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练习14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练习14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含解析01
    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练习14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含解析02
    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练习14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含解析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练习14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展开

    协调人地关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考达标】  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据此完成1、2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体现了(  )

    A.天命论     B.人类中心论

    C.地理环境决定论  D.人地协调论

    2.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绿色发展的是(  )

    A.东北地区大力开发沼泽地,扩大粮食生产

    B.宝山钢铁厂努力实现全流程清洁生产

    C.黄土高原大力开发露天煤矿

    D.珠三角大力发展火电,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解析】1选D,2选B。第1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的是只有人类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了人地协调论;天命论否定了人的能动性;人类中心论否定了环境的反作用;地理环境决定论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第2题,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绿色发展的是宝山钢铁厂努力实现全流程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东北地区大力开发沼泽地,扩大粮食生产,破坏湿地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大力开发露天煤矿,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珠三角大力发展火电,加重大气污染。

      龙脊梯田位于广西桂林,有2 000多年的开垦历史。1999年以前,当地居民多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大量梯田被撂荒。后来,当地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如图)。2018年,龙脊梯田被联合国列入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读图,完成3、4题。

    3.1999年之前,导致龙脊梯田大量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  )

    A.产业升级需要 

    B.劳动力短缺

    C.耕地面积减少 

    D.生产效益低下

    4.“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A.生态  B.形态  C.业态  D.文态

    【解析】3选D,4选A。第3题,“1999年以前,当地居民多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大量梯田被撂荒”,材料表明,导致龙脊梯田大量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发展梯田种植粮食,生产效益低下,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居民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当地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居民外出后,梯田撂荒,没有体现出产业升级;劳动力短缺是大量梯田被撂荒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龙脊梯田大量撂荒导致耕地闲置荒废,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而不是耕地面积减少导致龙脊梯田大量撂荒。第4题,任何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是形态、业态、文态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当地“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

    【补偿训练】

      读绿色农业流程图,完成(1)、(2)题

    (1)下列为该生态农业模式直接销往市场的主要农副产品是(  )

    A.玉米油、饲料    B.沼气、饲料

    C.秸秆、糟液     D.酒精、杂醇油

    (2)关于该生态农业模式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当地植被的保护  

    B.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C.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  

    D.减少了就业岗位

    【解析】(1)选D,(2)选A。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直接销往市场的是主产品,主要有酒精、杂醇油。第(2)题,图示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当地植被的保护;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没有实现零排放;没有增加耕地面积;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岗位。

      (2020·金华高一检测)随着工业生产系统日趋复杂,解决污染排放的问题也越来越困难,“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模式应运而生,完成5、6题。

    5.与原流程相比,图示制糖工业流程改变的意义是(  )

    A.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B.简化生产工艺流程

    C.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D.增加了产品的种类

    6.实施“循环经济”的积极作用是(  )

    ①利于实现非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

    ②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③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④让生产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向“资源-产品”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5选D,6选C。第5题,原流程为甜菜经过加工得到糖及经过好氧处理后直接将污水排放,现在的制糖工程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得到甲烷,并与浆料一起经过干燥器处理后得到动物的饲料,与原来工业流程相比提高了废弃料的利用程度,增加了产品的种类,D正确;现在流程仍然有废水的排放,未实现废弃物零排放,A错误;生产工艺流程与原来的相比更加复杂,B错误;现在的流程主要对废弃物进行加工,对糖的质量没有影响,C错误。第6题,循环经济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据此进行判断,循环经济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让生产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向“资源-产品”转变,因此③④正确,循环经济是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农业为主,因此①②错误。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7、8题。

    7.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A.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B.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的合理保护

    C.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积累

    D.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8.下面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表现的是(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③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7选B,8选C。第7题,该岛屿各种基地的建设是为了发展经济,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是为了保护环境,说明了该发展模式的特点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第8题,据图可知,在湖区周围并没有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而是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等高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但该发展模式并没有表现出这个做法。

      (2021·浙江联考)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方向,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一种循环农业生产结构图。完成9、10题。

    9.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浙闽丘陵

    10.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9选C,10选B。第9题,从循环农业生产结构图中,看出该地可种植苹果,使用沼气池,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暖温带地区,可以判断为黄土高原地区;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东北平原纬度较高,位于中温带;浙闽丘陵位于亚热带。第10题,从循环农业生产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并为乡村提供了能源沼气,而沼气是清洁能源,①③正确,加快城镇发展、促进民居集中,图中并未提到,②④错误。

    【知识拓展】循环经济的3R原则

    Reduce(减量化):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Reuse(再利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及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

    Recycle(再循环):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因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图中A表示    ,它是决定    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      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解析】分析图示可以看出,图中A要素在农业文明时代所占比重最大,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主要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改造自然。在工业文明时代,开始时资本占主导,随后科技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历史发展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这与人口的激增密切相关。到了环境文明时代,人类追求的是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答案:(1)土地 农业文明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4)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选考提升】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021·衢州高一检测)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是我国最大的渔场,自古以来因渔业资源丰富而闻名。由于长期以来的酷渔滥捕和海洋污染,渔业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据此完成12、13题。

    12.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与舟山渔场形成无关的是(  )

    A.寒暖流交汇

    B.大陆架广阔

    C.钱塘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杭州湾潮汐显著

    13.为防止舟山渔场渔业资源枯竭,实施“休渔期”,这一时期最可能选择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12选D,13选B。第12题,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正是南来的暖流与南下的沿岸冷水流交汇之地,这是舟山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A不符合题意;舟山渔场附近海域以大陆架为主,从海面到海底都有较为充分的阳光透射,还有从钱塘江带来各种营养物质,是鱼、虾、贝类等经济动物的繁殖、索饵和越冬的良好场所,因此大陆架广阔、钱塘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也是形成渔场原因,B、C不符合题意;杭州湾潮汐显著与舟山渔场的形成无关,D符合题意。第13题,夏季的水温和光照条件较好,河流带来的营养元素多,因此夏季是海洋主要经济鱼类繁育和幼鱼生长的最重要时期,为了保护主要经济鱼类的亲体和幼鱼资源,使海洋渔业资源得到休养生息,“休渔期”最可能选择在夏季。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材料一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生活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方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随着积存垃圾的不断增加,约有1/4的城市已难以找到堆放垃圾的场所,约有2/3的城市已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

    材料二 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有人说:“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上海用垃圾作燃料,把垃圾变为有机肥甚至建材,已成为现实。下图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

    (1)根据材料说出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

    (2)根据材料说出目前城市对垃圾的传统处理方式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3)根据材料二,分析新型垃圾处理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

    【解析】第(1)题,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第(2)题,目前对城市垃圾的传统处理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垃圾堆放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填埋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第(3)题,新型垃圾处理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通过分拣使废弃物资源化,如作为建筑材料和肥料;废弃物的减量化,如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废弃物的无害化,如把废弃食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大气等的污染。

    答案:(1)居民日常生活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

    (2)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大气。

    (3)①废弃物的资源化,如作为建筑材料和肥料;②废弃物的减量化,如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③废弃物的无害化,如把废弃食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大气等的污染。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练习14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