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培优A卷) (4)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培优A卷) (4),共11页。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食盐在( )溶解的更快。A.热水中 B.凉水 C.一样快2.关于空气的认识,下面正确的是( )。A.空气不是物体 B.空气是流动的 C.固体里面没有空气3.“用手指蘸一些水或洗发液,点在手心处,一圈圈地涂抹,感觉润滑程度。“这个实验是在比较水和洗发液的( )。A.轻重 B.形状 C.黏稠度4.下面观察物体的方法可能有危险的是( )。A.品尝液体的味道 B.观察物体的形状 C.对比物体的轻重5.关于空气和水的特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们都摸得着 B.它们都是无色的 C.它们都是透明的6.在( )中没有空气的存在。A.真空 B.操场 C.空瓶7.描述空气时不会用到的词汇是( )。A.很轻 B.很软 C.很白8.下面判断物体轻重最准确的是( )。A.猜想 B.用手垫 C.用天平秤9.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发现小石子( )。A.没有溶解 B.溶解了10.将水和洗发液装在两个不透明且开口的容器中,可以用( )来分辨。A.耳朵 B.鼻子 C.舌头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1.用手拍皮球,皮球跳起来很高,皮球里面有( )。2.生活中需要水的地方:( )、( )、( )、( )。3.我们周围常见的物体有( )、( )、( )、( )。4.用手接一滴水,把手握成拳头,在手背上滴水,这说明水是( )。5.水的特点是: 水没有( ),没有( ),没有固定的( ),( )流动。6.空气是 ( )、( )、( )的气体。7.选择词填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内)预测 掂一掂 称一称 (1)两个球材料相同,大小不同用( )的方法可以最快判断谁轻谁重。(2)两个球大小相同,材料相似,用( )的方法可以最准确判断谁轻谁重。8.食盐、红糖、木块放入水中,我们发现食盐和红糖在水中( ),并没有( );木块在水中( )。(①溶解②不会溶解③消失)9.要想知道一个物体准确的重量,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10.通过学习,我发现,水是可以( )的。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正常的水是没有颜色的,被污染了的水可能会有颜色。 ( )2.由于污染,我们吸入的空气有时候有些刺鼻。 ( )3.我们可以按物体的形状、大小、轻重来给它们分类。( )4.我们在给物体分类时,先给物体编号,然后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5.空气是一种有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6.用我来平铺方形盒子,有4种平铺方式。( )7.妈妈把味精放入水中搅拌后看不到了,她认为味精消失了。( )8.大自然中空气无处不在。 ( )9.描述物体时,我们可以从它的颜色、气味、形状、轻重等方面进行描述。 ( )10.水和洗发液都会流动。(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 看一看,比形状 掂一掂,比轻重 闻一闻,比气味 看一看,比是否透明五.简答题(共3题,共20分)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2.填一填,为每个小题各选一个词语,每个词只能选一次,将词语的序号填到横线上。①简易天平②重③光滑④粗糙⑤流动⑥透明⑦溶解(1)玻璃珠摸起来比较( )。(2)金属螺母用手掂着比较( )。(3)比较玻璃珠和金属螺母谁轻谁重,我们需要借助( )。(4)我们穿的鞋子的鞋底摸起来比较( )。(5)石头放到水里不会( )。3.在本单元,我们学到了哪些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六.综合题(共4题,共31分)1.请正确排列红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填序号)顺序:( )( )( )2.观察物质的溶解。1.盐、红糖和小石子都是( )。A.固体 B.液体 C.气体2.放盐时要( )。A.用小勺 B.直接把所有的盐都倒入 C.用手抓取3.搅拌后盐溶解的更( )。A.快 B.慢 C.多4.颜色发生改变的是( )。A.放盐的水 B.放红糖的水 C.放小石子的水5.没有发生溶解的是( )。A.盐 B.红糖 C.小石子3.① ② ③ ④ ⑤ (1)上面五种物体中,可以流动的是( )。(2)上面五种物体中,按照形状分类,( )和( )可以归为一类。(3)上面五种物体中,( )最小。(4)上面五种物体中,③和④相比,( )比较轻。4.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C4.A5.A6.A7.C8.C9.A10.B二.填空题1.空气2.洗衣;洗菜;拖地;浇花3.铅笔;格尺;橡皮;文具盒4.流动的5.颜色;气味;形状;会6.无色;无味;透明7.预测;称一称8.①;③;②9.称一称10.流动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五.简答题1.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软硬程度:软。2.(1)③;(2)②;(3)①;(4)④;(5)⑦3.