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标解读 | 课标要求 | 素养达标 |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 1.结合案例,从区域联系的角度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结合案例,从区域联系的角度了解区域人文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3.结合某一区域的具体情况,掌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及意义。(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
基础预习
一、区域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① 地貌 、气候、② 水文 、生物、土壤等,它们相互③ 联系 、彼此④ 制约 ,并构成有机的自然综合体。
(2)联系方式: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在区域之间的运动和交换。
2.区域人文地理系统的联系
(1)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居民生产生活、制度组织、意识形态等方面,它们共同形成了⑤ 区域发展 特征。
(2)联系形式:人口⑥ 流动 与⑦ 迁移 ,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⑧ 信息 、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3.区域联系的表现:区域⑨ 经济一体化 和⑩ 经济全球化 。
(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世界上主要的区域经济组织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欧洲联盟(EU)、二十国集团(G20)、东盟自由贸易协定(AFTA)等。
(2)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⑪ 生产资料 、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
温馨提示 区域发展特征是区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结果。区域环境要素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区域发展特征的变化。
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往往从有利及不利两个方面入手。
二、区域协调发展
1.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的⑫ 不平衡 ,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
2.意义: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⑬ 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区域⑭ 差异 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基本国情。
(2)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实施新一轮⑮ 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崛起;在东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3)国家三大战略。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三是“⑯ 一带一路 ”倡议。
(4)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5)推进新型城镇化。
(6)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4.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意义
(1)⑰ 对口帮扶 成效明显,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⑱ 招商引资 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东部地区企业在输出⑲ 资金 、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特别提醒 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区域发展中的短缺要素,促进区域的持续发展。
自我诊断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球上的一些岛屿或偏僻地区是可以孤立存在的。( × )
解析:(1)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
(2)江南水乡民居直观地反映了所在区域的地形要素。( × )
解析:(2)江南水乡民居多沿河而建,直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的水文、气候要素。
(3)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
解析:(3)长江三角洲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了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4)在国家内部,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的存在是长期的。( √ )
解析:(4)在国家内部,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存在差异,区域发展速度不同,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长期并存。
2.下列地理现象反映区域联系的是( )
A.江南人家尽枕河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南水北调泽四方D.春来江水绿如蓝
答案:C
解析:“南水北调”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反映了区域联系。
互动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主题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探究活动一 区域联系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大桥的通车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从自然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困难。
(2)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3)加强粤港澳之间的区域联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1)水深且海域广阔,海水腐蚀性强;该海域多台风且风力大,台风破坏力强;珠江口水下地质条件复杂,建设难度大;该海域靠近板块交界地带,可能受地震影响。
(2)缩短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区域内、外联系,扩大交流;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快区域发展;促进资源整合、产业集聚和人才汇聚。
(3)利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度合作;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利于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提升该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利于发挥其对全国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探究活动二 区域协调发展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下图文字所示)。
(1)图中★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
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和唐山港)。
(2)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什么好处?
答案:(1)京: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津: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冀: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2)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知能整合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我国能够吸引外资,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
第二,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第三,有利于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
第四,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第五,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在我国,发达区域具有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落后区域具有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两者通过这些经济要素的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发展战略 | 具体内容 | 意义 | |
四大板块协调发展 | 西部: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 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推动西部 发展 | 缩小区域差距,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东北:推动国企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 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 ||
中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集聚功能 | 推动中部崛起 | ||
东部: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 |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 ||
国家三大战略 | 京津冀协同发展: 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②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③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娀市群 |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 | |
长江经济带发展: ①协调处理好上中下游的发展关系;②加快沿江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③优化沿江城镇、人口和产业空间布局 |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
“一带一路”倡议: ①明确不同区域对接“一带一路”的重点方向;②统筹布局安排,促进重点区域内外开放并良性互动;③共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 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共同发展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
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 | 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培育特色经济,加强环境建设 | 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健康发展,推进边疆地区开发开放 | |
推进新型城镇化 | 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城市群 |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 |
建设海洋强国 | ①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②促进传统海洋产业升级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③整治海岸带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④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
素养培育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6年以来,按照中央部署,北京市开始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10月16日,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及对口帮扶工作座谈会在赤峰市召开,双方共同总结新一轮京、内蒙古区域合作,研究下一步合作帮扶事宜。
(1)简述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对该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2)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具有很强的发展互补优势,合作空间巨大,请举例说明。
(3)有人认为北京应大力扶持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很多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请说明反对的理由。
答案:(1)促进京、内蒙古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京、内蒙古区域之间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善京、内蒙古区域地理环境;改善京、内蒙古区域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等。
(2)内蒙古煤炭、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以及稀土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草场、森林、耕地面积广;北京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内蒙古可输送给北京能源、矿产资源及农畜产品;北京可向内蒙古进行产业转移,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答案合理即可)
(3)内蒙古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协作条件差;技术水平落后;人才短缺;信息网络欠发达;交通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气候舒适度和环境质量较低;等。
解析:(1)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善区域地理环境、改善区域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思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具有煤炭、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以及稀土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优势;北京具有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等优势,两区域合作具有很强的发展互补优势。
(3)反对的理由可以从内蒙古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人才、对外联系、环境等方面思考。
随堂巩固·自我测评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图,回答下面两题。
1.若甲、乙两区域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B.劳动力
C.信息D.观念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箭头①由农村地区指向城市地区,沿该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劳动力。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答案:A
解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矿产品、廉价劳动力,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粮食、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
下图示意“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工程线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关于“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工程线路所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
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C.矿产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
D.河流众多,内河航运发达
答案:A
解析:“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工程线路主要经过江西、福建两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复杂;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较少,不适合发展钢铁工业;该地区河流众多,但是由于地形复杂,不适合发展内河航运。
4.“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至福建福州。西气入闽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省能源紧缺问题
②有效减轻因获取薪柴而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
③有利于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西气入闽可有效缓解福建省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排除①。
加快西部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在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西部开发,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
答案:A
解析: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以发展畜牧业为主;但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技术、人才匮乏,难以进行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治理,所以长期以来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6.下列属于西部地区开发中重要措施的是( )
A.大力进行资源开发
B.更新设备,改造老工业
C.吸引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
D.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C
解析: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资金、技术、人才匮乏,而东部地区具有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
实践活动·科学探知
区域联系研究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很多物品都是来自外地,这体现了区域之间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日益完善,我国各区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实践探知
1.(1)本活动以研究小组形式开展。
(2)活动内容
①搜集来自外地的2~3种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
②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生产地相关商品的生产情况,并填写下表内容。
商品 | 产地 | 产地的生产条件 | 市场状况 |
|
|
|
|
|
|
|
|
|
|
|
|
|
|
|
|
③在全国政区图上标注商品产地及运输路线。
答案:①以湖南省为例:蒙牛纯牛奶、晨光文具。
②示例如下:
商品 | 产地 | 产地的生产条件 | 市场状况 |
蒙牛纯牛奶 | 内蒙古 | 天然草场广布 | 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2.4% |
晨光文具 | 上海 | 科技水平高、研发能力强,交通便利 | 市场遍布我国全国各地、美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
答案:③略。
第一章 认识区域-——【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第一章 认识区域-——【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第一章认识区域-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docx、第一章认识区域-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训练学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2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章 认识区域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2课时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和成长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