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精读诗歌深入探究,研读诗歌字斟句酌,合作探究,教师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目标:了解诗词的相关知识,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意境,背诵和默写这首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体会这首诗的意境,理解其表达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美得情趣。教学难点:注重品味诗歌语言,学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初读诗歌疏通诗意自学提示及要求: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结构的把握。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 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疏通这首诗歌的意思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1.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杨花飘落和子规啼鸣。作用:①点明时令:暮春时节。②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③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这句话中,含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2.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地。不仅表现出诗人和友人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三、研读诗歌字斟句酌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四、合作探究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五、教师小结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君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六、板书设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写景点时令一飘零之感;次句叙事表惊悉——迁谪之远;后两句抒情表牵挂——情深意长。对遭遇同情,对官场憎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朗读诗歌,翻译诗歌,赏析诗歌,名家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关于作品,朗读诗歌,品析鉴赏,拓展延伸,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