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4《请帮我一下吧》教学反思三篇
展开14《请帮我一下吧》教学反思 篇一《请帮我一下吧》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第二课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与同伴共在的观念与习惯,本课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养成互相帮助的好习惯。本节课,遵循让法治意识自然而愉快地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使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的儿童都能参与,吸引着儿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设计了多元化“看一看,分一分,说一说,帮一帮,学一学,演一演,悟一悟,做一做”板块的活动,将原本离学生较远的和生疏话题学会求助,置身于欢乐城堡学习场景,以符合儿童特征的欢乐城堡学习情境导人,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进入每个环节的学习。使孩子们自然地对求助知识及技能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以故事、角色扮演、讨论辨析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旨在帮助儿童开展探究体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亲身感受,激活了学生的心灵体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情景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涉及与学生生活较近的社会生活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截取生活求助常见求助的号码,地点,可以求助的合适人员图片,在引导和补充中扩大了学生的认知。通过课前求助小调查表把自己和家人求助经历与教室里的同学分享,活跃课堂的气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大胆求助的认同,知道寻求帮助的情况有各种随机性和可能性,教会学生求助的能力和方法。在帮一帮环节“以向谁求助最合适”引发孩子大胆讨论,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着自己的合理的看法,有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使课堂具有说服力,联系生活实际“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怎么办?”让学生真实的生活生成教材,通过这种对话,教材的范例性充分地得到了体现,培养儿童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化繁为简,灵活地利用重组教材,想出简妙的教学方法,变无声为有声,变平面为可视的立体化,变文字为故事,引领学生观察、猜测、讨论、小结,亲历、注重从“大道理”转向“小细节”。教师巧妙运用多元的评价,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知、情、行的有效统一,学生在课堂的举止构成了评价的一部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将技能加以实践,形成生活的智慧,使儿童获得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感染熏陶与践行指导。通过了解书上的绘本故事,激发学生的助人动机,讲述助人小故事、赠送爱心卡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领悟“帮助”的价值和意义。 14《请帮我一下吧》教学反思 篇二《请帮我一下吧》是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的一课。学生入学已经快一年了,已经熟悉了身边的环境,对老师也比较信任。但我发现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特别强,不管遇到什么问题,第一反应都是找老师。于是,老师就会每天在学生大大小小的问题中打转。另外,有些孩子在向他人求助时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有的孩子胆子比较小,不太敢向他人求助,常常一个人在旁边干着急,却不敢主动向他人求助;有的孩子习惯于一遇到问题就找人帮忙,缺乏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有的孩子在向他人求助时缺乏礼貌,用语不太恰当。这些问题都是广泛存在于孩子每天的生活中的,因此,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结合了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问题,将课堂分成了:勇敢面对、合适的人、合适的话这三大板块。一年级的课堂需要趣味性,于是我用卡通动物“小咕噜”导入,小咕噜遇到了困难,发出求助:“小朋友们,请帮我一下吧!”接下来再开始帮小咕噜找红苹果的的闯关游戏了。这样既能让课堂更有故事性和趣味性,又能通过“找红苹果”的游戏把课堂环节串起来,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你也遇过困难吗”这个问题中,老师先举一个例子做示范,试上过程中发现学生一开始都会说没有遇到过困难,老师的示范可以引发学生的回忆,知道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不是都要求帮助”这个部分我讲得还不够清晰,节奏有点快,学生有点理不清楚。这部分其实要带着学生一个个具体展开讲,一起思考“遇到这种困难时我要不要去请别人帮忙呢?”进而一起思辨遇到哪些困难学生可以自己试试,遇到哪一类困难学生一定要勇敢地请人帮忙。最后通过彩笔忘带了、鞋带总是系不好和球掉到水里了三个学生常遇到的情境讨论来总结“遇到困难不用怕,只要勇敢面对这些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小儿歌《我会找人帮忙》及时让略显疲倦的学生放松一下,重新调整状态,增强课堂兴趣。第二部分主要讲遇到困难时该如何找合适的人帮忙。这一部分存在的问题是图片呈现的特征不太明显,学生无法明确把握图片表达的意思。比如拿公文包的叔叔其实是有点着急的,他可能忙着去工作;清洁工在扫地我们尽量不去打扰他人工作等信息比较难把握。第三部分用合适的话去向他人求助。我让学生先听两段具有明显对比的录音,直观地感受怎样说话才能礼貌的获得他人的帮助。一年级的学生不太懂什么叫礼貌用语,要用具体简单明了的话语来启发学生。最后,回顾这一堂课,我觉得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选的事例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也让学生切实知道了一些向他人求助的技巧。但是在内容的设计上,我可以做一些改进。勇敢面对是属于情感层面的,合适的人、合适的话属于方法层面的内容,我想,把核心板块和板书做如下调整也许会更好一些。 14《请帮我一下吧》教学反思 篇三《请帮我一下吧》书本中出示了四种情境,分别呈现了学生在学习、生活、游戏过程中常遇到的困难,旨在引导学生知道困难是生活的一部分,面对困难时要有积极的心态;第二个栏目“我要求助吗”,旨在通过富有童趣的儿歌和儿歌下的讨论活动,让学生明辨需要求助的情境。从学生访谈和家长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1.孩子的独立性较差,存在过度依赖的现象,什么事都要向别人求助。2.在与同伴的相处过程中,有些孩子认为向别人求助是一种示弱、能力差的表现,因此,不愿求助于别人。3.在遇到困难时,有些孩子不敢向别人寻求帮助,特别不敢向不太熟悉的人或长辈求助。他们内心会有一些担心和顾虑,如长辈会不会责备自己,别人会不会不愿意帮忙等。通过上完课,有以下感想:一、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应注重儿童的生活本真,让儿童的生活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前调查,还原学生的生活,能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二、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的促进儿童的成长的理念。场景再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特别是遇到困难时害怕恐惧的心理,从而唤起学生面对困难的求助意识,逐渐消除慌乱的心里。只有让课程根植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的成长有意义。三、品德课堂,应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要直面儿童真实的生活,指导行为,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发展的三位一体。