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展开【课题】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教学难点】
1.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课件、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图片:如图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细菌的的图像,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胞我们是怎么发现的呢?
二、新课讲解
1600年前后,荷兰的眼镜商詹森最早发明了显微镜,由于此时的显微镜只能放大10~30倍,所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半个多世纪后,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研制出了能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并且第一次看到了细胞。19世纪30年代后,光学显微镜的制造技术有了明显的改进,使人们对细胞的认识向前迈了一大步。20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诞生了,它可以将物体放大几十万倍,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光学显微镜,你知道它的构造是怎样的吗?应该如何使用它呢
(一)显微镜的结构
播放视频:观看本视频,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1.各部件的名称
显微镜是精密的放大仪器,可以用来观察比较微小的物体和细胞。我们初中阶段最常使用的是光学显微镜,它的整体构造和各部件的名称。
2.各部件的作用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可分为支持部分、光学部分、调节部分。
(1)支持部分
①镜座:显微镜最底部,像马蹄一样的结构,有稳定镜身的作用。
②镜柱:镜座上呈三角形的结构,支持镜身。
③镜臂:与镜柱上端相连的弯曲部分,作用是支持和固着其他部件,是手把持的地方。
④镜筒:上端是安装目镜的地方,下端连接转换器,转换器上安装物镜。
⑤载物台:用于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通光孔,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2)光学部分
①镜头: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目镜和物镜两种,有放大作用。观察时,接近人眼睛的镜头是目镜,没有螺纹,直接安装在镜筒的上端,上面标有“5×”或“10×”等字样,表示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5倍或10倍。接近被观察物体的是物镜,有螺纹,安装在转换器上,上面标有“10×”或“40×”等字样,表示该物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或40倍
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
②反光镜:载物台下方的可以朝任意方向转动的镜子,能将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只具有反光作用;另一面是凹面镜,除有反光作用外,还有聚光的作用,可增加反射到镜筒内的光线。
(3)调节部分
①转换器:圆盘状,可以转动,上面有三个圆孔,作用是安装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把物镜调换到镜筒下面。
②遮光器:紧贴载物台下方的能转动的圆盘。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称为光圈。转动遮光器,可使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准焦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两种,可以升降镜筒,调节焦距。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转动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二)显微镜的使用
播放视频:观看本视频,了解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1.取镜和安放
(1)取镜:取放显微镜时一定要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另外,也不能取下反光镜和目镜乱照乱摸。
(2)安放:把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距边缘约7厘米处,镜臂朝向自己,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1)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再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约2厘米的距离
(2)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不能是最大的)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3)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所观察的标本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并且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镜筒下降时,头应偏向一侧,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这样可避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而损伤物镜或压碎玻片标本。
(3)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整理
(1)要先用纱布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镜头(目镜和物镜)要用柔软的擦镜纸进行擦拭。
(2)转动转换器(两手指握紧其边缘),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反光镜竖立,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3)将显微镜放进镜箱里。
(三)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实物和物像之间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所以在移动玻片标本时,玻片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例如:显微镜下成倒像,观察写有字母或文字的装片时,将装片平面旋转180°后看到的图像就是显微镜下成的像的形状。如字母“b”在显微镜下酷似字母“q”
3.低倍与高倍的区别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个体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个体越小,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1)视野内光线强弱的调节:使用显微镜时应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当视野内光线太亮时,可以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用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当视野内光线较暗时,则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2)若要观察的物体近于透明,或染色比较浅,则需要把光线调稍暗一些,便于观察其结构。
(3)由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则需要把光线调得稍亮一些。
三、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知探究,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巩固提升,课后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