软水。故对比②和⑧可知,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其依据的现象为产生泡沫的多少。
(2)设计第2组实验时,控制水的硬度相同,即加入的Ca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的量相同,x应为1。
(4)三组实验对照可得,硬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少,软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多。
(5)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对于泡沫产生时所需肥皂水的量,湖水最多,故湖水的硬度最大。
(6)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煮沸的自来水硬度减小,故将自来水硬度降低的方法为煮沸。
(7)取相同量的山泉水和自来水,比较产生泡沫时所需肥皂水的量,所需肥皂水的量越多,硬度越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热点突破04 物质推断题-2022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共11页。
这是一份热点突破02 工业流程题-2022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金属的回收与制备,化合物的制备,能源,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热点突破07 化学计算题-2022年中考化学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字叙述类,曲线类,表格类,流程类,标签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