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15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730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15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730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15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1730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习题
展开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P、Q两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严重的地区多分布在( )
A.人口稀少地区 B.经济落后地区
C.平原地区 D.高原和盆地地区
解析:1.A 2.C 水旱灾害是降水异常产生的,而我国东部属季风区,夏季风的进退反常经常引起降水的异常,因此水旱灾害频发地区位于东部平原区。
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8月4日夜间到5日上午影响上海,上海局部地区遭受超强降雨,积水最深的达120厘米,部分交通受到影响。上海全市防汛力量全力防御抢险,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70百帕。据此完成3~4题。
3.台风多发生在(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冬春季节 D.春秋季节
4.台风带来的危害有( )
①出行困难 ②洪涝易发
③作物受损 ④降温增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3.B 4.A 第3题,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根据资料显示,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故B项正确。第4题,台风登陆会带来狂风暴雨,使出行困难,洪涝灾害发生,农田长时间积水导致作物受损,故A项正确;降温增湿不属于台风带来的危害,故④错误。
河北省气象台2021年2月21日17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表示寒潮路径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台风和寒潮共同的天气特征是( )
A.沙暴 B.大风
C.干旱 D.强烈降温
解析:5.A 6.B 第5题,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导致明显降温的天气,图中甲表示偏北的风,故选A。第6题,台风会带来大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现象,寒潮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所以两者共同的天气特征是大风。
美国海难大片《海神号遇险记》描写的是大邮轮海神号于新年前夕在北大西洋遭遇大风浪被整个翻覆起来,船上大批乘客千方百计逃生的故事。据此回答7~8题。
7.海神号遭遇的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
A.地震 B.风暴潮
C.海啸 D.气旋
8.海神号遭遇的自然灾害还会引发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
A.风暴潮 B.海啸
C.洪涝 D.泥石流
解析:7.D 8.A 该题组以美国的一部海难大片为背景,考查气旋和风暴潮。第7题,“大风浪”是关键词,说明其遭遇的是“大风和大浪”可能是气旋的影响;风暴潮发生在近海岸;地震不一定会引起大风浪。第8题,题干中的“海洋自然灾害”是关键词,排除洪涝(气象灾害)和泥石流(地质地貌灾害);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给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某时段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统计表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水、旱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且南多北少;南方多水灾,北方多旱灾。水、旱灾害发生频次整体较多,且由南向北减少。第(2)题,注意本题要求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
答案:(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多,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
(2)两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易发生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
[等级·提升练]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发生频次的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A.台风、寒潮 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干旱 D.干旱、寒潮
2.甲地受该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甲地( )
①北部有山脉阻挡 ②受冬季风影响小 ③距离海洋较远 ④纬度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B 2.A 第1题,由图可知,该气象灾害发生频次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这与我国冬季风的影响范围及移动方向一致,因此该气象灾害应与冬季风有关。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对冬季风有阻挡作用。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3.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
A.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4.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大风雨时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解析:3.C 4.B 第3题,直接依据图示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4题,台风过境,一般会带来狂风暴雨,直接损毁不牢固的建筑物,故B项做法是不正确的。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2020年年初由于“倒春寒”的影响,皖南某地茶园遭受重创。下图为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受“倒春寒”影响最明显的时间段是( )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6.为预防茶园春季冻害,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覆盖塑料薄膜 B.改善通风条件
C.茶树培土 D.大量施肥
解析:5.C 6.A 第5题,根据材料,“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于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较低的气象灾害。读图,③时段气温明显较低,“倒春寒”影响最明显。第6题,为预防茶园春季冻害,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产生温室效应保温。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探究“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御”,探究过程如下:
探究主题: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御
探究背景:历史上,长江流域多发洪水。长江洪灾主要发生在地势低平的中下游地区,且主要集中于夏季。近40年来,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达到每三年一次。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
探究过程:
(1)据图分析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据图分析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
(3)思考长江滨湖农业区防治洪涝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分析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可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题干材料,长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可从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面积的变化和湖泊面积的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防治措施可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
答案:(1)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夏季多暴雨;6月份雨季来临时,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且汛期较长。
(2)上游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进入中下游河道,河床抬高;中游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
(3)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合理利用土地,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等。
地区
旱灾频次/次
水灾频次/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 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 151
高中地理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第二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习题,共10页。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2课时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第2课时课后复习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