比较法、直观对比、总结观察法六.综合题1.①;③;②2.A;A;A;B;C3.⑤;①;②;①;④4.如下: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食盐在( )溶解的更快。A.热水中 B.凉水 C.一样快2.关于空气的认识,下面正确的是( )。A.空气不是物体 B.空气是流动的 C.固体里面没有空气3.“用手指蘸一些水或洗发液,点在手心处,一圈圈地涂抹,感觉润滑程度。“这个实验是在比较水和洗发液的( )。A.轻重 B.形状 C.黏稠度4.下面观察物体的方法可能有危险的是( )。A.品尝液体的味道 B.观察物体的形状 C.对比物体的轻重5.关于空气和水的特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们都摸得着 B.它们都是无色的 C.它们都是透明的6.在( )中没有空气的存在。A.真空 B.操场 C.空瓶7.描述空气时不会用到的词汇是( )。A.很轻 B.很软 C.很白8.下面判断物体轻重最准确的是( )。A.猜想 B.用手垫 C.用天平秤9.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发现小石子( )。A.没有溶解 B.溶解了10.将水和洗发液装在两个不透明且开口的容器中,可以用( )来分辨。A.耳朵 B.鼻子 C.舌头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1.用手拍皮球,皮球跳起来很高,皮球里面有( )。2.生活中需要水的地方:( )、( )、( )、( )。3.我们周围常见的物体有( )、( )、( )、( )。4.用手接一滴水,把手握成拳头,在手背上滴水,这说明水是( )。5.水的特点是: 水没有( ),没有( ),没有固定的( ),( )流动。6.空气是 ( )、( )、( )的气体。7.选择词填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内)预测 掂一掂 称一称 (1)两个球材料相同,大小不同用( )的方法可以最快判断谁轻谁重。(2)两个球大小相同,材料相似,用( )的方法可以最准确判断谁轻谁重。8.食盐、红糖、木块放入水中,我们发现食盐和红糖在水中( ),并没有( );木块在水中( )。(①溶解②不会溶解③消失)9.要想知道一个物体准确的重量,我们可以用( )的方法。10.通过学习,我发现,水是可以( )的。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正常的水是没有颜色的,被污染了的水可能会有颜色。 ( )2.由于污染,我们吸入的空气有时候有些刺鼻。 ( )3.我们可以按物体的形状、大小、轻重来给它们分类。( )4.我们在给物体分类时,先给物体编号,然后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5.空气是一种有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6.用我来平铺方形盒子,有4种平铺方式。( )7.妈妈把味精放入水中搅拌后看不到了,她认为味精消失了。( )8.大自然中空气无处不在。 ( )9.描述物体时,我们可以从它的颜色、气味、形状、轻重等方面进行描述。 ( )10.水和洗发液都会流动。(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 看一看,比形状 掂一掂,比轻重 闻一闻,比气味 看一看,比是否透明五.简答题(共3题,共20分)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2.填一填,为每个小题各选一个词语,每个词只能选一次,将词语的序号填到横线上。①简易天平②重③光滑④粗糙⑤流动⑥透明⑦溶解(1)玻璃珠摸起来比较( )。(2)金属螺母用手掂着比较( )。(3)比较玻璃珠和金属螺母谁轻谁重,我们需要借助( )。(4)我们穿的鞋子的鞋底摸起来比较( )。(5)石头放到水里不会( )。3.在本单元,我们学到了哪些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六.综合题(共4题,共31分)1.请正确排列红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填序号)顺序:( )( )( )2.观察物质的溶解。1.盐、红糖和小石子都是( )。A.固体 B.液体 C.气体2.放盐时要( )。A.用小勺 B.直接把所有的盐都倒入 C.用手抓取3.搅拌后盐溶解的更( )。A.快 B.慢 C.多4.颜色发生改变的是( )。A.放盐的水 B.放红糖的水 C.放小石子的水5.没有发生溶解的是( )。A.盐 B.红糖 C.小石子3.① ② ③ ④ ⑤ (1)上面五种物体中,可以流动的是( )。(2)上面五种物体中,按照形状分类,( )和( )可以归为一类。(3)上面五种物体中,( )最小。(4)上面五种物体中,③和④相比,( )比较轻。4.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C4.A5.A6.A7.C8.C9.A10.B二.填空题1.空气2.洗衣;洗菜;拖地;浇花3.铅笔;格尺;橡皮;文具盒4.流动的5.颜色;气味;形状;会6.无色;无味;透明7.预测;称一称8.①;③;②9.称一称10.流动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如下:五.简答题1.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软硬程度:软。2.(1)③;(2)②;(3)①;(4)④;(5)⑦3.比较法、直观对比、总结观察法六.综合题1.①;③;②2.A;A;A;B;C3.⑤;①;②;①;④4.如下: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